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4年

公元214年

公元214年,甲午年(馬年);東漢建安十九年;日本神功皇后攝政14年;皇紀874年。

大事記

公元214年春天,馬超向張魯借兵進攻祁山,被夏侯淵大敗。夏侯淵亦乘勢攻打韓遂。

3月,漢室授金璽、赤紱、遠遊冠給曹操

群雄劉備率軍至成都,劉璋投降,成為益州之主。

出生

皇甫謐,字士安,幼年名靜,自號玄晏先生。魏晉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教育家和針灸醫學家。出生於東漢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成長於三國魏,成名於魏晉,病故於西晉武帝司馬炎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享年六十八歲。皇甫家族在兩漢之交的動亂中逐漸衰敗,皇甫謐過繼給皇甫規一枝的堂叔為子,跟隨堂叔從老家去新安(今河南省澠池縣境內)務農為生。這是皇甫謐一生之中,唯一一次離開故里。在叔母任氏的教導下,皇甫謐從20歲才開始發奮讀書,“遂博綜典籍百家之言”,成為遠近聞名的飽學之士。他於40歲重返故里奔喪,從此再未離開過家鄉。

逝世

(圖)龐統龐統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東漢襄陽人。名士龐德公稱其為“鳳雛”,與“臥龍”諸葛亮、“水鏡”司馬徽齊名。本為東漢末年群雄孫權名將周瑜的郡功曹,後成為劉備的重要謀士,歷任耒陽令、治中從事,官至軍師中郎將。死後追賜關內侯,追謚為靖侯。

田疇(169年-214年)字子泰,東漢末期人物,右北平無終人。初平元年(190年),劉虞招募人才出使朝廷,田疇受薦,封為從事。田疇臨行警告劉虞公孫瓚乃大患,應除去,但是不獲劉虞理會。田疇不用國內道路而選擇出塞至朔方,成功到達長安。朝廷拜田疇騎都尉,被拒絕。三位公府聯合舉薦,亦被田疇拒絕。田疇回到劉虞時劉虞已為公孫瓉殺害。田疇設祭大哭,公孫瓉懼其名聲而不敢加害。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達,豫州潁川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中國三國時代軍事人物,荀彧的侄子。荀攸祖父荀曇,官至廣陵太守。外戚何進總政時,荀攸征拜作黃門侍郎。董卓亂起,荀攸與議郎鄭泰、何顒等謀除董卓,事泄而被收系獄,至董卓被誅後,獲釋歸鄉。及後,荀攸被曹操征為汝南太守,入為尚書,以功封陵樹亭侯。建安十二年,轉為中軍師。魏國初建,又被封為尚書令。

歷史紀事

夏侯淵擊破馬超、韓遂
建安十九年(214)春,馬超張魯處借得兵將,進攻涼州祁山(今甘肅禮縣東)。祁山守將姜敘等向駐守長安(今陝西西安西)的行護軍將軍夏侯淵求救,夏侯淵使大將張郃率步騎五千為前鋒,從陳倉(今陝西寶雞東)狹道進軍援,自己押運糧草在後接應,張郃軍進渭水,馬超軍不戰而潰,倉惶敗退。張郃沿途收集馬超軍遺棄的器械,長驅直進,祁山之圍遂解。時韓遂屯於顯親(今甘肅秦安西北),得知夏侯淵準備進攻,向略陽(今甘肅天水東北)方向撤退。夏侯淵揮軍追擊,至離韓遂軍三十里處止兵。韓遂兵甚精銳,夏侯淵自度一時難以攻破,於是留諸將看守輜重,自率輕兵進攻長離(水名,即今甘肅葫蘆河)諸羌,以瓦解韓遂軍中諸羌的鬥志。果然,韓遂軍中諸羌決知家中被攻,紛紛返回,韓遂辦得全軍回救長離,夏侯淵於途中迎擊,大破之,韓遂逃走。夏侯淵隨後進軍攻破依附馬超、韓遂的興國(今甘肅秦安北、高平(今寧夏固原)二地氐、屠各等少數族,徹底肅清了涼州地區的馬超、韓遂二股勢力。

孫權攻占皖城
建安十九年(214)五月,孫權親自率軍攻打地處江北的皖城(今安徽潛山)。時曹操以朱光為廬江江太守鎮守皖城,孫權以大將為升城督,命令軍隊從皖城四面一同發動猛攻。甘寧手持鐵鏈,身先士卒,親自攀城,呂蒙則率精銳隨後為繼,親自擂鼓督戰。將士士氣高昂,奮力向前,不到半日,即將皖城攻破。孫權生擒廬江太守朱光,並俘獲百姓百數萬口。曹操聞聽皖城被攻,派大將張遼率軍往救,張遼進至夾石(今安徽舒城南),見皖城已失,退兵北還。孫權使呂蒙為廬江太守,屯駐於江北的尋陽(今湖北黃梅西南),自己率兵返回建業(今江蘇南京)。

夏侯淵攻滅宋建
建安十九年(214)九月,曹操命大將夏侯淵進攻割據涼州(今甘肅張家川)一隅的宋建。夏侯淵從興國(今甘肅秦安北)進兵,攻打建屯據的枹罕(今甘肅臨夏東北)。十月,夏侯淵攻破枹罕,斬殺宋建。又遣張郃等人進討湟中(今青海湟水兩岸)諸羌,諸羌皆降。於是平定涼州隴右區(泛指隴山以西地區,今甘肅六盤山以西、黃河以東一帶)。

曹操發布《取士毋廢偏短令》
建安十九年(214)十二白,曹操發布《取士毋廢偏短令》,命令有關部門薦舉人才一定要以才能為先,不要求全,不要使身有殘疾的有才之士遺漏在外。這是曹操第二次以命令的形式推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

雜譚逸事

馬超投奔劉備
建安十九年(214)五月,馬超投奔漢中(今陝西漢中東)後見張魯不足以成大事,其將楊昂等又排擠自己,遂有離去之心。這時,劉備正圍攻成都(今屬四川),派謀士李恢勸說馬超歸附,馬超欣然應諾。於是從武都(今甘肅西和西南)逃出,請降於劉備。劉備給馬超補充軍隊,命其屯於成都城北,藉以威懾城中。不久,劉璋出降劉備。自此,馬超歸附劉備。

荀攸獻策死
建安十九年(214)七月,荀攸跟隨曹操征討孫權時於途中病死。荀攸(156—214),字公達,潁川穎陰(今河南許昌)人。漢末以名士被大將軍征入,拜黃門侍郎。董卓之亂,荀攸因參與謀殺董卓被收入獄,正好董卓被殺,經此得免於難。曹操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荀攸被曹操征為汝南太守,後遷尚書,又任軍師。多智謀,常隨曹操出征,決策於帷幄之中,前後獻奇策十二,屢立功勳,封陵樹亭侯。建安十二年(207),又增邑四百,共食七百戶,遷為中軍師。曹操為魏公,荀攸任魏國尚書令。很受器重,被曹操譽為“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建安十九年病死,年五十八歲。

伏後幽死
建安十九年(214)十一月,漢獻帝伏皇后與其父伏完謀殺曹操事發。曹操命御史大夫郗慮、尚書令華歆帶兵入宮捉拿伏後。伏後藏於宮中夾壁內,華歆挖開牆壁,將伏後拉出。伏後披髮赤足,向獻器訴求救。獻帝說:我出不知命在何時。曹操隨即下令將伏後幽處死,又殺其所生二子、滅其族,伏氏宗族死者百餘人。隨後,曹操將自己女兒曹節立為皇后,將獻帝牢牢控制在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