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不是傳說

劉備不是傳說

劉備不是傳說,是由劍眉枉凝撰寫的一部三國歷史普及讀物,著重敘述正史中記載的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劉備的的坎坷一生。由於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深入人心,所以歷史上真實劉備的形象早已被扭曲,作者劍眉枉凝通過《三國志》等史書、用簡樸的語言還原劉備的本來面目。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劉備不是傳說》是一部別出心裁的三國歷史名人新傳類作品。本書以當代讀者喜聞樂見的時尚流行語言和節奏明快的表達形式,立足歷史真實,逼真而又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劉備的個性、格、生平、業績以及從擺地攤到開國皇帝的心路歷程和各種人脈關係,並以犀利的筆鋒探究人性深處五顏六色的善惡美醜,詮釋古代中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常識與哲理。

本書塑造的英雄皇帝劉備是一個終生懷抱理想、堅持原則、有膽有識有情有義有良心、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的大男人,與《三國演義》有意矮化劉備的可憐蟲形象迥然不同。本書妙語連珠,諧趣叢生,其調侃幽默近似王朔小說和黃宏小品的藝術風格,可嘆處令人扼腕,可笑時為之捧腹。

有道是:三國多奇妙,英雄真精彩,開卷不釋手,讀後收益多!

序言

台灣繁體版序言:此刻才見天空

劉備,以其堅忍不拔、遵法守禮、知人善用的個人品質,對兄弟義、對臣下禮、對百姓仁的一生作為,在三國之後的一千多年間,一直被儒家士子看作是理想君主、仁君典範。

羅貫中的傳世名作《三國演義》問世後,人們對劉備、諸葛亮關羽蜀漢君臣的推崇和喜愛,更是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物極必反。近幾十年間,大眾心目中的劉備形象,出現了極大的改變,傳統公認的仁義之君、亂世雄主,逐漸被許多人看作是偽君子、低能兒。這種情況在大陸尤甚,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是清末民初以後,讀書人讀傳統經史漸少;同時,原為小道末技的小說,地位又大幅提升。因此,大眾心目中的劉備形象,逐漸被來自《三國演義》的藝術形象取代,劉備的歷史形象反而被人遺忘。

二是社會價值觀轉變,道德高於一切的傳統觀念已經崩塌,大眾普遍急功近利,欲望肆行,崇尚所謂的真性情與個性,劉備的藝術形象,在這方面失分很多。

三是在大陸個人威望無以復加的領袖——毛澤東十分推崇曹操,劉備作為曹操的對立面,自然受到了大陸社會各界有意或無意的打壓。

可以說,今天大眾對劉備的認知已經偏移得太多,與上千年來的共識相去甚遠。但是過往的歷史是永恆不變的,大是大非問題也不可能因為時間的流逝而發生改變,只能是當代人們認知的不足而導致。

因此,還原一個真實的劉備,不但是一個歷史學術問題,也是一個文化心理問題。

鑒於此,劍眉枉凝先生立志為劉備正名,通過數年對史料的篩選分析,披沙揀金,去偽存真,著成《劉備不是傳說》一書。此書出版後,受到了大陸歷史學者和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公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劉備傳記,確實如作者自序所說——寫出了一個真實的劉備。

除為劉備正名之外,《劉備不是傳說》的價值還在於,通過對劉備一生經歷的解剖分析,把一個離我們的生活極其遙遠的帝王拉到我們身邊,如鄰家男孩般近距離觀察。在作者筆下,劉備的一生,就是一個擺地攤賣草鞋的草根平民向心中夢想不斷拼搏奮鬥的過程,這讓一本歷史人物傳記具有了勵志的意義,被大陸讀者評價為“最勵志的歷史書”。

另外,對如今價值觀混亂和傳統文化缺失的現狀,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了理性的批判和冷靜的思考,最後的落腳點在於重視做人、修身明理。

