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寶寶

蠶寶寶

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桑蠶是經濟昆蟲之一。桑蠶起源於中國,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們祖先就栽桑養蠶,是舉世公認的偉大發現之一。由古代棲息於桑樹的原始蠶馴化而來,與中國現今食害桑樹的野桑蠶同源,染色體都是28對。桑蠶的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主要分布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桑蠶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形態上和生理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卵是胚胎髮生、發育形成幼蟲的階段,幼蟲是攝取食物營養的生長階段,蛹是從幼蟲向成蟲過渡的變態階段,成蟲是交配產卵繁殖後代的生殖階段。整個世代只幼蟲期攝食,並為蛹和成蟲期的生命活動積貯營養。

基本信息

簡介

蠶寶寶蠶寶寶

物種名稱:桑蠶 學名:BombyxmoriLinnaeus。別名:家蠶,也稱蠶寶寶。

科屬:昆蟲綱、鱗翅目、蠶蛾科。

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桑蠶是經濟昆蟲之一。桑蠶起源於中國,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們祖先就栽桑養蠶,是舉世公認的偉大發明之一。由古代棲息於桑樹的原始蠶馴化而來,與中國現今食害桑樹的野桑蠶同源,染色體都是28對。桑蠶的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主要分布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桑蠶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形態上和生理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卵是胚胎髮生、發育形成幼蟲的階段,幼蟲是攝取食物營養的生長階段,蛹是從幼蟲向成蟲過渡的變態階段,成蟲是交配產卵繁殖後代的生殖階段。整個世代只幼蟲期攝食,並為蛹和成蟲期的生命活動積貯營養。

起源

蠶寶寶起源於中國。由古代棲息於桑樹的原始蠶馴化而來,形態和習性與今天食害桑葉的野桑蠶(Bombyxmandarina)(見桑樹害蟲)十分相似,血清沉澱反應強度也相同,雜交能產生正常子代。桑蠶的染色體是28對,野桑蠶則有27對和28對兩種類型,一般認為桑蠶與中國的28對型野桑蠶同源。人類最初可能是從桑林中採集原始野生蠶繭取絲利用;隨著人類生活的定居和對蠶絲用途的進一步了解而試行在室內養蠶。經過長期的培育和選擇,野生蠶才逐漸馴化成為具有今天這樣經濟性狀的桑蠶種。

蠶,是蠶蛾的幼蟲,絲綢原料的主要來源,在人類經濟生活及文化歷史上有重要地位。原產中國北部,主食為桑葉,也可用鵝菜補充。繭是由一根長度為300~900米(1000~3000英尺)連續的絲織成的。家蠶的蟲及蛹可以食用,並有食療功效。成蟲的蛾不能飛,它又被稱為“蠶蛾”,只是用於產卵以繁殖後代,產卵後即死亡。因為其久遠的歷史和經濟上的重要性,家蠶的基因已成為現代科學的重要研究對象。

釋名

種類很多,有大、小、白。鳥、斑色的差異。喜歡乾燥環境,不喜歡潮濕,三眠三熹己,二十七天就衰老了。蠶吐絲成繭,繭裡面的是蛹,蛹化為蛾,蛾產卵,每一對蠶蝶可生100~500粒卵。只要是用蠶類作藥,一定要用食桑葉的蠶。蠶蛹可食用但有的人吃了會過敏應當注意。 蠶味

性味:味鹹,油炸焦脆、煮吃較軟,辛,性平,無毒。

採集加工

所有養蠶之處都有。不拘早晚,但用白色而條直、食桑葉的最好。用時去絲棉及子,炒過。蠶有兩番,只是頭番僵直的最好,大而沒有蛆。使用時,先用淘糯米水浸一日,等蠶桑涎流出,如蝸涎水上,然後漉出,微火焙乾,用布拭淨黃肉、毛,並黑口乾了,搗篩成粉末,入藥。

功效主治

主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黯,使人面色好。治男子陰癢病、女子崩中赤白、產後余痛。研成末;封疔腫,拔根極效。

