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頂山渤海墓群

六頂山渤海墓群

六頂山渤海墓群在敦化市區南5公里牡丹江右岸六頂山南坡山坳。唐代渤海國前期王族墓地。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六頂山上從北向南看,東西走向,連綿起伏的六座山峰呈一字排列,像一道屏風矗立在田野上,主峰南坡有個向陽避風的山坳,這裡便是古墓群之所在。古墓群依山北凹而葬,取山地靈氣,墓區綠樹環繞、青草芳茂,在一派肅穆中給人一種歷史的沉重感。是渤海國早期王族和貴族的陵寢。是古渤海時期重要文化遺存之一,是六頂山旅遊區的一個重要考古專項旅遊項目,具有極高的歷史現實意義。其中渤海國公主墓及遷移時遺留下的二十四塊石等遺蹟,對研究渤海歷史文化、培育深層次旅遊市場起到重要作用,具有較高的考古研究價值。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圖)墓碑墓碑

六頂山古墓群,坐落於敦化城南4公里處的六頂山上,六頂山東西走向,有起伏相連的山峰6座,最高峰標高603米,由此向東南伸出一山含,山含兩側皆為墓地,並有石室封土基80餘座。1948年清理貞惠公主(第三代王大欽茂次女)墓,出土有陶器、玉區、勇金鋼飾件和墓碑。碑作圭形,通高90厘米、寬49厘米、厚29厘米,文21行,漢字陰刻,楷書真字700餘。碑刻於公元780年。碑文證明渤海國使用漢字,流行駢體文,嫻習書法,具有重要價值。石碑周圍陰刻藻飾和捲雲紋圖案。同時出土的石獅2尊,造型雄渾,形象剛健,足見證明唐朝文化對渤海國有深刻影響,已經深入其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中。

六頂山古墓群,為中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六頂山上從北向南看,東西走向,連綿起伏的六座山峰呈一字排列,像一道屏風矗立在田野上,主峰南坡有個向陽避風的山坳,這裡便是古墓群之所在。六頂山古墓群的墓地共有兩個墓區,一百餘座墓葬,第一墓區在西側,以貞惠公主墓為主。第二墓區在東側,是個很規整的椅子形山坳。前面不遠,有個不高的平崗,像一個書案,它的西邊右側矗立著一座尖形的小山,風水家說:那是一支軍,“宰相筆,案頭出”。公元726年大欽茂不僅晉升為國王,同時唐王朝又授予他相當於宰相的“檢校太尉”之職。這應當是主體墓區,就貞惠公主的碑文中“七年(公元779年)陪葬於珍陵之西原”看,在其附近應有大欽茂之墓葬地,尚有待於地下考古挖掘。貞慧公主是渤海國第三代王大欽茂的次女,生於公元737年,死於公元777年,終年40歲。去世後曾停柩待葬3年,於780年正式下葬於“珍陵之西原” ,即現在的敦化市六頂山上渤海王室貴族墳瑩地內。陵墓為大型石室封土墓,發掘出珍貴的墓碑一方,雄雌石獅各一尊,海流鎏金圓帽等文物,貞惠公主的墓誌碑中說:“大興寶曆孝感……法王(渤海第三代王大欽茂第二女也)。生於深宮、綽質絕綸、溫如昆峰之片玉……早受女師之教每慕曹家之風。”墓碑的文體是唐代流行的駢體文字,字型清奇、筆法流暢、文彩綺麗,在書法和文詞方面都堪稱稀世之珍品,墓中石獅造型雄渾生動,一派唐風,反映了那段時期吸收漢民族文化後燦爛的渤海文明。

相關信息

(圖)六頂山渤海墓群六頂山渤海墓
氣候:屬於中溫帶濕潤季風氣候,春季乾燥多風,六月至八月多雨,秋季涼爽,冬季寒冷。最佳旅遊時間:8月到10月份。位置:六頂山渤海墓群在敦化市區南5公里牡丹江右岸六頂山南坡山坳。級別: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交通:先到達敦化市,在火車站坐中巴到達中心市場站,然後做中巴8路車到達六頂山。也可以直接打計程車去,不超過50塊。 地理坐標:北緯43°22’、東經128°15’。

