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68年

公元368年

公元368年,戊辰年(龍年);東晉太和三年;前涼昇平十二年;代國建國三十一年;前秦建元四年;前燕建熙九年。

事件

(圖)佛教偉入錦州公元368年佛教偉入錦州

東晉太和三年(公元368年),應誕將父親應詹的靈柩從永康官田遷葬錢塘赤水鄉,建六和塔,寓意“吉祥、如意、致和”。應詹公於東晉太和三年(公元368年)葬於錢塘赤水鄉,建塔“六和”,寓意“吉祥、如意、致和”,以祈鎮一方風水,庇國泰民安,得太平和樂。

佛教於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傳入中國。前秦苻堅建元四年(公元368年)佛教偉入錦州。

書《道行品法句經》第三十八、《泥恆品法句經》第三十九,存經文六十五行,行十六字至三十六字不等。末尾題記二則:“昇平十二年(公元368年)沙彌淨明”;“鹹安三年(公元373年)十月二十日沙彌淨明誦習法句起”。《甘肅藏敦煌文獻》第四卷收載甘博001號《法句經卷下》末題“昇平十二年沙彌淨明(朱筆)/鹹安三年十月廿日沙彌淨明誦習法句起(墨筆)”。昇平十二年為公元368年,鹹安三年為公元373年,此為國內藏品中最早的寫本,堪稱國內古卷之首。

古蹟

佛教在剛剛傳入時首先在洛陽生根,洛陽白馬寺始建於公元368年,相傳漢明帝夜夢金人,頂有白光,因此派蔡愔和秦景等人西行求佛法,在月氏遇到來自天竺(即印度)的迦葉摩騰竺法蘭,就將他們迎還洛陽,回來時還用白馬馱回了佛像和佛經,於是就仿造天竺式樣在當時洛陽城的西門外,今洛陽市東9公里的地方修建了白馬寺。

公元368年錫蘭王駐地。公元四世紀建有長10公里、寬5公里的灌溉池塘。還修建大佛像、佛塔、寺廟等,為佛教聖地。現代城市建於二十世紀。鐵路、公路均通過此地。

博茲多昂高架水渠(Bozdo?an Su Aqueduct)建於公元368年,從拜占庭時代到奧斯曼時代為宮殿供水之用。今天仍殘存900米長的兩層架渠,橫跨當年舊市街的主要大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