功效主治:炒食,治風及勞瘦。研成末飲服,治小兒疳瘦,長肌退熱,除蛔蟲。煎汁飲服,止消渴。

繭滷汁

功效主治:即繭中蛹汁。主治百蟲入肉。用湯淋浴小兒,去疥瘡,殺蟲。

性味:味甘,性溫,無毒。

功效主治:燒灰酒服,治癰腫沒有頭,次日即破。又療諸疳瘡,及下血、血淋、血崩。煮汁飲服,止消渴反胃,除蛔蟲蠶蛻。

功效主治:主治吐血、鼻出血、腸風瀉血、崩中帶下、赤白痢。治婦女難產及吹乳疼痛。

附方:治小兒驚風:白僵蠶、蠍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錢,微炮製為末。每次服半錢,用薑湯調和服用,治療效果非常好。治酒後咳嗽:白僵蠶焙研成末,用茶服一錢。治口舌生瘡:用五個蠶繭,包蓬砂,在瓦上焙焦成末,塗抹患處

蠶蛾

蠶

是昆蟲的一種,原產中國,馴化在室內飼養,故又稱家蠶。養蠶和利用蠶絲是人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約在4000多年前中國已有記載,至少在3000年前中國已經開始人工養蠶。公元551年,有兩個外國修道士把蠶繭帶到歐洲。蛾體中型,雌、雄觸角皆為櫛齒狀,雄性櫛齒略長;喙退化,下唇須短小,無單眼,體翅灰白色,翅脈灰褐色。蠶吐絲結繭時,頭不停擺動,將絲織成一個個排列整齊的∞字形絲圈。每織20多個絲圈(稱一個絲列)便動一下身體的位置,然後繼續吐織下面的絲列。一頭織好後再織另外的一頭,因此,家蠶的繭總是兩頭粗中間細。家蠶每結一個繭,需變換250~500次位置,編織出6萬多個8字形的絲圈,每個絲圈平均有0.92cm長,一個繭的絲長可達1500~3000m。絲腺內的分泌物完全用盡,方化蛹變蛾。

蠶是變態類昆蟲,最常見的是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桑蠶起源於中國,其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

蠶的一生經過蠶卵—蟻蠶—熟蠶—蠶繭—蠶蛾,共五十多天的時間。

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寶寶黑黑的像螞蟻,我們稱為"蟻蠶",身上長滿細毛,約兩天后毛即不明顯了.蟻蠶出殼後約40分鐘即有食慾,這時就要開始餵養過程了。

蠶

五齡幼蟲需二天二夜的時間,才能結成一個繭,做繭的絲竟然可以抽到長達1.5km長!蠶在繭中進行最後一次脫皮,成為蛹。約十天后,羽化成為蠶蛾,破繭而出.出繭後,雌蛾尾部發出一種氣味引誘雄蛾來交尾,交尾後雄蛾即死亡,雌蛾約花一個晚上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後也會慢慢死去.

家蠶的發育過程要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而且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明顯的差異,像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完全變態發育。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古人食稻而祭先穡,衣帛而祭先蠶。”

雄蠶吐絲多白胖胖的蠶寶寶著實惹人喜愛。這不僅僅是它潔白乾淨,更重要的是它能將桑葉轉化為潔白的蠶絲。養蠶人喜歡多養雄蠶,是因為雄蠶比雌蠶產絲量多,而消耗的桑葉又比雌蠶少。為什麼雄蠶吃的少卻吐絲多呢?這還要從蠶的特性說起。雄蛾在成蟲期生活的時間比雌蛾短,它們一般在與雌蛾交尾後就會死亡。而雌蛾在交尾後,要產出大量的卵。無論是雄蛾還是雌蛾,都是不吃也不喝的,靠體內積累的物質維持生命。雄蛾體內積累的物質少,雌蛾體內積累的物質多;因為雄蛾交尾後即死去,而雌蛾在較長時間裡產卵延續種族。雄蠶生殖腺發育所需物質的量較少,不像雌蠶需在體內貯存卵粒所需的物質;因而雄蠶能將較多的物質轉化為絲吐出作繭。

蠶是蠶蛾的幼蟲,絲綢原料的主要來源,在人類經濟生活及文化歷史上有重要地位。原產中國,主食為桑葉,也可用鵝菜補充。中國大陸南方及台灣一般把家蠶俗稱為蠶寶寶或娘仔。

家蠶的英文名為“silkworm(絲蟲)”是因為它用絲來編織自己的繭。繭是由一根長度為300~900m(1000~3000英尺)連續的絲織成的。

家蠶有很強的食慾。它們晝夜不停地吃桑葉,所以生長得非常快,俗稱蠶食鯨吞。腳部有吸盤,可吸在粗糙的物體上。當它們頭部的顏色變黑的時候即表明它們將要蛻皮。在完成四次蛻皮之後它們的身體會變為淺黃色,皮膚也變得更緊,這表明它們將會用絲繭來包裹自己,在繭中變態成蛹。

