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自在行

以後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自1989年起,世界無菸日改為每年的5月31日。 人們慶祝他所倡導的“世界動物日”是為了表達對動物的關愛和尊重。

“公益自在行”簡介

公益自在行是由永泰·自在香山於2013年啟動的公益品牌主題,致力於通過整合資源參與公益,並根據主題策劃了持續一年的公益系列活動。作為西山腳下的精品建築項目,永泰·自在香山秉承永泰集團了“責任、分享、感恩”的企業文化理念,結合自身在細節上追求完美的辦事態度,先後走訪了北京周邊近18所福利院及10餘家NGO機構,精心策劃了每一場活動,並將從三個方向打造京城公益自在行聯盟:
1、尋找京城最值得關注的公益角落。
2、為殘障人群建立有自尊、有未來的公益環境。
3、藉助永泰·自在香山的品牌資源客戶,將更豐富的社會資源帶入那些沒有被社會關注到的公益角落

“公益自在行”活動介紹

1月 自在香山公益活動年啟動

我們不能說,一次公益活動能改變生活中的不完美,能徹底消除衝突與缺憾。但是公益可以是一盞燈,燈光亮一些、身邊的黑暗就會少一些。世界很大,能做的其實很多……
2013年是永泰·自在香山的公益年,這個冊子收錄了全年一些具有公益性質的節日,也是為了進一步提醒大家關注自身、他人以及周邊的環境。生命中的不平凡,源於發現、聆聽、尊重、與幫助。公益、從點滴做起。我們的力量很小,也可以很大,因為有你們,有大家……

2月 濕地是生命之源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天然水庫”和“天然物種庫”。濕地具有很強的調節地下水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淨化污水,調節區域小氣候;濕地還是水生動物、兩棲動物鳥類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棲息地。然而,由於人們開墾濕地或改變其用途,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如澇災害加劇、乾旱化趨勢明顯、生物多樣性急劇減少等。
為加強對濕地的保護和利用,1971年2月2日,來自18個國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濱小城拉姆薩爾簽署了《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為了紀念這一創舉,並提高公眾的濕地保護意識,1996年《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決定,從1997年起,將每年的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
正能量·我們在行動:節約用水(小行動、大意義)
日常生活中,最浪費水的地方其實是廁所,抽水馬桶一般占家庭耗水總量的40%,所以可以在馬桶水箱內放入一塊磚頭或是裝滿水的瓶子,這樣就能減少水箱的貯水量,而衝力不減。你的這一小小行動每次可節約1.25升水。每月可以節水260升。

3月 守護一片綠,增添一份美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並動員民眾參加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土地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中國的植樹節開始時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1915年7月,在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並從事植樹,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以後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1979年2月23日,中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後代。
正能量·我們在行動:領養一棵樹
親手種植一棵樹,定期給它澆水、培土,照料它成長,讓它成為你家庭的一員。
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25萬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50萬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25萬元;涵養水源價值35萬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約25萬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萬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50萬元。

4月 盲童的陽光家庭日——走進濟慈之家

濟慈之家是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兒童救助委員會-盲童康復培訓項目,成立於2003年。是針對中國盲童孤兒進行免費救助的非營利性機構,包括盲童的寄養,教育和職業培訓等。濟慈之家的創辦者是一對法國夫婦,為了能夠獨立的為中國視障孤兒籌集資金,他們還在法國、比利時、荷蘭、瑞士和美國都進行了註冊登記。目前濟慈之家有盲童40名,他們是來自於全國福利院的視障孤兒。
濟慈之家箴言:“我們不是在幫助視障孤兒,我們是在教他們幫助自己”
正能量·我們在行動:“濟慈之家”盲童院位於房山區竇店的一個小鎮上。在那裡住著40名天真可愛的孩子。他們的眼睛看不見,只能用幼小的心靈聆聽世界。他們和所有的孩子一樣渴望快樂的童年。在那個小世界裡、有花香、有夥伴、有歡樂有悲傷。4月20日永泰·自在香山邀約業主走進濟慈之家。為孩子們準備了Mini遊樂場、生日聚會、心目影院等競猜活動。各界愛心人士可以為孩子們送去祝福並真切感覺到盲童的生命細節。他們看不見世界,卻可以聽到心靈貼近的聲音。相信,那將是一次靈魂之旅與愛的傳遞。

