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權

劉賢權

劉賢權,男,漢族,1914年12月生,江西吉安人。原名劉賢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中共第九屆、十屆中央委員,第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任中央軍委委員(先後為中央軍委辦事組成員、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

基本信息

人物事跡

劉賢權 劉賢權

劉賢權,漢族,1914年12月生,江西廬陵縣(今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江背村人。原名劉賢耀。192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軍軍事學院戰役系畢業,大專學歷,少將軍銜。1929年10月起任吉安縣第七區江背村少先隊隊長。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十二軍三十五師一0五團三連戰士、紅二十二軍獨立四師司令部通訊員、通訊班長,獨立四師某團青年幹事。1931年11月起在瑞金紅校四期學習。1932年春起任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三連政治指導員,六團三營機槍連政治指導員,1933年夏起任六團特務連政治指導員,六團司令部政治指導員,於1933年10月起任六團衛生隊隊長兼政治指導員。1934年3月起任紅一軍團二師衛生部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1935年1月起任陝甘支隊二師五團衛生隊政治指導員,1935年11月起任二師輪訓隊政治指導員。在1936年春起任紅一軍團二師政治部民運科民運工作隊長、敵工科幹事,1936年12月起任民運科科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8月起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三四三旅政治部民運幹事,1937年9月起任一一五師教導大隊民運股股長,1937年11月起任三四三旅政治部民運科科長。1938年8月起任冀魯邊區挺進縱隊政治部民運部部長兼統戰部部長,同時兼任樂陵(靖遠)區政治部主任和冀魯邊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主任,1939年2月起任挺進縱隊五支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8月起任挺進縱隊五支隊政治委員。1940年5月起任冀魯豫軍區運河支隊政治部主任。1940年9月起任魯西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冀魯豫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1942年12月起任冀魯邊軍區政治部主任。1943年7月起任冀魯邊軍區代司令員。1944年3月起任山東渤海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擔任渤海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山東軍區警備第六旅旅長、東北綏寧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合江軍區牡丹江軍分區司令員,綏寧軍區司令員。1947年1月起任合江軍區富錦軍分區司令員。1947年7月起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三師政治委員。1948年3月起任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政治部主任,8月起任第一縱隊三師師長。1949年3月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三十八軍一一四師師長。

劉賢權 劉賢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49年11月至1950年7月任陸軍第三十八軍副軍長兼一一四師師長。1950年7月至1951年4月任陸軍第四十七軍副軍長。1951年4月至1952年10月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十七軍副軍長。1952年10月至1953年5月任志願軍第四十七軍政治委員。1953年5月至1955年1月任海南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1月至8月在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1955年9月至1957年7月在解放軍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1957年10月至1960年5月任陸軍軍長。1960年5月至1963年6月任瀋陽軍區副參謀長。1963年6月至1968年3月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青海省軍區司令員(1966年10月至1967年3月任中共青海省委書記處書記;1967年8月至1977年2月任青海省革委會主任,1967年8月至1971年3月任省革委會黨的核心小組一中共青海省核心小組組長;1971年3月至1977年2月任中共青海省委第一書記)。

1968年9月至1969年4月任鐵道兵政治委員、鐵道兵黨委第一書記(1968年11月起)。1969年4月至1977年8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其間:1969年4月至1971年10月任中共中央軍委辦事組成員,1971年10月至1975年2月任中共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1969年5月至1975年4月任鐵道兵司令員、鐵道兵黨委第一書記。1970年至1974年兼任國務院文化組副組長。1975年4月至1977年12月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軍區黨委常委(1975年8月起)。1977年12月至1982年6月任濟南軍區顧問。1981年7月起按副大軍區職待遇。於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得二級八一勳章和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中共第九屆和十屆中央委員與第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任中央軍委委員(先後為中央軍委辦事組成員、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

1992年6月15日在濟南逝世。

個人經歷

1915年9月27日,劉賢權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7歲時上了兩年私塾。

1929年10月,劉賢權擔任了村少年先鋒隊隊長,以後又擔任了鄉少年隊隊長、區委青年委員會委員。

192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軍軍事學院戰役系畢業,大專學歷,少將軍銜。

1929年10月起,任吉安縣第七區江背村少先隊隊長。

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十二軍三十五師一○五團三連戰士,紅二十二軍獨立四師司令部通訊員、通訊班長,獨立四師某團青年幹事。

1931年11月起,在瑞金紅校四期學習。

1932年春起,任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三連政治指導員,六團三營機槍連政治指導員。

1933年夏起,任六團特務連政治指導員,六團司令部政治指導員,1933年10月起任六團衛生隊隊長兼政治指導員。

1934年3月起,任紅一軍團二師衛生部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1935年1月起,任陝甘支隊二師五團衛生隊政治指導員,1935年11月起任二師輪訓隊政治指導員。

