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學會

中國史學會

中國史學會,中國歷史學工作者的民眾性學術團體。1950年在北京成立。其宗旨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提倡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貫徹“百家爭鳴”的方針,發揚學術民主,以促進歷史科學的繁榮和發展。成立以來,舉辦各種形式的學術活動,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推動歷史知識的普及工作並編印與本會任務有關的出版物。

基本信息

中國史學會單位會員負責人座談會中國史學會單位會員負責人座談會

成立時間:1949年

法定代表人:金沖及

會 長:金沖及(研究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

副會長:李文海(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副會長:李學勤(研究員)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所長

副會長:何芳川(教授) 北京大學前副校長

副會長:張 磊(研究員)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

副會長:張海鵬(研究員)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

副會長:張椿年(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前所長

副會長:龔書鐸(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研究所所長

秘書長:張椿年(兼)

辦公地點: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王府井大街東廠胡同1號)

基本簡介

中國史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講話中國史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講話

中國史學會首任會長為郭沫若吳玉章范文瀾為副會長。“文化大革命”期間停止活動,1980年恢復活動,同年10月召開中國史學界第二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由鄧廣銘、白壽彝、劉大年、鄭天挺、周谷城組成的主席團,梁寒冰任秘書長。1983年4月舉行中國史學界第三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由劉大年、吳於廑、林甘泉、胡繩、戴逸組成的主席團,李侃任秘書長。1988年7月舉行中國史學界第四次代表大會,選舉戴逸為會長,丁偉志、李侃、張豈之、張椿年、金沖及、齊世榮為副會長,王慶成任秘書長。

50~60年代,中國史學會組織一批歷史學家編輯出版了一部由十二個專題組成的、大型多卷本《中國近代史資料叢書》,對推進中國近代史研究、培養科研、教學人才起了重要的作用。1981年,與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合作,舉辦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1983年舉行學術年會,討論馬克思主義與歷史科學;歷史遺產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問題。1984年舉行“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60周年學術討論會”。1984年與中國出版者協會聯合舉辦評選愛國主義優秀通俗歷史讀物活動。1978年12月以來,全國出版了有關愛國主義通俗歷史讀物近兩千種。這次獲獎的二十八種,是專家們在五十三家出版社推薦的兩百三十三種中,認真評選出來的。1985年與福建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合作,舉辦林則徐誕辰200周年學術討論會。1986年與浙江省政協等單位聯合舉辦紀念章太炎逝世50周年學術討論會。1987年與北京市歷史學會聯合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爆發50周年學術討論會。

在國際交往方面,1980年8月中國史學會以非正式會員應邀派出代表團出席在羅馬尼亞舉行的第15屆世界歷史學家大會。1982年國際歷史科學委員會接納中國史學會為該會會員。1984年7月國際歷史科學委員會秘書長、法國著名學者埃萊娜·阿維勒教授應中國史學會邀請訪華,同中國史學界進行學術交流,增進了相互之間的了解。1985年8月派出代表團出席在聯邦德國舉行的第十六屆世界歷史學家大會。這次大會的主題之一是世界反法西斯抵抗運動,中國歷史學家代表團提交了專門為這次大會撰寫出版的論文集。1987年7月派代表團出席了在日本舉行的“盧溝橋事變50周年日中學術討論會”。

主要職責

中國史學會致力於推進學術活動,主要工作如下:
1、組織編撰出版書籍
在中國史學會建立初期,國內一大批著名的歷史學家參加編輯出版了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叢刊》包括《義和團》、 《太平天國》、 《回民起義》、《戊戌變法》、《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戰爭》、《辛亥革命》、《捻軍》、《洋務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北洋軍閥》共12部專著,2,500多萬字。除最後兩部外,其他10部都是在1951年至1958年間陸續出版的。這部叢刊,對培養新中國的歷史學工作者,推進中國近代史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國外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學者也從中獲益甚多。
2、組織各種類型的學術活動,促進學術交流,推動學術研究
早在五十、六十年代,史學會就組辦、召開一系列重大的學術討論會,其中包括戊戌變法60周年、巴黎公社90周年、太平天國110周年、辛亥革命50周年等,在歷史學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社會上也引起較大反響。八十年代以後,學術活動更趨活躍,對外學術交流日益擴大,先後舉辦多次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古代史、世界史方面的學術討論會,特別是“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1991年辛亥革命80周年”兩次規模盛大的國際學術討論會,所取得的學術成就和社會影響都是前所未有的。
3、關注青年史學工作者的成長
先後於1991、1996、2000年成功地舉辦了三屆全國青年史學工作者會議。會議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社科院推舉在歷史研究方面有所建樹或取得成績的青年史學工作者代表參加。會議在檢閱成果、交流經驗、考察人才、培養隊伍等諸方面,收到很好效果,使青年史學工作者代表中不少人已經成長為我國史學領域內的教學和科研骨幹。
4、積極參與國際歷史科學委員會的活動和中外學術交流
1980年,中國史學會以非正式會員的身份,由著名考古學家夏鼐率團出席第15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1982年成為國際歷史科學委員會的正式會員後,由著名歷史學家組成的中國史學會代表團出席了第16、17、18、19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1984年邀請國際歷史科學委員會秘書長阿維勒夫人來訪。英國、美國歷史學會主席也曾訪問過中國史學會。此外,還多次接待來訪的英國、美國、法國、俄羅斯、德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的著名歷史學家,推進學術交流。