歷史挖掘

(圖)六頂山渤海墓群六頂山渤海墓群
六頂山古墓群,坐落於敦化城南5千米處的六頂山上。六頂山,從北向南看,是東西走向、連綿起伏的六個山頂,呈一字排列,像一道屏風矗立在田野上。有的文獻中稱其為“六平山”或“牛頂山”,今通稱六頂山。六頂山的主峰在山的西端,海拔603米。主峰南坡一個向陽避風的山坳,即是古墓群之所在。墓群北部依山,南對廣闊的牡丹江沖積平原。江西岸有廟屯古廟址,西南7千米處,為城山子山城,初步認定為渤海初期大祚榮建立震國的東牟山城。古墓群南3千米處,牡丹江的東岸,為永勝遺址,有許多渤海早期的建築遺蹟及居住址。古墓群與這些遺址遙遙相對。六頂山古墓群是渤海國(698~926年)早期王族和貴族的陵寢所在地。渤海國,建於公元698年(唐聖曆元年),是由當時居住在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受唐朝的冊封,在牡丹江上游建立的封建制王國,系隸屬於唐的地方政權。最初的都城——舊國,即今敦化一帶(現定為敖東城遺址),公元755年(唐天寶十四年)遷都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省寧安縣渤海鎮),滅亡於公元926年。六頂山古墓群是渤海的重要文化遺存之一。1961年3月14日,由中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個墓群,很久前即為當地民眾發現。日偽時期,此墓曾被盜掘。1949年8月,敦化縣啟東中學以勤工儉學名義,破壞性地挖掘了第一墓區部分墓葬,發現了貞惠公主墓。此後,延邊大學林省博物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單位又多次考察、發掘。

詳細介紹

(圖)六頂山渤海墓群六頂山渤海墓群
敦化市六頂山渤海墓群地處東經120°28’—129°13’,北緯42°—44°31’。這裡四季分明,春季芳草如煙,夏季繁花似錦,秋季楓紅柞黃,冬季玉潔冰清,屬大陸性中溫帶濕潤氣候。六頂山山勢是東西走向,由北向南遙望,可以見到連綿起伏的六座山頂,六頂山山名由此而得。 據史書記載,敦化是清始祖發祥地,是唐渤海國的開國都城,又是清朝皇帝愛新覺羅家族的發祥地,遂有“千年古都百年縣”之稱。眾多深厚的歷史積澱、濃郁的人文景觀、科學的考古文獻,迷離的神話傳說、宏偉的庵尼殿堂,獨特的長白林海奇觀為六頂山名勝風景區塗抹了一層神秘而醉人的油彩。六頂山名勝風景區是旅遊度假、休閒避暑,訪古探幽、縱情山水乃至宗教佛事活動的最佳活動場所。正覺寺(上院)是1992年旅美僧尼釋佛性法師承師願重建的世界最大女尼道場。開光那天,恰值彤雲密布,細雨如梭。但“開光”的一霎那,突然雲開日出,一束陽光從雲縫中射出,令人嘆為觀止。這種自然現象的巧合,給六頂山和整個佛事活動增添了無數色彩。一時間正覺寺聲名大噪,中國各地乃至國際友人都欣然相約,來六頂山朝拜,晨鐘暮鼓,香火鼎盛,游者絡繹不絕。六頂山古墓群是渤海王國(公元698年—926年)早期王族與貴族陵寢。古墓群包括兩個墓區,共有大小墓葬一百餘座。出土的器物有石器製品、陶器、金銀器、裝飾品、兵器和一些建築飾品等。墓葬中,以貞惠公主墓最為著名。貞惠公主系渤海第三代王——文王大欽茂的次女,卒於公元777年,公元780年葬於六頂山。墓葬為石室封土墓,墓室修建於地下,四壁以大小不等的玄武岩逐層壘砌而成,四壁塗抹白堊土。此外還有甬道和墓道。在出土文物中,以墓志銘和一對石獅最為珍貴,墓誌為花崗岩質,碑呈圭形,立碑時間為寶曆七年,即公元780年,唐德中建中之年。墓誌序文為駢文,記述了貞惠公主一生行狀,文中表示了對墓主人的讚頌與悼念。序文的風采表現出渤海石刻的藝術特色,是中國首次發現的渤海石刻文字。石獅為一雄一雌,造型風格與雕刻手法與陝西唐昭乾陵前的石獅十分相像,唯一區別只是形體稍小。這些實物精品是研究唐代渤海歷史文化最直接的寶貴資料,解決了許多渤海史研究上懸而未決的問題,有力證明了六頂山墓葬為渤海時期歷史遺存,而非高句麗遺蹟,具有重大的歷史現實意義。因此,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中也介紹了六頂山古墓群的詳細情況,在中國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六頂山古墓群就赫然列在其中。為了保護和弘揚渤海文化,敦化市委、市政府擬建立渤海文化博物館和滿族民俗村,使六頂山渤海墓群更具觀光魅力,同時在為子孫後代留下自然風光的同時,也留下一片歷史遺蹟。

延邊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