5月 無煙天空,有愛生命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範圍內已有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吸菸是導致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為了引起國際社會對菸草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視,世界衛生組織1987年11月建議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世界無菸日(World No-Tobacco Day)”,並於1988年開始執行。自1989年起,世界無菸日改為每年的5月31日。這天,在美國全國範圍內進行“吸菸危害健康”的宣傳,勸阻吸菸者在當天不吸菸,商店停售菸草製品一天。美國把每年11月第3周的星期四定為本國的無菸日。以後,英國馬來西亞、中國等國家和地區也相繼制定了無菸日。
正能量·我們在行動:戒菸也可以很輕鬆
人們吸菸的原因之一在於尼古丁能使他們放鬆。一旦戒菸,你就需要尋求另外一種緩解壓力的方法。可以嘗試一下按摩、聽一些使人放鬆的音樂,或者學習瑜伽、太極。如果可能的話,戒菸的最初幾周最好儘量避免產生壓力。戒菸的時候不要減肥——過多的限制定會使你事與願違。戒菸時要注意多吃水果、蔬菜和低熱量的乳製品。杜克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這些食物會讓香菸的味道變差。這有助於抵制尼古丁的誘惑,同時這些食物還提供了一些抗病的營養素。

6月 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並提出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同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接受了該建議。世界環境日的確立,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表達了我們人類對美好環境的嚮往和追求。
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這一天開展各項活動來宣傳與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6月5日選擇一個成員國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全球500佳”,並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
正能量·我們在行動:節約用電
簡單小行動,為減緩地球溫暖化出一把力:
不要讓電視機長時間處於待機狀態,每台彩電待機狀態耗電約1.2瓦/小時,只用遙控關閉,實際並不能完全切斷電源;使用節能燈,節能燈雖然價格貴,但比普通燈要省電;用溫水、熱水煮飯,可以省電30%。

7月 瓷娃娃的仲夏音樂會——攜手奇妙愛之家

公益之名:“奇妙愛之家(AGAPEFamily Life House)”成立於十餘年前,位於河北廊坊一別墅內是一個殘疾兒童撫養家庭。那裡有20-30名兒童和青少年,他們都是罕見病“脆骨症患者”,患者主要特徵為骨質脆弱,容易骨折,最嚴重的連蓋被子都會引起骨折。該NGO創辦者為兩位美國人,日常的運營費用主要靠各界捐助。幾位在這裡長大的成年脆骨症患者也在這裡創造、經營了“生命糧”麵包房,他們還用麵包房利潤資助了三位非洲兒童。
正能量·我們在行動:“脆弱但是堅強”,這是瓷娃娃給人最真實的感受。這群被稱作“瓷娃娃”的患兒從出生就面臨著骨折的痛苦,伴隨著不間斷的骨折,大多數瓷娃娃患兒骨骼畸形、發育不全,無法正常行走和生活。面對著夢魘般的生活,他們如同向日葵一般欣欣向榮,以堅強和對生活的熱愛,釋放著屬於他們的陽光。7月20日永泰·自在香山將邀約愛心人士共同欣賞欣賞孩子們的鋼琴、合唱等才藝表演,還可以品嘗到孩子們親手製作的“生命糧倉”糕點。

8月 崇尚全民健身,樂享低碳生活

全民健身日(Fitness Day)。1995年,我國推行《全民健身計畫綱要》,至今已經開展了十多年的“全民健身周、月”活動。經常運動可以預防各種疾病。如心臟病、中風、高血壓、動脈栓塞、肥胖病、糖尿病和骨質酥鬆症等。
正能量·我們在行動:帶著一個訓練計畫去健身館。
專家建議,為自己建立一個健身計畫,記下自己的健身日誌,這樣便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也可以知道自己的進度。健身的同時可以服用相關的健身輔助營養藥品,這個有助於健身進程,具體方法可以諮詢專業營養師或者教練。

