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林[高截位存活者]

彭水林[高截位存活者]

彭水林(1958-)湖南人,2004年3月9日,在深圳遭遇了一場車禍,因為一場車禍,46歲的彭水林被一輛10噸大貨車攔腰軋成兩段,身體被截去了一半,剩下的上半身只有78厘米。當地醫院用了7個月時間將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之後他成為了全國罕見的高截位存活者。

真實採訪

記者來到陡嶺路紅色漁場附近彭水林一家租住的房子裡,一進門記者就看到了躺在床上只有半截的彭水林。據其介紹,他是湖南湘鄉市月山鎮人,於1999年去的深圳,一直在一家米粉廠打工,而災難就發生在他在外鄉打工的第5個年頭裡,前年3月9曰中午,當他橫過一條馬路時,突遇一輛10噸大貨車疾駛而來,他當即就被撞倒在馬路中間的隔離欄桿上,身體被撞成了兩截,骨盆以下的肢體完全粉碎,只有幾厘米的肉皮與下肢相連著。事故發生後,深圳布吉人民醫院救護車立即趕到了現場,後經過20位專家聯合搶救了6小時,彭水林的命總算保住了,但從那時開始他就由一個1.67米的漢子變成了一個只有78厘米的“半截人”。而肇事司機及車主馬忠華、林官鳳在法院判決應賠償彭24萬多元的賠償款後,選擇了逃避,至今分文未曾支付。

生命真諦

“我出事後一個月還不知道自己失去了雙腿,我還以為自己是正常人,但後來我漸漸的明白了自己的遭遇。”如今十分樂觀的彭水林笑著對記者說,當得知自己失去了雙腿的那一剎那,他想到的是死,免得拖累妻子和17歲的孩子。“當我明白一切後,我開始拒絕治療,拔掉了吊針,不配合醫生治療。”彭林水告訴記者,為了能早點結束自己的生命,他還開始絕食,但就在他生死徘徊間,一個和他同樣遭遇但卻積極向上的人來到了他的身邊,給他的生活帶來了生命的陽光。“我要活下去,因為我還能創造價值。”當彭水林見到同樣也只有半截身體的半丁時,經過簡短的交談,彭水林突然明白了生命的真諦,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不離不棄

妻子決心陪伴一生

生活的信念、生命的追求讓彭水林重新“站”了起來,他每天在治療之餘還不望鍛鍊身體,躺在病床上舉啞鈴,以便以後能用手支撐起身體。心情好了,自然身體也恢復的很快,到昨曰,醫院告之他能夠出院了。“醫院把我送到了長沙,深圳那邊的媒體也跟隨到了湖南來採訪,我十分感動。”彭水林告訴記者,他出事後,醫院立即幫他們申請瞭解困救助基金,到昨曰30餘萬元的醫療費用全部得到了解決,但餘下來還要在家鄉進行兩次後期的人造尿道整形手術,費用估計要4萬多,這也成了家人的一塊心病。“我們明天準備回老家湘鄉修養,只要他開心,我們也就開心。”彭水林的妻子周愛群對記者說,丈夫活著,她就能每天看到他,就能和他說話,如果到時身體允許的話,他們還可以做點小生意,“這對於我們的下半輩子而言我也已經知足了。

想想我們,想想那些健全的乞討人,想想有一點困難,或是長得不好,長得不高就自暴自棄的人.想想那些事業失敗而灰心喪氣的人.或是失戀或受挫就自殺的人.我們要想想了......

可能立起

長沙訊:“半截人”彭水林一家回到了長沙。本報和網易除了讓他在北京圓了天安門看升旗的夢想,還讓他有了自己能夠“立起”的希望。

彭水林在北京看升旗的訊息感動了許多北京市民。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王璐把他介紹到北京博愛醫院康復中心接受免費體檢。專家用了一條普通的寬束腰帶對彭水林進行實驗,認為可以以胸部為著力點,用掛鈎吊帶的方式,將其身體掛在特殊輪椅上,幫他實現直立。

手術費用至少在1萬元以上,對於彭水林心裡非常踏實,“我終究可以站在輪椅上了。”