劉備不是傳說,此刻才見天空。我們誠摯地將這本書推薦給台灣和港澳的讀者朋友們,相信每一位讀者都會從書中得到有益的收穫。

作者自序:寫出一個真實的劉備

劉備,在中華文化圈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同時也是一位被人誤解很大的人物。

誤解主要是來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作為古典名著,留下了中華文化圈關於三國傳奇的集體記憶,六百年來無人能夠超越。但《三國演義》畢竟是一部小說,許多地方與史實有很大的出入。尤其是羅貫中為刻畫諸葛亮的“智”,把劉備描繪成了一個似乎只會哭的領導。

歷史人物也是人,根據生活經驗,我們知道一個只會哭鼻子的人,肯定是做不了什麼大事的,更不可能讓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大批優秀人才矢志不移地追隨終身。所以,劉備必然不是,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三國演義》中的形象。

那么,歷史上的劉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為尋找答案,許多人將目光投向《三國志》等史書。可是這些史書都太過簡略,甚至由於編寫者所處的時代環境和自身立場,也留下了不少不真實的地方,不但無法展現出一個真實完整的劉備,反而為後人的誤解留下了更大的空間。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以為,劉備對兄弟的義、對臣下的禮、對百姓的仁,都不過是一個遙遠的傳說而已,根本不是歷史真實。

但劉備並不是傳說,歷史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眾多的紛擾背後,有且只有一個是歷史的真相。這個真相雖然不容易找到,卻不是遙不可及的。

本書就依據《三國志》、《資治通鑑》、《後漢書》、《華陽國志》等大量史料,通過對史料的篩選和分析,披沙揀金,去偽存真,力爭寫出一個真實的劉備,並以劉備的一生經歷來解讀,一個草根平民如何成長為一個在民間廣為傳頌的英雄皇帝。

為提高可讀性,讓讀者能夠輕鬆地閱讀沉重的歷史,本書運用了一些現代流行文學和語言的風格,但中心仍然是寫歷史,對劉備及相關的主要人物如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歷史,在寫實的基礎上,做一些補白和辯誣。同時,還有對當時的社會制度的一些分析,以及對於人性與歷史的一些看法。

對於歷史,我踐行一個觀點——矯枉不必過正,並不追求所謂的新奇而拋出奇談怪論。否則,在無盡的爭吵與詆毀中,只會無謂地浪費我們的精力與時間,歷史的真相也會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關於歷史,任何矯情和掩飾,終究都是徒勞的。

相信讀者。只要給讀者一個歷史的真相,相信是非自有公論,公道自在人心。

是為自序。

歷史學家童超推薦序:

還原一個既真實又可敬的劉備

由有槍就是草頭王、你方唱罷我登場揭開歷史大幕的三國時代是一個亂世,可亂世出英雄,尤其是文武雙全的、智勇兼備的大英雄。

在群星璀璨的三國英雄譜上,“漢帝玄孫一脈傳”的“皇叔”劉備,算得上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明星大腕。其知名度絕不亞於頭號對手曹操和對手兼盟友的孫權,而其美譽度卻遠遜於他的鐵哥們關羽,更大大落後於他的二把手暨實際的接班人諸葛孔明

試看在歷史小說家羅貫中的筆下及《長坂坡》、《龍鳳呈祥》等三國戲曲中,劉備被塑造成一個前半生惶惶然如喪家之犬,一輩子畏畏縮縮令人忍俊不禁的膽小鬼、可憐蟲形象;其看家本領似乎只有一“跑”(大事不好,拔腿就跑),二“哭”(遭遇險情,掩面大哭),三“拋棄”(危急關頭,拋妻棄子)……

歷史上的劉備真的是如此這般嗎?文藝家筆下的“藝術真實”契合“歷史真實”嗎?要尋找被掩埋的歷史真相,看來山環水繞,雲霧重重。

人們首先不應忘記:劉備乃蜀漢的開國皇帝。從擺地攤到穿龍袍,二者之間的距離,豈止是十萬八千里,沒有超人的文韜武略,那就做白日夢也別想登基稱帝。

人們也不應忘記:把龍袍當內衣穿的梟雄曹操,曾在青梅煮酒時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魏武桀驁不馴,目中無人,如果說這句話並非其由衷之言,那在赤壁之戰後他對眾將領所說“劉備,吾儔也” ,則應當不是違心之語!