1936年春起任紅一軍團二師政治部民運科民運工作隊長、敵工科幹事,1936年12月起任民運科科長。

1937年8月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三四三旅政治部民運幹事。

1937年9月起任一一五師教導大隊民運股股長。

1937年11月起,任三四三旅政治部民運科科長。

1938年8月起,任冀魯邊區挺進縱隊政治部民運部部長兼統戰部部長,同時兼任樂陵(靖遠)區政治部主任、冀魯邊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主任。

1939年2月起,任挺進縱隊五支隊政治部主任。

1939年8月起,任挺進縱隊五支隊政治委員。

1940年5月起,任冀魯豫軍區運河支隊政治部主任。

1940年9月起,任魯西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冀魯豫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

1942年12月起,任冀魯邊軍區政治部主任。

1943年7月起,任冀魯邊軍區代司令員。

1944年3月起,任山東渤海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渤海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山東軍區警備第六旅旅長,東北綏寧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合江軍區牡丹江軍分區司令員,綏寧軍區司令員。

1947年1月起,任合江軍區富錦軍分區司令員。

1947年7月起,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三師政治委員。

1948年3月起,任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政治部主任,8月起任第一縱隊三師師長。

1949年3月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三十八軍一一四師師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1月至1950年7月任陸軍第三十八軍副軍長兼一一四師師長。

1950年7月至1951年4月,任陸軍第四十七軍副軍長。

1951年2月,調任志願軍四十七軍副軍長赴朝作戰。10月,粉碎了以美“王牌軍”騎一師為主力,加之美三師等部隊發動的“秋季功勢”。

1952年10月,任軍政委、軍黨委書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二級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1951年4月至1952年10月,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十七軍副軍長。

1952年10月至1953年5月,任志願軍第四十七軍政治委員。

1953年5月至1955年1月,任海南軍區副司令員。

1955年1月至8月,在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

1955年9月至1957年7月,在解放軍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

1957年10月至1960年5月,任陸軍軍長。

1960年5月至1963年6月,任瀋陽軍區副參謀長。

1963年6月至1968年3月,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青海省軍區司令員。

1966年10月至1967年3月,任中共青海省委書記處書記。

1967年8月至1977年2月,任青海省革委會主任。

1967年8月至1971年3月,任省革委會黨的核心小組一中共青海省核心小組組長。

1971年3月至1977年2月,任中共青海省委第一書記)。

1968年9月至1969年4月,任鐵道兵政治委員、鐵道兵黨委第一書記(1968年11月起)。

1969年4月至1971年10月,任中共中央軍委辦事組成員。

1971年10月至1975年2月,任中共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

1969年5月至1975年4月,任鐵道兵司令員、鐵道兵黨委第一書記。

1970年至1974年,兼任國務院文化組副組長。

1975年4月至1977年12月,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軍區黨委常委(1975年8月起)。

1977年12月至1982年6月,任濟南軍區顧問。

1981年7月起,按副大軍區職待遇。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中共第九屆、十屆中央委員,第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任中央軍委委員(先後為中央軍委辦事組成員、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

1992年6月15日在濟南逝世。

任職經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第二師六團連政治指導員,師衛生部政治委員,師政治部民運科科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政治部民運科科長,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第五支隊政治委員,運河支隊政治部主任,冀魯豫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冀魯邊軍區政治部主任,渤海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任牡丹江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三師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軍長,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政治委員,海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軍長,瀋陽軍區副參謀長,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青海省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政治委員、司令員,濟南軍區副司令員,濟南軍區顧問。

主要功績

反圍剿

劉賢權和方國安(右) 劉賢權和方國安(右)

1930年10月,紅軍攻克吉安縣城,劉賢權參加了紅軍,在紅12軍35師105團3連5班當戰士。3連是井岡山下來的老部隊,槍好,子彈多,班以上幹部大多是從井岡山下來的。剛參加紅軍時,劉賢權不會打草鞋,班長對他說:105團是鐵腳板,能走路,有耐力,拖不垮,不會打草鞋怎么能行軍、爬山?劉賢權訓練比較刻苦,可以達到單臂舉槍瞄準。當時最注重訓練的科目是搶山頭,練了一個月,搶上去還要逐個檢查喘得厲害不厲害。劉賢權當時懂的道理不多,以為打下南昌,蔣介石就完蛋了,革命就成功了。

