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樂公益

為樂公益

綿陽市涪城區為樂志願服務與研究中心 (原西南科技大學心理援助志願者團隊) 西南科技大學“心理援助志願者團隊”成立於2008年5月14日,團隊以“打開心靈的視窗領略人生的精彩”為宗旨,以“從心開始 助人自助”為口號,在心理危機干預、心理輔導與諮詢、社工服務、教育培訓和志願者組織管理等領域開展工作。

團隊現狀介紹

為樂公益 為樂公益

西南科技大學“心理援助志願者團隊”成立於2008年5月14日,團隊以“打開心靈的視窗領略人生的精彩”為宗旨,以“從心開始 助人自助”為口號,在心理危機干預、心理輔導與諮詢、社工服務、教育培訓和志願者組織管理等領域開展工作。

團隊目前有心理學專家10人,技術顧問2人,註冊會員限額100名,流動性會員目前有200名,皆為背景為具有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學歷及工作經驗的成員。

西南科技大學“心理援助志願者團隊” 512地震後一直投身抗震救災志願者工作,並先後組織和參與了國內外多次心理援助相關培訓,積累了豐富的心理危機干預、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培訓和講座、心理調研等經驗。團隊先後與綿陽市教育體育局、北川縣教育體育局、安縣教育體育局、遊仙區教育體育局、平武縣組織部、三台縣團委、美國mercy corps、香港大學、清華大學等建立密切合作關係,在綿陽市南河體育中心、魏城鎮、劍南路國小、太平二中、北川中學、永安鎮、擂鼓鎮、北川職業中學、以及德陽和都江堰等重災開展工作,參與各類心理援助專家組工作服務200餘次,志願者服務10000人次以上,直接受益對象超過50000人以上,間接受益對象達到100000人以上。

西南科技大學“心理援助志願者團隊”於2008年5月15日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的接見和讚揚。512抗震救災中,團隊先後受到中央電視台等20餘家新聞媒體跟蹤報導,榮獲西南科技大學2008“感動西科十大年度人物(團隊)”,中科院512心理援助“先進集體”,入圍團中央全國“十佳志願者團隊”候選名單,並榮獲共青團中央“志願服務先進集體”,獲得了中國心理學會及同行的高度認可。團隊負責人王斌也2008年後先後榮獲“四川省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綿陽市抗震救災優秀志願者”、“綿陽市災後恢復重建先進個人”、“西南科技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團隊公益歷程

序號 日期 工作內容 地點 合作單位 備註
1 2008.5.14 團隊成立 西南科技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心理學教研室
2 2008.5.14—30 災後及時心理安撫、心靈包紮 南河體育中心 中科院,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心理學教研室,
3 2008.6至今 災區心理危機干預、心理健康重建,青少年心理健康重建 綿陽市各鄉鎮 中科院、清華大學、新天地諮詢中心等
4 2009.9—至今 災後青少年表達性藝術治療項目 綿陽市各中國小 中科院,清華大學等
5 2009.2—至今 加油在運動中成長青少年項目 綿陽市各中國小 中國扶貧基金會,教科所等
6 2009.2—至今 西南科技大學青年志願者培訓 西南科技大學
7 2009.9—至今 西南科技大學全校團體心理輔導 西南科技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8 2010.6—8 “感恩平武真愛在行”—李嘉誠感恩行動項目 綿陽市平武縣 省團委、李嘉誠基金會
9 2010.3—至今 金色陽光工程 綿陽市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10 關愛生命—健康成長公益巡講 綿陽市 綿陽市教育局、共青團綿陽市委

團隊後續發展

面對當今時代災難頻發等嚴峻考驗,越來越多的志願者站了出來,越來越多的本地誌願者組織和NGO機構葉正在茁壯成長。但是當前也有很多志願者工作不規範,不科學,缺乏系統等培訓和有效等組織管理等,很多志願者組織和機構也才剛剛開始成長和發展,遭遇到很多等困惑等。“心理援助志願者團隊”自2008年以來,開展了諸多災區公益援助項目,也依靠專業力量在國家教育部課題的支持下開展了災後援助可持續模式的有效探索,可以說既有成功等經驗,也有失敗等教訓。所幸我們依託高等學校為後盾,進行了志願者系統培訓和志願者行為分析與研究,最後成果等打造了一支戰鬥力強等志願者團隊,並榮獲了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的多次個人和團隊等榮譽表彰,並產生了良好而巨大等社會效應,深受各地中國小老師、青少年學生和志願者等一致好評。

為了更好的把心理援助志願者工作持續系統的開展下去,並更好的發揮專業和科研優勢,研究志願者行為,並把心理援助與公益助學、志願者成長與發展等工作結合起來,推進志願者工作持續系統的開展,本團隊擬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成立NGO組織“四川省為樂志願者服務與研究中心”,並將申請團省委作為業務主管單位。

四川為樂志願者服務與研究中心,本著一切從志願工作出發,一切為了志願者,全心全意為志願者服務為宗旨,以“從心開始、助人自助”為目標,一方面為志願者提供服務和支持,比如培訓、諮詢等,幫助志願者更規範的從事志願者工作,增進志願者等公益服務意識和專業技術能力開發,規範志願服務行為,更好的推進綿陽等志願者服務工作,並保護志願者相關權益;另一方面更好的組織和協調志願者力量,更好的為社會提供志願者服務,科學的可持續等開發志願者資源並實現資源等最佳化配置,尤其是心理援助服務和助學服務,推進志願者服務工作隊構建和諧社會的推進作用。對於志願者的相關研究工作也是中心的工作內容之一,用研究帶動服務工作,更好的推進四川的災後重建和社會性事務的整體發展,以512地震災難為契機,打造高水平志願者隊伍,創建志願者服務的形象工程和品牌效應,並最終走出綿陽、服務全國的志願者和公益事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