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島協約

間島協約

間島協約,即1909年9月4日日本與中國簽署的《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其中規定間島為中國領土,自簽訂之日起,中韓政府對此協定也沒有異議。2009年“間島協約”100周年,個別韓國民間團體打起“間島問題”牌,要求李明博政府向國際法庭提起訴訟,索回“韓國的領地”。

概述

間島協約間島協約

“間島”,是圖們江北岸吉林省延邊地區和龍縣光霽峪前的一處灘地,自古以來都是中國領土。遼寧社科院邊疆研究所主任呂超表示,清政府時曾將這片灘地租給朝鮮農民耕種。20世紀初,日本獲得對朝鮮半島的統治後,曾捏造所謂“間島懸案”,將這片灘地範圍擴大,在當時清政府表示強烈反對後,最後日本同意該地區屬於中國,並於1909年9月4日與中國簽署了《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又稱“間島協約”,確定間島為中國領土。
1984年9月16日,韓國金永光等54名國會議員聯名向韓國國會提出《關於確認白頭山所有權之議案》。朝鮮主體七十九年(1990年)起,與中國進行第二次邊界聯檢,雙方在部分島嶼的歸屬上產生分歧。中國遼寧省界段有10個島嶼未能確定。韓國學者李漢基認為,除朝鮮半島及其周邊島嶼外,韓國的領土還包括“間島”、獨島(日本稱為“竹島”)和對馬島。

2009年是“間島協約”100周年,個別韓國民間團體打起“間島問題”牌,稱“間島是當年占領朝鮮的日本人賣給中國的”。韓國某些激進團體不僅對延吉等四縣提出荒謬的領土要求,甚至對中國東北大片地區均懷有野心。 韓國一些激進的民族主義團體近日再次提出所謂“間島問題”。據韓國NEWSIS2009年8月27日報導 ,旅居澳洲的韓國人團體聲稱,其收藏的“法國古代地圖”顯示,“圖們江和鴨綠江以北相當遠的地方都是朝鮮的領土”。該團體要求李明博政府向國際法庭提起訴訟,索回“韓國的領地”。

協約內容

1、完全承認間島為清國領土,以圖們江為國境,在江源地方以界碑為基點,以石乙水為分界線。
2、開放龍井村、局子街、頭道溝、百草溝,允許外人居住及貿易。
3、在圖們江以北開墾的土地上,仍然允許韓民居住。
4、居住該地的韓民須服從清國法律,歸清國地方官憲管轄與裁判,與清國人同樣履行納稅義務及聽候其一切行政處置。
5、間島內韓民所有土地房屋,可與清國人民財產同樣受到保護。在圖們江沿岸設渡船,雙方人民可自由來往。
6、將來將吉長鐵路延長到延吉南境,在韓國會寧同韓國鐵路接軌。
7、朝鮮總督府及其文武各員於兩個月內撤離。同時在上述通商地點開設日本領事館。

背景資料

間島,是日本為侵略中國領土強加於中國吉林省延吉、汪清、和龍、琿春地區的名稱,原名假江,系圖們江北岸吉林省延邊地區和龍縣光霽峪前的一處灘地。自清政府開禁以來,朝鮮鹹鏡北道老百姓不斷越境開墾,清政府在此地設官管理。朝鮮邊吏指假江為間島,間島名稱遂出現。光緒31年(1904)中朝兩國邊吏會訂的《中朝邊境善後章程》明文規定“間島”即假江之地,本屬中國領土,只不過準“韓民租種”。日俄戰爭後,朝鮮淪為日本之保護國,日本侵略者開始染指延邊地區,強行將“間島”的範圍擴展到包括延吉、汪清、和龍、琿春等四縣在內的廣大地區,並製造“間島問題”事件,企圖實行軍事侵略。

間島條約》簽訂的背景,是清朝末年有朝鮮人越境開墾,引起清朝駐邊疆官員的注意。考慮到當時的朝鮮沒有主權,因此中方只能同日本方面交涉。中方經過據理力爭,迫使日本總監府把在龍井設立的“派出所”改為“領事館”,並簽訂了《間島條約》。