第一次反圍剿,105團擔負誘敵深入的任務。劉賢權第一次參加戰鬥,心情緊張,戰友們開槍了,他卻忘了扣扳機。開始劉賢權有叄件事想不通,一是為什麼老往後撤,二是煮好了大米飯和蘿蔔燉肉,就是不開飯,結果敵人追來,大米飯和蘿蔔燉肉都留給敵人了。叄是班長命令他在撤退的路上丟了許多他捨不得丟的東西。直到105團把張輝瓚引到龍崗,紅軍主力將其包圍,105團直插敵人側後,打了敵人的後勤,劉賢權換了一支新漢陽造,得了200發子彈,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劉賢權在紅一方面軍歷任班長、幹事、指導員、師衛生部政委。抗戰時期一直擔任115師343旅政治部民運科長,長期從事地方武裝工作。劉賢權在東北解放戰爭中逐漸引人注目,他擔任過1縱3師政委、師長,該師原為東北軍新編111師的兩個團,在萬毅帶領下起義,編為濱海支隊。

遼瀋戰役

遼瀋戰役 遼瀋戰役

1945年進入東北,擴編為民主聯軍7縱19旅,在四平保衛戰中傷亡很大,後與20旅一起劃歸1縱,編為3師。該師作戰基礎好,能擔任防禦戰鬥任務。遼瀋戰役時,劉賢權是1縱3師師長,經歷了黑山阻擊、遼西會戰和解放瀋陽,進行了防禦戰、運動戰和攻堅戰。遼瀋戰役前,3師離開1縱,配屬10縱阻擊由瀋陽西援錦州之敵。10縱司令員梁興初原來是1縱的老領導,他對劉賢權說:我們在這一帶準備戰場,構築工事,目的就是要對付有10萬之眾的廖耀湘兵團。你們有保衛四平的防禦作戰經驗,一定可以更好地完成這次作戰任務。

錦州之戰

劉賢權指揮部隊,用一周時間,完成了約30公里的縱深防禦工事。3師奉命拿下了楊家窩棚西山,接著林彪命令劉賢權部經黑山城北插燒戶營子,堵住廖耀湘兵團東返瀋陽。林彪要求,不管敵人多少,定要迎頭擊頭,攔腰打腰,一經接敵,絕不放手,要敢於打大仗,打惡仗,不怕傷亡,不惜付出代價。3師果然插到敵人中間,劉賢權指揮部隊死死拖住敵人不放,猛打猛插,強渡繞陽河,全師合力在唐家窩棚、柴家窩棚、王家窩棚等地,將國民黨軍五大主力新1軍、新6軍的指揮機關及其重炮部隊一部殲滅。接著,3師又擔任縱隊的前衛,挺進瀋陽。逼近瀋陽後,3師負責攻擊鐵西區之敵207師,連續突破兩道封鎖線,打進了市區。劉賢權後升任38軍副軍長。

滇南之戰

劉賢權 劉賢權

1949年12月,朱德總司令親自擬電,命令38軍駐百色的151師和駐思隆的114師與我入滇部隊配合,殲滅滇南之敵。38軍命令副軍長兼114師師長劉賢權和114師政委方國南指揮兩個師行動。114師連續行軍作戰28天,行程近3000里,進行大小戰鬥9次,殲敵4000餘人。戰後114師駐桃源、懷化、常德剿匪。劉賢權說:“我們這支隊伍是一支光榮的隊伍,叄次牡丹江剿匪有一定經驗,我們的孤膽英雄楊子榮就出現在我們這支隊伍中”。 114師在湘西轉戰兩個多月,殲滅土匪1400餘人。

人物軼事

1968年10月在中央全會上,周恩來在開幕式上宣布,成立了軍委辦事組,得到了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和他的親密戰友林副主席批准了的有6位同志,就是黃永勝同志、吳法憲同志、葉群同志、李作鵬同志、邱會作同志、劉賢權同志。

劉賢權當時是中央軍委委員、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

但劉賢權終於未能進入政治局,當然也因此因禍得福。

後來毛澤東對劉賢權也不錯,但因為劉賢權在文革的表現,1988年只獲得二級紅星勳章──按劉賢權的資歷,應該獲一級紅星勳章。

第38集團軍歷任軍長

李天佑(1947.07-1949.02)梁興初(1949.05-1952.05)江擁輝(代,1952.07-1953.05;
1953.05-1957.08)
劉賢權(1957.09-1960.05)
鄧岳(1960.05-1964.08)李光軍(1964.08-1968.10) 劉海清(1968.12-1972.05)朱月華(1972.05-1978.05)
李連秀(1978.05-1984.11) 李際均(1985.01-1987.12) 徐勤先(1987.12-1989.05)張美遠(1989.06-1993.03)
劉丕訓(1993.03-1994.12)黃信生(1994.12-1995.07) 高中興(1995.07-2002.01)李少軍(2002.01-2007.06)
王西欣(2007.06-2012.02)許林平(2012.02-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