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7年

公元237年

公元237年,大帝孫權嘉禾六年,明帝曹叡景初元年,明帝曹叡青龍五年,後主劉禪建興十五年。

大事跡

(圖)公元237年公元237年

1、公元237年,遼東太守公孫淵背叛魏國,自立為燕王。曹叡命司馬懿率軍平定的遼東叛亂。但曹叡在位期間,大興土木,留意玩飾,不過他也重視文士,徵召來了安置在崇文館,鼓勵他們從事學術研究,這有利於文化事業的發展。他能賦詩作文,擅長於作樂府詩,與曹操、曹丕並稱為曹魏“三祖”。清朝人曾將他的散文兩卷,樂府詩10餘首編輯成冊。

魏明帝有感於漢代律令繁雜,下詔改定刑制,作新律18篇,後人稱為<<魏律>>或<<曹魏律>>.對秦漢舊律進行較大改革,首次將”八議“制度正式列入法典,進一步調整了法典的結構與內容,使中國封建法典在系統和科學上進了一大步。

公元239年正月,曹叡病重,匆忙布置後事,立愛妃郭夫人為皇后;召回司馬懿託孤(即託付大臣扶立、輔佐嗣君)。丁亥日,司馬懿趕入內宮,曹叡握著他的手說:“我不行了,後事託付你了。”指著站立在一旁的八歲的兒子曹芳說:“這就是嗣君,你要看清了,切勿誤事!”又命令曹芳上前抱住司馬懿的脖子。司馬懿頓首流涕,表示了忠誠後,曹叡寬慰地說:“這就好了,願你和曹爽一起輔佐他。臨終前能當面託付你這件事,我死也瞑目了。”又召皇族(曹操侄孫)曹爽入臥室,拜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軍事,與司馬懿一起輔助嗣君。交代完畢,當下就冊立曹芳為太子。同一天,曹叡病死於洛陽宮內嘉福殿。

2、三國時魏國楊偉創製《景初歷》(237年)發現黃白交點有移動:知交食之起不一定在交點,凡在食限以內都可以發生;又發明推算日月食食分和初虧方位角的方法。這些發現對於推算日月食有很大幫助。吳國陳卓把戰國秦漢以來石氏、甘氏、巫氏三家所命名的星官(相當於星座)總括成一個體系,總計283星官、1464星,並著錄於圖。陳卓的星官體系沿用了一千多年,直到明末才有新的發展。葛衡在渾象的基礎上發明渾天象,它是今日天象儀的祖先。渾天象是在渾象的中心,放一塊平板或小圓球來代表地,當天球(渾象)繞軸鏇轉時,地在中央不動,這就更形象地表現了渾天說。

景初(237年三月-239年)是三國時期曹魏的君主魏明帝曹叡的第三個年號,總計3年。這也是曹魏政權的第四個年號。青龍五年三月改元並改用景初歷,以建醜之月為正月。因此青龍五年三月則成為景初元年四月。 景初三年正月齊王曹芳即位沿用。

景初元年:敬哀皇后(蜀漢皇后,張飛之女)、凌統(東吳重要將領)、吳懿(蜀漢重要將領)去世。

景初三年:曹芳繼位為魏國皇帝;日本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派遣難升米出使魏國,獲賜親魏倭王之金印;曹睿去世(曹魏第二位皇帝)。

