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8年

公元248年

公元248年是戊辰年(龍年);曹魏正始九年;蜀漢延熙十一年;東吳赤烏十一年。發生的大事有司馬懿封為丞相、陳泰被調回京城任尚書、春申君黃歇於湖州築城等。司馬攸出生。王平、卑彌呼(ひみこ)逝世。

大事記

(圖)公元248年司馬懿

司馬懿封為丞相 正始九年(248年)三月,黃門張當私自把內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給曹爽,曹爽、何晏乘機與張當勾結,謀危社稷。曹爽及其同黨也擔心是司馬懿裝病。同年冬,河南尹李勝要到荊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馬懿假裝病重,讓兩個侍婢扶持自己,要拿衣服,拿不穩,掉在地上,還指著嘴說渴。侍婢獻上粥來,他用口去接,湯流滿襟。李勝說:“眾情謂明公舊風發動,何意尊體乃爾!”司馬懿故意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當屈并州,并州近胡,善為之備。恐不復相見,以子師、昭兄弟為托。”李勝說:“當還忝本州(李勝是荊州人),非并州。”司馬懿故意錯亂其辭:“君方到并州。”李勝又說:“當忝荊州。”司馬懿說:“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還為本州,盛德壯烈,好建功勳!”李勝回來對曹爽說:“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矣。”過幾天,他又說:“太傅不可復濟,令人愴然”。曹爽等從此便不再防備司馬懿。248年懿封為丞相

(圖)公元248年陳泰

陳泰被調回京城任尚書 正始九年(248年),陳泰被調回京城任尚書,並將權貴所送之禮全部退還。陳泰是魏國名臣陳群之子,自幼便受過良好的教育。陳群生前,陳泰已於青龍中期出任散騎侍郎

青龍四年(236年)陳群去世,陳泰繼嗣,被封列侯。陳群死後,陳泰便離開朝廷至西部邊疆。正始初年(240-241年),陳泰遷任游擊將軍;正始五年(244年),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將軍,持節(即有代表朝廷處理若干大事的權力),護匈奴中郎將,主管并州的軍、政、法等事務。陳泰轄區及周圍地區民族眾多,他很注意對當地各少數民族採取懷柔政策,威信很高。

春申君黃歇於湖州築城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黃歇徙封於此,在此築城,始置菰城縣,以澤多菰草故名。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濱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從此始。解放後,先後設浙江第一專區、嘉興專區和嘉興地區,治所長期設在湖州。

出生

(圖)公元248年司馬攸

司馬攸大猷(248 — 283),河內溫縣人,司馬昭之次子,文帝第二子,武帝弟,封齊獻王,官至侍中、大司馬。生於魏正始九年,卒於晉武帝太康四年,年三十六歲。少而岐嶷。清和平允,親賢好施,愛典籍,能屬文,尤善尺牘,為世所楷。司馬師無子,以為嗣。仕魏至安昌侯,遷衛將軍。武帝建國,對齊王鹹寧二年,為司空。太康三年,為大司馬,都督青州軍事。攸素為父昭所鍾愛。武帝晚年,諸子並弱,而太子又不令,朝臣內外皆屬意於攸為嗣,河南尹夏侯和對賈充說應該立齊王,晉武帝因此把夏侯和調任光祿勛,賈充被解除兵權。衛瓘與楊駿不合也支持立齊王,衛瓘子衛恆是齊王司空掾,反對立晉惠帝,因此被楊駿陷害,以公就第。齊王正直,於荀勖等不利,乃進構陷之詞。攸為之憤怨發疾。攸的文集二卷,(《隋書》、《唐書經籍志》)久已佚失。

逝世

(圖)公元248年卑彌呼(ひみこ)

王平(?-248年) 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時在外家何氏生活,後改回姓王。奉命跟隨杜濩、朴胡到洛陽,拜為假校尉。219年,王平隨曹操親征漢中,後來叛曹投降劉備,被拜為牙門將裨將軍。228年,諸葛亮發動第一次北伐,以參軍一職跟隨馬謖為先鋒,到達街亭,馬謖放棄守城,上山紮營,舉動煩擾,王平多次勸諫馬謖,但馬謖不聽。最後被張郃打敗,眾軍各自逃亡,只有王平領著千人,鳴鼓自守,而張郃又疑蜀軍有伏兵,不作追擊,於是王平集合分散的軍隊,向諸葛亮大軍處撤退。諸葛亮依軍法斬殺馬謖、張休及李盛,奪取黃襲等人之兵,王平卻因有作進諫而被任為參軍,統領五部及營地之事,後再封為討寇將軍,封亭侯。於248年逝世。

