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山古墓群

列山古墓群

列山古墓群位於西藏林芝地區朗縣距金公區4公里多的列村北約15公里的列山南坡上,海拔3200米。 該編號為79的墓於1982年8月25日開始發掘至8月31日清理完畢。墓平面成梯形,坐北朝南,封土堆高1.68 米,封土未經夯打,封土內夾有網狀石牆,東西長5.0米,南寬7.0米,北 寬5.1米,石牆高0.3米。 其內填滿大卵石和小石塊 及原生墓穴內土。沒有規律,十分零亂。

基本信息

位置

列山古墓群列山古墓群
列山古墓群位於朗縣金東鄉林邛公路旁,距4公里多的列村東北約1.5公里的列山南坡上,海拔3200米。

介紹

列山古墓群列山古墓群
該墓平面呈梯形,坐北朝南,封土堆高1.68 米,封土未經夯打,封土內夾有網狀石牆,東西長5.80米,南寬7.50米,北寬5.31米,石牆厚度為0.30米,高0.53米。該建築群氣勢宏偉,構築奇特,整個墓群延綿幾公里,是西藏境內難得一見的景觀。來此觀者,均為其壯觀景色所折服。位於郎縣金東鄉林邛公路旁,氣勢宏偉,構築奇特,整個墓群延綿幾公里。這在西藏境內殊難再見。來此觀者,均為其壯觀景色所折服。

烈山古墓不僅反映了1000多年前西藏的喪葬制度和墓葬水平,對於研究吐蕃王朝的興起、衰落具有重要價值。而且將對研究西藏歷史與探討青藏高原千年尺度的古氣候、古環境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00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朗縣金東鄉林邛公路旁列村東北約1.5公里的列山南坡上,海拔3200米,整個墓綿延幾公里,現存180多座。該墓群反映了1000多年前西藏的喪葬制度和墓葬水平,對於研究吐蕃王朝的興起、衰落具有重要價值。然而,列山古墓群建於哪個歷史年代?埋葬的是何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怎樣建成的?一直沒有定論。為解開這些謎,朗縣縣委、縣政府特地從自治區社會科院請來專家教授進行考證。現已初步推斷列山古墓群建於公元7——9世紀,屬當時吐蕃四大貴族之一的欽家族。

住宿

由於旅遊交通方面的滯逅,林芝地區的住宿也相應不發達。 旅館、招待所一般集中在交通比較發達的城鎮(如八一鎮),這裡條件比較好,可供選擇的各種檔次的賓館較多,如林芝地區招待所、農牧學院招待所、林芝賓館等。而地方的旅遊接待能力則比較欠缺。 到了巴松錯,可以住度假新村,也可以自己紮營。

若在大峽谷地區旅遊,可選擇住在當地居民家中,但要緊記入鄉隨俗、入境問禁,尊重當地的傳統和生活習慣(可參照《珞巴民俗奇風》),也可以自帶帳篷,但要注意由於高原上的氣壓關係,開水的沸點在100℃以下,遊客要注意食水衛生,最好自帶飲用水等。

列山古墓群列山古墓群

餐飲

列山古墓群列山古墓群
林芝地區的風味飲食除沿襲西藏的傳統風味,如青稞酒、糌粑、酥油和酥油茶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的特色食品。

例如珞巴族,他們的酒分為白酒和黃酒,用玉米、雞爪谷等煮好拌曲後,裝在大葫蘆內釀封,釀成後放在漏斗型的竹筐或竹筒內加水濾出即為黃酒,是人們常喝的;釀好的酒經過蒸餾後可製成白酒。他們的飯是大米和玉米渣做的米飯,還有瓜菜、烤肉、辣椒……按珞巴人的風俗,飯菜由女主人按人頭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放在半邊竹筒內,用手抓吃。