9月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世界清潔地球日又名世界清潔日,英文為Clean Up the World Weekend (CUW Weekend),是全球性清潔活動,是由澳大利亞的國際環保組織Clean Up the World的伊恩基南發起,時間是定在9月的第三個周末,現為全球最重要的環境保護活動之一,每年全世界有超過125個國家、4000萬人參加這個活動。2006年的世界清潔日活動時間為9月15日至17日3天。也有參與組織和個人把每年的9月14日作為活動時間。
正能量·我們在行動:樹立“垃圾分類意識”
人類每日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垃圾未任意棄置會造成環境污染。垃圾分類,是將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分類法為垃圾分類,可回收垃圾可再次生產利用,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利用,減少垃圾處置量,改善生存環境。
如下是可回收物品的分類:
(1)廢紙:報紙、書本紙、包裝用紙、辦公用紙、廣告用紙、紙盒等;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
(2)塑膠:各種塑膠袋、塑膠泡沫、塑膠包裝、一次性塑膠餐盒餐具、硬塑膠、料牙刷、塑膠杯子、寶特瓶等;
(3)玻璃:玻璃瓶和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等;
(4)金屬:易拉罐、鐵皮罐頭盒、牙膏皮等。
(5)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毛巾、布包等。

10月 珍愛野生動物

世界動物日(World Animal Day)是在每年的10月4日,是為了紀念義大利修道士聖方濟各(又稱聖·弗朗西斯),以及他所倡導的“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的理念。生態學家的最初目的是希望藉此喚起世人關注瀕危生物,漸漸發展為關懷所有動物。“世界動物日”的對象是全人類。聖·弗朗西斯於1182年誕生於義大利阿西西地區一個富裕的布商家庭。他於1206年擯棄了所有物質財富而創建了弗朗西斯修道院。他熱愛上帝所創造的一切生靈,把動物看成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他要求村民們在10月4日這天“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人們慶祝他所倡導的“世界動物日”是為了表達對動物的關愛和尊重。在“世界動物日”那天,流浪在羅馬街頭的狗會暫時免遭城市管理部門的追捕,並可享受到由屠宰商提供的免費肉骨頭。
正能量·我們在行動:保護野生動物
拒食野生動物、拒用野生動物製品,不去那些食用野生動物的飯店就餐。不穿珍稀動物毛皮服裝,不使用野生動物植物製品,如象牙、虎骨、紅木家具等,正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11月 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鄰之道,和睦相處

11月16日是國際寬容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立)。設立“國際寬容日”的目的是增加“可視性”。至少每年一次讓世界各國、國際機構、非政府組織和個人的目光聚焦於“寬容”主題,並為此貢獻力量。國際寬容日集中了世界的注意力,使之認識到寬容是和平、民主和可持續發展的一項基本條件。世界領導人在2000年通過《千年宣言》時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他們將寬容作為二十一世紀國際關係必須建立其上的根本價值之一。對於世界,寬容是一種和平;對於國家,寬容是一種和諧;對於個人,寬容是人生的幸福。
正能量·我們在行動: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
寬容自己,快樂的面對生活,享受生活;寬容朋友,把別人對你的好刻在石頭上,時刻銘記,對你的壞刻在沙灘上,隨著漲潮而立即忘卻;寬容社會,雖然現實存在很多的缺陷,但記得歷史的車輪還是在向前滾;寬容你的敵人,不要輕易說恨,恨一個人和愛一個人一樣都需要很大的精力,所以請把你的精力都用來愛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

12月 為殘疾人提供體面的工作

在世界總人口中,大約有15%的人,即10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其中2%至4%的人面臨嚴重的功能性障礙。其中80%分布在開發中國家。多年來,在國際社會的努力下,世界各地在保障殘疾人權利和建立無障礙社會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由於造成殘疾人邊緣化的環境、社會和法律障礙依然存在,殘疾人在就業、教育和醫療等方面的權利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2006年12月,第6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殘疾人權利公約》,其中第27條明確規定,殘疾人擁有平等就業的權利。但據聯合國相關機構調查,只有一小部分殘疾人能找到工作。在許多國家,高達80%的殘疾人在達到就業年齡後無法找到工作,這一比例遠遠高於正常人。為強調殘疾人平等就業的權利,聯合國將2007年國際殘疾人日主題確定為“為殘疾人提供體面的工作”,以呼籲社會各界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使他們能夠真正融入社會並在社會中充分發揮潛力。
正能量·我們在行動:真正能幫助殘疾人的是為他們提供體面的工作
擁有尊嚴的殘疾人才能真正融入社會。尊重弱勢群體的最好方式就是注重殘疾人及其家庭追求獨立的生活方式,並儘可能為他們提供適合他們活動方式的工作,讓其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對於殘疾人創業要充分支持與幫助。相對於其他勞動者、殘疾人創業會面臨更多艱難與不便,所以對他們應給予更多的關懷。

“公益自在行”活動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