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石刻

龍虎石刻

龍虎石刻位於琿春市區琿春大橋東北側,“龍虎”二字系清末愛國大臣吳大澂所書。龍虎石刻為花崗岩質,高1.40米,寬1.38米。石刻坐北朝南,正面用雙勾法鐫刻“龍虎”二字,左下端陰刻楷書“吳大書”四字。石刻處建有一座清代風格的保護亭,亭立6根石柱,上覆綠琉璃瓦頂,斗角飛檐,彩繪梁棟,題額“龍虎石刻”四字。

基本信息

簡介

龍虎石刻龍虎石
龍虎石刻原在琿春市涼水鎮東南圖們江邊,1940年因修路曾向東北方向遷移300米,1985年為加強保護,將石刻和保護亭一併搬遷至琿春市區東南琿春大橋東北側。此石有重要歷史價值。石刻高1.40米,寬1.38米。在花崗岩上,並排陰刻篆書“龍虎”二字,左下豎刻吳大徵書。吳大徵(1835—1902)系江蘇吳縣人,同治進士,晚清著名書法家、金石學家,工篆書。據《琿春鄉土志》載:“清光緒十二年會勘中俄邊界大臣吳大徵曾篆書龍虎二字,刻於石上留作紀念,俗稱龍虎石。”吳大徵此次談判,據理力爭,收回黑頂子要隘,使中國船隻可自由出圖們江口。 龍虎石刻現是吉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物品,石刻“龍虎”二字為清末金石學家吳大徵所書。清鹹豐十年(1860年)沙俄通過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占我烏蘇里江的東約四十萬平方公里領土後,又偷移界碑,繼續蠶食黑頂子等中國領土。光緒十二年(1886年),清廷派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會辦北洋事宜大臣吳大徵與沙俄進行勘界談判。吳大徵堅持愛國立場,據理力爭,最後簽訂了《中俄重勘琿春東界約》和《中俄查勘兩國交界道路立》,改立和添立土、薩、啦等石界碑和邊界記號,爭回了黑頂子地方和圖們江的航行權,為阻止沙俄繼續入侵做出了貢獻。“龍虎”二字即此次談判前篆寫。龍虎石刻原在涼水公社河東大隊的東部,在圖們江畔孤山子邊大拐彎處的公路邊,北部緊貼山崖,南面為圖們江,該江邊中有一大石,石頂中有一凹口,有水冒出,相傳是薛仁貴東征時,在此解渴。傳說講龍虎石刻上的字相傳是吳大徵為阻止沙俄的侵略,用手指刻的。當年我們每次路過這裡,都要用手指去填劃一下,抹去上面的塵土,該石刻與手指粗細相當,可見吳大徵的愛國之心。當年我們就是學習他的愛國心,在那塊土地上發揮我們的青春,激力我的行動,至今學一樣乾一樣,乾一樣精一樣。1986年為配合公路建設移置於琿春市車大人溝河北岸,1994年,又因城市改造移至現址。

