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東城遺址

敖東城遺址

敖東城位於敦化市區東南部,南距牡丹江約500米。敖東城又作忽汗城、鄂多理城、阿可克敦城、俄朵里城,是渤海國早期都城,敖東城原貌全失,遺蹟只有252米長的外城南牆殘段和190米長的外城西牆殘段。城垣土築,有內、外城。內城方形,外城長方形。向西有通往扶餘府(今農安一帶)的道路,向東有連結東京城的衢道。交通連結方便,足以證明渤海王國與中原交往很盛。1956年至1958年間,吉林省博物館、東北人民大學歷史系和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等單位,對敖東城做了調查,採集到銅錢、石臼、與唐瓷相似的白瓷片、陶器、兵器、鐵鍋、車穿和磚瓦等遺物。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敦化古橋敦化古橋

敖東古城遺址,渤海王朝建立處,先以東牟山為根據地,號稱“震國”。經過幾年的修養生息,發展壯大,在牡丹江衝擊平原上,修建了一座城,這就是冊封大柞榮為渤海郡王所在地——敖東城。敖東古城始建於公元713年當時稱忽汗城,敖東城之名不是渤海時代的名稱,而是到了明朝中葉,滿洲民族在東北興起後的名稱,當時在不同文獻中還有俄朵里城和阿克敦城之稱。俄朵里城,就是敖東城,現今的敦化市。“九一八”事變後,敖東城屢遭破壞,內城已無跡象。敖東城遺址在1961年被吉林省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敖東城在敦化市東南角,臨牡丹江。有的史書說,渤海國都在今黑龍江省寧安縣的東京城。其實,渤海國建國時期的都城是忽汗城,也就是後來的敖東城,據考證,它就在吉林省敦化市東南,瀕臨牡丹江的地方。現存於敦化市郊的敖東城遺址,就是當年渤海王國的開國都城。因該城坐落於牡丹江畔,當時稱牡丹江為忽汗河,故此城又稱為“忽汗城”。其轄地為忽汗州。為中京榮州治所和崇山縣治所。敖東城做為渤海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池建築仿唐朝而設計,城垣土築,有內外城。

敖東城,分內外兩城,外城長方形,東西長400米,南北寬200米;內城正方形,邊長約80米。外城城垣夯土築成,內城垣土築。

特點

敖東城遺址敖東城遺址
唐代粟末靺鞨末部為主體,結合部分高句麗人於聖曆元年(698年)建立振國(亦稱震國)。先天二年(713年),柞蒙受唐封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仍以其所統治地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始稱渤海,定都於此。天寶末,三世文王大欽茂遷都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寧安縣東京城)。全盛時“地方五千里”,史稱“海東盛國”。文化制度,仿擬唐朝,渤海與中原的關係極為密切,先後130餘次派人到長安,唐也十數次派人赴渤海。渤海王子和貴族子弟紛紛至中原學習。

敦化有“千年古都百年縣”之稱。周朝以前屬肅慎族居地。秦朝屬“遼東外徼”。漢朝屬玄菟郡上殷台晉朝屬挹婁地。北魏時期屬高句麗、勿吉地。隋至唐朝初年屬白山靺鞨部,其中有一支稱為粟末靺鞨的部族,生活在松花江中上游流域。

唐朝時,粟末靺鞨獲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間和更有利的外部條件。公元698年(武周聖曆元年),這支居住在長白山地區的粟末靺鞨的第二代首領大祚榮率領他的部族從營州遷至奧婁河一帶。奧婁河又稱忽汗河,也就是現在的牡丹江。粟末靺鞨族人在東牟山修築山城,不久又於忽汗河邊建起了忽汗城。此後大祚榮建立了震國,號稱“有戶十餘萬,占地二千里。”

公元713年(唐開元元年),唐玄宗冊封震國大祚榮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並“加授忽汗州都督”,從此震國正式稱為渤海王國。
遼代敖東城為長白山女真部所據。金代屬海蘭路之西北境,上京會寧府之南境,屬寧江州地。元朝屬開元路斡朵里萬戶府古州千戶所,置唆吉站、潭州站。明朝屬海西女真扈倫族境,又在此地設定了兀也五赫什赫河等衛;明朝末年為窩集部的赫席赫路
清朝初年,置額穆赫索羅佐領,駐阿克敦城,又稱鄂多里城鄂東城、敖東城等,皆指敖東城,也就是今敦化,是漢語用字的不同,“敖東”系滿語,意為“風口”。因清始祖愛新覺羅貝勒曾居住此地,所以被視為清朝的發祥地,下令封禁。自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開始,此地封禁近200年,成為向朝廷進貢的捕獵場。1878年(清光緒四年),吉林墾務局發現阿克敦地方有流民私墾,吉林將軍派員前往調查,辦理荒務。1882年(清光緒八年),清政府在阿克敦地方設縣,在距敖東城西北1公里處建縣衙署,隸屬於吉林府。設縣時另擬縣名為“敦化”,取自四書《中庸》“大德敦化”一語,含有“以德治理”之意。

敦化市區東南現有敖東城遺址,為吉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正覺寺

(圖)正覺寺正覺寺

正覺寺位於敦化市南郊,六頂山旅遊風景區內,距市區4公里。為該寺第三代傳人旅美高僧,釋佛性大師於1993年恢復重建。總占地面積近9萬平方米,是中國國內大型廟宇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尼眾道場。
寺院分殿堂區生活區佛學院三個區。中軸線上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互殿藏經殿五座雙檐大殿隨山勢漸次升高,鐘鼓樓牌樓門相映照,青山綠水,白雲藍天,紅牆黃瓦,樓閣重疊 其中,大雄寶殿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高居於飾有九龍墨石雕御道的三層圍欄月台之上。 殿內高12.5米的三尊樟木大佛,以及釋迦牟尼成道景德鎮的陶瓷壁面,八根漢白玉盤龍柱,雲南劍川青皮木雕隔扇門,華貴的藻井均屬屆宇建築之精品。六角六亭的觀音殿更別具特色。殿中用6.6公斤純金貼面的六面體六千隻手眼觀音聖像,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傑作。精美的石雕、木雕、彩繪與趙朴初等名家墨跡都為寺院增添了光彩。別墅式小洋樓與大殿區傳統的中式 建築相互照應,伴著湖光山色,鐘聲佛號,顯示出佛性大師傳教美洲,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融為一體的品格與精神。正覺寺不僅是宗教文化的傑作,也是古今建築相結合的典範,是利用現代建築材料,通過現代化建築手段完成的一組逼真的仿古建築群。所以,正覺寺又是現代科學材料套用於古典式建築的藝術精品季羨林先生題寫的“佛國新勝”與“巒波生輝”正是寺院的最好概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