如果允許蛹變態為成蟲,自然地將繭溶解並鑽出的話,由於繭被它破出洞,絲線將會變短,不能用於紡絲織綢,所以要在其尚未破繭以前將蠶繭放入沸水中殺死蠶蛹,並使得繭易於拆解。家蠶的蟲及蛹可以食用,並有食療功效。

蠶

成蟲的蛾不能飛,它又被稱為“蠶蛾”,只是用於產卵以繁殖後代。一般雌蠶蛾要比雄蠶蛾胖一些。因為其久遠的歷史和經濟上的重要性,家蠶的基因已成為現代科學的重要研究對象。

物種分布

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盛產蠶絲,我國的蠶絲主要產地除珠江三角洲外,還有華東平原和四川盆地。

理解

(precipitation)一種血清學反應。可溶性抗原與相應抗體結合,在有適量電介質存在下,經過一定時間,形成肉眼可見的沉澱物。沉澱反應的抗原可以是多糖、蛋白質、類脂等。同相應抗體比較,抗原的分子小,單位體積內含有的抗原量多,做定量試驗時,為了不使抗原過剩,應稀釋抗原,並以抗原的稀釋度作為沉澱反應的效價。習慣上將參與沉澱反應的抗原稱為沉澱原,抗體稱沉澱素。沉澱反應的實驗方法大體可分為環狀法、絮狀法、瓊脂擴散法三種基本類型。

生活習性

蠶寶寶屬寡食性昆蟲,除喜食桑葉外,也可以吃柘葉、榆葉、葡萄葉、鴉蔥、蒲公英和萵苣葉等,不過吃這些死亡率會增加。蠶所必需的營養,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分等。桑葉是蠶最適合的天然食料。蠶食桑後,幼蟲生長迅速,在適溫條件下,一頭蠶自孵化至吐絲結繭,大約6-9天蛻一次皮,共需約24-32天,約食下桑葉20-30g(合乾物5-6.2g),一般經四次眠和蛻皮,至生長極度時,體重約增加1萬倍。吐絲結繭是桑蠶適應環境而生存的一種本能。桑蠶繭可繅絲,絲是珍貴的紡織原料,在軍工、交電等方面也有廣泛用途。蠶的蛹、蛾和蠶糞也可以綜合利用,是多種化工和醫藥工業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養料。

桑蠶是全變態昆蟲,一個世代中,歷經蠶卵、蟻蠶、熟蠶、蠶繭、蠶蛾5個發育階段。在一年內自然發生的世代數稱化性,一年發生1代的稱一化性,發生2代的稱二化性,發生3代以上的稱多化性。熱帶地區還有終年不滯育的多化性品種。發育的溫度範圍隨發育時期而不同,大致在7~40℃之間,能正常發育的溫度範圍為20~30℃。

延伸

可溶性抗原與抗體結合,形成不溶性的、可以看見的沉澱物的過程。利用沉澱反應,曾提出各種有關抗原、抗體的定性或定量方法。最簡單的方法是將抗血清放入細玻璃管內,將抗原液輕輕地加於其上,短時間(1—2分鐘內)內便可在界面生成白色沉澱(環狀試驗)。又將抗原液同抗血清以最適當比例混合,用離心法收集沉澱物而測定其數量,由此可以測知抗體量或抗原量。沉澱反應在瓊脂之類的凝膠內進行,可普遍套用於檢查抗原或抗體的濃度及組成的目的。

