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山子山城

城山子山城

城山子山城位於延吉市東約10公里延吉市與圖們市交界處,布爾哈通河與海蘭江匯流處的城子山上。城子山,因山上建有古城,故名。位於吉林省敦化市東南郊,牡丹江西岸。又稱敖東城,為唐時渤海國早期都城。都城從第一代王大祚榮建國到第三代王大欽茂遷都,持續57年之久。土築城垣,呈長方形。分內、外城,外城東西長400米、南北寬200米,內城正方形,邊長80米,今已難辨城貌。山城遺址內出土有銅錢、石臼、兵器、陶器、磚瓦等

基本信息

簡介

城山子山城城山子山城

城山子山城位於敦化市區西南22.5公里,座落於牡丹江上游的支流大石河南岸孤立的高山上。 城子山,因山上建有古城,故名。

山頂四周有上石混築的城廟,長約4.5公里,中部有宮殿址遺蹟,出土許多東夏國文物。金末為東夏國南京址。

城垣依山勢以石材修築,呈不規則橢圓形,城內地勢開闊,於城中央的緩坡上有宮殿址一處,城內尚存多處居住址。城中出上的絕大多數器物屬於金代的東夏國。1961年,吉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此城址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山子海拔600米,孤立挺拔地座落於一塊較大的台地上。大石河在北側,由西向東注入牡丹江,河口距山城4.5公里許。牡丹江在山的東南4公里處,由西南向東北緩緩流去。大江東岸有永勝屯遺址,與山城呈東西方向,隔江相對,相去5公里。敖東城遺址在其東北相距15公里許;六頂山渤海古墓群在其東北7公里許,東北5公里許有渤海古廟址。山城與這些遺址遙遙相望,互相呼應。

城山子山城大體呈楕圓形圍繞在山腰上,站在山頂上,俯視山下四周的景象,清清楚楚,歷歷在目。此城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是控制東西南北各路交通的要衝。

遺址形態

城山子山城城垣依山勢以石材修築,呈不規則橢圓形城山子山城城垣依山勢以石材修築,呈不規則橢圓形

城山子山城城垣的周長2000米左右,它隨著山巒的高低,蜿蜒起伏于山腰間。城牆是土夾石築成的,牆基寬度5—7米,有的地方寬達10米以上,城牆殘高1.5米——2.5米不等。城之平面呈東北低,西南高,依據地勢,俏向東北傾斜。北壁恰在臨水的懸崖上,因山崖陡峭,高達40餘米,所以,北牆較低。在北壁的西端,城牆轉向東南,城角構成銳角。經過不長一段後,有一城門,這是西門,城門開口4米,門西側的牆由外向內分別彎捲成圓勾形,呈堡壘狀。

由西門向東南,城牆隨著很大的一個山坡,逐漸抬高,在這一段上,由於山形外凸,分別在不同距離上,設定了3個“馬面”,以便於瞭望和守衛。第一個“馬面”距西門36米,第二個距第一個80米,第三個距第二個200米。城牆沿著山坡到了山的高處,急劇向下,同時,彎彎轉轉地向東北偏斜。城東北角處,轉為低平,設定了一個城門,當為東門,開口較之西門稍小,達3米。門兩側的牆亦由外向內彎轉,成圓勾形,構成兩個堡壘。城門外,向北一帶,地勢平緩,距河道100米許,可以下河汲水。

東門以內偏南側,是一個大面積的平緩山拗,那裡遺留著50多個半地穴式的房屋基址。多呈長方形,大者東西8米左右,前北6米左右。小者東西6米,南北4米左右,修築方法是:隨著山坡向北傾斜,在房屋的南牆外挖一條溝,做為截水溝,防止山上雨水沖毀房屋,以這條溝,把水引向房屋的東西兩側,流向坡底。房屋基址的中間,呈平面淺坑狀,四邊用土疊成牆,殘高20—40厘米。每個房屋有一門,多在東牆正中,有少數開口向北。在山的南坡和山城的偏西部位,也有少數房屋址。

城內偏西北處,距西門100米許,有一石頭砌成的水池,直徑4.6米,呈鍋底狀,深1米,石頭鋪底,北側有一出水口,通過一條小溝引向北面山崖下。在城東部,大片房屋址下沿,還有一個大貯水池。

在城的中部,有幾塊剷平的操場狀平地,大者長達百餘米。這當是演兵場。

城內外曾出土過矛頭、鐵刀、鐵鏃、唐錢“開元通寶”等。鑒於城山子山城的遺物和形制,可知該城為渤海國早期遺址。

歷史記載

城山子山城城山子山城

王承禮同志在《吉林敦化牡丹江上游渤海遺址調查記》中,曾以該城居住址是掘地為屋,合於靺鞨人習俗,而論證為渤海城址。這種居住址的形制,恰如《漢書》 、《魏書》、《晉書》等關於挹婁人房屋的記述。《魏書•勿吉傳》載“勿吉國,在高句麗北,舊肅慎國也。……築城穴居,屋形似 ,開口於上,以梯出入”。而且從近年黑龍江省寧安縣牡丹江流域的鶯歌嶺遺址發掘中,也可證明,城山子山城址中的居住址,為古肅慎族的傳統。

據《舊唐書•渤海靺鞨傳》關於大祚榮初建震國的記載:“祚榮合高麗靺鞨之眾,以拒楷固,王師大敗,楷固脫身而還。……祚榮遂率其眾,保桂婁之故地,據東牟山,築成以居之”。又據《新唐書•渤海傳》載:(祚榮)“率眾保挹婁之東牟山”“阻奧婁河,樹壁自固”。可知大祚榮建國之初乃據東牟山築城居之,號稱震國。

關於東牟山之所在,多年以來眾說紛紜。有東牟山瀋陽這說。《明一統志》:“東牟山在瀋陽中衛東二十里。……渤海大氏以眾保挹婁之東牟山……武后時,大祚榮築城於此居之”; 有東牟山集安之說,《輯安縣誌》云:“……輯安城北有東牟山,似祚榮始都於此”。《額穆縣誌》認為東牟山在額穆:“額穆在渤海時為舊國忽汗州屬地無疑,……額穆和即額穆赫索羅站,實今舊縣城北四十里北大秧地,帽兒山下有古城,適合佛納赫之方隅里至,當即古之鄂多哩,在氏初都在此。……渤海舊國當系此城非敦化也。大氏所據之東牟山當即今這嵩嶺。正與據山築城之義相合,奧類河自是牡丹江”。日本學者津田左右吉《渤海考》云:“祚榮東奔渡遼水乃沿今渾河入輝發河,築城建國於今樺甸境,舊國即在此。東牟山乃其西南之山”。

以上各家之說,其方位、里程、自然環境等,均與史料所載不符。

渤海舊國都城在敦化,城山子山城距敦化12.5公里,以其地勢之險,居住址之多,演兵場之大,可知為重要屯兵之所,又合乎史料關於東牟山方位、里程、地望等方面的記敘,所以該城當為渤海早期的東牟山城。已往關於東牟山之所在五種意見中,都有謬誤之處,唯城山子山城較為恰當。經吉林省考古學會討論,聽取了國內一些專家的意見,基本認定了這一觀點。現在,城山子山城已經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將為渤海早期歷史的研究,提供寶貴資料。

延邊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