爭奪生命

2004年3月9日上午11點鐘左右,布吉人民醫院急診科接到“120”出車指令,在龍崗區布吉街道布龍公路三聯立交橋發生一起車禍,肇事車輛將一名橫穿馬路的行人碾成兩段,接報後,布吉人民醫院120值班醫護人員火速趕往出事地點。在現場,傷者趴在公路中間的水泥護欄上,旁邊停著一輛10噸左右的大貨車,傷者被大貨車活生生的從骨盆處“截”為兩截,僅留有右髖部2、3厘米的肉皮與右下肢相連,骨盆、骶骨粉碎,腸子外流,一片血肉模糊,其狀慘不忍睹。當時傷者瞳孔散大,已處於休克狀態,醫護人員現場緊急處理後,迅速將患者送往院部進行搶救。

傷者在沒有家屬陪護的情況下,醫院以“生命高於一切”的服務宗旨,立即開通“綠色通道”,院前急救專家小組成員鏇即到位投入到緊張的搶救工作之中。他們首先為傷者建立生命通道,做氣管插管、中心靜脈穿刺置管,建立靜脈迴路等必要的搶救措施,隨後將傷者迅速送往手術室進行手術,上演了一場多科聯合接力手術的緊張場面。麻醉科在樂根平主任的帶領下鄧唯傑醫生迅速為患者做好各種手術準備工作,外一科範德標主任、外二科袁太珍主任等帶領20餘位醫護人員參加搶救治療,手術有條不紊地進行。

由於傷者被壓成兩段,失血過多,手術中患者的血壓全靠藥物維持,輸血、輸液達12000ml,因其下腹部器官、臟器全被粉碎,手術量非常大,他們精心為傷者做了雙側髂內外動靜脈、左腰動靜脈、雙腹壁下動靜脈結紮;骶前靜脈叢縫扎及電凝止血,纖維蛋白膠止血;雙側輸尿管吻合術,雙側輸尿管導管支架腎盂引流管術;膀胱破裂修補、膀胱造瘺術;降結腸造瘺,乙狀結腸、直腸切除術;小腸切開減壓,大網膜切除術;大創面清創,右臀皮瓣轉移術;創面三管引流術……手術從上午11點30分開始一直做到下午5點多鐘才結束,持續了近6個小時,術中患者一直以呼吸機控制呼吸和監護,同時糾酸擴容,用升壓藥物維持其生命體徵的平穩,手術順利完成。據參與手術的外一科範德標主任講,他做了30多年的手術,沒遇見過這種情況。麻醉師鄧醫師說,自從做麻醉工作以來,也從未見過這種完全橫斷的病例,能搶救成功實屬罕見。

生命奇蹟

“這例病人能活下來,是布吉人民醫院創造了生命的奇蹟。”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外科教授王炎在參加布吉人民醫院召開的專家會診,對該院救治被攔腰碾為兩截的傷者彭水林的水平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該病例是自1994年以來全國報導的第二例病例,前一例相同的病人發生在上海市,在搶救治療到第6天時死亡。

據介紹,彭水林在做完手術之後,即轉入布吉人民醫院外一科搶救室進行治療,當時,彭水林骨盆以下軀體完全斷離,手術中留置的各種導管多達十餘根,繁重的護理任務和面臨的各種複雜護理問題,是布吉人民醫院從未遇到過的。如何幫助彭水林順利度過感染關,護理至關重要。該科當即組成了以何彩萍護士長為組長的特護小組,設專人護理,24小時監護,組織全科護士查資料,找對策,定方案,何護士長憑藉多年的臨床護理經驗和紮實的理論知識,先從病房環境入手,採取24小時循環空氣消毒,各種護理操作嚴格執行無菌原則,床單、被褥均經消毒滅菌後再使用,稍有污染便及時更換,每日更換次數多達十餘次。同時,還不斷為他做口腔、皮膚、各種管道護理及清理各種排出物等工作,防止褥瘡發生及污物污染傷口,護理任務十分繁重,每換一次藥,往往需要三四個護士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才能共同完成。在護理期間,她們象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每一個環節都親力親為,照顧得無微不至,沒有人嫌髒怕累,更沒有人懈怠,她們用高度的責任心,憑著嫻熟的護理經驗,認真仔細的做好各項護理工作。護理任務繁重,治療則更為複雜。由於彭水林傷勢危重,奪命的併發症隨時就會出現,因此觀察病情需要認真細緻。因科室病人多,人手不夠,大家都放棄休息,主動加班,在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千方百計將彭水林的生命搶救回來。治療期間,醫生們總是不厭其煩地為他換藥清洗傷口。據介紹,醫護人員每天要為他換藥多達十餘次。由於其受傷創面大,置管多,每換完一次藥,他們都累得汗流浹背,直不起腰,但沒有一個人叫累。尤其是在彭水林清醒後,看到自己已重度傷殘,開始不配合治療,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在這種情況下,醫護人員耐心開導他,幫助他正視現實,樹立信心。

