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將官軍銜。 1955年至1965年,中國首次實行軍銜制10年間,共分三批授予、補授、晉升少將軍銜1360人。 上述1360名開國少將,在解放戰爭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分布於解放軍第一、二、三、四野戰軍和華中軍區部隊。他們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領導下,經歷了100多次大小不同的戰役,為推翻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立下了赫赫戰功。與此同時,解放軍中一批著名的王牌軍和主力師形成,也湧現了不少著名的軍級和師級將領 。 1965年軍銜制被取消。1988年恢復軍銜制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少將晉升呈常態。

開國少將

首批授予

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
丁盛、丁世方、丁先國、丁武選、丁榮昌、丁萊夫、卜萬科、於權伸、萬振西、馬龍、馬輝、馬衛華、

馬文波、馬爾果甫·伊斯卡果夫、馬白山、馬忠全、馬澤迎、馬琮璜、王直、王勝、王屏、王謙、王力生、

王才貴、王義勛、王之平、王雲霖、王鳳梧、王六生、王文介、王文軒、王文模、王平水、王東保、

王蘭麟、王永浚、王再興、王光華、王全國、王兆相、王興綱、王遠芬、王赤軍、王啟明、王良太、

王若傑、王英高、王其梅、王奇才、王明坤、王明貴、王學清、王誠漢、王紹南、王政柱、王奎先、

王貴德、王振祥、王振乾、王健青、王效明、王智濤、王集成、王蘊瑞、王德貴、王耀南、車敏瞧、

韋祖珍、尤太忠、牛書申、方正、方槐、方之中、方子翼、方升普、方國華、方國安、方國南、鄧岳、

鄧少東、鄧東哲、鄧龍翔、鄧仕俊、鄧兆祥、鄧克明、鄧家泰、孔飛、孔令甫、孔俊彪、甘思和、

甘祖昌、石志本、石忠漢、石新安、左齊、龍潛、龍飛虎、龍開富、龍書金、龍道權、龍福才、帥榮、

葉明、葉長庚、葉運高、葉青山、葉蔭庭、葉建民、葉楚屏、盧克、盧仁燦、盧紹武、盧南樵、田厚儀、

史可全、白天、白志文、白壽康、蘭 僑、吉合、成少甫、匡斌、廷懋、喬信明、朱光、朱軍、朱雲謙、

朱火華、朱聲達、朱紹田、朱紹清、朱虛之、朱耀華、伍瑞卿、仲曦東、任榮、任昌輝、

買買提伊敏·伊敏諾夫、向守志、劉義、劉豐、劉何、劉昌、劉昂、劉放、劉春、劉涌、劉彬、劉鵬、

劉子云、劉子奇、劉少卿、劉中華、劉文學、劉玉堂、劉永生、劉永源、劉有光、劉華香、劉華清、

劉興隆、劉亨雲、劉其人、劉賢權、劉居英、劉紹文、劉秉彥、劉顯宜、劉振國、劉振球、劉健挺、

劉清明、劉輝山、劉祿長、劉錦平、劉新權、劉福勝、劉毓標、劉德海、劉鶴孔、劉懋功、齊勇、

齊丁根、江文、江擁輝、江勇為、江騰蛟、江燮元、湯池、湯光恢、安東、安志敏、關盛志、興中、

阮賢榜、孫三、孫光、孫文采、孫儀之、孫克驥、孫潤華、孫超群、孫端夫、杜文達、杜國平、楊大易、

楊中行、楊世明、楊漢林、楊永松、楊尚高、楊尚儒、楊樹根、楊俊生、楊銀聲、楊煥民、楊植亭、

楊嘉瑞、蘇進、蘇魯、蘇鰲、蘇啟勝、蘇煥清、李元、李平、李發、李貞、李治、李勃、李信、李覺、

李真、李基、李銓、李震、李毅、李人林、李士才、李夫克、李開湘、李木生、李少元、李中權、

李化民、李長(日+韋)、李文清、李水清、李書全、李書茂、李丙令、李世安、李世焱、李布德、