近些年來,隨著海峽兩岸歷史學家之間的頻繁交流,逐步加深了彼此間的了解,融洽了關係,並共同為繁榮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 中國史學會同港澳地區的歷史學家保持著經常的往來交流。

五十年來,中國史學會在中國歷史學界已具有廣泛而深厚的基礎,有相當強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同國際歷史學界已建立起較為廣泛的聯繫。

主要貢獻

中國史學會領導受邀參加會議中國史學會領導受邀參加會議

1949年7月1日,中國史學界組織了中國新史學研究會,作為社會科學界代表之一,參加了於9月21日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 1951年7月,中國史學會正式成立,郭沫若任主席,吳玉章、范文瀾任副主席。
中國史學會還開展了大量學術活動,如1958年9月的《紀念戊戌變法六十周年學術討論會》、1961年4月的《紀念巴黎公社九十周年學術討論會》、5月的《紀念太平天國110周年學術討論會》,以及10月的《紀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學術討論會》等。
十年浩劫期間,中國史學會停止了活動。粉碎“四人幫”後,史學界積極投入了批判“影射史學”和打破禁區的活動,並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各省、市、自治區歷史學會大多恢復活動,國內外學術交流日漸增多的情況下,1980年4月,各地史學界代表齊集北京,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鬍喬
木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既要成為歷史研究工作的嚮導,也要不斷用歷史科學和其他學科所提供的新成果來豐富自己。為此,他還提出了一些改進歷史教學和歷史著作出版工作的建議。大會還通過了《致台灣歷史學界書》,指出史家之責,在明治亂之跡,通古今之變;研討中華民族發展歷史, 促進祖國統一早日實現,為我歷史學界同仁神聖職責。
自1980年以後,中國史學會召開過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即1983年4月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88年7月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1993年11月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及1998年9月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史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史學會多次組織了學術討論會,並在1991年和1996年分別在西安和合肥舉辦了兩次全國青年史學工作者會議。除推動國內的史學研究以外,中國史學會還積極參加國際歷史科學委員會的活動,曾先後四次組團出席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即1980年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第十五屆、1985年在聯邦德國斯圖加特舉行的第十六屆、1990年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第十七屆以及1995年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的第十八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通過參加國際活動,加強了中國史學界和世界其他國家歷史學家的聯繫,擴大了我國史學界在國際上的影響。

主要作品

中國史學會人員參加北洋海軍學術研討會中國史學會人員參加北洋海軍學術研討會

中國史學會的出版物有:《中國歷史學年鑑》,自1980年起每年出版一冊、九十萬字左右,主要欄目有史學研究,新書選介,史學界動態,考古文物新發現,研究、教學機構簡介,已故歷史學家介紹,中外學術交流簡訊等。內容較豐富,信息量較大,得到國內外學者的較高評價。《史學情報》(季刊)每期十四萬字,是《中國歷史學年鑑》的輔助性刊物。主要欄目有文摘、學術動態、國內外書訊等;1982年創刊,共出版二十八期,1988年停刊。

中國史學會自籌備會成立起,團結全國史學工作者,在學習和套用馬克思主義研究歷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時,組成由徐特立、范文瀾、翦伯贊、陳垣鄭振鐸、向達、胡繩、呂振羽、華崗、邵循正、白壽彝組成的編委會,著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的編輯工作,陸續出版了《義和團》、《太平天國》、《回民起義》、《戊戌變法》、 《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戰爭》、《辛亥革命》、《捻軍》、《洋務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北洋軍閥》等12個選題的資料,總計2500萬字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在1951至1958年期間完成的。這些資料的出版,有效地推動了中國近代史研究工作的進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