價值

中國古代最主要的經濟昆蟲之一。蠶的經濟價值在於蠶絲。蠶絲是主要的紡織原料之一。中國是最早利用蠶絲的國家。古史上有伏犧“化蠶”,嫘祖“教民養蠶”的傳說,又說黃帝元妃西陵氏為“先蠶”,即最早養蠶的人。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表明,公元前2750年以前,今浙江吳興錢山漾地區的先民已利用蠶絲織成絹片、絲帶和絲線。公元前十三世紀,桑、蠶、絲、帛等名稱已見於甲骨卜辭。蠶絲和大麻、苧麻,以及後來的棉花一道,為中國人主要的衣著原料,蠶桑也就成為中國農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達數千年的實踐中,中國人積累了豐富的養蠶經驗,這個經驗比較集中地體現在對於蠶病的防治方面。商周時期,蠶已在室內飼養。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年),養蠶已有專用蠶室,蠶病的防治受到重視,並採用了浴蠶種技術,公元三世紀後期,出現了小蠶恆溫飼養,說明當時對於蠶的生長與溫度之間的關係已有一定的認識,但直到元代《士農必用》中才對蠶的生長的各階段所需溫度有詳細說明。晉代對於蠶的微粒子病和軟化病已有所認識,時稱“黑瘦”和“偽蠶”。公元六世紀三十年代,據《齊民要術》記載,人們還從種繭的選擇和鹽醃貯藏來防治蠶病。宋元時期,對於蠶病的防治更進一步,貯繭方法除鹽漬之外,復又出現日曬和籠蒸。與此同時,做為防治蠶病的主要手段的浴蠶方法也得以改進,早期浴蠶主要在川中進行,宋代出現了硃砂溫水浴法,元代出現了天浴,利用低溫選優汰劣。《陳旉農書》中探討了蠶生僵病與濕熱風冷的關係,《農桑輯要》則總結了蠶病與葉質的關係。明代(1368-1664)出現了天露、石灰水、鹽水浴種等方法。並採用了雜交方法培育嘉種,以提高蠶的防病能力,還出現淘汰病蠶防止蔓延的方法。中國的養蠶技術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對世界蠶業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公元前十一世紀,養蠶技術隨箕子傳入朝鮮,隨後復又傳到了日本。秦漢以後,中國的養蠶技術通過舉世著名的絲綢之路傳入到中亞、南亞及西亞地區,六世紀世紀中葉,君士坦丁堡國王通過印度僧侶從中國私運蠶種至該國,是為西方有蠶業之始。

彩色蠶寶寶簡介

“彩色蠶寶寶”是蠶業研究所引進和吸收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並經過多年研究創新開發出的最新科研成果。採用最先進的香腸式人工飼料(不用桑葉)及彩蠶、彩繭(彩蠶彩繭技術由農科院蠶桑研究所提供)技術,通過飼養“科普蠶寶寶”,能完整地觀察到家蠶的生長發育、吐絲、結繭、化蛹、化蛾、產卵等蠶寶寶一生的全過程。

具有較高的知識性、科普性、趣味性,特別能豐富廣大青少年科技知識和課外生活,增加生物學知識,培養學生科學的興趣和能力。“科普蠶寶寶”是最新的科技寵物,也是素質教育最佳的活教材。很受歡迎!

飼養要點

⒈蠶寶寶的適合溫度是20-30℃,所以不能直接放在很燙的地方。建議放在自己的書桌上,不要被陽光直射,一直蓋著盒子的蓋子。

⒉蠶寶寶以吃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慢慢變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共要脫皮六次(一、二、三、四、五齡蠶各一次,成為蛹一次,成為蠶蛾一次),成為五齡幼蟲大概6-8天才開始吐絲結繭.

⒊五齡幼蟲的蠶寶寶需二天二夜的時間,才能結成一個繭,做繭的絲竟然可以抽到長達1.5公里長呢!並在繭中進行最後一次脫皮,成為蛹.約十天后,羽化成為蠶蛾,破繭而出.出繭後,雌蛾尾部發出一種氣味引誘雄來交尾,交尾後雌蛾約花4-5個小時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後慢慢死去。

⒋桑葉要新鮮的,分次每天用幾張,其餘的裝在冰櫃里保鮮,從冰櫃拿出來後,要靜置一會兒,讓桑葉上的水珠蒸發。蠶種孵化

蠶以卵繁殖。蠶卵看上去很像細粒芝麻,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

為了買家方便,我們專門製作了蠶卵孵化盒,既可以保存蠶種又通風透氣。我們將買回去的蠶种放在孵化盒內,當溫度升高了蠶卵就開始發育,經過7-15天,當蠶卵變得透明並可以看到裡面的輪廓,就表示蠶寶寶快要出來了!