李光輝、李兆炳、李慶柳、李泛山、李赤然、李呈瑞、李佐玉、李伯秋、李迎希、李良漢、李國厚、

李荊璞、李鍾奇、李儉珠、李桂林、李振聲、李致遠、李健良、李家益、李資平、李繼開、李彬山、

李曼村、李逸民、李輝高、李景瑞、李道之、李福澤、李德生、李耀文、嚴光、嚴政、嚴俊、嚴慶堤、

吳西、吳忠、吳岱、吳烈、吳濤、吳習智、吳子傑、吳世安、吳華奪、吳自立、吳林煥、吳詠湘、

吳宗先、吳誠忠、吳榮正、吳保山、吳瑞山、吳嘉民、吳融峰、何輝、何以祥、何正文、何光宇、

何廷一、何運洪、何克希、何志遠、何柱成、何濟林、何振亞、何能彬、何維忠、何敬之、何輝燕、

何德慶、邱蔚、邱子明、邱先通、邱會魁、邱國光、邱相田、佘積德、余非、餘明、余成斌、餘光茂、

余克勤、余述生、余品軒、余洪遠、谷廣善、谷景生、鄒衍、鄒國厚、鄒善芳、閔學勝、閔鴻友、

況開田、況玉純、汪易、汪乃貴、汪少川、汪東興、汪克明、汪洪清、汪家道、沙克、沈啟賢、宋文、

宋玉琳、宋慶生、宋承志、宋維栻、宋景華、宋獻璋、張忠、張和、張雄、張瑞、張萬春、張廣才、

張雲龍、張元培、張開荊、張開基、張太生、張日清、張文舟、張文碧、張書祥、張平凱、張正光、

張世珍、張漢丞、張吉厚、張西三、張百春、張光華、張廷發、張廷楨、張闖初、張汝光、張步峰、

張秀川、張秀龍、張希才、張希欽、張松平、張英輝、張明遠、張國傳、張宗勝、張學思、張駕伍、

張春森、張樹芝、張貽祥、張濟民、張遜之、張海棠、張培榮、張梓楨、張崇文、張銍秀、張新華、

張雍耿、張竭誠、張震東、張潮夫、陳力、陳沂、陳宏、陳奇、陳波、陳欽、陳浩、陳熙、陳德、

陳士法、陳雲開、陳仁洪、陳文彪、陳外歐、陳發洪、陳仿仁、陳華堂、陳遠波、陳志彬、陳伯祿、

陳茂輝、陳明義、陳忠梅、陳金鈺、陳宗坤、陳宜貴、陳信忠、陳美福、陳美藻、陳挽瀾、陳鐵君、

陳海涵、陳銳霆、陳福初、陳德先、陳鶴橋、林偉、林浩、林彬、林遵、林忠照、林接彪、范明、

范子瑜、范陽春、范忠祥、幸元林、歐陽平、歐陽家祥、歐致富、易耀彩、羅雲、羅通、羅章、羅斌、

羅仁全、羅文坊、羅成德、羅華升、羅亦經、羅應懷、羅坤山、羅若遐、羅桂華、羅野崗、羅維道、

羅湘濤、金世柏、金如柏、金忠藩、金紹山、周彬、周維、周子禎、周文在、周長庚、周長勝、周世忠、

周發田、周志剛、周純麟、周明國、周學義、鄭三生、鄭大林、鄭國仲、鄭效峰、官宗禮、孟慶山、

胡大榮、胡正平、胡華居、胡備文、胡定千、胡榮貴、胡炳雲、胡繼成、胡登高、封永順、查玉升、

查國楨、趙傑、趙俊、趙一萍、趙文進、趙正洪、趙東寰、趙蘭田、趙國泰、趙承金、趙冠英、趙章成、

鍾偉、鍾輝、鍾人仿、鍾元輝、鍾文法、鍾生溢、鍾發宗、鍾國楚、鍾明彪、鍾炳昌、鍾輝琨、侯世奎、

段蘇權、段煥競、段德彰、洪水、宮乃泉、姜齊賢、姜茂生、祖農·太也甫夫、祝世鳳、胥光義、胥治中、

姚運良、姚國民、姚醒吾、賀健、賀大增、賀東生、賀吉祥、賀光華、賀慶積、賀晉年、賀振新、

賀盛桂、秦化龍、桂紹彬、索立波、袁光、袁淵、袁也烈、袁克服、袁佩爵、袁學凱、栗在山、賈陶、

賈若瑜、夏耀堂、錢江、錢信忠、倪南山、徐斌、徐文烈、徐光華、徐體山、徐其孝、徐其海、徐國夫、

徐國賢、徐國珍、徐紹華、徐德操、殷希彭、翁祥初、郭奇、郭成柱、郭林祥、郭卓辛、郭金林、

郭寶珊、郭炳坤、郭維城、高存信、高志榮、高體乾、高厚良、高朗亭、高維嵩、唐凱、唐鐸、唐子安、

唐青山、唐金龍、唐哲明、唐健如、唐健伯、塗則生、塗錫道、資鳳、陶漢章、陶國清、桑頗·才旺仁增、

梅嘉生、蕭前、蕭元禮、蕭文玖、蕭永正、蕭永銀、蕭全夫、蕭遠久、蕭應棠、蕭學林、蕭思明、

蕭新春、黃遠、黃霖、黃一平、黃仁庭、黃文明、黃正清、黃玉昆、黃玉庭、黃立清、黃有鳳、黃光霞、

