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76年

公元376年

公元376年,丙子年(鼠年);東晉太元元年;前涼昇平二十年;代國建國三十九年;前秦建元十二年。前秦年代。前秦滅前涼。

大事件

(圖)公元376年戰爭地圖公元376年戰爭地圖

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前秦攻滅前涼與鮮卑拓跋氏的代國,統一北方。376年苻堅派遣毛盛、姚表等人率13萬人大軍伐前涼,一路勢如破竹,進而圍攻姑臧,張天錫出降,前涼亡。涼州郡縣全都成了前秦版圖中的組成部分。滅涼之後,苻堅乘軍隊士氣高漲之時,於376年冬,遣苻洛率軍10萬,俱難、鄧羌等率兵20萬分兵擊代,代國軍隊不堪一擊,什翼犍出逃,不久,又回到雲中(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北)代國又發生內亂,前秦趁機擊雲中,殺代國國君什翼犍之子寔君,代亡。至此,前秦基本統一了北方,與南方的東晉政權以淮水為界,南北對峙。

公元376年,代政權被氏族建立的前秦消滅。

公元376年之後,高昌先後隸屬於十六國的前秦、後涼、段氏北涼、西涼、沮渠氏北涼政權。

人物

(圖)秦王苻堅秦王苻堅

秦王苻堅

苻堅(338~385),字永固,略陽臨渭(今甘肅天水縣東)氐人,十六國時前秦國王。苻堅的祖父苻洪是十六國中前秦的奠基者,伯父苻健於351年占領關中後,自稱秦天王,建都長安,次年稱帝。後因苻健的兒子苻生繼位後過於暴虐,357年被苻堅所殺。苻堅自立,去帝號,稱“大秦天王”。作為氐人的苻堅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他不像後趙的石虎、魏的冉閔等人所持的那種狹隘的民族觀念,而希望建立一個愛護百姓,團結各族,天下一家的國家。他不但重用鮮卑、羌、羯、匈奴等族有作為的人物,也器重漢族的將領和政治家,特別是對漢人王猛。383年苻堅不顧群臣反對,進軍東晉,失敗。385年被姚萇俘殺。

葛洪撰《肘後方》

晉代葛洪(284~364)編著《肘後救卒方》。《肘後救卒方》又名《肘後備急方》,簡稱《肘後方》,取其書精選可掛於肘臂之間而名,是一部實用的急救方書。此書涉及到各科醫學,其中對天花、結核性傳染病的認識比較深切,是世界上最早的記載。《肘後方》內容包括發病急聚的傳梁病寄生蟲病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急症,還涉及食物藥物中毒、蟲獸所傷等。《肘後方》反映了中國3~4世紀前醫學的成就,其方法的簡單易行,藥物的價廉易得,對大眾的衛生保健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它還促進了醫藥知識在民間的傳播,對後世中醫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醫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亦僧人亦名士的支道林

支遁(314~366),字道林,俗姓關,世稱“支公”或“林公”。陳留(今河南開封東)人,一說雲河東林慮(今河南林州)人。永嘉中,他隨家人流寓江南,25歲出家為僧,先後建立支山寺和棲光寺,與當時謝安、王羲之等交遊往來,善談玄理。在佛教內典中,支遁對《般若經》頗有研究。般若學分化為若干派,即所謂“六家七宗”,支遁為其中即色宗的代表人物。他認為“色即是空”,為般若學六大家之一。其理論之成熟,超過了其他名學派。支遁也曾留意於神學,主張頓悟,認為頓悟生於第七地,七地以上尚須進修,因而被稱為“小頓悟”。當時正值玄學和佛教並盛之世,僧侶崇尚清談,支遁即是這種風尚的代表人物,時人將他與王弼媲美。清談中他的見解揭示的境界契合於玄學,並且高於玄學,因此頗獲當時名士讚賞。支遁還喜養馬養鶴,擅草隸,工文章,能吟詩,儼然名士風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