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邊象牙絲編織花鳥掛屏

紫檀邊象牙絲編織花鳥掛屏

紫檀邊象牙絲編織花鳥掛屏創作於清代乾隆年間,其用料珍貴、工藝精良、圖案生動、彩色絢麗,是一件難能得見的傳世藝術珍品。

(圖)紫檀邊象牙絲編織花鳥掛屏紫檀邊象牙絲編織花鳥掛屏

紫檀邊象牙絲編織花鳥掛屏用料珍貴、工藝精良、圖案生動、彩色絢麗,是一件難能得見的傳世藝術珍品。

簡介

這幅掛屏橫106.5厘米,縱68.5厘米,紫檀浮雕夔龍紋框邊,屏心是用象牙為材,用大塊的象牙琢製成畫眉鳥牡丹花、假山蘭草等圖案,然後用染牙技法染上相應的料彩。構成一幅鮮花盛開,鳥栖枝頭的自然畫面,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效果。底面是以潔白、細潤、直徑不足0.5毫米的象牙絲編織而成。這種工藝首先要選上好的象牙,並浸泡在一種特製而微酸的藥水中使其變軟,不易折斷。然後將軟化好的象牙劈片,抽製成數尺長薄如竹篾的細絲,而後將其仔細打磨。待牙絲潔白光瑩後即可編織入席。編織過程中,再通過經緯相間不同的穿插技巧,編織出均勻相宜的六角“蒲紋”的米字席地。它不僅造價昂貴,工藝複雜,而且難度極大。牙絲編織工藝是象牙象牙雕刻工藝的一個重要分支,也是清代廣州牙雕工藝的一項創舉。這件牙編掛屏創作於清代乾隆年間,數廣東進獻的牙絲工藝品之一。

河北館藏的精品文物

國內現存最早的“燈幢合體”實例藏於廊坊博物館;存放於省民俗館的青花無擋尊全國保存最好;馮驥才曾為古版《三魚爭月》奔走呼號……千百年前傳下的文物則串起了燕趙文化的精魂。2009年2月,隨著河北省文物局等164家單位參與的河北館藏珍貴文物數據採集工作圓滿結束,全省重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初次揭開神秘面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