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魯迅中學

北京市魯迅中學

北京市魯迅中學在緊鄰北京市中心最繁華的西單商業區的新文化街,稍不經意,就會錯過一處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一個融西歐古典風格與中國園林特色於一體的建築群悄然坐落於一片繁華與喧囂之中. 這裡就是占地15000餘平方米,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北京市魯迅中學。 

基本信息

師資隊伍

北京市魯迅中學北京市魯迅中學
北京市魯迅中學北京市魯迅中學

這所學校現有31個教學班,其中國中18個班,高中13個班,學校共有學生1400餘人,教職工140餘人,其中教師97人。區級學科帶頭人及兼職教研員10人。是一所完全公立中學。學校現有教職工300多人,外籍教師3人,其中高級教師占教師總數60%以上。他們敬業愛崗,具有豐富的中聯考教學經驗。青年教師全部由大學本科及碩士研究生組成。他們創造精神強,銳意改革。老中青教師互相幫助,共同提高,走出了我校自己的路,受到社會好評,得到家長和學生的信賴。學校有強大的教師隊伍,有教職工200多人,外籍教師4人。老教師絕大部分來自市、區重點校,有特級教師多名,其餘全部為高級教師。他們敬業愛崗,經驗豐富,具有中考、聯考的教學經驗。青年教師全部由大學本科生及碩士研究生組成,他們創造精神強,銳意改革。老中青教師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郝校長的領導下,在教學改革上,特別是在英語教學的改革上取得了成功,走出了學校自己的路,得到社會的好評,受到家長和學生的信賴。

教學設施

北京市魯迅中學北京市魯迅中學

從1901年的"篤志學堂",經"篤志女中","女八中","一五八中",到1996年被北京市政府批准更名為"北京市魯迅中學",這座庭院的一草一木,見證了整整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百年滄桑,百年榮辱,清晰地折射進這所百年老校的每一天記憶,對於如此豐厚的教育資源,全校師生自然珍視如自己的生命,幾經修繕,耗資千萬,如今來到這裡,看到的是青磚雕花,迴廊相連,房舍錯落有致,環境古樸典雅,校園內處處有鮮花悅目,鳥語盈耳,青春的身影比比皆是,朗朗的書聲陣陣隨風。全部竣工的校園文物建築修繕工程,讓學校一舉奪下"全國校園環境文化藝術建設先進校"的光榮稱號。 與典雅的環境、悠久的革命傳統交相輝映的還有先進完善的現代化教學設施,有塑膠跑道環繞的全封閉式操場,有裝備先進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計算機教室、微格教室、多媒體教室軟體資料室、電子備課室及閉路電視系統和校園網路系統。"北京市電化教育優類校"稱號的獲得,標誌著學校已經發展成為一所具備跨世紀能力的現代化完全中學。 除了硬體方面的不斷完善,魯迅中學利用自身資源優勢,逐漸地形成了一系列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傳統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德育辦學特色。

學校歷史

而尤其讓魯迅中學的師生引以為豪的,是這所學校驕人的歷史。這裡是原"國立北平女子師範學校"舊址。人類明燈"之譽的魯迅先生1923-1926年曾在女師大執教。校內有保存完好的魯迅先生任教時為學生演講的禮堂、講課時的教室等珍貴的歷史遺蹟,禮堂現闢為"魯迅生平展室"。魯迅先生的夫人徐廣平女士曾為當年反對封建教育的"女師大風潮"的中堅力量,在"三一八"慘案中不幸犧牲的魯迅先生的學生劉和珍楊德群兩位烈士更是芳存千古的英雄。那"沉勇而友愛的,""永存和藹和微笑的舊影"是全校師生永遠的珍藏。1931年北平女子師範大學畢業生為劉、楊二烈士所建的紀念碑至今仍完好地矗立於校園的青松翠柏之間。碑上刻有民族英雄文天祥所撰《正氣歌》中的名言:“氣所磅礴,凜然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自1958年學校遷入現校址後,歷任領導和廣大教師就堅持用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全體學生,以弘揚魯迅精神為己任,以繼承愛國主義傳統為目標,決心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讓魯迅精神在魯迅中學靈韻飛動,代代相統,要讓那份振奮人心的愛國情結在魯迅中學得以充分釋放。

自1977年起,學校明確把劉、楊烈士的事跡和魯迅先生在校工作和戰鬥的情況列為我校一項傳統的德育內容,作為我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每年新生入校,第一項活動內容就是瞻仰烈士紀念碑,參觀"魯迅生平展室";每年九月,初一新生都要進行"劉和珍、楊德群大隊"旗交接儀式,三月十八日,都要舉行"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傳統"的主題紀念活動,高三年級學生則在紀念碑前舉行莊重的"成人儀式"。少先隊員堅持在魯迅塑像前和紀念碑前站"少年先鋒崗"。

