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1年

公元261年

公元261年辛巳年(蛇年);曹魏景元二年;蜀漢景耀四年;東吳永安四年。

大事記

(圖)公元261年諸葛亮

蜀漢又稱西蜀、季漢,為三國時期西南方的一個政權。於221年由昭烈帝稱帝開始,至263年曹魏攻入蜀地,後主投降為終,共經過43年,二帝統治。228年,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曹魏,卻在街亭戰役中失敗,並不得不依法處斬對此負有重大責任的馬謖,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揮淚斬馬謖”。之後諸葛亮繼續北伐,但一直成效不大。234年,諸葛亮於第五次北伐中病故於五丈原,蜀漢再由蔣琬、費禕、董允等接手扶助劉禪,因此,蜀漢仍保持政治清廉。而當時,大將姜維開始實行北伐。到蔣琬、費禕、董允死後,劉禪寵信宦官黃皓,令朝政開始變壞,而姜維在247年至262年不斷的北伐,將蜀漢政治壓力加劇,力量日漸消耗。

後來,姜維曾對黃皓作出彈劾,但反被黃皓逼害,劉禪也對姜維多次伐魏感到反感。姜維惟有避居沓中屯田,擁兵北防,內外產生嚴重分歧。而當時曹魏實質控制者司馬昭決定伐蜀,263年八月派鄧艾、諸葛緒、鍾會率三路南下,開始魏滅蜀之戰。漢中被破,鍾會軍雖被姜維擋於劍閣,但鄧艾率軍偷襲涪城,打敗諸葛瞻。十一月,劉禪接受譙周意見投降,蜀漢正式滅亡。

建興七年(229年),趙雲病逝,後主於景耀四年(261年)追謚他為順平侯。

出生

(圖)公元261年公元261年陸機出生

陸機(261年-303年),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後死於“八王之亂”,被夷三族。曾歷任平原內史、祭酒、著作郎等職。世稱“陸平原”。

陸機出身吳中名門,祖父陸遜為三國名將,曾任東吳丞相,父陸抗曾任東吳大司馬,領兵與魏國羊祜對抗。父親死的時候陸機14歲,與其弟分領父兵,為牙門將。20歲時吳亡,陸機與其弟陸雲隱退故里,十年閉門勤學。晉武帝太康十年(公元289年),陸機和陸雲來到京城洛陽,初時由於談吐有吳國鄉音,受時人嘲弄,二陸不氣餒,後訪得時任太常的西晉名學者張華,得張華看重,使得二陸名氣大振。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說(“三張”指張載、張協和張亢)。

陸機被譽為“太康之英”。流傳下來的詩,共104首,大多為樂府詩和擬古詩。代表作有《猛虎行》、《君子行》、《長安有狹邪行》、 《赴洛道中作》等。賦今存27篇。散文中,除了著名的《辨亡論》,代表作還有《吊魏武帝文》。其文音律諧美,講求對偶,典故很多,開創了駢文的先河。而在文學理論方面,陸機的著作為《文賦》,裡面除創作論部份的論述之外,提出了“詩緣情”之說,開啟了中國文學“詩言志”一派的說法。

另外,陸機在史學方面也有建樹,曾著《晉紀》四卷,《吳書》(未成)、《洛陽記》一卷等。南宋徐民臆發現遺文10卷,與陸雲集合輯為《晉二俊文集》。明朝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輯有《陸平原集》。

逝世

(圖)公元261年公元261年州泰逝世

李撰(?-261年),字欽仲,梓潼涪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吏。李撰得到其父李仁的傳授,又跟隨其父之友尹默學義、論理,五經、諸子等著作都看過。對多種技藝都有興趣,如算術卜數、醫藥、弓弩、機械都有研究。

