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銘雙附耳銅盤

刻銘雙附耳銅盤

刻銘雙附耳銅盤是北方草原文化青銅器春秋時期的代表作品,1980年於張家口市懷來縣北辛堡鄉甘子堡春秋墓葬出土。

(圖)刻銘雙附耳銅盤刻銘雙附耳銅盤

刻銘雙附耳銅盤是北方草原文化青銅器春秋時期的代表作品,1980年於張家口市懷來縣北辛堡鄉甘子堡春秋墓葬出土。

簡介

刻銘雙附耳銅盤,折口淺腹,雙附耳,耳部飾珠紋及左右對稱三線狀羽紋,同時,它也是張家口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件銅盤腹飾夔紋,圈足外侈,足外飾一周虎紋。盤內中部陰刻銘文約27個字,筆劃較細。

河北館藏的精品文物

國內現存最早的“燈幢合體”實例藏於廊坊博物館;存放於省民俗館的青花無擋尊全國保存最好;馮驥才曾為古版《三魚爭月》奔走呼號……千百年前傳下的文物則串起了燕趙文化的精魂。2009年2月,隨著河北省文物局等164家單位參與的河北館藏珍貴文物數據採集工作圓滿結束,全省重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初次揭開神秘面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