蠶卵孵化的適合溫度為25-30度,拿到蠶卵後如溫度比較低,可以放進貼身口袋,用體溫加熱加快孵化。蠶卵孵化期注意也要透氣。

飼料餵養

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寶寶黑黑的像螞蟻,我們稱為「蟻蠶」。身上長滿細毛,約幾天后毛即不明顯了。蠶蟻出殼後約40分鐘即有食慾,這時就要開始餵養過程了。

由於1-3齡的幼蠶很難餵養,我們專門準備了幼蠶培育盒。幼蠶培育盒能更好的密封為飼料保濕,而且大小適宜的空間有利於節省飼料。

剛出來的蟻蠶要餵幼蠶飼料,適宜密閉飼養,溫度最好29度左右,蠶盒蓋上後只留幾個小小的透氣孔即可。

餵蠶的時候先取小塊幼蠶飼料,切成細條或塊,蠶多的話按每頭蠶0.5克給飼料,蠶少的話飼料最少量不小於10克。將飼料放進乾淨的飼養盒底部鋪成一層。然後把蠶寶寶放到飼料上面,這時儘量不要移動蠶盒,也儘量不要挪動蠶寶寶,不要對著這蠶寶寶呵氣,要讓蠶寶寶自由覓食。

一般直到2齡、3齡分別換一次飼料(按上面的量)。期間注意隔段時間要敞開一會蒸發裡面的水汽。當然其間如果蠶盒內的飼料幹了你也可以換新的飼料。蟻蠶很小,可以用軟毛筆一頭一頭挑出來;

桑葉餵養

桑葉餵養前需保證桑葉來源,切忌不要使用公共綠化帶裡面桑葉,因為綠化帶有專人護養,經常會噴灑殺蟲劑等。

幼蠶需要選用嫩葉喂,大蠶需要適當選用老葉喂,因為蠶寶寶需要攝取足夠的纖維素才能吐足夠的絲結成繭。

如果桑葉含有露水等,需要弄乾再餵。

如果有桑葉變黑髮霉,不要餵給蠶寶寶。

如果環境溫度太低,建議購買加熱燈給蠶加熱,可以這樣就可以一年四季養蠶寶寶了。

注意:如果發現蠶寶寶異常或死亡,請趕快清理死蠶,並把病蠶及時隔離,同時蠶具開水煮一下消毒,防止傳染。

分類餵養

如果養白蠶,3-5齡可以繼續餵幼蠶飼料,直到結繭;

如果養彩蠶,3-5齡就可以用彩蠶飼料了,餵不同的彩色飼料蠶體變不同的顏色,繭子也會跟著變顏色;如果覺得顏色太深了,中間可以與幼蠶飼料搭配餵來調節顏色深淺。

4-5齡溫度最好是25度左右,這時應該換大的飼養盒子,敞開飼養,注意通風排濕。飼料可以切成條狀投喂,幹了就換。注意蠶盒儘量大,不要擁擠,及時清理糞便。

到5齡末期蠶體收縮半透明稱為熟蠶,當熟蠶開始吐絲的時候,可以用紙折些小格子,把開始吐絲的蠶放進去,蠶就會在裡面結繭。然後蠶在繭裡面變成蛹,最後變成蠶蛾。這些過程就讓你們慢慢去觀察體會吧。

基本內容

英文名:Serpentine類型:動作遊戲

研發:(暫缺)

發行年:1982

作業系統:Apple Ⅱ

遊戲簡介

注意別把這款遊戲和《貪食蛇》搞混了,雖然是由它衍生出來的遊戲. 這款《蠶寶寶》(其實應該是蛇)比《貪食蛇》更多樣化,它不是要吃方塊,而是要把敵方的蠶寶寶鯨吞蠶食掉,不過記得要從屁股慢慢的咬喔,否則你的蠶寶寶就陣亡了. 注意敵人也是可以用同樣方法對你鯨吞蠶食,在那邊跳呀跳的青蛙是加分用的,順路的話就把它吃了.

蠶寶寶兒歌

兒歌名稱:蠶寶寶

版本:兒童歌曲

種類:中文兒歌

適合年齡:1-6歲的寶寶

歌詞:

蠶寶寶,

脫衣裳,

脫一件,

變個樣,

脫了四件舊衣裳,

變成一個繭姑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