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島

間島

間島,原名墾島,位於圖們江北岸,最初是指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光霽峪前的一處灘地。目前,間島是指圖們江以北,海蘭江以南的中國延邊朝鮮族聚居地區,包括延吉、汪清、和龍、琿春四縣市。滿洲國曾在這一地區設立間島省,省會是龍井。

基本信息

簡介

“間島”,原名“墾島”(因大批朝鮮移民越界墾殖而名),系圖們江北岸吉林省延邊地區和龍縣光霽峪前的一處灘地,自古系中國領土。清政府與朝鮮政府曾多次勘定國界,確定該地為中國領土。後來日本捏造所謂“間島懸案”,並且惡意歪曲所謂的“間島”範圍,將縱十里、寬一里的灘地,擴大到“海蘭河以南、圖們江以北,寬約二三百里,長約五六百里之地”,即中國延吉、汪清、和龍、琿春四縣地區,妄圖一舉侵吞這些地方。朝鮮人趁機騷擾中國邊境。經過中國官員和學者的多方努力,最終挫敗了日本朝鮮的這一侵略圖謀

領土歸屬

間島間島
歷史上看,明清兩朝,朝鮮是中國的屬國。雙方都承認兩國的邊界在鴨綠江圖們江。但由於當地很荒涼,雙方並沒有仔細勘測過邊界。直到康熙年間,發生朝鮮李氏兄弟越界,在中國境內殺人越貨的事件。於是,中國的康熙皇帝派了穆克登巡邊,並在鴨綠江、圖們江的共同源頭——長白山天池樹立了界碑。19世紀60年代以後,中國的東北——東北亞成了是非之地。沙俄開始侵占東北。原本東北是當時清朝統治者滿洲人的“龍興之地”,絕對不允許中國內地人到東北。此時為移民實邊,也不對不開放邊禁,同時也放寬對朝鮮方面邊禁。結果有大量朝鮮平民渡過圖們江來到中國東北的荒地開拓,這就是中國今天的朝鮮族的源頭。1882年,吉林將軍銘安要求對越來越多的中國境內的朝鮮人,依“雲南苗人例”加以管理。但朝鮮國王高宗(就是閔妃的丈夫,大院君的兒子)要求把這些人“刷還”——領回朝鮮。1883年,當時中國的敦化地方官致信朝鮮地方官員,要求“越墾流民……務於今秋采稼收割以後,即行依限回國”。但是朝鮮流民並沒有全部回國。1885年朝鮮的高宗向中國的禮部提出:朝鮮人只是渡過了豆滿江(指今天的圖們江),而沒有越過中朝界河土門江(指今天中國的海蘭江),所以請求不要“刷還”當地墾民。這就是歷史上間島之爭的源頭。1885年9月到11月,雙方第一次勘界,史稱“乙酉勘界”,朝方堅持圖們江和土門江是兩條江,界河圖們江是現在中國境內的海蘭江。所以談判沒有達成一致。1887年4月到5月,雙方進行了第二次的共同勘界活動,史稱“丁亥勘界”,雙方一致同意所謂“豆滿江”、“土門江”就是今天的“圖們江”的一音之轉,但是雙方對圖們江的正源問題還是有分歧:朝方認為是紅土水,中方認為是更南面一些的石乙水,於是雙方(包括朝方代表李重夏)共同繪製地圖,請求大清皇帝來裁定,皇帝裁定為石乙水,但朝鮮國王高宗又提出異議。結果,這次談判也沒有正式結果。但是,當時中朝雙方已經達成共識:中朝兩國界河就是今天的圖們江,而且明確承認圖們江、土門江就是一條河,也就根本否認了“間島”問題的存在。1894年中日兩國之間因為朝鮮問題,爆發了“甲午戰爭”,中國大敗,放棄了對朝鮮的宗主國地位。1897年,朝鮮改名“大韓帝國”。1903年3月到10月,在俄國人的支持之下,韓國人屢次騷擾中國邊境。1904年4月,這種侵略達到高潮,韓國的“墾島保護使”李范允帶領著五六千士兵渡過圖們江,進入中國內陸100多里地。當時中國的延吉廳同知陳作彥予以痛擊,韓國人大敗而歸。1905年,戰爭之後,俄國失去對韓國的控制權,日韓簽訂了《保護條約》韓國把外交全權交給日本。1909年,日本與中國政府談判解決中朝邊境問題。雙方簽訂了《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其中明確規定:圖們江為中韓兩國國界,並以石乙水為江源。從此,中韓之間幾十年之久的邊界問題得以解決。後來的“滿洲國”和朝鮮邊境,中國和朝鮮邊境都沒有改變過。但到了20世紀70年代,隨著韓國的經濟騰飛,即所謂“漢江神話”,韓國右翼民族主義抬頭,重提所謂“間島”問題。1978年元旦《韓國日報》刊載了徐楨哲的系列圖片文章《新年展示韓國舊貌》,認為是當年日本人把韓國領土——間島出賣給了中國人,所以要收回間島。1991年1月韓國的大報《朝鮮日報》刊登的史學家趙活的文章《間島是我國的領土,應努力收復》,硬給韓國百姓“造”出一位民族英雄來——李重夏:“傲慢的清國代表們竟然威嚇我方代表,……對此朝方土門勘界使李重夏拍案而起,高呼:‘此頭可斷,國土不可縮’,從而挫敗了清國代表的氣焰,於是會談宣布失敗”。事實上,李重夏不僅認同了“一江說”,還在勘界的地圖上署了名,這份地圖還保存著好好的,而且會談本身沒有破裂。韓國右翼的強辭奪理,無中生有,從此可見一斑。