由來

位於琿春市區琿春大橋東北側。此處是1985年石刻搬遷後的新址。
龍虎石刻為花崗岩質,高1.40米,寬1.38米。石刻坐北朝南,正面用雙勾法鐫刻“龍虎”二字,左下端陰刻楷書“吳大書”四字。石刻處建有一座清代風格的保護亭,亭立6根石柱,上覆綠琉璃瓦頂,斗角飛檐,彩繪梁棟,題額“龍虎石刻”四字。
“龍虎”二字系清末愛國大臣吳大澂所書。吳大澂字清卿,號恆軒,江蘇吳縣人,是清末著名的金石學家、書法家,著有《齋齋集古》、《恆軒金石錄》、《古玉圖考》、《說文古籀補》等書,還有《篆書論語》間世。
1858年,沙俄奪走了我黑龍江以北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1860年沙俄又奪走了我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割去了琿春以東大片領土和廣大海域。沙俄並不就此罷休,他們還偷移界碑,蠶食領土,大兵壓界,隨時有進犯我琿春的危險。
1880年,吳大澂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奔波于吉林、琿春、寧古塔之間。1881年吳大澂前往琿春的途中路過涼水泉子,發現這裡空無人煙,遂命工匠修築了七所房屋,令人前來開發,並在一所房屋上掛了匾額書日“勸農所”三個字,始有七戶來此種田,以後幾年間這裡則變成了一大村莊。
1886年,吳大澂再次前往琿春同沙俄重新勘查國界,再次路過涼水泉子時,他發現這裡已變成了“雞犬家家相毗連”的大村莊,吳氏很是欣慰。吳大澂在這次談判中據理力爭,爭回了黑頂子地方,重新立了“土字牌”,並把“土字牌”往前推移了十幾華里,從而又為我國爭回了一些領土。同時又在馬滴達、春化兩處補立了“薩字牌”和“啦字牌”,在長嶺子要隘上立了銅柱,爭回了圖們江出海權,對於吳大澂的這些豐功偉績,受到涼水泉子的人們深深的敬佩和愛戴,他們派人從琿春到都統衙門借了吳氏在琿春期間新書寫的大龍大虎二字攜刻在孤山子角下圖們江岸上的一個平整石頭上。
1940年日本人重修琿圖公路時,日本學者烏山喜一發現了吳氏當年的石刻,認為價值重要,遂移至琿圖公路的北側山角下,1980年國家撥專款在此修築了具有清代風格的亭榭。龍虎石刻第一址位於琿春市涼水鎮東南圖們江邊。1985年,修築圖們至琿春二級公路,工程影響龍虎石刻及保護亭,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將石刻和保護亭一併搬遷至琿春市區,即現址。

寓意

原在吉林省琿春市涼水鎮東7公里的圖們江畔,立有一塊高1.40米刻石,上面鐫刻雙勾大篆“龍虎”二字,筆畫勻稱,字型凝重端莊,頗顯龍虎威風之氣,當地人稱其為“龍虎石”。這塊橙黃色不規則花崗岩石刻,是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當時的清政府與沙俄勘分邊界,委派欽差大臣吳大(澂山王間去一)來吉林琿春實地踏查邊界事宜,行至此地時,由吳大(澂山王間去一)所書而立的。
“龍虎”二字是“龍驤虎視”或“龍驤虎步”的縮寫,吳大(澂山王間去一)書此二字是深有含義的。沙俄蠶食我國領土的野心由來已久,當時他在中俄勘分邊界時,與琿春副都統伊克唐阿一起,衝破種種阻力,據理力爭,為我國爭回了不少土地和圖們江的航行權。“龍虎”二字,表現了他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和尊嚴,“一寸河山盡寸心”的威武不屈的氣概。當時,除石刻外,吳大(澂山王間去一)還命立一尊銅柱,上面有他親筆篆書勒銘的文字,文為:“光緒十二年四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吳大(澂山王間去一)、琿春副都統伊克唐阿奉命會勘中俄邊界,即竣事,立此銅柱。”銘曰“疆域有表國有維,此柱可立不可移。”此銅柱後被沙俄侵略者盜走,僅存銅柱座基,而“龍虎”石刻免遭劫難。
1986年因築路需要,“龍虎”石刻搬遷至琿春市內首善街文物管理所院內,並為其修建一座仿古保護亭,作為歷史的見證,供人觀瞻。

圖片列表

龍虎石刻

相臨景點

防川 紅旗村 井泉 六頂山渤海墓群 龍虎石刻 城子山山城 墩台遺址 人民公園 乾溝子山城 延邊古長城 浴池山 小山度假村 玄武岩柱石 草帽龍泉 師恩紀念碑 敖東城 延吉道尹公署樓 六頂山風景區 明月湖 滿天星風景區 邊牆 仙景台自然風景區 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佛指山自然保護區 圖們江國家森林公園 白河自然保護區 黃泥河自然保護區 正覺寺 薩其城

延邊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