黃連秋、黃作珍、黃忠學、黃忠誠、黃徑琛、黃煒華、黃榮海、黃思沛、黃勝明、黃振棠、黃曹龍、

黃朝天、黃惠良、黃鵠顯、黃新友、黃德魁、曹廣化、曹丹輝、曹玉清、曹達諾夫·扎義爾、曹光琳、

曹傳贊、曹思明、曹德連、盛治華、常玉清、崔建功、符確堅、康健民、閻捷三、梁仁芥、粱玉振、

粱達三、韓衛民、韓東山、彭盛、彭龍飛、彭壽生、彭顯倫、彭勝標、彭清雲、彭富九、彭德清、

董永清、董洪國、蔣克誠、覃士冕、覃國翰、喻新華、喻縵雲、凱墨·索安旺堆、程世清、程業棠、

程悅長、程儒珍、傅傳作、傅紹甫、傅春早、傅家選、傅繼澤、傅崇碧、舒行、魯加漢、魯瑞林、

童陸生、童國貴、童炎生、游好揚、游勝華、曾生、曾征、曾威、曾美、曾滌、曾光明、曾旭清、

曾如清、曾克林、曾育生、曾保堂、曾憲池、曾祥煌、曾敬煩、曾雍雅、謝良、謝明、謝銳、謝斌、

謝雲暉、謝正榮、立全、謝甫生、謝錫玉、謝勝坤、謝振華、謝家祥、謝福林、謝鏜忠、賴光勛、

賴春風、雷震、雷永通、雷紹康、解方、詹大南、詹化雨、闕中一、慕生忠、蔡永、蔡長元、蔡長風、

蔡炳臣、蔡愛卿、裴志耕、裴周玉、管松濤、廖成美、廖運周、廖述雲、廖政國、廖冠賢、廖海光、

廖鼎祥、廖鼎琳、漆遠渥、譚開雲、譚友夫、譚友林、譚文幫、譚佑銘、譚知耕、譚善和、熊飛、

熊奎、熊挺、熊晃、熊兆仁、熊作芳、熊伯濤、熊應堂、黎光、黎化南、黎東漢、黎有章、黎錫福、

樊學文、樊哲祥、顏東山、顏金生、顏德明、潘峰、潘焱、潘世征、潘壽才、潘振武、薛少卿、

戴文彬、戴正華、戴潤生、魏鎮、魏天祿、魏傳統、魏洪亮

軍隊級別

解放前後,解放軍幹部和全國黨政幹部一樣,較長時間實行供給制,沒有工資,個人的吃穿用由公家全包,經濟情況略有好轉的地區,按照任職情況給予數量微薄的津貼,以補零用。直到上世紀50年代初期,我國地方和軍隊幹部,才根據每個人參加革命工作的年限、歷史貢獻、所任職務等綜合因素,評定了級別,幹部按級別享受工資津貼和其他物質待遇。
解放軍設定的級別,為了區別於國家機關行政幹部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的級別,稱之為“軍隊級別”。“軍隊級別”是1952年3月正式評定的,全軍從毛澤東的軍委主席級到戰士級,共設定了十一等二十四級:
軍委主席、副主席級(一等一級);大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級(二等一級),軍委委員級(二等二級);正、副、準兵團級(三等一、二、三級);正、副、準軍級(四等一、二、三級);正、副、準師級(五等一、二、三級);正、副、準團級(六等一、二、三級);正、副營級(七等一、二級);正、副連級(八等一、二級);正、副排級(九等一、二級);正、副班級(十等一、二級);戰士級(十一等)。

少將級別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798名少將的級別是:
1、副兵團級1名:

賀晉年(原東北軍區)。
2、準兵團級3名:

解放(解方)、陳沂(軍直)、段蘇權(空軍)。
3、正軍級107名:
軍直13名:童陸生、詹化雨、劉其人、張瑞、彭富九、李信、曹廣化、魏傳統、孫儀之、傅家選、

喻縵雲、姜齊賢、錢信忠;院校11名:張文舟、何克希、徐文烈、戴潤生、陶漢章、謝振華、謝立全、

林浩、劉居英、劉有光、謝良;空軍4名:谷廣善、薛少卿、漆遠渥、王集成;海軍14名:曾克林、易耀彩、

鄭國仲、張學思、王政柱、袁也烈、彭德清、趙一萍、張漢丞、馬龍、曾生、段德彰、盧仁燦、桂紹彬;

