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

彭水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位於重慶直轄市東南部,處武陵山區,居烏江下游。境內居住著苗、土家、蒙古、回、仡佬、侗、藏、彝、哈尼、壯、滿11個少數民族,各民族同心協力,發展經濟,為家鄉發展奮戰不息。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彭水彭水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位於重慶直轄市東南部,處武陵山區,居烏江下游。北接湖北,南連貴州。全縣轄10鎮29鄉,共602個村、41個居委,4902個村民小組。2001年底,全縣有17.55萬戶、62.2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6.70萬人,縣城居民3.95萬人;社會從業人口39萬人,其中:第一產業32.9萬人,第二產業2.1萬人,第三產業4萬人。境內居住著苗、土家、蒙古、回、仡佬、侗、藏、彝、哈尼、壯、滿11個少數民族,2001年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59.5%,其中苗族27萬餘人,土家族9萬餘人。各民族同心協力,發展經濟,為家鄉發展奮戰不息。

相關歷史

彭水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就誕育了巴蜀最古老的“"黔中文化”。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在今郁山鎮置涪陵縣,北周置黔州費縣。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置彭水縣。唐置黔中道於此,並置黔州,彭水成為今渝、黔、湘、鄂結合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為中央政權對西南邊陲中部約30萬平方公里地區少數民族實行羈縻統治的據點,一直延續到南宋末年。唐、宋兩朝,中原紛亂,而黔州獨守,社會經濟齊頭髮展。元、明兩代,多次“趕苗拓業”,人口銳減,土地荒蕪,經濟蕭條。清政府招民墾荒,還民休養生息,經濟得以恢復、發展,到清末"舟楫往來,商貿輻輳,百貨雲集,鹽、茶、油、漆、苧麻諸物轉運各地,使“彭水財富,甲於酉屬”。民國時期,兵匪頻仍,人民啼飢號寒。1949年11月16日彭水解放,從此人民當家作主,政通人和,百業興旺。
彭水環境優越,資源豐富。全縣現有耕地9.20萬公頃,水域0.44萬公頃,草地3.12萬公頃,林業用地18.8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7.3%,活立木蓄積量達242萬立方米以上。有終年不斷流、集水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0條,流長359.70公里。全縣水資源總量481.48億立方米;水能資源豐富礪鄞⒉亓?070.30萬千瓦小時,除烏江外,可開發量4.41萬千瓦小時。有野生動物103種,魚類69種,飼養畜禽品種13個。有煤、螢石、重晶石、大理石、高鈣石灰石、鹽、鐵、鉀、銅及部分稀有金屬等礦產,其中煤總儲量2.60億噸。
彭水旅遊資源豐富。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留下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可供觀賞研究者達80餘處,且多集中在漢葭、郁山兩鎮;青山綠水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造就了門類齊全的自然景觀,其風景名勝多集中在烏江、鬱江和芙蓉江兩岸。山水風光與人文景觀相映成輝,極具開發價值。

彭水主要旅遊景點

彭水縣阿依河旅遊景區
阿依河景區位於彭水漢葭鎮柏香村一組,距彭水縣城21公里,融山、水、林、泉、洞、峽於一體,雄、奇、險、秀、幽於一身,是全市乃至全國的以喀斯特地貌為主的觀光型、探險型、休閒型、民俗體驗型河谷風景區。阿依河景區自然資源富集,民俗風情濃郁,景區正依託峽深、水急等特點精心策劃天下第一自助漂流,峽谷夜遊、探險;並深度挖掘苗族民風民俗,體驗千年不變的美麗——嬌阿依。
重慶市茂雲山國家森林公園摩圍山景區
位於重慶市彭水縣靛水鄉境內,處於彭水縣—貴州務川二級公路旁,距縣城30公里。是集自然景觀和民風民俗等為一體的山嶽型自然風景區。2001年12月,由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建立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面積391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5%。茂雲山處處有花草,無處不風景,四季可游,無時不美”。
重慶市彭水烏江電站庫(壩)區:
烏江彭水電站位於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縣城烏江上游9公里處的萬足鎮鄉境內,是重慶市唯一的大型水電建設項目。電站總裝機175萬千瓦,正常蓄水位293米,壩頂高程300.5米,最大壩高126.5米,壩頂長度330.5米。電站成庫後,大壩上可通行車輛,連線兩岸,尾水回至貴州沿河縣境內,將形成長約100餘公里,水庫庫容為2.32億立方米的高峽平湖景觀,極具觀賞性。
重慶市彭水縣鞍子苗寨
鞍子苗寨距彭水縣城54公里,是彭水縣苗族最集中的地方,苗族人口占總人口90%以上。民風淳樸,民族氣息濃郁,鞍子民歌是民族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優雅動聽,寓意深刻,無事不可用歌聲來表達,隨處可聽到婉轉的山歌,是苗族民歌“嬌阿依”的發祥地。2000年,鞍子鄉被重慶市政府命名為“苗族民歌之鄉”。這裡有獨具特色的苗家吊腳樓,有苗家火鋪,有豐富的苗家飲食文化,還有奇特的石磨岩石林,定會讓遊客感受到民族民俗旅遊資源的豐富和神奇。
重慶市彭水縣神龍谷景區
神龍谷景區距彭水縣城26公里,處烏江東岸的新田鄉紅旗村,是一條長約5000米,寬300—600米,深400—700米的地下箱式峽谷。神龍谷以險為奇,以秀見長,以幽為美。峽谷四面皆絕壁,僅有一小道可攀岩附壁下到谷底,從谷底望上來,那盤鏇於絕壁與孤峰之間的小路,似登天之銀梯。神龍谷山高谷深,懸崖峭壁,眾多的溪流瀑布,飛珠濺玉,飄然而下。谷底彎彎曲曲的溪水,恰似小家碧玉,以其秀姿和柔性,吸引著遊人。峽谷清幽深遠,從谷底仰望,似藍天一線,谷內森林茂密,古藤老樹擁抱著古峰崖壁;溪流清泉,水質清澈,魚翔淺底,歷歷在目;悠揚的蟬聲和著清脆的鳥鳴更增添了峽谷的幽靜。峽谷還是一個植物王國,現存有梭欏、紅豆杉等植物1000餘種。
重慶市彭水縣郁山古鎮及鹽丹文化旅遊區
郁山古鎮位於彭水縣東北,距縣城46公里,319國道、渝懷鐵路、渝湘高速公路從古鎮經過。郁山自古以產鹽著稱,在苗語中,郁山即產鹽之山,最早被人類發現利用的鹽泉之一。所產之鹽通過鬱江與酉水銷往武陵山區及烏江流域(今湖北、湖南、貴州、渝東南)廣大地區。郁山先為巴國所有,後落入楚國。郁山不僅產鹽,還早在周初即盛產丹砂,郁山丹砂從鬱江入烏江再轉長江外運銷售。
重慶彭水鹿鳴鄉向家壩蒙古族村
重慶彭水向家壩蒙古村象鼻子洞的"象鼻塞碑"及殘碑進行考釋與分析,確認二碑立於1862年和1864年;"象鼻塞碑"及其殘碑的發現和研究,不僅對推動重慶民族地區地方文化和清代重慶蒙古族歷史文化研究,而且對探究清代重慶蒙古族與周邊民族關係和文化互動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