早年曾任州書佐、尚書令史。238年,劉禪立太子劉璿,任命李撰為太子庶子,升為太子仆。再轉中散大夫、右中郎將,負責教育劉璿,劉璿甚愛其多才。曾為易經、尚書、毛詩、三禮、左氏傳、太玄指歸等古文注釋,都依賈、馬之注,不同於鄭玄,但和王肅的見解相似。於261年逝世。

州泰(?-261年),表字不詳,南陽人。三國時曹魏將領。《三國志》寫他“好立功業,善用兵”。州泰當荊州刺史裴潛的從事時,裴潛多次派州泰與司馬懿會面,由此被司馬懿認識。後來被司馬懿辟命,即使州泰父母及祖父都相繼死去,要守九年之喪,但司馬懿都仍然懸空位置等他。後擢升為新城太守

甘露二年(257年),諸葛誕叛變,東吳派軍支援,州泰時任兗州刺史,與奮武將軍監青州諸軍事石苞等一起防禦東吳,州泰與吳將朱異戰於陽淵,大破對手。後任豫州刺史,官至征虜將軍,假節都督江南諸軍事。景元二年(261年)逝世,追贈衛將軍,謚壯侯。

鍾毓(?-261年),字稚叔,潁川長社人。曹魏太傅鍾繇之子,自己亦是曹魏重臣。鍾毓十四歲時就任散騎侍郎,才思敏捷,喜好談笑,有父親之風。太和初年遷黃門侍郎。太和四年(230年),父親鍾繇逝世,鍾毓繼承定陵侯爵位。

正始年間升任散騎常侍。正始五年(244年),大將軍曹爽攻打蜀漢,但蜀漢軍隊堅守,曹軍不能前進,而且漸漸在補給上出現問題,同時由費褘等率領的援軍又趕到,曹爽於是要求增兵。鍾毓認為不應強行攻打,可以攻打的就進攻,不能克服則要知難而退,於是反對增兵。最終曹爽撤退。鍾毓因反對曹爽增兵的要求,被遷任侍中及出任魏郡太守。嘉平元年(249年),高平陵事件後,曹爽被誅殺,鍾毓又被征命,入朝任御史中丞、御中廷尉。

正元年間,毌丘儉和文欽叛變,鍾毓持節到揚州和豫州頒行赦令,通知士兵,回朝後任尚書。甘露二年(257年),征東大將軍諸葛誕據守壽春投降東吳,大將軍司馬昭打算親自討伐。此時東吳將領孫壹前來投降魏國,有人因此認為東吳內部又有紛爭,此時一定不能抽身出兵支援壽春,所以不必急於消滅諸葛誕。但鍾毓認為吳壹出走對東吳只是小事,而壽春的問題若果久久不解決,若東吳內部局勢變得穩定,那東吳就十分有可能出兵了。司馬昭同意鍾毓,於是討伐。平定諸葛誕叛亂後,鍾毓當青州刺史,加後將軍,遷任都督徐州諸軍事,假節,後來又轉為都督荊州諸軍事。

鍾毓於景元四年(261年)逝世,追贈車騎將軍,謚惠侯。

王基(?-261年),字伯輿,東萊曲城人。三國時曹魏重要將領,曾長期鎮守與東吳接壤的州郡和平定毌丘儉和諸葛誕的叛亂。景元二年(261年),襄陽太守胡烈報告吳將鄧由等想投降曹魏,司馬昭下令分派王基手下諸軍,令胡烈領萬人接應鄧由。王基認為鄧由可能是詐降,只是想引誘兵眾。於是立刻趕去勸止司馬昭,並陳說可疑之處。司馬昭於是不派兵接應,後來鄧由始終都沒有歸降。同年王基逝世,追贈司空,謚景侯。

沾解尼師今(247年—261年),新羅第12代君主,伐休尼師今之孫,父骨正;母金氏玉帽夫人乃仇道(金氏始祖金閼智後人、13代君主味今之父)之女。 在位期間。 公元250年大將軍於老(奈解尼師今之子、議解尼師今之父)被倭人所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