防空軍3名:陳華堂、王智濤、谷景生;炮兵2名:蘇進、陳銳霆;工兵2名:李迎希、徐德操;

公安軍5名:鄧少東、查國楨、羅華生、吳烈、李逸民;原西北軍區3名:郭炳坤、張希欽、曾滌;

原西南軍區4名:李夫克、黃立清、魯瑞林、金如柏;原華東軍區7名:何以祥、段煥競、邱蔚、朱紹清、廖海光、劉涌、曾如清;

原中南軍區12名:何敬之、姚醒吾、劉賢權、龍書金、韓東山、袁克服、潘振武、賀東生、張廣才、鍾偉、吳自立、蕭元禮;

原華北軍區11名:甘思和、潘峰、傅崇碧、蕭思明、葉青山、王奇才、龍道權、帥榮、裴周玉、黃振棠、李人林;

原東北軍區2名:羅成德、唐子安;

志願軍14名:王蘊瑞、黃文明、張明遠、胡炳雲、蕭應棠、蕭文玖、潘焱、丁盛、鍾國楚、陳仿仁、陳雲開、謝明、李呈瑞、梁仁芥。
4、副軍級216名:
軍直26名:賈若瑜、王光華、王永濬、曹丹輝、李鍾奇、葉楚屏、王文軒、葉運高、李兆炳、黃遠、吳濤、

馬文波、陳外歐、劉顯宜、張松平、范子瑜、嚴俊、戴正華、宮乃泉、黃曹龍、閻捷三、殷希彭、曾育生、

陳遠波、黃新友、張平凱;

院校15名:雷紹康、羅若遐、方升普、劉永源、王紹南、袁淵、譚知耕、余克勤、仲曦東、譚佑銘、

張駕伍、周志剛、劉子云、沈啟賢、吳嘉民;

空軍19名:李中權、張廷發、何廷一、石忠漢、朱虛之、沙克、黃玉昆、黃煒華、楊煥民、吳林煥、

何振亞、傅傳作、王德貴、楊尚儒、劉錦平、李世安、栗在山、韋祖珍、裴志耕;

海軍18名:雷永通、張雄、高志榮、馬忠全、蔡長風、蕭學林、黃忠誠、劉華清、蘇啟勝、朱軍、劉仲華、

梅嘉生、何輝、謝甫生、吳西、魏天祿、劉義、黃忠學;

防空軍5名:張西三、孫超群、林接彪、李赤然、潘壽才;

炮兵2名:賈陶、封永順;裝甲兵2名:王振祥、羅通;

工兵3名:趙東寰、唐哲明、唐健伯;公安軍2名:熊伯濤、方國華;

原西北軍區7名:蘇鰲、楊嘉瑞、程悅長、夏耀堂、王再興、左齊、李銓;

原西南軍區14名:李文清、王啟明、陳明義、查玉升、何維忠、郭林祥、楊尚高、胡榮貴、王貴德、

石新安、范明、王其梅、陳鶴橋、余洪遠;

原華東軍區32名:廖正國、黎有章、劉永生、李繼開、陳美藻、張震東、常玉清、胡大榮、趙俊、蕭永銀、

張秀龍、熊應堂、張銍秀、詹大南、陳宏、姚運良、李水清、周純麟、謝勝坤、龍潛、歐陽平、李世焱、

劉文學、李耀文、湯光恢、謝雲暉、王六生、何志遠、張闖初、符確堅、何柱成、劉毓標;

原中南軍區31名:鄧克明、盧紹武、葉長庚、劉子奇、李福澤、雷震、馬白山、黃一平、余成斌、覃士冕、

張國傳、周發田、江燮元、李化民、歐致富、魏鎮、劉新權、方國安、王全國、葉明、謝鏜忠、廖冠賢、

李丙令、陳德、陳發洪、王振乾、李儉珠、孫克驥、胡繼成、楊樹根、郭成柱;

原華北軍區13名:曾美、石志本、孟慶山、杜文達、索立波、張世珍、成少甫、康健民、張正光、黃作珍、

王之平、徐紹華、王耀南;原東北軍區10名:江擁輝、張開荊、賀健、賀慶積、譚友林、吳岱、邱先通、

鍾人仿、劉何、鄒衍;

