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連城遺址

八連城遺址

八連城遺址位於吉林省琿春市東6公里處,屬唐、五代遺址。八連城是唐渤海國文王的東京龍原府治所,公元785年至794年,八連城曾一度是渤海國的都城,號稱亞洲第二大城。 城址平面基本呈方形。城址分為內外兩重,外城周長2894米。在外城四牆中部各有一門,牆外有護城壕遺址。內城南牆、北牆各長218米。在南、東、西三牆的中部各有一座城門。內城共有八處建築遺蹟,在內城的中軸線上有兩處,南部為朝殿,北部為寢殿,兩座殿址以迴廊相接。其東西兩側各有3處配殿遺蹟。在城址的東南和正南還分布有三處寺廟遺址,曾出土有殘佛像和一些建築構件。城址內出土筒瓦、指壓紋板瓦、蓮花紋瓦當以及綠釉或黃綠釉琉璃瓦,許多瓦上有刻劃的文字。

基本信息

名稱

八連城遺址

渤海國城址

八連城遺址早期文物保護碑八連城遺址早期文物保護碑

渤海國城址。位於琿春市國營良種場內,東距琿春市6公里,北l公里是圖(們)琿(春)公路。城址由內外兩城組成。外城平面略呈方形,城牆土築。周長2894米,北牆712米,南牆701米,東牆746米,西牆735米。城有4門,分別設定於各牆的中部,城牆外6米處有護城河遺蹟。內城平面呈長方形,周長l 072米,南、北牆各長218米,東、西牆各長3l8米,有城門3處,分別修建於南、東、西牆的中部。內城中央有一宮殿址台基,台基北另有殿址3處。出土文物有蓮花紋瓦當、“文字”瓦、浮雕式牡丹紋和忍冬紋磚、綠釉琉璃瓦等。八連城是唐代渤海國東京龍原府遺址,始建於唐德宗貞元元年(785)左右。唐貞元時,渤海第三代王大欽茂將其國都從上京龍泉府遷至八連城,唐貞元10年(794年),渤海成王復遷上京後,八連城,仍為渤海之東京。公元926年,遼滅渤海,八連城遂廢。古城內現已闢為農田。1961年吉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連城遺址八連城遺址

延邊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