間島之爭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當時的清政府放寬了對朝鮮的邊禁,結果有大量朝鮮平民渡過圖們江來到中國東北的荒地開拓。朝鮮王國一開始要求清政府將這些人驅回朝鮮,但很快詭稱,這些人只是渡過了豆滿江(指圖們江),而沒有越過中朝界河土門江(中國的海蘭江)。這就是歷史上“間島”之爭的源頭。此後,清政府和朝鮮王國政府曾兩次勘界,雖未達結果,但中朝雙方達成共識:中朝兩國界河就是現在的圖們江,而且明確承認圖們江、土門江就是一條河,也就根本否認了“間島”問題的存在。遼寧社科院邊疆研究所主任呂超指出,上世紀初,日本獲得對朝鮮半島的統治權後,曾捏造所謂“間島懸案”,在當時清政府表示強烈反對後,最後日本承認該地區屬於中國,並於1909年9月4日與中國簽署了《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確定間島為中國領土。由此可見,所謂的“間島問題”早有定論。儘管韓國一些民間組織宣稱,“間島是當年占領朝鮮的日本人賣給中國的”,但由於間島的主權明晰,韓國和朝鮮政府均未提出正式異議。

間島協約

1、完全承認間島為中國領土,以圖們江為國境,在江源地方以界碑為基點,以石乙水為分界線。2、開放龍井村、局子街、頭道溝、百草溝,允許外人居住及貿易。3、在圖們江以北開墾的土地上,仍然允許韓民居住。4、居住該地的韓民須服從中國法律,歸中國地方官憲管轄與裁判,與中國人同樣履行納稅義務及聽候其一切行政處置。5、間島內韓民所有土地房屋可與中國民眾財產同樣受保護。在圖們江沿岸設渡船,雙方民眾自由來往。6、將來將吉長鐵路延長到延吉南境,在韓國會寧同韓國鐵路接軌。7、“朝鮮總督府”(日本殖民機構)及文武各員兩月內撤離。同時在上述通商地點設日本領事館

韓國爭權

2007年11月20日,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建設交通部的下屬機構———國土地理研究院自2007年3月起,委託韓國明知大學國際韓國學研究所蒐集了400多張海外國家的古代地圖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海外國家的古代地圖將現在隸屬中國領土的“間島”在1910年以前一致標註為韓國領土。

國際韓國研究所方面表示,分析發現,自19世紀初期至1910年,間島被標註為韓國領土。儘管每張地圖中顯示的國境線有所差異,但是其中有100多張地圖一致將間島地區標註為韓國領土。參與研究的明知大學教授李敦洙表示,喪失國家主權後的1909年,日本和清政府簽署了《間島協約》,而在此之後出版的地圖全部將間島標註為中國領土。

國土地理研究院發表調查結果後,各大媒體紛紛轉載報導,將其視為韓國領土的證據,鼓動輿論發起“收復失地”運動。實際上,韓國國內一直在間島問題上蠢蠢欲動。2004年9月,59名國會議員聯名提交了“《間島協約》無效決議案”。一些媒體和市民團體也要求政府發表“收復間島宣言”,他們甚至在總統府網站上發帖建議,在締結《間島協約》100周年(2009年)之前,朝韓攜手在此問題上提出異議。

在上述研究所找到的外國古地圖中,朝鮮半島直到16世紀中期才開始出現,且直到17世紀,朝鮮半島一直是被標為島嶼模樣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在16世紀的英國等國地圖上,如今的日本海曾一度標為“中國海”、“東洋”等,可見拿這些古地圖來證明韓國國境的位置有多么可笑。回到間島話題上來,間島本來就是中國領土,不過是在朝鮮王朝後期,朝鮮發生饑荒,一些朝鮮流民非法進入這塊封禁之地開荒,進而逐漸定居下來而已,由此產生了後來的很多問題,豈能以此證明這是當年朝鮮的土地。更可笑的是,個別韓國學者甚至在提出間島問題時認為,俄羅斯遠東地區當年也是封建朝鮮的領土,也有必要一併提出主權要求。

專家點評

對於韓國方面有關“間島”問題的聒噪,復旦大學韓國問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詹德斌指出,最近(2009年)20多年來,韓國國內民族主義和文化優越主義情緒迅速增強,隨之興起了所謂“恢復國史”運動,間島問題自然是少不了的內容。1983年和1993年,韓國部分國會議員甚至先後兩次提交了要求“核實長白山(韓稱白頭山)領土歸屬權”的法案。

目前,中國專家普遍認為,儘管韓國國內一直有人在打中國領土的主意,但目前還掀不起什麼大浪。因為這些主張經不起歷史事實的駁斥,也沒有任何現實性可言。而且,韓國這類動向實際上得不償失,不會給韓國帶來任何利益,只會加強中韓民間的對立情緒,對兩國關係造成不利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