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同仁堂(原名同仁堂藥室,同仁堂藥鋪)是樂顯揚創建於中國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的一家藥店。其服務宗旨是“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是國內最負盛名的老藥鋪。歷經數代、載譽300餘年的北京同仁堂,如今已發展成為跨國經營的大型國有企業--同仁堂集團公司。其產品以其傳統、嚴謹的製藥工藝,顯著的療效享譽海內外。1991年晉升為國家一級企業。1998年,中國全國總工會授予同仁堂“全國五一獎狀”。199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006年同仁堂中醫藥文化進入國家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北京同仁堂是中藥行業著名的老字號,創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三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

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歷代同仁堂人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傳統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確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長盛不衰。自雍正元年(1721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宮御藥房用藥,歷經八代皇帝,長達188年,造就了同仁堂人在製藥過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外。

簡介

同仁堂品牌譽滿海內外,其優勢得天獨厚。同仁堂商標已參加了馬德里協約國和巴黎公約國的註冊,受到國際組織的保護,同時,在世界 50多個國家和地區辦理了註冊登記手續,並在台灣進行了第一個大陸商標的註冊。同仁堂的著名商標和優秀品牌已成為同仁堂集團不斷發展的特有優勢。
目前,同仁堂擁有境內、外兩家上市公司, 連鎖門店、各地分店以及遍布各大商場的店中店六百餘家,海外合資公司、門店20家,遍布14個國家和地區,產品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北京 大興、亦莊、劉家窯、通州、昌平,同仁堂建立了五個生產基地,擁有 41條生產線,能夠生產26個劑型、1000餘種產品。 全部 生產線通過國家 GMP認證,10條生產線通過澳大利亞TGA認證。2004年 投資1.5億港元設立的境外生產基地---同仁堂國藥有限公司於2005年底通過了GMP認證,為實現生產、研發和行銷的國際化打下了良好基礎。
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證券報亞商企業諮詢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 "中證亞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50強"的評比中蟬聯第四、第五屆排名第一,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創業板表現最好的股票之一,企業實現了良性循環。
同仁堂集團被國家工業經濟聯合會和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推薦為最具衝擊世界名牌的 16家企業之一,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文明單位和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集團領導班子被中組部和國務院國資委授予“四好領導班子”; 同仁堂被國家商業部授予“老字號”品牌,榮獲“2005CCTV我最喜愛的中國品牌”、“2004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行業十佳品牌”、“影響北京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中國出口名牌企業”。2004年被中宣部、國務院國資委確定為十戶國有重點企業典型經驗之一,2006年同仁堂中醫藥文化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仁堂 的 社會認可度、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
目前,同仁堂已經形成了在集團整體框架下發展的現代製藥工業、零售醫藥商業和醫療服務三大板塊,配套形成了十大公司、兩大基地、兩個院、兩個中心的“ 1032工程”。同仁堂人有信心有能力把同仁堂集團建設成為以現代中藥為核心,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國際馳名的中醫藥集團,通過全面提升同仁堂現有的生產經營及管理水平,實現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新格局。 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同仁堂人決心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繼續弘揚同仁堂的優良傳統,為振興中藥事業做出貢獻。

企業歷史

一六六九年 (清康熙八年)樂顯揚創辦同仁堂藥室。
一七零二年 樂鳳鳴將藥鋪遷至前門大柵欄路南。
一七零六年 樂鳳鳴在宮廷秘方、民間驗方、祖傳配方基礎上總結前人製藥經驗,完成了《樂氏世代
 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書,該書序言明確提出‘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
 不敢減物力’的訓條,成為歷代同仁堂人的製藥原則。