卑彌呼(ひみこ,約158年-248年) 古代日本邪馬台國的女王。她是在三國志所載和曹魏往來甚密的倭女王,能使鬼道,以妖惑眾,年長不嫁。漢桓、靈年間,倭國大亂,男主不能服眾,而卑彌呼以鬼道平定內亂登上王位,時年17歲。卑彌呼不參與政事,有男弟佐治國。女王居住深宮,僅由一男子出入供奉飲食,有侍婢千人常在其左右。彌生時代日本列島大小諸侯國30多個,卑彌呼女王為了鞏固邪馬台政權,花費巨大代價交接曹魏,魏文帝封卑彌呼女王為“親魏倭王”,授其金印。卑彌呼女王在位七十多年,於九十多歲高齡去世。死後大作冢,四周長百餘步,殉葬奴婢百人。

歷史紀事

(圖)公元248年公元248年的江詩丹頓表

司馬懿謀誅曹爽
魏曹爽專擅朝政,驕奢無度,與何晏等縱酒作樂。司馬懿詭稱病生,以麻痹曹爽等。魏正始九年(248)冬,曹爽黨羽河南(今河南洛陽東北)尹李勝出為荊州刺史,面辭司馬懿。懿令兩婢服侍。持衣,衣落;指口方渴,侍婢進粥,懿持杯而飲,粥皆流出沾胸。李勝見此,道:“何意尊體乃爾!”懿喘息止定,方道其年老枕疾,死在旦夕。以子師、昭兄弟相托。謂李勝屈就并州,并州近胡。勝解釋其乃出任荊州,非并州。懿裝耳聾不解。李勝退告曹爽認為司馬懿形神已離,不足為慮,爽遂不復防備。司馬懿乃暗中與其子中護軍司馬師、散騎常侍司馬昭謀誅曹爽。

文化紀事

王平卒
蜀延熙十一年(248),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王平卒。王平(?——248),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渠縣)人。初至洛陽,假校尉,從曹操征漢中。後降劉備,拜牙門將、裨將軍。蜀建興六年(228)隨諸葛亮北伐,屬參軍馬謖先鋒。謖調度有失,又不聽王平規諫,大敗於街亭,唯平所領兵鳴鼓自守。特見崇顯,加拜參軍,進討寇將軍,封亭侯。九年,諸葛亮圍祁山,王平別守南圍,魏將張郃攻平,不能克。十二年,亮卒於五丈原,王平率軍與魏延戰,一戰而平,遷後典軍、安漢將軍,又領漢中太守。蜀延熙元年(238)遷前護軍。延熙六年,蔣琬還住涪,拜平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統漢中。次年夏,平以三萬兵據興勢抗曹爽步騎十餘萬,迫爽退軍。王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所識不過十字,而使人讀《史記》、《漢書》諸紀傳,聽而備知大義。口授作書,皆有義理。

玄學興起
魏正始(240——249)年間,以何晏、王弼為代表,以清談、論辨為形式,以用《老子》、《莊子》、《易》來闡釋儒家經典為內容的學術新思潮已經興起,這一新的學術思潮在西晉之後被稱為“玄學”。玄學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潮,也是中國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體可分為魏正始年間,魏晉之際和東晉之後三個階段,南朝時與佛學合流,被佛學取代。玄學在學術觀點上建立不同的流派。討論的哲學命題主要有有無、本末、動靜、言意象,以及自然與名教的相互關係等,魏正始年間是玄學興起的時期,何晏、王弼是魏晉玄學的首倡者,他們提倡“貴無”,主張以寂然不動的“無”為世界的精神性本體,但也重視儒家的禮儀,尊崇孔子。提出“名教本於自然”,認為自然為本,名教為末,名教為有,自然為無,有生於無,把道家的自然無為與儒家的綱常名教合為一體。宣傳“以寡治眾”,“君主無為”。而另一玄學先驅荀粲則提出“六經為聖人糟粕”,主張“言不盡意”。他們的觀點離群脫俗,玄淡簡約,傾動當世,士人莫不景慕仿效,遂成風氣。

雜譚逸事

涪陵夷起事
蜀延熙十一年(248),涪陵(今四川彭水)屬國民夷起事,殺都尉。蜀遣車騎將軍取芝率軍鎮壓,斬其首領,遂平。

交趾、九真夷起事
吳赤烏十一年(248)十二月,交趾(今越南河內北)、九真(今越南清化北)夷起事,攻沒城邑,交州騷動。吳帝孫權乃以衡陽郡(治今湖南湘潭西)督軍都尉陸胤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陸胤別任,喻以恩信,降者五萬餘家,州境復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