吹去滿天陰霾,又見晴空萬里。被央視百家講壇名嘴譽為“有英雄之氣、英雄之魂、英雄之義、英雄之志”的劉備,一定不是也不可能是三國小說戲曲中所塑造的那個可憐巴巴的狗熊相。

那么,真實的劉備到底是個什麼樣?他有什麼非同尋常的能耐和磁石般的人格魅力?又有什麼可以名垂青史的豐功偉績?讀者翹首企盼著史家以“歷史真實”,為劉備這位三國迷們的偶像“重塑金身”,原原本本地還原他的“廬山真面目”。

說到這裡,我們要感謝劍眉枉凝君,他在《劉備不是傳說》這部別出心裁的三國歷史名人新傳中,不僅讓讀者看到了劉備不是可憐蟲,更不是偽君子,而是一個終生懷抱理想、堅持原則、有膽有識有情有義有良心、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的中國特色大男人;而且由人及事,讓讀者可以大致弄清楚劉備生平事業發展史上若干個原先說不清、道不明、被史書殘簡斷篇和史家眾說紛紜搞得亂成一團、莫衷一是的三國歷史疑案。

看到這兒,也許有讀者會懷疑我—一個資深歷史學者是不是在違心說恭維話,有意做廣告詞。我的回答是:不!事實勝於雄辯,有理才能氣壯。《劉備不是傳說》中的真材實料、新知卓見,確確實實給讀者澄清和復原劉備其人其事提供了許許多多言之有據、論之有理的實證與論說。其中,有對劉備及相關主要人物歷史的論述、補白、辯誣,也有對當時社會制度的分析以及對人性和歷史研究的看法。我相信,只要讀者將本書瀏覽一過,就會認同我並非捧角作秀,而是言出由衷。

當今關於三國的正論戲說多如牛毛,演繹三國的舊戲新編和影視大片也在爭奪觀眾的眼球。在近年出版的眾多史學作品中,《劉備不是傳說》會同《明朝那些事兒》一樣,被學界看做異種另類。的確,這部以主人公傳奇一生為主線具體生動地展現一代歷史的史學作品,與正襟危坐“詩云子曰”地講述歷史和傳統版的通俗歷史故事書都大大不同,它是以當代讀者(不限於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時尚流行語言和節奏明快的表達形式,立足歷史真實,逼真而又形象地描述主人公的個性、品格、生平、業績以及從擺地攤到穿龍袍的心路歷程和各種人脈關係。字裡行間,妙語連珠,諧趣橫生,其調侃、幽默近似王朔小說和黃宏小品的藝術風格(這種寫法是耶非耶,請相信讀者的智商會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抉擇)。

本書還念念不忘“以史為鑑”的史學宗旨,筆鋒犀利地探究主人公及其關係人的人性深處五顏六色的善惡美醜,詮釋古代中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常識和哲理。

正因為如此,讀者掩卷之後,留在腦際的不僅僅是三國的政治風雲變幻,劉備歷盡艱難險阻取得成功又最後夢斷夷陵的傳奇一生,而且收穫到為人處世、論學治事的寶貴歷史經驗。後者實際蘊含著一個年輕學人對歷史與人生的內心感悟。

以上種種,我想一定會引起廣大讀者的興趣和共鳴!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教授童超

2010年4月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後記

《劉備不是傳說》後記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

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懷疑的年代;

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

我們前途無量,同時又感到希望渺茫;

我們一齊奔向天堂,卻都走向另一個方向……

狄更斯的這首詩,在今天看來仍然很有意義。

三國的歷史,同樣如此,因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歷史,不過是一群人做的一些事而已,古代的人做的事是古代史,近代的人做的事是近代史,當代的人做的事是當代史。

人沒有變,歷史也不會變。

幾千年走過,衣、食、住、行樣樣都有變化,很大的變化,但最重要的東西始終沒有變——人性,尤其是欲望。

是人,就想往高處走。人生的目標,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水漲船高。達到一個既定的高度之後,新的目標就在一個更高的地方。生命不息,欲望不止。

是欲望,讓我們走過了莽荒時代,踏入文明;是欲望,讓我們傳宗接代,生生不息;但同樣是欲望,讓我們血腥殺戮,爭鬥不休。

正當的欲望,我們稱之為理想,這個可以有。但有些東西不可以丟,比如做人的原則和良心。

說起三國,很多人都只記得羽扇綸巾談笑破強敵、古琴輕彈嚇退百萬兵,卻忘記了三國的另一面——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幾千萬人口非正常死亡。這是一個讓人觸目驚心的數字,幾千萬個活生生的人,幾百萬個本該幸福的家庭,全國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很短的時間內大規模地餓死或者被別人殺死,慘絕人寰!