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一七二三年 (清雍正元年)由皇帝欽定同仁堂供奉清宮御藥房用藥,獨辦官藥,歷經八代皇帝,188
 年之久。
一九四八年 樂氏第十三代傳人樂松生接任同仁堂經理。
一九五四年 同仁堂率先實行了公私合營
一九五五年 同仁堂經理樂松生在中南海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同年被選為北京
 市人大代表,並出任北京市副市長。歷任全國一、二、三屆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
 任委員。
一九五六年 樂松生經理代表北京工商界在天安門城樓向毛澤東主席、劉少奇主席、周恩來總理遞交
 北京市私營企業全面實行公私合營的喜報。
一一九八九年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認定“同仁堂”為馳名商標,受到國家特別保護,“同仁堂”
 商標還是中國第一個申請馬德里國際註冊的商標,大陸第一個在台灣申請註冊的商標。
一九九一年 同仁堂製藥廠晉升為國家一級企業。
一九九二年 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組建成立,8月19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集團成立大會,
七月 江澤民主席為同仁堂題詞,“發揚同仁堂質量第一的優良傳統,為人民保健事業服務”。
二零零零年 三月 同仁堂大廈落成
二零零零年 五月 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0月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實現了國內
 首家A股分拆成功上市。
五月 成立了同仁堂麥爾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開始了向生物工程領域的初步探索。
十月 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記(香港)藥業發展有限公司,為同仁堂產品進入國際主流市
 場邁出了關鍵一步。

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圖示
圖示

二零零一年 六月 與崇文區衛生局合作,組建北京同仁堂崇文中醫醫院,並於 6月18日正式揭牌,標誌
 著同仁堂在實現中醫中藥有機結合方面,正在進行有益探索。
二零零一年 七月 由北京市政府授權的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揭牌。這標誌著同仁
 堂實現了規範化的公司制的轉變,也是體制上的一次重大變革。
二零零二年 北京同仁堂股份公司、科技公司分別被北京市科委認定為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
二零零二年 同仁堂集團啟動“1032”工程。
二零零三年 在抗擊“非典”及改革發展中,同仁堂企業文化進一步升華,“四個善待”、“四條標
準”、 “四個抓住”新理念應運而生。
二零零四年三月 同仁堂國藥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

企業榮譽

1723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欽定同仁堂供奉清宮御藥房用藥,獨辦官藥,歷經八代皇帝,長達188年。
1955年,同仁堂經理樂松生在中南海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同年被選為北京市人大代表,並出任北京市副市長。歷任全國一、二、三屆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任委員。
1956年,樂松生經理代表北京工商界在天安門城樓向毛澤東主席、劉少奇主席、周恩來總理遞交北京市私營企業全面實行公私合營的喜報。
1985年2月,北京市政府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同仁堂成立315周年慶祝大會。李先念、彭真、烏蘭夫、王震、薄一波、鄭天翔、方毅等國家領導人為同仁堂題詞30餘幅。
1989年,“同仁堂”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馳名商標,受到國家特別保護。同仁堂商標還是中國第一個申請馬德里國際註冊的商標,大陸第一個在台灣申請註冊的商標。
1997年,北京市經濟委員會、中共北京市委工業工委、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財政局授予集團公司“北京市工業系統1997年度雙十佳企業”稱號。

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韓國店
韓國店

1997年,集團公司作為全國唯一一家中醫藥企業被國務院確定為120家大型企業集團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
1997年,衛生部授予同仁堂“全國衛生系統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1997年,北京市委授予同仁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1998年,全國總工會授予同仁堂“全國五一獎狀”。
2000年,北京質量協會授予集團公司“先進企業”稱號。
2000年,北京市企業管理協會、北京市企業家協會授予集團公司“優秀企業管理獎”。
2000年,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授予董事長殷順海“全國質量管理先進工作者”稱號。
2000年,北京質量協會授予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推行全面質量管理二十周年先進企業”稱號。
2001年,中宣部把同仁堂作為誠信企業的典型在全國進行宣傳。
2002年,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授予集團公司“向世界名牌進軍——十六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企業”稱號。
2002年,“同仁堂”牌藥品獲國家經貿部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稱號。
2002年,中國質量管理協會分別授予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及北京同仁堂製藥廠“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稱號。
2002年、2003年,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製藥廠被北京市地方稅務局評選為“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先進單位”。
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百年老店
百年老店

