地震時空分布

地震時空分布

地震時空分布稱為地震活動帶。地球上差不多天天有地震,但其分布並不平均,而是具有一定的時空分布規律。

人們說地震不可預報,主要是指地震發生的準確地點和準確時間無法像天氣預報一樣預報,但哪些地方會發生地震,哪此地方不會發生地震,人類還是知道得相當清楚的。地震並不是隨便發生,特別是大震的發生,是相當有規律的。世界上相當多的國家或地方都不會發生地震,真正發生地震的國家和地方是相當有限的。為了便於大家能看得清楚明白,現以幾幅圖來具體說明。

地球表面上地震震中的空間分布稱為地震的地理分布。大多數地震都發生在一定的地區且成帶狀分布,稱為地震活動帶。地球上差不多天天有地震,但其分布並不平均,而是具有一定的時空分布規律。

一、地震的時間分布規律

根據歷史地震資料,在全世界、一個地區或一個地震帶,在一段時間內表現為多震的活躍期,在另外一段時間內則表現為少震的平靜期。這種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出現的現象,叫地震的周期性或地震的間歇性。在全世界範圍內,40年代是7級以上大地震次數最多、最活躍的時期。

在一個地震帶內,又往往表現為自己特有的周期性。如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北帶,1915—1933年共19年間,發生了一系列7.8級以上的淺源地震;1934—1951年共18年間,在整個斷裂帶上都比較平靜,1952—1969年這18年間,地震增多,進入一個新的活躍期。

具體到一個活動斷裂帶或地震帶,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出現的情況也很明顯。如在甘肅河西走廊斷裂帶,1920—1954年的25年內,先後發生了海原、古浪、昌馬、山丹、民勤等多次7級以上的地震,但此後卻一直保持相對的平靜。又如,陝西渭河地塹,881(唐廣明二年)—1486年(明成化二十二年)的606年間,未見破壞性地震記載,此後到1570年間,地震轉入活躍期,1556年(明嘉靖三十四年)1月23日發生了空前的8級大地震(震中在今華縣);1570年以後又趨向平靜,極少發生5級以上的地震。再如,1679年三河、平谷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同屬燕山地震帶,時間相隔297年,存在300年左右的準周期性

這種地震活動的周期性現象,是一個地震帶的應變積累和釋放的全過程的表現。也有人認為,這種活躍期與平靜期交替出現,是震源機制粘滑和蠕動交替進行的一種反映。

二、地震的空間分布規律

地震震中分布集中的地帶,稱為地震帶。從世界範圍看,有些地區沒有或很少有地震,有些地區則地震頻繁而強烈。地震帶往往與活動性很強的地質構造帶一致。

(一)世界地震帶

地震時空分布地震時空分布

從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世界震中分布規律,大體可以劃分以下幾個地震帶:

1.環太平洋地震帶 全世界約80%的淺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幾乎全部深源地震都發生在這一帶。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占全世界能量的80%,但其面積僅占世界地震總面積的一半。

地震時空分布地震時空分布

此地震帶,在太平洋西部大抵從阿留申群島,向西沿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至日本諸島、琉球群島,至我國台灣島,過菲律賓群島、伊里安島,南至紐西蘭為止。在太平洋東部,大致從阿拉斯加西岸,向南經加里福尼亞、墨西哥(在中美有一分支,稱為加勒比或安的烈斯環)、秘魯,沿智利至南美的極南端。這一帶也是著名的火山帶,它與中、新生帶褶皺帶和新構造強烈活動帶是一致的。

2.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這是一條橫跨歐亞大陸,並包括非洲北部,大致呈東西方向的地震帶,總長約15000km,寬度各地不一,在大陸部分常有較大的寬度,並有分支現象。太平洋地震帶外幾乎其餘的較大淺源地震和中源地震都發生在這一帶。釋放能量占全世界地震釋放總能量的15%。

此地震帶西起葡萄牙、西班牙和北非海岸,東去經義大利、希臘、土耳其、伊朗至帕米爾北邊,進入我國西北和西南地區;南邊沿喜馬拉雅山山麓和印度北部,又經蘇門答臘、爪哇至伊里安,與環太平洋帶相接。這一帶也有許多火山分布,此地震帶和歐亞新生代褶皺帶(也是最年輕的造山帶)是一致的。

3.大洋中脊(海嶺)地震帶

(1)大西洋中脊(海嶺)地震帶自斯匹次卑爾根島經冰島向南沿亞速爾群島、聖保羅島等至南桑德韋奇群島、色維爾島,沿大西洋中脊分布,向東與印度洋南部分叉的海嶺地震帶相連。

(2)印度洋海嶺地震帶由亞丁灣開始,沿阿拉伯-印度海嶺,南延至中印度洋海嶺;向北在地中海與地中海-南亞地震帶相連;向南到南印度洋分為兩支,東支向東南經澳大利亞南部,在紐西蘭與環太平洋帶相接;西支向西南繞過非洲南部與大西洋中脊地震帶相接。

(3)東太平洋中隆地震帶從中美加拉帕戈斯群島起向南至復活節島一帶,分為東西二支,東支向東南在智利南部與環太平洋地震帶相接;西支向西南在紐西蘭以南與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印度洋海嶺地震帶相連。以上三帶皆以淺源地震為主。

4.大陸斷裂谷地震帶 分布於一些區域性斷裂帶或地塹構造帶,主要有東非大斷裂帶,紅海地塹,亞丁灣及死海,貝加爾湖以及太平洋夏威夷群島等。此帶主要為淺源地震。

上述各地震帶的分布,也與板塊的各類分界線一致,在下一章將談到這一問題。

(二)中國地震帶的劃分

地震時空分布地震時空分布

從圖可以看出我國位於環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二大地震帶之間,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劃分為23個地震帶,其分布如下:

1.華北地區(含東北南部) 包括郯城-廬江帶(沿郯廬斷裂,從安徽廬江經山東郯城,穿越渤海至遼東半島、瀋陽一帶),燕山帶,河北平原帶(太行山東麓),山西帶(主要沿汾河地塹),渭河平原帶(主要沿渭河地塹)。

2.東南沿海地區 包括東南沿海帶(主要在福建及廣東潮汕地區),台灣西部帶,台灣東部帶。

3.西北地區 包括銀川帶,六盤山帶,天水-蘭州帶,河西走廊帶,塔里木南緣帶,南天山帶,北天山帶。

4.西南地區 包括武都-馬邊帶,康定-甘孜帶,安寧河谷帶,滇東帶,滇西帶,騰衝-瀾滄帶,西藏察隅帶,西藏中部帶。

除去上述,還有東北深震帶(主要在吉林、黑龍江的東部)。

全國破壞性地震大都聚集於一定的狹長地帶,在這些帶內地震發生的時間、強度和空間分布往往有一些共同的表現形式,並與地質構造有密切關係。如閩粵沿海及台灣一帶,恰好瀕臨太平洋西岸,屬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範疇。燕山地區屬於中生代褶皺帶,是華北相當活躍的地帶。從山東、跨渤海至遼寧海城、營口一帶,因位於郯廬大斷裂附近,形成地震多發點,1668年在山東郯城發生了8級大地震。晉、陝、豫交界地帶,是汾渭地塹所在,曾多次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如1303年9月17日山西趙城大地震,1695年5月18日山西臨汾大地震,1556年1月23日陝西華縣大地震,寧夏、甘肅一帶,因存在著大斷裂,歷來是地震活動的地區(如1709年10月14日寧夏中衛大地震,1739年1月3日寧夏平羅大地震,1920年12月16日寧夏海原大地震,1927年甘肅古浪大地震,以上皆為8級以上)。至於西北部天山、崑崙山一帶,西南橫斷山一帶,近代斷裂上升活動十分強烈,喜馬拉雅山是最年輕的山脈,這些地區是新構造運動特別活動的地帶,因此經常有地震發生(8級以上的地震有1902年8月22日新疆阿圖什大地震,1906年新疆瑪納斯大地震,1931年新疆富蘊大地震,1786年6月1日四川康定、滬定大地震,1833年9月6日雲南嵩明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西藏察隅大地震,1973年2月6日四川爐霍大地震等)。至於東北深震帶,主要位於烏蘇里江以西、牡丹江-延吉以東的地帶,震源深度多為500—590km,少數為300—400km,為太平洋深震帶的一部分,這些地震即使震級很大,也不會對地面產生很大的破壞。其餘地區的地震震源深度大多數在10—20km左右,大地震常造成極大的破壞。

(三)地震的世界分布

地震時空分布地震時空分布

從上面這幅世界地震分布圖可看出,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分布於環太平洋的島弧地區,及印度尼西亞經西藏至地中海區域,其它區域,如非洲、中北歐、南美或北美的中東部地區,是很少發生地震的。從上圖可看出,中國並不是發生地震最多的國家。

(四)亞洲的地震分布

地震時空分布地震時空分布

亞洲發生地震的國家也不多,除中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緬甸等國外,地震主要發生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島國的島弧上。所以,中國,就算是在亞洲,也不是地震最多最大的國家。

(五)中國的地震分布

從1900-1998年的地震分布(如下圖)可見,中國的地震,主要分布中國的西部山地地區。廣大的中東部地區地震相當少。

地震時空分布地震時空分布

地震造成岩石圈斷裂,大大小小的地震往往沉著深大斷裂不斷發生。將中國常發生地震的斷裂和各種大小不等地震繪製在中國地圖上,結果見下圖。

地震時空分布(圖)地震時空分布

我們統計更長時間和更小震級的地震來看(如上圖),中國地震及主要地震斷裂帶,主要分布於西部山地,廣大的中東部地區的地震仍是相當少的。就算是西部地區,塔里木盆地也很少發生地震(地震只發生在其周邊)。將上圖地震最為密集的地方,畫為帶的話,中國的地震主要集中在如下圖的僅有的幾條帶上(特別是震級較大的地震)。中國的這幾條帶以外的地廣大地區,是很少發生地震或很少發生大的破壞性地震的。

地震時空分布地震時空分布

其實,中國的地震帶,主要是沿著山脈分布的。特別是沿著山脈坡度突降的區域(如比較上圖和下圖)。因為中國是世界山地最多的國家,且中國的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這可能就是中國的地震為什麼主要分布於西部地區的原因。

地震時空分布地震時空分布

為了大家便於了解地震的分布,我們按下圖分別畫出各省的範圍(如下圖),大家就會知道中國的地震,主要分布於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等少數幾個省,其它很多個省,是很少發生地震的。

地震時空分布(圖)地震時空分布

若你還看不太清楚的話,現將各省用不同的顏色區分開,你就能看得更清楚了(如下圖)。

地震時空分布地震時空分布

其實,就算是這次四川的汶川大地震,從其發生的區域及其餘震發生的範圍(如下圖)來看,其發生範圍也是相當固定的,並不是隨便亂發生的。

地震時空分布地震時空分布

所以,有地震分布的區域(或省份),就一定得做好防震的準備,以防天災的發生對人類造成的損失。不會發生地震的區域或省份的人們,並不要恐慌,沒有必要為這種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大傷腦筋。就算常有地震發生的地震帶上的人們也應知道,隨著人類知識的不斷積累、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預防地震,肯定是有可能的,也一定會實現的。你知道,上世紀50年代以前,誰個又能預防天氣和颱風?僅僅過了幾十年,人類對天氣和台的預報就已相當準確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