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02年

公元302年

公元302年,壬戌年(狗年);西晉永寧二年,太安元年。

事件

(圖)公元302年魏元帝即曹奐(246-302)

太安元年(公元302年),李“特自稱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大將軍、大都督”,雖未稱王,卻“改年號建初”,標誌著流民起義割據政權的正式建立。中國封建典章制度規定,只有帝王即位才能建年號或改年號。李特改年“建初”,表明對晉惠帝“太安”年號的否定,也即是對晉王朝統治權力的否定,同時宣告自已創建初的割據政權的確立。雖未有稱王、稱帝的形式,卻實質上行使了帝王特有的權力。因此,李特領導流民起義所建割據政權,當從建初元年(公元302年)算起,而不應是史家們按李特子李雄於永興元年(公元304年)“僭稱成都王”時起算。太安元年(公元302年),是見“成漢”是“五胡十六國”時期最早出現的第一個地方政權。

太安中(公元302年),轉使持節、南蠻校尉、荊州刺史。進拜侍中、鎮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永寧二年(302年)驃騎將軍司馬乂與司馬顒等裡應外合攻殺司馬冏,司馬乂掌握朝權。

公元302年(太安元年),河間王聯合長沙王義,舉兵討齊王。司馬炯、司馬義雙方軍隊在洛陽展開激戰。雙方混戰三日,齊王司馬炯兵敗被殺,惠帝即用司馬義為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掌握朝廷大權。河間王司馬頤原指望借司馬炯殺敗司馬義之事,宣告四方以討炯,廢惠帝,立成都王穎為帝,自己作宰相。沒料到司馬義殺司馬炯且大權在握。

傑出的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的《中國的科學與文明》(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一書中的一條旁註中看到的:一個製作於公元302年的陶罐上的畫像顯示了一個踏著馬鐙的中國騎手。

晉惠帝太安元年(公元302年),鄭隱預料江南將有兵亂,遂率弟子數人北投霍山(今山西霍縣),葛洪因故未能成行期,只好回故鄉句容。

古蹟

西晉永寧二年(公元302年)瓷質,高20.5厘米,1964年江蘇省南京市板橋鎮石閘晉墓出土。南京市博物館藏。

帛和發展了老子學說,在洛陽創立了“帛家道”,後從洛陽流傳到南方。帛和最後在翠雲峰辭世,其墓在翠雲峰東北。墓碑上寫著“真人帛君之表”。墓碑立於晉惠帝永寧二年(公元302年)。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對此曾作過考察,並記錄在他的《水經注》中。

逝世

魏元帝即曹奐(246-302),本名璜,字景明曹操之孫,曹宇之子。三國時曹魏最後一代皇帝,公元260年至265年在位。他從260年繼位到265年禪位於司馬炎,此後被廢為陳留王,諡號為元帝。

陸機,中國書法家(261年出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