出世

(圖)趙佗趙佗

趙佗(公元前237年 -前137年 )是秦朝著名將領,南越國創建者。是南越國第一代王,公元前204年至前137年在位,號稱“南越武帝”。秦朝恆山郡真定縣人(今中國河北省正定縣 )。 受秦始皇委派和任囂一起率領50萬大軍平嶺南 。公元前214年 ,嶺南平定之後,由於龍川地理位置和軍事價值都極其重要,趙佗被委任為首任龍川縣令。直至公元前208年,趙佗調任南海郡尉,他一共做了6年的龍川縣令。他在任龍川縣令、南海郡尉期間,和他建立南越國自稱“ 南越王 ”之後,他一直實行“和輯百越”的政策,促進了漢越民族的融合,並把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帶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趙佗,少年負勇,精通武功韜略。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年僅18歲的趙佗被封為五十萬大軍的副帥。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年僅23歲的趙佗被封為首任龍川縣令,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囂病故,趙佗續任南海郡尉,時年29歲。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廣州),時年33歲。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趙佗被漢朝封為南越王,時年41歲。漢高祖呂雉王(公元前183年),趙佗自稱南越武帝,時年54歲。公元前179年,呂后死後,漢文帝劉恆即位,趙佗去帝號而復漢朝,仍稱南越王,時年58歲。這就時說我們常說的趙佗歸漢。漢武帝劉徹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南越王趙佗無疾樂終,葬於番禺東北,享年101歲,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王中第一大壽者。佗卒後,由孫趙昧(《史記》作胡)及其後裔嬰齊、趙興、趙建德續任了四代南越王。漢武帝劉徹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國亡。南越國自公元前204年始,歷93年,世傳五代南越王,總計趙佗稱王稱帝67年,其後代共26年。

趙佗自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做50萬大軍副帥至漢武帝劉徹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為嶺南的統一和發展操勞了82個春秋,其中任50萬大軍副帥5年,龍川縣令6年,海南郡尉4年,稱南越武帝4年,南越王63年。

趙佗在位期間,採取“和輯百越”的民族政策,促進了嶺南的民族融合和經濟文化的發展,為祖國的統一大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趙佗在任龍川縣令的6年裡,為民辦了不少好事、實事,如掘井築城,設衙修路;傳播先進的中原文化和文明;推廣先進的生產力和農耕技術;改善越人居住條件;培養和起用越人做官;維護了良好的社會治安;推廣優良品種;遷漢人與越人雜居;推行漢人與越人互通婚姻。公元前209年,趙佗上書奏二世胡亥,派一萬五千無夫及年輕女人為士卒衣補,這些女子們後來都與將士和越人成了婚,建了家,立了業,不再回北方去。此外,他還鼓勵士卒與中原人和越人通婚。無怪乎今天許多外來的遊客高度評價龍川真是人傑地靈,山美,水美,人更美,這實際與將士和越人成婚,不斷地繁衍生息,世代相傳是分不開的。

文物

(圖)巴塞隆納海港巴塞隆納海港

1、巴塞隆納

港口性質:河口海港、設有自由貿易區、基本港(C、M)

經緯度:41°22′N,002°10′E

位於西班牙(全稱:西班牙 SPAIN)東北沿海略夫雷戈斯

(LLOBREGOS)河口東岸,瀕臨地中海(MEDITERRANEANSEA)的西北側,是西班牙最大的海港。始建於公元237年,迦太基人首先在這裡建立村莊,後於公元415年建立都市。目前是加泰羅尼亞(CATALONIA)自治區的首府,是西班牙最大的工商業和文化中心,是西牙的造船中心之一,也是歐洲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有現代化的國際機場、可直飛中東、美洲以及歐洲各國。巴塞隆納與馬德里(MADRID)之間的“空中橋”每小時就有一航班往返。傳統的工業如造船、紡織、化學和飛機製造等都十分發達,新興的電子、機械、汽車、精密儀器和塑膠製造工業方興未艾,還有造紙、金屬加工、醫藥等工業。巴塞隆納的工業產值約占加泰羅尼亞自治區工業總產值的一半。巴港四季陽光普照、自然風景秀麗,有“光明泉”、“西班牙村莊”,有中世紀哥德式大教堂和博物館等古建築,是旅遊、度假勝地。

巴塞隆納港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上午多西及西北風,下午多南及西南風。年平均氣溫最高為33℃,最低為1℃。全年平均降雨量約1000mm。平均潮差約0.3m。

2、走馬樓孫吳簡牘

(公元22O年~公元237年)

三國時期吳國簡牘,出土於湖南省長沙市。

發掘年代:1996年

為研究三國時期吳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及相關典籍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簡牘:(左上,長47.6~53.6厘米)

簡牘:(右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