2003年,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授予集團公司“北京市質量管理先進企業”稱號。
2003年、2004年,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連鎖藥店連續兩年分別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確定為“守信企業”。
2003年,北京同仁堂連鎖藥店被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評為“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先進單位”。
2004年,世界著名企業聯盟確定“同仁堂”品牌為“2004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行業十佳品牌”。 
2004年,世界著名企業聯盟、全球華人競爭力品牌大會組委會授予董事長殷順海“2004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行業十佳企業家”稱號。
2004年,中央電視台授予“同仁堂”品牌“2004CCTV我最喜愛的中國品牌”稱號。
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4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向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頒發“2004年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證書。
2004年,北京質量協會將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北京質量專輯“行業代表”進行宣傳推薦。
2004年,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北京新世紀認證有限公司、英國國家質量保證有限公司”檢查驗收,通過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2004年,中國質量協會授予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卓越績效模式先進企業”稱號。
2004年,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確認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為“2004年度守信企業”。
2004年,北京市商務局、北京市商業聯合會、北京市連鎖經營協會向北京同仁堂連鎖藥店頒發“2004北京優秀特許品牌”獎牌。
2004年,由北大案例研究中心和經濟觀察報經過調研授予同仁堂“全國最受尊敬企業”稱號。
2004年,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授予同仁堂“中國企業文化品牌建設十佳單位”稱號。
2005年,“保護智慧財產權——我們在行動”組委會確定“‘同仁堂'商標作為中國第一個馳名商標,將載入中國智慧財產權發展史冊”。
2006年,在北京市商業聯合會與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的“2005年度北京十大商業品牌”評選活動中,“北京同仁堂”榮獲“北京十大商業品牌”稱號。

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店開業
新店開業

2006年,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主辦的《醫藥經濟報》,根據SFDA南方所醫藥經濟運行分析系統數據,向2005年銷售收入(含商業)排名第九的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授予“中國製藥工業百強”獎牌。
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確定,國務院批准“同仁堂中醫藥文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6年8月,經"品牌中國總評榜專家委員會"綜合評審,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當選為"中國25年25大典型品牌企業"。
2006年12月,同仁堂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首批“中華老字號”。
2006年12月,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國資委授予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領導班子“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稱號。
2006年12月,北京市商務局、北京市商業聯合會、北京市連鎖經營協會再次授予北京同仁堂連鎖藥店“北京優秀特許品牌”獎牌。
2006年,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中國質量協會用戶委員會“全國用戶滿意企業”複評。
2007年3月,在由北京大學中國品脾研究中心、中國新經濟研究中心主辦,世紀影響力(北京)品牌文化傳播中心承辦的“2006中國品牌領袖年會”上,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殷順海榮獲“國際影響力品牌領袖”大獎。
2007年12月,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榮獲第十屆全國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稱號

企業文化

企業目標:

以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的綠色醫藥名牌產品為支柱,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醫藥產品集團。簡稱"三高一強"。

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企業使命:

弘揚中華醫藥文化,領導"綠色醫藥"潮流,提高人類生命與生活質量。

管理信念:

同心同德,仁術仁風。

服務銘:

為了您的健康與幸福,盡心盡意,盡善盡美。

廣告語:

神州國藥香,北京同仁堂。同仁堂國藥。

生產現場標語:
質量即生命,責任重泰山。一百道工序,一百個放心。
生產一流品質,同仁堂永恆的信條;創造國際名牌,同仁堂不懈的追求。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地理位置

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地理位置

旗下企業

同仁堂集團十大公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同仁堂商業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有限公司
北京同仁堂藥材有限公司
北京同仁堂製藥有限公司
北京同仁堂國際有限公司
北京同仁堂(香港)國藥有限公司
北京中研同仁堂醫藥研發有限公司
北京同仁世紀廣告有限公司

北京同仁堂民安藥業有限公司
北京同仁堂生物製品開發有限公司

公司產品

壯骨藥酒


同仁大活絡丸
同仁牛黃清心丸
紫雪
國公酒
局方至寶丸
再造丸
牛黃解毒片
消栓再造丸
塞隆風濕酒
感冒清熱顆粒
京制咳嗽痰喘丸

企業英才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節選自胡錦濤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抓好職工“金字塔”人才工程。集團公司黨委、董事會授權工會、共青團組織按照職工“金字塔”人才工程建設的標準和程式,抓好職工人才隊伍建設。要把這項工作納入工會、共青團工作的重要內容,並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從培訓、選拔到考核、聘任,實施各類人才的動態管理。同時要注意總結這項工作的經驗,發現典型,以點帶面,推動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的不斷提升。要經過3—5年的努力,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使各類人才總數達到現有職工隊伍總數的10—15%。
――節選自集團公司第二屆黨代會黨委工作報告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