但這才是真實的三國。導致這種慘劇出現的原因,正是人的欲望。

在這樣的時代,每個人都承受著空前的生存壓力,鬥智鬥勇的水平登峰造極,社會制度和軍事技術變革迅速。然而在同時,人的欲望之花肆行無忌,人性惡的一面彰顯無遺。

值得欣慰的是,至少還有一些人,即便是在這樣的時代,依然堅持著自己的原則,沒有丟棄做人的良心。這樣的人雖然不多,但總算還有。

比如劉備。

可悲的是,這樣一個人,在喧譁而浮躁的今天遭到了無情的指責,偽君子、假仁假義等等帽子紛紛扣在了他的頭上。

這緣於對劉備的誤解,或許《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形象在今天看來確實稱得上虛偽,但這並不是真實的劉備。

真實的劉備,既不是聖人,也不是完人,但至少是一個有理想、有原則、有良心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誤解,其實來源於不了解。

因此,在這個翻案風盛行的時代,我無意為誰翻案,只不過是想寫出一個更為真實的劉備,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上的那個劉備,僅此而已。

於是,便有了這本小書。

當初稿完成的時候,有幾個朋友告訴我,不要在書中出現什麼為國為民、仁義道德,因為這些字眼很倒一些人的胃口,會影響這本書的銷量。

說實話,我猶豫過,但最終我說了不。不是我裝清高,不是我不缺錢,只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點堅持。有些東西可以妥協,有些東西不可以放棄。

寫不寫書,怎樣寫書,是我的自由;看哪本書,買哪本書,是讀者的自由。我想,這點自由,還是把握在自己手裡比較好。

還有幾個朋友告訴我,沒有衝突就沒有故事,你不把壞人寫壞,好人肯定就好不起來,既然寫劉備,就應該把曹操寫成一個罪大惡極的反面人物。

我同樣沒有接受。因為世界上的顏色,從來不是只有黑、白兩種。人都是複雜的,不能簡單地以好人、壞人來區分。

曹操雖然有一些令人齒寒的惡行,卻同樣有一些不可抹殺的功績。

歷史就是歷史,不需要掩飾,也無法掩飾。幾張紙,終究包不住歷史。

數不清的河流匯聚成了歷史,無數的道路遮蔽在紛紜的歷史中。

但路總在我們的腳下。前方究竟是地獄還是天堂,要看我們自己選擇的方向。

我的選擇,我能堅持。

你的選擇,你也可以堅持。

最後,要特別感謝曾任中國史學會副秘書長、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的童超先生。

書稿付梓前,負責本書的編輯約請童老先生撥冗作序。童老先生不顧已過古稀的高齡,一一審讀了全部稿件,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指導性意見,並指出了一些細節性問題,尤其是斧正了一些古今對照的地名,之後為這本小書作序推薦。這不僅是一位學界前輩對後學青年誨人不倦的諄諄教導和殷勤勉勵,更反映出童老先生嚴謹求真、開拓創新的治學風範。