志願軍17名:趙冠英、趙章成、譚善和、徐國賢、楊俊生、吳(訁旁加永)湘、周長勝、蕭全福、曾雍雅、

宋玉琳、賀大增、李震、吳保山、何運洪、李致遠、謝福林、丁萊夫。

5、準軍級344名:
軍直20名:吉合、胡備文、錢江、陳福初、陳鐵君、王蘭麟、洪水、劉少卿、周維、劉紹文、安東、

黃有鳳、李基、況玉純、游勝華、王兆相、賀盛桂、王興剛、車敏樵、張遜之;

院校27名:李泛山、吳華奪、李開湘、李治、張書祥、高存信、周世忠、陳海涵、劉清明、方正、劉昂、

李光輝、鍾明彪、唐凱、唐鐸、胡正平、陳金鈺、鄭大林、張崇文、胡定千、曹光琳、李真、李毅、郭奇、

張日清、李良漢、鍾發宗;

空軍29名:劉放、王平水、李平、梁達三、陳欽、謝斌、高厚良、關盛志、劉豐、鄧東哲、蔡永、蕭前、

方子翼、李長暐、朱雲謙、吳宗先、劉懋功、王雲霖、周彬、李慶柳、余非、趙正洪、黃連秋、張百春、

李勃、陳浩、羅維道、劉福勝、餘明;

海軍11名:丁世芳、王效明、傅繼澤、張元培、齊勇、鄧龍翔、邱子明、宋景華、江勇為、胥治中、

闕中一;

防空軍8名:劉秉彥、樊哲祥、蔡愛卿、黃徑琛、張希才、曹傳贊、龍福才、李貞;

炮兵5名:張貽祥、塗錫道、管松濤、廖成美、王文介;裝甲兵4名:程世清、林彬、鄧家泰、宋慶生;

工兵1名:廖述雲;

鐵道兵9名:孔令甫、何輝燕、閔學勝、張吉厚、朱紹田、袁光、郭維城、徐斌、陳力;

公安軍12名:鄒國厚、盛治華、羅文坊、王明貴、杜國平、陳波、梁玉振、劉輝山、張廷楨、蔡炳臣、

陳伯祿、白壽康;

原西北軍區22名:郭寶珊、史可全、閔鴻友、孫光、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買買提伊敏·伊敏諾夫、

吳習智、徐國珍、朱聲達、高朗亭、甘祖昌、羅章、侯世奎、顏金生、張開基、祖農·太也甫夫、

曹達諾夫·扎依爾、高維嵩、李健良、牛書申、鍾生溢、孫潤華;

原西南軍區16名:張光華、童國貴、

何正文、黎錫福、汪乃貴、熊奎、何光宇、胥光義、張和、吳榮正、蕭新春、余述生、劉振國、盧南樵、

孔駿彪、周長庚;原華東軍區52名:李景瑞、萬振西、劉健挺、程業棠、謝銳、宋文、曾旭清、李元、

郭金林、王文模、李輝高、宋獻章、嚴光、童炎生、唐健如、賀光華、熊兆仁、周文在、李德生、黃朝天、

王健青、陳士法、孫端夫、徐體山、鄧仕俊、王誠漢、馬輝、陳奇、傅紹甫、李發、阮賢榜、匡斌、

尤太忠、王直、秦化龍、楊漢林、資鳳、羅湘濤、喻新華、張文碧、李曼村、陳德先、汪少川、彭勝標、

羅應懷、熊飛、彭顯倫、張潮夫、王若傑、王義勛、郭卓辛、邱相田;

原中南軍區46名:吳誠忠、王遠芬、田厚儀、羅仁全、祝世鳳、葉健民、李道之、姜茂生、向守芝、

劉振球、王奎先、吳世安、黃霖、覃國翰、趙蘭田、王東保、陳文彪、彭龍飛、劉玉堂、張汝光、陳挽瀾、

黃榮海、李士才、胡登高、譚文幫、林忠照、鍾文法、陳志彬、張太生、宋維栻、彭清雲、方國南、藍橋、

魏洪亮、董洪國、傅春早、蕭遠久、何能彬、任昌輝、顏德明、楊大易、余品軒、陳宗坤、邱國光、湯池、

高體乾;

原華北軍區24名:於權伸、鍾元輝、白志文、劉華香、趙文進、彭壽生、劉德海、林偉、曾威、劉彬、

方之中、馬衛華、曾保堂、黃光霞、楊植亭、廷楙、陳宜貴、鍾炳昌、廖鼎琳、劉昌、翁祥初、蕭永正、

王英高、范忠祥;