辦學目標

北京市魯迅中學北京市魯迅中學

總目標是:全面貫徹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的教育思想,樹立新的、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學生一生的發展著想的教育理念,以提高素質為宗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把學校辦成國際一流的、現代化的科學思想的搖籃、文化藝術的花園、社會正氣的堡壘、身心健康的樂園。辦學思想:以“三個面向”為指針,繼承、借鑑、創新,全面發展打基礎,發展個性育人才。辦學特色: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先導,以教育理論為指導,以教改試驗為基礎,探索21世紀從國小到高中人才培養的新方法。學校定位:積極進行教育改革的試驗學校,傳播現代化教育觀念、教育技術和教改成果的示範學校,推動教育改革與交流的促進學校,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國際化學校。目標是:全面貫徹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思想,以人為本,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把學校辦成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學校。使學校成為科學思想的搖籃、文化藝術的花園、身心健康的樂園

教學成果

北京市魯迅中學北京市魯迅中學

1. 高中學生由本校選拔直升。部分參加外考的初三畢業生,成績突出,絕大部分進入市、區重點。

2. 2004年首屆直升本校高中畢業生,聯考上線率為100%,大部分學生考入重點大學(北大、人大、復旦、北航、北醫、北師大等39所重點大學和重點系),占畢業生85.6%。聯考總平均分及各科成績皆全區第一,超過所有的市、區重點中學,英語成績尤其突出。聯考後部分學生參加托福雅思考,成績優秀,可直接進入國外名校。

3. 2003年、2004年在北京市及全國高中外語、物理競賽生物競賽中高二、高三學生分別獲一、二、三等獎。獲獎人數約40人。

4. 目前學校有國小6個班(一、二年級),國中30個班,高中14個班,在校學生人數近1800人。

教學理念

北京市魯迅中學北京市魯迅中學

學校為文科類高中,學校開設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文化課與專業課和諧發展、齊頭並進;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高中學生參加文科聯考、會考,理、化、生的會考以美術成績替代。美術專業堅持厚基礎、寬專業、強技能、多方向的教學特色。2008年由專家、教授主持,分“繪畫、動漫、設計”三個專業方向組,並親臨課堂指導教學。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校從八十年代開設學習方法課,到目前校內實行的“學校、年級、學科、個別”四級學習方法指導制度,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指導學生科學地學習,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旨在讓學生受益一生。

學校一直提倡“向45分鐘要效率”,教師精心備課,科學設計,反覆推敲每一節課、每一道例題和每一次作業題。合理的作息制度保證學生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在課堂上精力充沛,聽課效率高。所以,學習是比較“輕鬆”的。

學校一直堅持按法定時間從事教學,所以,學生有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課外活動。學校既有合唱隊、管樂隊、舞蹈隊、書法美術小組這類文藝類活動,也有車模隊、機器人小組電子製作業餘電台、無線側向、生物科技等科技活動小組,為學生的業餘生活提供了充分的空間。

北京西城中學名錄

北京市西城區中學一覽

北京市第十三中學 | 北京市第十三中學分校 | 北京市第一八四中學 | 北京市安德路中學 | 北京市第七中學 | 北京市西城區華才培訓學校 | 北京市西城區實驗學校 | 北京市裕中中學 | 北京啟蒙學校 | 北京市長安中學 | 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學 |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學 | 北京市魯迅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分校 | 北京市第八中學 |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 | 北京市二龍路中學 | 北京市豐盛中學 | 北京市北海中學 | 北京市第三十八中學 |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學 | 北京市第三中學 | 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學 | 北京市第四中學 | 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學 | 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學 | 北京市西四中學 | 北京教育學院西城分院附屬中學 | 北京市第九十八中學 | 北京市新街口中學 | 北京市第110中學 | 美育培訓學校 | 北京市第七十七中學 | 北京市第一五四中學 | 北京市第一一O中學 | 北京市私立匯才中學 | 北京市第三十三中學 |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學 | 北京市西城區科藝培訓學校 | 北京市西城區外國語學校 | 北京市第二一四中學 | 北京市第四十二中學 |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學 | 北京市月壇中學 | 北京鐵路分局北京鐵路職工子弟第二中學 | 北京鐵路分局北京鐵路職工子弟第三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 北京市三帆中學 | 北京市雙秀實驗學校 | 北京市實用美術職業高中 | 北京外事服務職業高中 | 中國音樂學院附中 | 北京市第三十二中學 | 北京三帆中學 | 北京市一五六中學 | 北京教育學院附屬中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