掩卷沉思,感慨良多。先生已過古稀之年,尚且如此,我輩豈敢懈怠?唯有腳踏實地,勤奮學習,多出佳作,以饗讀者。

所幸,路在前方,更在腳下。

二〇一〇年四月於北京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等待

1 搞不清楚的祖宗

2 當皇帝還是賣草鞋

3 一個地攤主的成長

4 兼職教授盧植

5 短暫的大學生涯

6 畢業即失業

7 相逢就是兄弟

8 理想與代價

9 另一個男人的選擇

10 造反的水平可以有多高

11 當耶穌遭遇猶大

12 亂世的開始

13 兄弟們,出發

第二章漂泊

14 活著最重要

15 這一頓鞭子打了誰

16 積累人脈有好處

17 一塊地埋下仇恨的種子

18公孫瓚的憤怒

19 一個男人的魅力

20 你太壞了,我要離你遠點

21 出名要趁早

22 世間有劉備

23 真假陶謙

24徐州

25 一個選爹的男人

26 天上掉下個徐州牧

27 抱大腿要抱粗的

28 得也匆匆,失也匆匆

29 挺住意味著一切

30 變臉遊戲

31 兩個男人的牽手

32 有今天,才會有明天

第三章 蟄伏

33 皇帝也無奈

34 抉擇

35 自負的代價

36 暫時擁有不等於一直擁有

37 收留你需要理由

38 承諾的分量

39 兄弟重逢

40 一個騎牆看風景的男人

41 我們不是同路人

42 有吵有鬧過日子

43 人才是怎樣選擇老闆的

44 另一個蟄伏的男人

45 選擇你,不是為了自己

46 三顧茅廬

47 一場特別的面試

第四章轉折

48 關鍵不在計謀在人心

49 靠得住的只有心

50 領導也鬱悶

51 歷史不是個小姑娘

52 為什麼要追隨你

53 恐怖的虎豹騎

54 危難之處顯身手

55 為了奴隸的母親

56 至少還有你

57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58 當落魄人士遭遇成功人士

59 赤壁是個謎

60 碰釘子不一定是壞事

61 得人心者得荊州

第五章強大

62 團結的會談,勝利的會談

63 天下最後的肥肉

64 為了得到的失去

65 發展可以有多快

66 劉備可以說不

67 懦弱的人也有尊嚴

68 看不起別人的代價

69 既得利益者的通病

70 仁義加實力,才是王道

71 給我一個當強盜的理由

72 謀士的價值

73 忠義留千古

74 欲望的代價

75 為了百姓的懦弱

76 開展根據地建設

77 依法治國

第六章 霸業

78 綁票計畫的破產

79換個角度看問題

80 單刀會成了辯論賽

81 一條新聞挽救了一場戰爭

82 忽悠人是要講對象的

83 敵人來了有張飛

84 下一個目標,漢中

85 一個半仙的自取滅亡

86 史上最強陣容

87 老將也瘋狂

88 一身是膽趙子龍

89 死心之戰

90 皇帝看不到的表奏

91 領導的心莫測高深

第七章 終點

92 做人不能太高調

93 最後的征戰

94 有沒有常識很重要

95 世間事經不起對比

96性格決定命運

97 名將之殤

98 史上最慘重的失敗

99 幹大事不可草率

100 建國大業

101態度決定高度

102 宿命

103 說話是要看對象的

104 君子之守

試讀章節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劉備一路漂泊到達江夏的時候,曹操也沒有閒著。

曹操在當陽擊潰劉備陸軍後,迅速占領江陵,掌握了數萬荊州水軍。

隨後,曹操進一步落實招降納叛、安撫地方的統戰接受工作。飲水不忘挖井人,曹操沒有忘記對和平解放荊州做出巨大貢獻的蒯越韓嵩傅巽王粲等荊州幹部,被封侯者達十五人,蒯越、韓嵩等人還被調入以曹操同志為總理(丞相)的中央政府工作。原荊州地區一把手劉琮同志,被調任青州刺史,日後另有任用,改為中央政府閒職(諫議大夫),再往後就與這個時代的很多人一樣,下落不明了。

同時,曹操調兵遣將,占領各處要地,將機動部隊大部分集中於江陵,準備順江東下。

不可否認的是,在這關鍵時刻,曹操同志又一次自負了。

幾乎兵不血刃占領大半個荊州,一戰擊潰劉備,連遠在西蜀的益州牧劉璋也俯首帖耳,主動派兵前來聽從調遣。

多么小的代價,多么大的收穫!