原東北軍區24名:張竭誠、鄧岳、謝正榮、徐國夫、江文、劉亨雲、宋承志、趙傑、王良太、王力生、

趙承金、伍瑞卿、龍開富、李資平、張濟民、曾祥煌、袁佩爵、李伯秋、曹德連、鍾輝、譚開雲、李桂林、

戴文彬、李少元;

志願軍34名:丁先國、董永清、況開田、劉祿長、汪克明、王明坤、張樹芝、張雲龍、陳仁洪、李家益、

趙國泰、吳瑞山、歐陽家祥、張萬春、熊作坊、賴春風、蔣克誠、舒行、廖鼎祥、范陽春、張梓楨、

謝家祥、楊中行、彭盛、嚴慶堤、吳融峰、李彬山、劉春、佘積德、官宗禮、嚴政、陳茂輝、張秀川、

任榮 。

6、 正師級125名:

軍直6名:何濟林、潘世徵、羅亦經、徐光華、黎東漢、幸元林;院校5名:徐其孝、林遵、胡華居、

金忠藩、賀振新;

空軍16名:李振聲、羅野崗、陳熙、安志敏、朱火華、劉鶴孔、王學清、曾征、黃仁庭、黃玉庭、袁學凱、

興中、方槐、張雍耿、喬信明、謝錫玉;

海軍2名:鄧兆祥、羅斌;

防空軍2名:劉鵬、黎化南;

炮兵3名:朱光、廖運周、顏東山;

裝甲兵2名:王勝、孫三;

原西北軍區4名:李書茂、熊晃、李書全、曾光明;

原西南軍區14名:周學義、塗則生、金紹山、張忠、何德慶、崔建功、吳忠、汪家道、李覺、張培榮、

金世柏、丁榮昌、魯加漢、馬宗璜;

原華東軍區12名:龍飛虎、朱耀華、陳忠梅、李國厚、餘光茂、譚友夫、張新華、張宗勝、熊挺、張春森、

曹思明、周明國;

原中南軍區14名:齊丁根、曾敬煩、丁武選、程儒珍、鄭效峰、鄒善芳、汪洪清、劉興隆、倪南山、

卜萬科、羅雲、黃勝明、江謄蛟、黃德魁;

原華北軍區18名:蔡長元、鍾輝琨、張英輝、鄭三生、楊銀聲、曹玉清、曾憲池、盧克、馬澤迎、楊永松、

蘇魯、陶國清、韓衛民、楊世民、王才貴、孔飛、李佐玉、王謙;

原東北軍區15名:陳美福、張海棠、陳信忠、羅坤山、孫文采、蘇煥清、黃思沛、葉蔭庭、邱會魁、

唐青山、羅桂華、王屏、姚國民、黃惠良、李荊朴;

志願軍12名:唐金龍、吳子傑、游好揚、賴光勛、李木生、徐其海、黎光、賀吉祥、張步峰、樊學文、

汪易、李布德。
以上125名正師級幹部評為少將的方案公布後,其級別均調整為準軍級,故從此以後首批授銜的開國少將中不再有師級幹部。

6、無軍隊級別者2名:

汪東興(軍直)、黃正清(原西北軍區) 。

二批晉升

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
丁本淳、丁甘如、於笑虹、馬冠三、王文、王亢、王曉、王大華、王元和、王全珍、王慶生、王作堯、