此外,珞巴族最有特色的食物為烤老鼠,一般是用來招待貴客的(詳見《珞巴民俗奇風》)。

特別提醒:八一鎮有許多超市,東西應有盡有,價格也還公道。從巴松錯回拉薩路途有很多餐廳,娃娃魚千萬別吃,雖然不是真的國家保護動物,但價格太離譜,推薦用棒棒魚做的雅安魚,還可以要個炒青岡菌或松茸,但一定要先問清楚價錢。

交通介紹

林芝地區是世界上僅存的絕少為人類所涉及的淨土之一,一直是科考、探險的聖地。

航空
成都—林芝航線(目前國內只有3架飛機和6名飛行員能夠飛此航線),每周五往返執行一班,航班號為CA4431/2,執飛機型為經過RNP精密導航設備改裝的波音757-200飛機。去程為成都雙流機場7點50分起飛,9點20分到達;返程為林芝機場10點05分起飛,11點35分抵達。航線單程公布票價為1380元。
或者先乘飛機到拉薩,再乘坐班車到林芝。

汽車
目前到林芝旅遊,汽車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有些沒有通公路的地方還要徒步行走。拉薩到林芝的班車首發時間為上午8:00,拉薩到林芝八一鎮的公路里程為633公里,票價155元,途經墨竹工卡、工布江達。
另外,與林芝相連的公路路段有:
林芝—然烏,里程345公里,途經通麥、波密。
澤當—林芝,里程475公里,途經加查、米林。

景點交通:從林芝前往巴松錯等主要景點,可在八一鎮郵電局租借吉普車,可乘坐6人,兩天700元。

小貼士:去林芝建議包車前往,一路上的風景非常美。如果是班車不可以中途停下來的話,會留下許多遺憾。

歷史回顧

考古專家1982年在西藏朗縣列山發現一片有210多座墓葬的吐蕃時期古墓群,其規模之大、墓葬數量之多十分罕見。然而,誰是古墓的主人?掩藏在古墓背後的歷史是什麼?考古界和歷史界多年研究未果。 最近,西藏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巴桑旺堆從史學的角度,對列山古墓群進行多年考察研究後提出,列山古墓群的主人是與吐蕃王室有著300多年姻親關係的“欽木氏”家族,這一家族曾是吐蕃松贊乾布統一政權前“欽木域”邦國的統治者,使這一千古之謎有了新說。列山古墓位於西藏朗縣境內,分布面積約80萬平方米,經考古專家證實為吐蕃時期墓葬群。 據史料記載,7世紀松贊乾布一統青藏高原,建立強大的吐蕃統一政權前,西藏地方分屬不同邦國,先後有12邦國、42小邦國登上歷史舞台。其中,“欽木域”是12邦國之一。 巴桑旺堆說,根據古代藏族習俗,贊普(王)或每一個顯赫氏族的人,不管在何地何處過世,都要安葬於祖宗最初生息繁衍地。而現列山墓葬的地理位置與歷史上欽木氏族的發祥地的記載完全吻合。 另據敦煌藏文歷史文書記載,自公元6世紀以來,欽木氏家族與吐蕃王室建立了300多年牢固的聯姻關係。尤其是松贊乾布統一青藏高原後,歷代贊普多娶欽木家族女性為王妃,其家族男性則作為贊普的舅家出任大臣、重臣。 巴桑旺堆認為,吐蕃時期,今朗縣轄境屬欽木家族統治,惟欽木家族才有權勢、財力修建如此壯觀的墓葬群。此外,巴桑旺堆還發現,列山墓葬群的正西有一座神山,被當地人稱作“欽拉”。而史料記載,“欽木”邦國的保護神是一座神山,稱為“欽拉天措”,其地點正位於現古墓所在地。]

初步考證定性

朗縣金東鄉列山古墓群雄偉壯觀,共有古墓184座,2000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然而,列山古墓群建於哪個歷史年代?埋葬的是何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怎樣建成的?一直沒有定論。為解開這些謎,朗縣縣委、縣政府特地從自治區社會科院請來專家教授進行考證。現已初步推斷列山古墓群建於公元7——9世紀,屬當時吐蕃四大貴族之一的欽家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