簽訂過程

間島韓國激進團體再提間島問題

在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就開始向對外擴張侵略的軍國主義強國方向發展。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企圖滅亡中國,吞併亞洲,進而征服世界的野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就已暴露無疑。
1871年7月,日本政府派大藏卿伊達宗城,外務大丞柳原前光來中國,在天津與清朝北洋大臣李鴻章會談,商談兩國通商問題,擬就了經濟侵略中國的計畫,並於同年9月與清政府訂立了《中日修好通商條約》。
1880年,遠東成為資本主義列強爭奪的地區,中國遭受其害首當其衝。日本統治集團極力鼓吹“大陸是日本的生命線”,醞釀“大陸政策”,日本一面向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屈從,求得英美的支持和庇護;一面加緊準備,製造事端,於1894年發動侵略朝鮮和中國的“甲午戰爭”,開始走向大規模對外擴張的道路,使朝鮮成為日本的附屬國,並侵占了中國的台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迫使清政府予以其一些特權。
1904年,爭奪東亞霸權的日俄戰爭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得到英美列強的支持,戰勝了腐敗的沙俄帝國。日本接著加快了吞併朝鮮的步伐,同時勾結沙俄排斥美帝勢力對中國東北大陸的伸張,由日俄分割占領東北大陸。
1906年5月,日本西園寺內閣秘密召集“滿洲問題協定會”,制定了以“日本承認中國東北的北部為俄國勢力範圍”作為交換條件,取得“俄國不得侵犯長春以南的日本勢力範圍”的方針。
1906年12月,日本西園寺內閣以“間島領土未確定”為藉口,制定了“間島督務廳編制、間島憲兵隊編制表”。
1907年2月,西園寺內閣又決定設定“統監府間島臨時派出所”,並給駐北京的日本公使發密電,告知:“先以陸軍中佐齋藤季治郎為主腦,派遣憲兵、警察”。
1907年4月,齋藤和他的助手筱田治策,帶一批軍警潛入間島境內,進行測繪、偵探活動。到7月其人數達300多人。
1907年7月30日,日俄政府派代表在莫斯科簽訂《日俄條約》和《日俄蜜約》,將分割中國東北大陸的“大陸政策”做了明文規定。日本“大陸政策”的出籠,標誌著日本侵略中國東三省的步伐進入了實質階段。
1907年8月7日,日軍先遣隊經朝鮮侵入間島。8月19日,日本帝國主義在龍井設“統監府間島臨時派出所”,齋藤擔任所長,筱田擔任副所長兼總務課長,小川琢治任調查課長,陸軍憲兵少佐境野竹之進任警務課長兼憲兵分隊長,崔基南任監察課長。日本帝國主義設統監府間島臨時派出所的目的,在於“把原來在國際法上不屬於清韓兩國任何一方的間島”合併到朝鮮。

日本帝國主義把延邊視為實施“大陸政策”侵占中國東北大陸的橋頭堡,散布“間島問題未解決”的論調,以“保護間島韓民的生命財產”為藉口,製造了所謂“間島問題 ”。並以解決這個所謂“間島問題”,於1907年8月23日在龍井掛出了“統監府間島臨時派出所”牌子,設立了憲兵隊,配備54名憲兵。日本帝國主義製造所謂“間島問題”實質就是要占領中國延邊。
1909年9月4日,日清締結“間島協約”,11月1日關閉“統監府間島臨時派出所”,11月2日開設了間島日本總領事館,強化了其侵略機構。從此,日本就開始在政治上介入了間島問題,間島問題成了日本帝國主義實施“大陸政策”侵占滿洲的主要突破口。

效用爭議

韓聯社訊息稱,韓國外交通商部2011年9月19日在提交國會外交通商統一委員會的“國監資料”中表示,日本強行剝奪韓國外交主權的1905年《乙巳條約》無效,而且我們可以主張日本單方面同清朝簽訂的《間島協約》無效。即便《乙巳條約》有效,該條約也並未賦予日本變更韓國領土的權力,因此很難說日本代理韓國以正當的許可權簽訂了《間島協約》”,“清日之間簽訂的《間島協約》是嚴重侵犯第三國權利的國際條約,簽訂條約本身構成侵犯主權的非法行為。
但韓國外交通商部補充說:即使《間島協約》無效,間島的領有權並不能馬上歸屬韓國政府。間島問題是複雜而敏感的問題,需要從歷史、國際法、政治外交角度慎重對待。

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呂超表示:間島自古以來就屬中國領土,最初指的是圖們江上一小塊衝擊地。韓方所稱的間島是指中國延邊自治州,因此韓方的要求非常無理。這個地方有史以來就沒有屬於過朝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