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7年

公元257年

公元257年,會稽王孫亮太平二年,高貴鄉公曹髦甘露三年,後主劉禪延熙二十年。

大事跡

(圖)司馬昭司馬昭

1、公元257年,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在壽春打起了反司馬昭的旗號,發動了對司馬氏的反叛戰爭。這年六月,司馬昭率領二十六萬大軍圍攻壽春,但雙方長期相持。後來,司馬昭施反間計,挑撥諸葛誕內部矛盾,誘使城內守軍出城投降。

2、公元257年,教難重新爆發,埃及總督逮捕狄尼削和若干神職人員,命他們向邪神獻祭。狄尼削道:“我欽崇唯一的真天主,他是創造天地萬物的真主宰。”總督下令將狄尼削等一併充軍到利比亞。

二年後,狄尼削重返亞歷山大。繁榮的亞城經過二年的戰禍,滿目瘡痍,一片荒涼,街頭露屍遍地,疫病猖獗,喪命者不計其數。狄尼削領導教友救濟災民,看護病人。

公元265年,狄尼削逝世,執行主教聖職凡十七年。

人物

(圖)裴秀裴秀

1、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曹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在淮南郡反叛,關中部分兵馬被分派向東進軍平叛。姜維想乘虛向秦川進軍,於是又率領數萬人馬出兵駱谷,徑直進兵沈嶺。當時長城鎮積聚的糧龠很多而守衛的兵馬很少,聽說姜維大軍將至,大家都很恐慌。曹藕大將軍司馬望抗擊姜維,鄧艾也從隴右出發,都駐軍長城鎮。姜雄肉前推進,駐兵芒水,全部倚山紮營。司馬望、鄧艾傍著渭水,堅守圍城,姜維多次下山挑戰,他們都不應戰。如此相持到景耀元年,姜維聽說諸葛誕業已挫敗,便返回成都,再次被拜為大將軍

2、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裴秀34歲,隨司馬昭征討一個不服從司馬氏統治的地方官諸葛誕。裴秀參與謀略,得勝而還,封魯陽鄉侯,賜邑千戶。後來又為司馬昭商定政策,改革官制等,封濟川侯,賜邑千四百戶。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得繼晉王,多賴裴秀在司馬昭面前為他講好話。

3、諸葛誕:字公休,琅琊郡陽都縣(今山東省沂南)人。諸葛誕與諸葛亮同宗,初為尚書郎、滎陽縣令。後來入朝任吏部郎、御史中丞、尚書。因魏明帝惡其沽名釣譽而罷官。曹芳繼位之後復職,諸葛誕又任揚州刺史,加昭武將軍。因討伐毋丘僉等人叛亂而升任鎮東將軍、征東大將軍,封高平侯。甘露二年(公元257年),朝廷為削弱其兵權而召入朝為司空,諸葛誕起兵反叛並投降吳國,在吳國出任左都護、大司徒、驃騎將軍,封壽春侯,後被司馬昭殺死。

出世

易雄:(公元257年),字興長;長沙瀏陽人(今湖南瀏陽)。著名晉朝官吏。

出身貧苦,他的祖先於蜀漢章武二年由江蘇太倉州遷來瀏陽、安家在淮川境內的巨湖山下(今西湖山)。

易雄曾任縣吏,後辭官不就,再後繼任郡主簿,恰逢匪寇張昌反叛,將太守萬嗣抓捕,即將斬殺之時,易雄挺身而出,與張昌抗爭,張昌怒不可遏,下令將易雄推出,一同斬首。易雄太義凜然,不為所懼,張昌為易雄的忠直所感動,遂釋放了他二人,易雄因此名噪一時。

後被舉為孝康,遷升別駕。易雄自以為出身寒門,不宜在官場久混,又辭官回鄉。不久,朝廷詔用為舂陵縣令(今湖南寧遠)。

逝世

盧毓(公元183~257年),字子家,涿郡涿人。毓為盧植四子中之最少者,十歲而孤,以學問與品行見稱。曹丕曾召其至門下任事,後被薦舉,任冀州主薄。當時戰亂的時代,逃兵會遭到嚴厲懲罰,妻子親人也會受連坐。盧毓認為《詩經》、《尚書》等的古典死刑殘酷。曹丕即任魏文帝封黃門侍郎,更加任太守。可是他其後激怒曹丕,被降職。頗得魏明帝賞識,任命為吏部尚書,當時有中書郎一職出缺,魏明帝要求盧毓推舉人才時要注重真才實學,“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這是成語“畫餅充飢”的典故。有子盧欽和盧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