生命可貴,愛心價高。經過20多天的搶救治療,彭水林闖過道道險關,歷經休克、感染等嚴重併發症,度過了肝腎功能衰竭危險期,生命體徵逐步穩定,布吉人民醫院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愛心無限

在彭水林住院的630餘天裡,根據病情需要,他在醫院四個外科住院部之間不斷地流動治療,由於他的傷勢特別,醫院為了給他創造一個較好的康復環境,醫院領導多次指示,對其及其家屬儘可能的給與方便與照顧,在醫院病房較為緊張的情況下,仍儘可能的為其提供單間病房,供其家屬陪護住宿。

彭水林發生車禍後,由於肇事方逃逸,賠償之事始終懸而未決,因其家境貧困,醫療費用始終沒有著落,為不耽誤病情,該院在其沒交任何費用的情況下,精心為其治療和護理,並墊付醫藥費25萬餘元。外一科護士長何彩萍同志,每逢節日總會送些錢物給他,還時常煲些滋補湯為其補身,……。醫護人員的關心和關愛,為其身心康復起到了關鍵作用。

2005年12月19日彭水林出院這一天,彭水林家屬將五面錦旗及大紅感謝信送給醫院,表達醫院對彭水林竭盡全力挽救生命之情。就在彭水林臨行之前,又發生了感人一幕,外一科護士長何彩萍同志,悄悄地將一個“紅包”塞給了他,彭水林推脫不收,但怎么也執拗不過何護長,最終收下,彭水林及家屬淚流滿面,彭水林泣不成聲地說:您已為我們已經付出了很多,再收您的錢讓我們怎么過意得去呀。其情其景,讓在場的人員無不為之動容。

安裝假肢

2007年7月6日,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罕見的高位截肢者———來自湖南的“半截人”彭水林終於實現了他的願望,邁著“雙腿”一步一步走了起來。身後為他搖扇子的妻子樂得合不攏嘴。

因為2004年的一場車禍,彭水林盆骨及以下部位被截肢,成為世界上罕見的高位截肢者。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幫助下,他由直立坐上輪椅,再到能靠“雙腿”走路,除了醫生外,他自己也付出了很多汗水。

6日,穿上假肢的彭水林進行了平衡、步行等訓練。由於大半個身體都被假肢接受腔裹著,彭水林不一會兒就渾身濕透了。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康復研究所所長曹學軍表示,將來的假肢接受腔要做得更吸汗透氣。

“要站起來就要吃苦,他一旦成功了,就容易得意。”兒子小彭笑著說,父親開始總以為自己做不到,總羨慕別人,一旦做好了,就會得意地表演幾下。裝上假肢一步步地行走,彭水林需要耗費很多體力,前日試走時,從假肢中心走回病房,短短几百米的距離,彭水林花費了80多分鐘,渾身都被汗水浸透。

對於彭水林今後的“身高”問題,一家人有了意見分歧。妻子和兒子想讓彭水林個子高一點,兒子還開玩笑,說希望父親能有1.8米的個兒。但彭水林認為,個兒太高不好控制,還是矮點好。

據曹學軍介紹,彭水林穿上假肢後身高為1.19米,只有髖關節和踝關節,將來還會加上膝關節。接下來他們還將逐步改進假肢,並訓練彭水林的平衡、體能等,最後彭水林的身高還有待確定。

曹學軍說,讓彭水林站起來是個值得攻克的世界性難題,當時還沒有同類高位截肢後能靠假肢直立行走的先例。彭水林入院時的3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和醫院其他科室的醫生不斷研究試驗,儘管能讓彭水林邁步走起來了,但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克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