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北京29中學,位於前門西大街13號,其前身是孫中山先生為培養民主革命人才,於1912年仿日本早稻田大學在北京創辦的中國大學的附屬中學,這是迄今所知中山先生在祖國內地親手創建的唯一一所中學。

簡介

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宋教仁、黃興為第一、二任校長,中山先生自任校董;學校初名國民大學,1917年改名為中國大學,且建校伊始就有附屬中學;1952年附中更名為北京市第29中學。

傑出校友

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中大及附中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反帝反封建革命鬥爭中一直走在前列,以李大釗、李達、吳承仕、楊秀峰等為代表的一批"紅色教授"在學校傳播馬克思主義,學校培養出了以李兆麟,白乙化、董毓華、段君毅、張致祥、任仲夷、徐才、李大偉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英雄和國家棟樑。

解放後,這所老校重又煥發青春,為國家培養了萬餘名各級各類人才。它是中山先生遺留給我們的一艘"仍在航行的,而且是永不沉沒的中山艦"。今天的二十九中除發揮對國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外,在國家的統戰和祖國的統一大業中具有獨特的重要的價值,所以它是國之瑰寶,彌足珍貴。

師資隊伍

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作為一所具有獨特歷史的老校,二十九中師資力量雄厚,一線教師中中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到40%,其中包括外語、語文、政治、地理、體育等多位西城區學科帶頭人。多年來,學校不斷引進新人,現在青年教師占到教師隊伍的70%。學校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很大,青年同志在要求嚴格而又寬鬆和諧的工作環境中成長較快。近年有25人次獲得區"希望杯"、區先進個人、社區優秀教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他們當中既有市、區教學比賽的優勝者,更有全國物理課堂教學大賽的第一名!有的佼佼者還得到獎勵晉級和被"低職高聘"。

二十九中教職工愛崗敬業,校風好,教風正。全體同仁兢兢業業,埋頭苦幹,近年來學校的教育教學成績穩定,中考成績一直處於西城區中上位置。

二十九中教工隊伍以"人和"著稱:班子團結、上下級團結,教工之間團結,在西城區有很好的口碑。學校待遇在全區屬中上,且能為家在外地或遠郊的教師解決集體宿舍。學校地處市中心四城區交界處,捷運及多條汽車線路通過,交通極為便利。

教學設施

學校占地6千餘平米,教學班18個,教工百人,99年以前是完全中學,後因高中規模小而改為國中校。

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學校是近年內市區兩級政府投資9千萬元,於2002年8月建成的一個以六層教學大樓為主立體建築的新校舍,總占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的使用面積18000m2,可容納32個教學班,內有化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各3個,總面積900平方米。計算機房、美術、音樂、歷史、地理、觀摩、多媒體等專用教室10個,總的面積950m2。樓內設有圖書館350m2、閱覽室300m2教師電子備課室、學生電視台、多功能廳、報告大廳、形體健身房、體育館、游泳館,及可供全校師生千人用餐的食堂。院內有4749m2環形塑膠跑道,人工草皮操場和998m2羽毛場,與六層教學大樓竟相輝映,氣派非凡。學校教學設施完善,具有全國領先水平,每個教室均配有計算機、實物展台、背投等多媒體教學設備,網路設施完善,自動化辦公條件具全。電子圖書閱覽,綠色生態展示基地,充分顯示出學校教學與管理的高科技水平。

新建教學樓硬體條件具有全國領先水平,教室均配有計算機、實物展示台、投影機或背投等現代化教學設備。此外,學校還擁有電化多媒體教室、網路教室、物理計算機教室、史地展室、綠色生態實驗與展示基地、室內游泳館、籃球館等。

悠久歷史

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歷史悠久,她的前身是孫中山先生創建的中國大學及其附屬中學,至今已有92年歷史。

孫中山 孫中山

《中國大學十六周年紀念大會會刊》寫道,辛亥革命的硝煙尚未散盡,“孫總理在這成功的失望當中,深知欲貫徹革命的主張,謀真正共和的實現,非養成革命的人才從根本上改造不可,於是和宋教仁、黃興諸先烈規划進行,以樹百年大計。這時宋 先生恰供職北平,又以北平為全國文化的中心,逐決計組織搜羅學識經驗豐富的革命人才為導師,而 宋 先生則被推為第一任校長。籌備即竣 ------ 至是為時勢所要求的中大(中國大學及附屬中學——編者注),逐於民國二年四月十三日正式成立了。”成立前校名定為“國民大學”。豈料將要開學時,第一任校長宋教仁先生於1913年3月19日 在上海遇難。於是改由校董黃興出任第二任校長由彭允彝先生代行校長職務。

