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1年

公元251年

公元251年,辛未年(羊年);曹魏嘉平三年;蜀漢延熙十四年;東吳赤烏十四年,太元元年。

大事記

(圖)公元251年時公元251年時

壽春三叛

壽春三叛,又稱淮南三叛。事情發生於曹魏後期,由於司馬氏奪權專政,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這三次分別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正月)及諸葛誕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的叛亂皆為司馬氏勢力所平定。

251年,王凌見東吳在塗水有軍事行動,於是上書請朝廷準許討伐東吳,打算乘此而起兵反抗司馬懿,此為王凌之叛。但是請求並沒有得到回應,王凌於是派部將楊弘將廢立計畫告訴兗州刺史黃華,希望得到支持,但楊弘和黃華卻向司馬懿揭發王凌的圖謀,司馬懿於是率軍討伐。王凌自知不敵,司馬懿又在發軍時先赦免他的罪,於是投降,司馬懿納降。但後來王凌自知他不久一定會被誅殺,於是在被押解到洛陽的途中自殺。王凌、令狐愚等人被誅滅三族,曹彪亦被賜死。

公元251年孔柚開局

孔柚開局比嚴白虎容易,開始在汝南搜尋,找到袁渙,找到就能錄用,可以任命為軍師,然後建一個外交府,一邊給曹操進貢結盟,再跟最近的一家結盟,一邊利用袁渙,許靖在汝南搜尋人才,注意登用被劉備滅掉的劉表勢力的人才,會流落到新野這些空城(運氣很好,新野和江夏一直沒人占領,),這個事情要用手下的呂范、袁渙等人搜尋在野人才,可以舌戰錄用。

後來劉備占領了新野江夏,也跟他結盟。劉備和務邱寧在打袁術的時候,也派兵在廬江埋伏著,等最後一擊,抓獲袁術的武將,對付孫堅也是如此,等劉備打的差不多再最後一擊抓獲孫堅。
然後北上滅掉呂布,身邊的那個盟友已經被呂布滅了。
曹操由於跟孔柚結盟,可能縮小了發展空間,許昌被劉備占領,只剩下陳留,被強敵圍攻,與其解盟,直接滅之,因為實力強大了,不需要偷了。

出生

魏華存(251年-334年),西晉女道士,山東任城樊(今山東濟寧市微山)人,晉司徒魏舒之女。博覽老、莊、三傳、五經、百氏。持齋修道多年,曾為天師道祭酒。據道教傳說,有清虛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授之以《黃庭經》。道教上清派奉魏華存為第一代太師、“上清派開派祖師”。稱為紫虛元君南嶽魏夫人。所著《黃庭經》等書,為道教重要經典。《隋書·經籍志》著錄《清虛真人王君內傳》一卷,題名“弟子華存撰”,並載入《雲笈七籤》卷一百六。

逝世

韋誕(179年-251年),字仲將,漢末三國京兆杜陵人。著名的書法家。

太僕韋端之子。初為武都太守,建安年間為郎中,正始年間遷侍中、中書監,以光祿大夫致仕,享年七十五。工草書,有“草聖”之稱。魏明帝令韋誕為芳林宛中樓觀題署,“字間滿密,故稱填篆,又稱芳填書”,下梯後,頭髮盡白[1]。又擅長制筆、墨,有“仲將之墨,一點如漆”之稱。他總結書法經驗,著有《筆經》。《三輔決錄注》引“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他的名言。卒於魏嘉平三年(251年)。

鄧芝(?-251年),字伯苗,義陽新野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朝臣。

王凌(171年-251年),字彥雲,太原祁人,中國三國時曹魏的將領,東漢末年謀誅董卓的司徒王允之侄。

俄利根或譯奧利金(Origenes Adamantius)(185年-251年),是基督教著名的神學家和哲學家。俄利根生於亞歷山大港,卒於該撒利亞。他是希臘教父,更是亞歷山太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神學上,他提出“永恆受生”的概念來解說聖父與聖子關係,對基督教影響至今。他的著作對基督教神學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

呂乂(?-251年),字季陽,南陽人。在三國演義中稱為呂義。

司馬懿(公元179年-251年)司馬懿(公元179年-251年)

懷皇后,甄氏,(?-251年)魏齊王曹芳的皇后,魏中山郡無極縣(今河北定元縣)人。文昭甄皇后的侄孫女。其祖父甄儼是文昭皇后的哥哥,被追贈為安城鄉穆侯,後改魏昌穆侯,其父似不可考。正始四年(243)夏四月乙卯,她被立為皇后,嘉平三年(251)秋七月壬戌,甄皇后崩。乙未,葬於太清陵,謚曰懷皇后。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家、權臣。兩次率軍對抗諸葛亮等人,平定遼東,以其功著,封舞陽侯。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為晉宣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