更關鍵的是,除了虎豹騎在當陽一戰擊潰劉備,曹操的主力部隊根本沒有打仗,難道就這樣班師回朝?要知道大規模出兵一次很不容易,需要準備很長時間,消耗很多糧餉。寶劍既然出鞘,就要派上用場。

武俠小說中有的劍客,出劍必見血,伸手必殺人。曹操此時就像極了一個劍客。

一個高處寂寞不勝寒、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劍客。

人心苦不知足,既得楚復望吳。曹操在出兵之前,目標只是占領荊州,沒有料到會如此輕鬆地達到既定目標。

人生的目標,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水漲船高。達到一個既定的高度之後,新的目標就是一個更高的地方。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人生其實一直在路上。

此時,出乎意料輕而易舉的勝利,使曹操堅定了一舉蕩平江東孫權,奠定統一大業的雄心壯志!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江山代有人才出,曹某豈非一統主!

於是,自信滿滿的曹操大筆一揮寫下一封書信,送到了江東老闆孫權的眼前。這是一封內容極其簡單措辭極其牛叉的恐嚇信:

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二十七歲的年輕人孫權,此時正在柴桑(今江西九江)首鼠兩端舉棋不定。

看到這封書信的時候,孫老闆與他的員工們著實嚇了一跳。

水軍八十萬,那是什麼概念?差不多是江東總兵力的十倍!

會獵於吳,這是什麼意思?吳是我孫家的自留地,你曹操不請自到來打秋風,意欲何為?

曹操的意思其實不言自明:要投降就抓緊,不投降就連你一塊收拾,信中欠收拾的獵物就是你孫權。

一時間,“投降吧,投降吧”的呼聲又在孫權的耳旁此起彼伏。

江東才俊比起荊襄人士,也就是半斤八兩。舊事重演,孫權遭遇劉琮靈魂附體。

最終阻止富二代孫權成為劉琮第二的,主要是三個人——魯肅、諸葛亮、周瑜

這三個人站在不同立場,在不同時間,分別從不同角度,為孫權指點迷津。

諸葛亮是作為劉備的全權使者,本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指導思想,主動向劉備申請跟隨魯肅到東吳締結同盟條約的。見到孫權後,他先用心理學知識,拿激將法指出一個男人是不能投降受辱的(投降是哪種人,自己去想);然後指出劉備是大男人真英雄,而你孫權算不算男人,不要看別人怎么評價,而是要看你自己怎么做。得到孫權要做男人的表態後,諸葛亮又從社會學的角度,指出團結抗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上起劉備、劉琦,下到荊州人民,都是可以團結的力量。現在的形勢那叫一個寡不敵眾,不過不是我們寡,曹操眾,而是我們眾,曹操寡。只要你孫權決心聯合劉備並肩奮鬥,就一定能夠打敗曹操。

魯肅則從投資學的角度,指明孫權投降曹操不是入股而是被兼併,並且是股權為零、收益為負的兼併,毫無疑問是筆賠本的生意,永遠也不會再有翻本的機會,很可能混來混去就會混到下落不明的地步。不投降你是獨霸江東的孫老闆,投降後你就是曹操掌中的孫跟幫,曹操想怎么欺負你就怎么欺負,什麼時候想要你的命就什麼時候要,你一點脾氣都沒有,後悔也是來不及的。

最關鍵的是周瑜,這是一個即將迎來人生高潮的人物。他先從政治學的角度指出曹操“託名漢相,其實漢賊”,抗曹不是以下犯上,而是為大漢王朝打掃衛生清除垃圾(為漢家除殘去穢)的正義行為。接著,他從軍事學的角度,點明曹軍南下曠日持久,難保無虞;北部不穩,馬(超)、韓(遂)在後;水軍作戰,舍長就短;水土不服,人馬皆困,得出的結論是——曹操必敗無疑。最後,他還秀了一回統計學知識,指出曹操原來的人馬不過十五六萬(《三國志》注引虞溥江表傳》),已經疲憊不堪喪失了戰鬥力;收降的荊州軍隊最多七八萬,更是軍心不穩難有作為,全部加起來不過二十幾萬,拆穿了曹操吹噓“水軍八十萬眾”的牛皮。尤其要注意的是,這個統計數據的準確度之高,是今天我們熟悉的統計局根本無法同日而語的。