國民大學設有教務、總務、庶務、會計等機構。學校初設四大部:大學部,下設文、法、商三科;專門部,下設法、商兩科;法政別科部;附屬中學部。在中國大學及附中的歷史上,一些國民黨軍界要員都曾任職。蔣介石、馮玉祥、張學良、閻錫山等曾任名譽總董事;孔祥熙、孫科等曾任董事長。

1917年春,經董事會決定,將校名改為“中國大學”。此時,在校學生已達到一千餘人。原校舍狹小,很難適應事業的發展,經校長與校董事多方努力,於1925年6月買下二龍路口袋胡同鄭王府房產(今國家教育部所在地)。同年9月,除附屬中學部外,均遷至新校址開學,附屬中學依舊在原址上課

1949年北平解放,中大附中改名新生中學,後又更名新英中學,1952年定名為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至今。

創辦人兼第一任校長宋教仁 創辦人兼第一任校長宋教仁

中國大學及附屬中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李大釗、魯迅等曾在此講學,在北京的歷史上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中,中大及附中學生都走在前列。在鬥爭中,中國大學及附屬中學培養和鍛鍊了一大批先進青年和革命志士。

1919年“五四”運動,中大學生率先列隊參加,結果多數學生被打被捕,其中一些人被警廳關押了半個多月。後經姚撼校長與其他院校的六位校長聯名保釋放回。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大遼籍學生曾組織了抗戰救國團,9月21日 中大召開反日救國大會。中大學生李兆麟從此奔赴抗日前線,他與楊靖宇、周保中同志成為東北抗日聯軍三位著名將領。

“ 九.一八”事變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大及附屬中學的傳播更加迅猛。這一時期,李達、呂振羽、藍公武、管彤(張致祥)、魯方明(余修)等一批共產黨員或先進分子在校內或寫文章或作講演,宣傳馬克思主義。當時還出版了《文史》雙月刊,《盍旦》半月刊,載文積極倡導馬克思主義。

創辦人兼第二任校長黃興 創辦人兼第二任校長黃興

在1935年“一二.九”學生運動中,中大學生會主席董毓華等率領學生隊伍越牆出校,湧上街頭遊行,最早來到新華門請願,在12月16日北平抗日大遊行中,董毓華和其他同學奪過水龍頭反射軍警。現在中學歷史課本上“一二 . 九”運動圖片,就是依據當時現場拍的這幅照片繪製的。這是歷史的見證,是中國大學及附屬中學的光榮。

1935年12月22日 ,北平學聯在中國大學逸仙堂舉辦血衣展覽,展出“一二.九”、“一二.六”事件中各校受傷學生的數百件血衣。這個展覽是由中大學生董毓華和白乙化籌辦的。白乙化不久也投身抗日前線,成為平西抗日游擊戰的著名領導人;他的綽號“小白龍”,使敵寇聞名喪膽。他於 1941 年在密雲與日軍戰鬥中光榮犧牲。白乙化同志的墓就建在密雲水庫岸邊。

中國共產黨早在1924年便在該校建立了組織,馮雪峰、齊燕銘、吳承仕、曹靖華、 段 君毅、任仲夷、崔月犁、宋汝棼、黎光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開展過地下鬥爭。

中山先生說:“夫袁世凱者,北洋軍閥之首領,時與列強相勾結,一切反革命的專制階級如武人官僚輩,皆依附之,以求生存”,“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專制之手段也”。為了真共和,孫中山親手創建中國大學及附屬中學,於1912年冬籌辦,1913年4月13日開學。11年後,1924年月1月下令籌備黃埔軍校,5月5日軍校第一期學生開始入學,5月16日 正式開學。中國大學和黃埔軍校,共同培育革命人才,一文一武,一北一南,是中山先生“振興中華”人生的不朽豐碑!國民黨故老相傳“先有中大,後有黃埔”事實確是如此,培養文職人才的國民大學(中大前身),比之後建立的培養武職人才的黃埔軍校的歷史,要早11年之久!現在中國大學和黃埔軍校都已不存在了,但有“中大附中”既今二十九中依然為民族、為國家培養人才。二十九中的前身是中國大學的舊址。在中華大地上,以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學校很多,但只有中大附中是由中山先生親手創辦的惟一一所中學。這所學校至今一直從事教育工作,為振興中華培養人才。她是中山先生遺留給北京市西城區的一艘正在航行、永不沉沒的中山艦!是國之瑰寶!

