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少將]

劉昌[少將]

劉昌(1913—1992)福建省長汀縣人,開國少將。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基本信息

簡介

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十二軍102團通信員,江西軍區警衛連政治指導員,獨立二營政治委員,紅八軍團第二十三師六十八團營政治教導員,紅二十九軍二五七團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獨立營政治委員,八路軍留守兵團隴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熱北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內蒙古軍區騎兵第四師政治部主任,騎兵第十師副政治委員,騎兵第三師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內蒙古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內蒙古軍區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經歷

劉昌是福建省長汀縣人,1913年出生。1930年參加古城游擊隊,次年編入閩西紅12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進入彭楊學校政治營學習,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畢業後任江西軍區第叄作戰分區警衛連指導員,獨立2營政治委員,紅8軍團21師63團連指導員,23師68團2營政治教導員。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後,任紅29軍第257團政治委員。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獨立營政治委員,隴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3年進入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解放戰爭時期,任熱河軍區熱北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內蒙古騎兵第4師政治部主任,內蒙古騎兵第10師副政治委員,內蒙古騎兵第3師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內蒙古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6年進入中央黨校研究班學習,畢業後任內蒙古軍區副政治委員。文革開始後,呼和浩特分為兩派:呼和浩特紅衛兵第叄司令部和掌權的呼和浩特革命造反司令部聯合總部。1967年1月11日,內蒙古日報社的民眾組織東方紅戰鬥隊,突然查封並接管了報社,出版了《東方紅電訊》取代《內蒙古日報》。1月18日,
東方紅戰鬥隊的對立派組織呼和浩特革命造反司令部聯合總部大隊人馬衝進報社大院,奪了東方紅戰鬥隊的權,出版了普通黑體字報頭的《內蒙古日報》。東方紅戰鬥隊串聯呼和浩特紅衛兵第叄司令部反奪權,兩派發生了武鬥,並趨激烈,呼和浩特革命造反司令部聯合總部派人到內蒙古軍區,要求部隊出面給予支持。當時實際主持軍區工作的副司令員肖應棠少將派了一個連,全副武裝趕到報社制止武鬥。肖應棠的這個決定,從效果上看是支持了呼和浩特革命造反司令部聯合總部,因此引起呼叄司的不滿,在呼叄司的要求下, 劉昌去了報社,呼叄司當即與劉昌辯論,劉昌承認武裝出兵不對, 並答應過後到呼叄司所在地當眾檢討。軍區其他領導卻不同意向呼叄司低頭,呼叄司要求劉昌公開檢討,軍區領導置之不理,“油炸劉昌”、“劉昌必須向革命民眾交代罪行”、“劉昌不投降就叫他滅亡”的標語貼到軍區大院南牆,軍區大院成了內蒙古政局的旋渦中心。軍區黨委召開緊急會議,經研究一致認為,劉昌不能檢查。事情越鬧越大:呼叄司包圍軍區大院靜坐示威直至絕食,軍區組織武裝巡邏和武裝遊行,部隊和呼叄司時有暴
力衝突。終於發生部隊開槍打死一名學生的事件。

4月13日周恩來宣布了中共中央關於處理內蒙問題的決定,指出軍區個別領導人在支左工作中犯了方向、路線錯誤,呼叄司是革命組織,改組軍區,劉賢權少將為司令員,吳濤為政委,劉未到任由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滕海清中將代理。滕海清一到呼和浩特,便遭到對立的民眾組織和軍區部分幹部戰士圍攻。不久,內蒙赴京上訪數千人,到中南海門前靜坐。5月21日周恩來接見內蒙古軍區領導和區領導,警告內蒙古軍區來京1000多人如不離京,北京軍區和北京衛戍區就要採取行動。

5月25日中央軍委在政協禮堂召集內蒙古軍區上訪1000多人開會,李天佑,徐立清,路揚到會,上訪人員長時間高呼口號,與總部首長辯論,後衝上主席台,重傷吳濤。

5月26日中央軍委發布關於處理內蒙古軍區問題的決定:黃厚、王良太隔離反省,劉昌、張德貴停職反省,內蒙古軍區降為省軍區,上訪人員集中整訓。滕海清、吳濤和內蒙古軍區副司令員劉彬少將率一個師開進呼和浩特。文革結束後,1978年劉昌升任內蒙古軍區政委至1981年,1979年當選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