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色地鸞鳳串枝牡丹蓮紋錦被面

褐色地鸞鳳串枝牡丹蓮紋錦被面

褐色地鸞鳳串枝牡丹蓮紋錦被面是隆化民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被面由兩幅80厘米寬六色織錦拼接而成。花紋對接規整。整塊被面提花規整,色調搭配典雅別致,花紋輪廓清晰醒目。被面質地精良,圖案設計新穎,花紋生動鮮活,織造工藝精湛。

由來

(圖)元褐色地鸞鳳串枝牡丹蓮紋錦被面局部元褐色地鸞鳳串枝牡丹蓮紋錦被面局部

1999年1月間,隆化縣茶棚村張立滿等四名少年到鴿洞中玩耍時發現。據了解,當時,張立滿見洞中部地勢偏高處的土坑中有樺樹皮,並露出一布角,便用力從中拽出一個麻袋狀粗糙織物的包裹,用刀鋸割開包裹取出兩張文書(已被毀),其他人拿了一枚漢五銖、幾枚骨角器和一副銀飾件,包裹內的其它物品被散拋在洞內外。文物保護員、茶棚村黨支部書記韓文貴聞訊後,將文物收集起來保管,並報告隆化民族博物館。縣民族博物館先後七次到窯溝腦調查徵集,最終收回出土文物。

古代絲織品文物是最難保存的文物,因此,隆化鴿子洞元代窖藏這樣大批的絲織品,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比較罕見。

河北館藏的精品文物

國內現存最早的“燈幢合體”實例藏於廊坊博物館;存放於省民俗館的青花無擋尊全國保存最好;馮驥才曾為古版《三魚爭月》奔走呼號……千百年前傳下的文物則串起了燕趙文化的精魂。2009年2月,隨著河北省文物局等164家單位參與的河北館藏珍貴文物數據採集工作圓滿結束,全省重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初次揭開神秘面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