王泮清、王定烈、王學武、王紹淵、王硯泉、王煥如、王闌西、王黎生、方中鐸、鄧可運、鄧忠仁、

孔峭(山+凡)、尹明亮、左愛、龍炳初、龍振彪、葉超、葉泰青、葉道友、盧文新、史進前、史景班、

馮仁恩、馮丕誠、馮維精、蘭廷輝、寧賢文、邊疆、呂清、呂仁禮、呂炳安、呂黎平、朱仕煥、朱春和、

朱家勝、任思忠、鄔蘭亭、劉克、劉林、劉瑄、劉福、劉鎮、劉大煜、劉月生、劉發秀、劉西堯、

劉國柱、劉善福、劉靜海、劉耀宗、江波、江峰、江洪海、許培仁、祁開仁、阮漢清、孫正、孫乾卿、

孫繼爭、杜屏、杜西書、杜瑜華、楊力、楊卓、楊文安、楊世榮、楊懷珠、楊國宇、楊思祿、楊輝圖、

李彬、李靜、李士懷、李長如、李永悌、李發應、李君彥、李際泰、李國良、李定灼、李振邦、李梓斌、

李懋之、嚴家安、來光祖、吳傑、吳罡、吳克之、吳釗統、吳純仁、吳樹聲、吳振挺、何家產、余潛、

餘光文、汪祖美、宋烈、宋學飛、張華、張英、張明、張挺、張鈞、張衍、張乃更、張力雄、張子明、

張世蓋、張如三、張懷忠、張宜愛、張樹才、張顯揚、張緝光、張蘊鈺、張震寰、陳挺、陳祥、陳彬、

陳中民、陳亞夫、陳其通、林真、林茂源、范保順、歐陽奕、羅斌、羅有榮、羅厚福、羅洪標、周涌、

周則盛、周家美、鄭友生、鄭漢濤、鄭旭煜、鄭貴卿、相煒、胡煒、胡云生、胡友之、胡立聲、胡秉權、

胡鵬飛、趙匯川、趙易亞、趙承豐、趙炳倫、趙曉舟、趙遵康、鍾發生、侯正果、段思英、姜鍾、

姚克祐、賀俊偵、桂紹忠、耿錫祥、袁彬、袁福生、柴成文、徐明、徐介藩、徐光友、殷國洪、郭廷萬、

郭延林、高銳、高立忠、高德西、席舒民、唐明、梅盛偉、蕭平、蕭森、蕭鋒、蕭大荃、蕭榮昌、

蕭德明、黃厚、黃經耀、曹中南、曹燦章、崔文斌、符先輝、康莊、康林、梁軍、梁金華、梁輯卿、

韓莊、彭方復、彭施魯、董超、董志常、董啟強、程明、程啟文、程登志、溫先星、曾凡有、曾慶良、

曾新泮、謝正浩、謝忠良、賴達元、靳虎、蒲大義、雷欽、雷英夫、雷起雲、訾修林、路揚、鮑啟祥、

鮑奇辰、詹少聯、廖中符、黎同新、顏伏、薛克忠、魏國運

注釋:

本文中的將官姓名,系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1955年9月16日呈報國務院審批的《將級軍銜名冊》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幹部部1955年9月20日根據國務院第18次會議討論通過的《元帥、將官名單》的備案件抄錄。國務院審批的這份將官授銜名單中,有些人的名字後來有改變,蒐集到的有:
楊至誠,後名楊至成;皮定鈞,後名皮定均;王興剛,後名王興綱;劉仲華,後名劉中華;向守芝,後名向守志;廷楙,後名廷懋;江謄蛟,後名江騰蛟;宋獻章,後名宋獻璋;李荊朴,後名李荊璞;蕭全福,後名蕭全夫;黃玉昆,後名黃玉昆;解放,後名解方;廖正國,後名廖政國;潘世徵,後名潘世征;馬宗璜,後名馬琮璜。

三批晉升

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
丁釗、於俠、於敬山、馬寧、馬傑、馬洪山、王展、王猛、王新、王德、王璞、王萬金、王子修、