在三人多角度多側面的輪番勸說下,孫權終於擺脫了劉琮的陰影,抗曹的信心頓時雄起,成長為令曹操慨嘆“生子當如”的孫仲謀

很多人的不同命運,不過是一個關鍵的抉擇,決定了幾種不同的人生。人生的要緊處,往往只有那么幾步,甚至一步。

孫權下定決心聯合劉備對抗曹操,實際上這也是他最好的選擇,以他的話來說,放眼天下,“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決定中國向何處去的孫、劉聯盟,就此結成。

表面上看起來,促成結盟出力最多的是不辭勞苦奔波千里的魯肅和諸葛亮,實際上出力最大的是坐鎮江陵蠢蠢欲動的曹操。如果沒有曹操的巨大威脅,劉備和孫權恐怕早就在江夏打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

這個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當落魄人士遭遇成功人士

到達江夏後,劉備渡江駐軍長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鄂州西北),劉琦駐紮北岸夏口。關羽水軍,作為劉備唯一的依靠,應該在漢水與長江的交匯處封鎖江面。

自從諸葛亮跟隨魯肅順江東下,劉備就以渴望長江水倒流的精神,眼巴巴地看著江面上逆流漂過來點什麼。

作為一個資深CEO,劉備有自知之明。他清楚手下的一萬人馬加上劉琦的一萬,照樣不是曹操的對手。曹操是地地道道的猛人,當年他不是NO.1的時候,就帶著幾萬人馬搞定了帶頭大哥袁紹,那場戰役劉備還親身參與,記憶猶新啊。現在曹操自己成了NO.1,他搞不定的人,放眼天下,還有誰?

正是在曹操接連不斷的殘酷打擊下,劉備在徐州一帶走南闖北,最後一路漂泊寄寓荊州。現在又漂過了漢水,漂過了長江,下一步漂到哪裡去?

劉備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因為他一想這個問題就忍不住有些鬱悶。從河北涿郡起兵,出生入死混了幾十年,混來混去混到了江南。下一步難道是蠻夷之地的交州蒼梧郡?

是不是這條路?

沒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

所謂的人生,許多時候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劉備的革命事業在曹操的打擊下,陷入低谷。同樣陷入低谷的,還有劉備的信心。

事實上,這是最後的低谷。

不過,長路茫茫劉備看不到盡頭。

長江茫茫,劉備同樣看不到盡頭。

劉備只看到了船隊。

從長江下游逆流而上的船隊。

船隊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劉備看清楚不是曹操的船隊而是東吳水軍後,感動得心裡一陣熱乎,啥也別說了,連忙派人前去勞軍。

船隊的統領是大夥都熟悉的帥哥周瑜,陸續到達的還有程普黃蓋、魯肅、呂蒙甘寧凌統等一撥東吳猛人。

周瑜帶來了多少軍隊?

答案是三萬。

周瑜從來沒有帶過這么多軍隊。三十出頭的周帥哥,懂音樂,會打仗,膝下有子女,金屋藏小喬,愛情與事業雙豐收,那叫一個意氣風發,感覺大丈夫在世自當如此。

大丈夫在世不當如劉備。周瑜如是認為。

惶惶如喪家之犬,從徐州跑到荊州,從漢水跑到長江,幾番拋妻別子,年近半百的劉備還能折騰出個什麼明天?

周瑜以為劉備盛名之下,著實難副。

總而言之,別人眼裡大名鼎鼎的劉豫州、劉左將軍、劉使君,在成功人士周瑜的眼裡,其實是一個不成功人士。

何止是不成功,簡直就是落魄。

現在落魄人士劉備派人慰勞成功人士周瑜。周瑜感到不爽。

為了讓自己爽一把,周瑜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劉備過來看望自己。

以劉備的左將軍的官階,討虜將軍孫權都差得很遠,周瑜更是沒法比。按理說,應該是周瑜前去拜見劉備。

雖說亂世靠槍桿子說話,而不是看印把子,但周瑜手裡有槍桿子,劉備手裡也有。何況此時劉備與孫權是聯盟雙方的首腦人物,而周瑜不過是孫權手下一個打工仔——級別高一點的打工仔而已。

說到底,周瑜提出的是不合理要求。

劉備卻沒有拒絕。因為孫劉同盟,是他劉備有求於孫權。曹操殺過來,首當其衝是他,最想幹掉的還是他,他不著急誰著急?

