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66年

公元366年

公元366年,丙寅年(虎年);東晉太和元年;前涼昇平十年;代國建國二十九年;前秦建元二年;前燕建熙七年。

事件

(圖)公元366年公元366年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始建於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是中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一個有1600餘年歷史的曠世奇葩。1987年12月,甘肅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一位法名樂尊的僧人云游到此,因看到三危山金光萬道,狀若千佛,感悟到這裡是佛地,便在崖壁上鑿建了第一個佛窟。

東晉太和元年(公元366年),縣境東屬襄陽郡,西屬漢中郡。

公元366年,前秦平定了匈奴右賢王曹轂、左賢王劉衛辰的叛亂。

敦煌莫高窟及周邊石窟群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的世界文化遺產,是古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明珠。敦煌石窟群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歷經1600餘年的造窟運動創造了人類文化史上的奇蹟。藏經洞的發現使敦煌成為一個響亮全球的名字,一百多年來,形成了一門國際性的顯學--敦煌學,因此,敦煌成為人類的敦煌

廢帝司馬奕公元366年即位,有瘺病,被桓溫廢為東海王,瘺病是淫慾過度所致。

東晉廢帝(司馬奕)太和元年(前燕建熙七年,公元366年)
十月,前燕撫軍將軍下邳王慕容厲攻打兗州,入泰山,晉泰山太守諸葛攸逃往淮南。《十六國春秋·前燕錄》

去世

支遁(約314-366年)是晉朝名僧,又名支道林,俗姓關,陳留人(今河南開封市南),亦說河東林慮人。 自小跟家人遷居江南,25歲出家,對《盤若經》頗有研究,提出“即色本空”思想,成為般若學中六家七宗之一的即色宗,著有《道行指歸》等10卷文集,是我國佛教史上很有影響的一代高僧。晉愍帝建興二年(公元314年),他出生在一個佛教徒的家庭里。幼年時期即流寓江南。25歲出家,在京城建康時,他同一些名士如王、殷融等有來往,並備受賞識。在餘杭山隱居時,他研究《道行般若》等經典。其後回到吳地支硎山建立了 支山寺(又稱支硎庵),聚眾講學,闡發玄理。後來他去剡地(今浙江嵊縣)經會稽郡時與王羲之晤面,王請他住在靈嘉寺。以後移到石城山,立棲光寺。晉哀帝即位(公元362年)以後,曾屢次派人征請。他於是又到建康,住在東安寺。在晉京停留將近3年,上書請求回山,哀帝應允,並給了他很優厚的饋贈和照顧。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去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