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2年

公元352年

公元352年,壬子年(鼠年);東晉永和八年;前涼建興四十年;代國建國十五年;冉魏永興三年;前秦皇始二年;前燕元璽元年;張琚建昌元年。

事件

(圖)公元352年公元352年 冉閔

公元352年。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步兵為主)去爭糧。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騎兵。還有數萬後續部隊)包圍。在拚死突圍的冉魏士兵掩護下,冉閔連殺三百餘人,終於殺出包圍圈(戰鬥經過本文從略),但那匹和冉閔一樣勇猛的朱龍戰馬卻因過度疲勞而倒下,冉閔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機械地和敵人拚命,掩護隨軍的其他重要官員撤離戰場,一直殺到最後一人……慕容恪捉到冉閔後,獻與國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閔:“你只有奴僕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尤稱帝,況我中土英雄呼!”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後送至龍城,斬於遏陘山。冉閔死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正史記載,決非杜撰)作者語:冉閔壯志未酬,天地為之大慟,可惜上天既然體恤冉閔的用心,為何不乾脆賜他勝利的結局。為何還要讓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盡同胞的謾罵。蒼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時冉閔的英雄事跡才能在世間廣為流傳。

公元352年析池陽復置涇陽縣,屬前秦司隸校尉部鹹陽郡池陽、涇陽縣

公元352年為前燕所滅。此後,中原為前燕和前秦所統治,涼州則一直為前涼割據。

公元352年滅冉魏,自稱燕皇帝,徙都鄴。史稱前燕。疆域東至海,西至今山西離石、河南洛陽、南陽與前秦為界,北至今山西代縣,南於淮河與東晉為界。東北至今鴨綠江下游以北。公元370年滅於前秦。此後,前秦統一了北方。

公元352年,冉閔在抗擊鮮卑入侵的廉台大決戰中被擊敗,冉魏政權滅亡,冉魏的臣子紛紛自殺殉國,河北二十餘萬漢人不甘做亡國奴,紛紛南逃,但受到鮮卑大軍截擊,死亡殆盡。至此,漢民族在長江以北的最後一個政權滅亡了,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公元581年隋朝建立才結束。

在位皇帝

孝武帝,簡文帝第三子。383年,與前秦有“淝水之戰”,在謝安領導下,大敗前秦軍。謝安死後,社會矛盾逐漸尖銳。加上,孝武帝“溺於酒色”,時政治腐敗。孝武帝死於396年,時年45歲。

人物

武悼王冉(音:rǎn染)閔,是後趙國君石虎的養孫,因此又叫石閔。生年不詳,卒於公元352年。在位2年,史稱“悼武天王”。

人物逝世

冉閔(?~公元352年)東晉末冉魏政權的君主,死後被其對手鎰為“魏武悼天王”,一個武,一個天王,入木三分地體現了胡人對其深深的畏懼之心。作為五胡亂晉時北方漢族的精神支柱,冉閔的威猛至今還在一些地方流傳,亂華之六胡經其征戰廝殺只剩其四,為漢文化在北方的延續流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外族人亦公認冉閔為中華猛將之列。“閔左操雙刃矛,右執鉤戟”,騎赤龍,一生死於其手下的敵軍以萬計,死於其政權,軍隊下的胡人更是以十萬計,曾創造過以弱擊強九戰九勝的戰例,帳下軍士皆勇冠三軍,竟與楚霸王之八千江東子弟不相上下,僅被難一役便“斬燕將數十,殺燕騎三百餘”,勇烈可見一斑,只是由於戰馬被殺,步戰力盡被擒,面對胡主責難,尤自怒斥:“天下大亂,爾曹夷 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被殺之後,天降三日大雪,又大旱,燕主疑懼,封其為“武悼天王”這才作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