小不忍則亂大謀。成大事者的一個重要品質就是能忍,忍常人所不能忍

劉備最終接受了周瑜的不合理要求。

為表達誠意,劉備只乘一隻小船去見周瑜(乘單舸往見)。

賓主見面,久仰失敬、請坐看茶之後,劉備提出了最關心的問題:“戰卒有幾?”

周瑜:“三萬。”

劉備:“是不是少了點?”

周瑜:“足夠了,您就待在一邊看我破曹。”

劉備:“魯肅先生來了吧?要不一起見見?”

周瑜:“魯肅不歸我管轄(明顯是藉口),您要見改天自己去見。”

劉備:……

很明顯,會見場面是話不投機,周瑜盛氣凌人,劉備委曲求全。

當落魄人士遭遇成功人士,類似的情形是司空見慣,絲毫不值得意外。

能做到成功而不傲人,富貴而不驕人,很難。

周瑜沒做到,劉備做到了。

不論是在平原還是在荊州,劉備不分貴賤一視同仁,以此感化了刺客,贏得了人心,讓他受益終生。

周瑜的心不是《三國演義》中所寫的小,而是高,自視甚高,恃才傲物,日後成為曹操與劉備離間的對象,讓他防不勝防。

不過,此時劉備與周瑜沒有時間去反省自己,他們需要並肩作戰,共謀抗曹大計。

媒體評論

《劉備不是傳說》繁體著作權花落台灣麥田 版稅遠超《明朝那些事兒》
中國商報 

今年夏天,隨著新《三國》電視劇的熱播,社會上掀起一股三國文化熱。全國多家出版社藉機紛紛推出三國題材的圖書,涉及歷史、文學等多個領域。其中,萬卷出版公司推出的歷史人物傳記《劉備不是傳說》尤為引人矚目。

《劉備不是傳說》自2010年5月出版以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新聞網、新浪網、北京電視台、北京晚報、京華時報、廣州日報、遼瀋晚報等眾多媒體先後給予轉載和報導,北京人民廣播電台還將此書改編成了31集廣播節目連續播出。

上市幾個月來,《劉備不是傳說》的銷售業績也表現不俗,持續攀升,成為今年歷史圖書中的一匹黑馬。

《劉備不是傳說》一書在大陸的出色表現,引起了眾多海外出版方的特別關注,台灣、香港等地的多家出版方紛紛聯繫引進繁體著作權。最終,台灣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麥田出版事業部成功獲得獨家繁體著作權。據知情人士透露,麥田為獲得《劉備不是傳說》獨家繁體著作權支付的預付版稅,遠遠高於另一歷史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第一部的預付金。

據出版方相關負責人介紹,麥田之所以高價引進《劉備不是傳說》,是因為看中了這本書的內在價值。作者劍眉枉凝依據《三國志》、《資治通鑑》、《後漢書》、《華陽國志》等大量史料,通過對史料的篩選和分析,披沙揀金,去偽存真,寫出了一個真實的劉備,並以劉備的一生經歷來解讀,一個賣草鞋的草根平民如何成長為一個在民間廣為傳頌的英雄皇帝。在作者筆下,劉備的一生,就是一個擺地攤賣草鞋的草根平民向心中夢想不斷拼搏奮鬥的過程,這讓一本歷史人物傳記具有了勵志的意義。另外,作者幽默睿智的文風,也為本書增色不少。

除此之外,令海外出版方動心的是《劉備不是傳說》的獨特性和唯一性——建國六十年來唯一為劉備正名之作。眾所周知,建國之後由於領導人的推崇,歷史學界及社會各界普遍推崇曹操貶低劉備;之後由於傳統價值缺失、功利主義盛行,《三國演義》中愛哭鼻子畏畏縮縮的劉備形象更遭到了多數人的唾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為劉備正名,不但是一個歷史學術問題,也是一個文化心理問題,更是一個社會政治問題,有著廣泛的閱讀需求。《劉備不是傳說》一書的暢銷,正是切中了時代的脈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