學校交流

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學校占地6千餘平米,教學班18個,教工百人,99年以前是完全中學,後因高中規模小而改為國中校。二十九中現在是西城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北京市涉台宣傳視窗單位。每年均接待日本及歐美中學生代表團,進行交流活動。

歷任校長

任次 校長 任期
第一任 宋教仁 1912年
第二任 黃興 1913年
第三任 黃雲鵬 1914年
第四任 林長民 1914年
第五任 王印川 1915年
第六任 姚憾 1916年-1921年
第七任 王正廷 1921年-1936年
第八任 何其鞏 1936年-1946年
第九任 王正廷 1947年-1949年
第十任

第十一任

第十二任 陳昕予 1953年-1987年
第十三任

第十四任

第十五任

第十六任 蘭靜 1987年-1998年
第十七任 紀雲華 1999年-2000年
第十八任 李聰 2000年-至今

學校領導

校長牛德孝

牛德孝校長 牛德孝校長

1982.7.—1988.2. 沙河中學1988.2.—1999.7. 二十八中學

1999.7.—2000.12. 長安中學

2000.12.—2004.7. 七十七中學

2004.7.—今 二十九中學

書記趙占嶺

趙占嶺,男,1947年7月20日生,現任中共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黨支部書記。

1966年在北京三中高中畢業,1968年5月分配到房山任中學教師,先後在岳各莊學區的聖水峪、孤山口中學、在良鄉二中任教。

1978年調北京三十二中學。1984年5月被區里任命為北京三十二中教導主任。在此之前一直擔任中學物理教師和班主任。

1980年被評為西城區優秀共產黨員。

1985年北京教育學院物理系畢業取得大專文憑。1997年北京教育(行政)學院學校管理系畢業取得大本文憑(在職學習)。

二十九中書記趙占嶺 二十九中書記趙占嶺

1989年11月被任命為北京三十二中副校長,主管職高工作。1990年被評為西城區先進工作者。

1990年被評為北京市職教系統先進工作者。

1992年西城區旅遊職業教育集團成立,任理事會理事。

1993年5月被區政府、區教育局派到海南省海口市創辦職業高中,9月1日成立海口旅遊職業學校(國家級重點),擔任學校董事會董事、副校長,主管教學工作。

1994年8月返回北京三十二中仍任副校長。1994年12月被學校(局組織部同意)派到明珠海鮮酒家方莊分店任總經理。

1997年11月被區里任命為北京市外事服務職業高中黨總支副書記,同時,區教育局借調到西城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任副主任。

2001年11月區里任命為中共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黨支部書記。

楊凌菲副校長

楊凌菲副校長 楊凌菲副校長

1992.7 29中教師1997.9 29中教導處副主任

2002.7 29中副校長

北京市西城區中學一覽

北京市第十三中學 | 北京市第十三中學分校 | 北京市第一八四中學 | 北京市安德路中學 | 北京市第七中學 | 北京市西城區華才培訓學校 | 北京市西城區實驗學校 | 北京市裕中中學 | 北京啟蒙學校 | 北京市長安中學 | 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學 |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學 | 北京市魯迅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分校 | 北京市第八中學 |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 | 北京市二龍路中學 | 北京市豐盛中學 | 北京市北海中學 | 北京市第三十八中學 |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學 | 北京市第三中學 | 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學 | 北京市第四中學 | 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學 | 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學 | 北京市西四中學 | 北京教育學院西城分院附屬中學 | 北京市第九十八中學 | 北京市新街口中學 | 北京市第110中學 | 美育培訓學校 | 北京市第七十七中學 | 北京市第一五四中學 | 北京市第一一O中學 | 北京市私立匯才中學 | 北京市第三十三中學 |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學 | 北京市西城區科藝培訓學校 | 北京市西城區外國語學校 | 北京市第二一四中學 | 北京市第四十二中學 |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學 | 北京市月壇中學 | 北京鐵路分局北京鐵路職工子弟第二中學 | 北京鐵路分局北京鐵路職工子弟第三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 北京市三帆中學 | 北京市雙秀實驗學校 | 北京市實用美術職業高中 | 北京外事服務職業高中 | 中國音樂學院附中 | 北京市第三十二中學 | 北京三帆中學 | 北京市一五六中學 | 北京教育學院附屬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