王文英、王世仁、王扶之、王希克、王良恩、王茂金、王香雄、王振東、王海廷、王海清、王銀山、

王淮湘、王道全、王毓淮、王靜敏、韋統泰、毛少先、毛會義、毛如發、牛化東、牛明智、文擊、

方銘、方震、方明勝、方毅華、鄧經緯、孔瑞雲、石瑛、石一宸、石敬平、葉松盛、盧燕秋、田維新、

申涵、冉澤、叢蓉滋、白雲、白辛夫、白崇友、蘭文兆、司中峰、邢榮傑、畢慶堂、呂、展、呂義山、

呂世英、呂作松、曲競濟、朱玉學、朱玉庭、朱兆林、朱啟祥、朱直光、朱家璧、朱致平、朱鶴雲、

伍生榮、伍國仲、任茂和、伊文、華楠、劉漢、劉蘇、劉忍、劉友光、劉世昌、劉世洪、劉世湘、

劉光濤、劉光裕、劉華春、劉自雙、劉國輔、劉佩榮、劉春山、劉振華、劉善本、劉瑞芳、劉德才、

江潮、江民風、江含章、江學彬、許誠、許志奮、陽自碧、孫俊人、紀亭榭、杜彪、杜海林、楊棄、

楊恬、楊森、楊廣立、楊以山、楊有山、楊價人、楊克武、楊虎臣、楊明山、楊家保、楊斯德、

蘇克之、蘇宏道、蘇錦章、李元、李偉、李改、李明、李大同、李大清、李大磊、李元明、李文一、

李孔亮、李丕功、李東野、李光軍、李仲麟、李如洪、李克忠、李忠信、李樹榮、李洪茂、李鐵砧、

李雪炎、李道之、李福堯、李鏡如、巫金峰、扶廷修、別祖後、吳肅、吳愷、吳彪、吳仕宏、吳永光、

吳效閔、何雲峰、何友發、邱崗、余致泉、余嗣貴、辛國治、汪洋、汪運祖、沙風、沈鴻林、宋治民、

張午、張英、張政、張峰、張翼、張子珍、張天恕、張少虹、張中如、張水發、張玉華、張加洛、

張西鼎、張行忠、張向善、張志勇、張志毅、張伯祥、張英明、張賢良、張宜步、張實傑、張榮森、

張柱國、張曉冰、張清化、張強生、張獻奎、張雷平、張德貴、張耀祠、陳雲中、陳興疇、陳克功、

陳青山、陳炎青、陳紹昆、陳福章、林毅、林乃清、林勝國、范朝福、范普權、范富山、郁文、羅文、

羅平、羅傑、羅元(斤加火旁)羅文華、國林之、金振鍾、周九銀、周吉一、周慶鳴、周志飛、周時源、

周建平、周皖白、鄭國、鄭本炎、宗鳳洲、官峻亭、胡立信、胡賢才、胡尚禮、郝盛旺、南萍、

茹夫一、趙峰、趙北源、趙華青、趙復興、趙鶴亭、鍾池、鍾賢文、段士楷、段志清、姜林東、賀明、

秦光遠、桂生芳、耿道明、袁意奮、莫春和、聶濟峰、栗彬成、賈乾瑞、顧鴻、夏伯勛、柴書林、

柴啟琨、錢春華、鐵瑛、徐信、徐文禮、徐立行、徐明德、殷承禎、郭強、郭玉峰、高林、高文智、

高占傑、高先貴、塗學忠、塗通今、蕭友明、蕭志賢、蕭選進、蕭劍飛、黃峰、黃萍、曹誠、曹宇光、

曹孟朴、龔興業、龔興貴、戚先初、常勇、常仲連、常樹人、康烈功、麻志皓、梁天喜、梁中玉、

彭飛、董家龍、蔣潤觀、程坤源、智生元、焦玉山、曾傳芳、曾昭墟、曾鑒修、謝國儀、靳來川、

路遐、解長林、慕湘、裴宗澄、廖明、廖步雲、廖昌金、譚天哲、翟毅東、熊夢飛、黎原、黎新民、

顏文彬、顏吉連、顏青雲、戴克林、戴克明、戴金川、魏佑鑄、瞿道文

個別晉升

劉華清1955年9月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 。

黃鵠顯(1956年6月13日)、

白天(1957年3月26日)、王鳳梧(1957年9月20日)、

桑頗·才旺仁增(1958年) 、

餘光文(1962年1月3日)、張挺(1962年2月24日)、宋烈(1962年6月27日)、鄭漢濤(1962年7月7日) 、

嚴家安、羅斌、劉福、王元和、李士懷、寧賢文、羅有榮、張世蓋(以上1962年7月24日)、

吳傑、王闌西、劉西堯(以上1963年5月27日) 、

李如洪(1964年4月13日)、

巫金鋒(1964年10月30日) 。

1988年後晉升少將軍銜:楊懷慶

歷史數據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時,共授予少將軍銜798人,其中:

副兵團級少將1人,賀晉年。準兵團級少將3人,解方、袁也烈、段蘇權。正軍級少將107人,副軍級少將215人,準軍級少將345人,正師級少將125人,無軍隊級別2人——汪東興、黃正清。

據授少將軍銜的798人名單統計,軍級少將占少將總數的83.6%,正師級少將占少將總數的15.7%。說明軍級幹部授予少將的占主流,少數優秀的正師級幹部也進入少將行列。

從1955年底到1958年下半年近3年時間裡,又先後授予周子禎、慕生忠等9人少將軍銜。這樣,整個50年代,解放軍共授予少將807人(首次授銜798人,補授9人)。

這807名少將,平均年齡43.18歲。其中最年長的是史可全,授銜時63歲,最年輕的是曹達諾夫·扎依爾,授銜時只有35歲。

其中,50歲以上的少將共有85人,占少將總數的10.5%;38歲以下的少將共有90人,占少將總數的11.2%。而40歲至50歲之間的少將占主流,他們年紀正輕,精悍英勇,戰功突出,為將軍中的基礎力量。

1961年由大校軍銜晉升為少將軍銜的人員共214人,授銜4人。

1962年授予少將軍銜3人,1962年晉升少將軍銜9人,1963年授予少將軍銜3人 。

1964年授予和晉升少將軍銜的共320人。

這樣,1955年至1965年,全軍首次實行軍銜制10年間,共授予、補授、晉升少將軍銜1360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