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3年

公元前493年

公元前493年,魯哀公二年,楚昭王二十三年,越勾踐四年。

關於孔子

孔子59歲:公元前493年(魯哀公二年)孔子由魯至衛。衛靈公問陳(陣)於孔子,孔子婉言拒絕了衛靈公。孔子在衛國住不下去,去衛西行。經過曹國到宋國。宋司馬桓(左鬼右隹)討厭孔子,揚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關於子貢

子貢二十八歲(公元前493年),隨孔子離衛前往陳國。四月,在位42年的衛靈公去世,衛國公室發生激烈的權力爭鬥。靈公的孫子輒被立國君,即衛出公。出公繼位後,因謀殺南子未遂而逃亡在晉國的前太子(輒的父親)蒯聵送回衛國。於是,蒯聵與兒子出公為爭君位展開了激烈的爭鬥。衛國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孔子便決定離衛去陳,子貢從游。

關於勾踐

公元前493年(魯哀公二年、楚昭王二十三年、越勾踐四年);勾踐、范蠡君臣入吳為奴,范蠡時年43歲。

關於曾參

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曾參十三歲。

蔡人哭遷

公元前493年),吳軍入蔡,遷蔡於州來(下蔡,今安徽鳳台)。蔡人“哭而遷墓”(《左傳·哀公二年》。杜註:“將遷,與先君辭,故哭。”),怨恨蔡昭侯

晉國之戰

公元前493年(楚昭王二十三年),晉國范氏、中行氏在鄭、齊等國支持下,與趙、韓、魏戰於戚鐵(今河南濮陽西北),趙鞅臨陣誓師,宣布廢止舊的奴隸制,採取發展新興的封建生產關係政策(《左傳·哀公二年》記趙鞅誓曰:“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結果打敗了范氏、中行氏與鄭國軍隊,並獲齊助范氏之粟千車(《左偉·哀公二年》。)因此,晉其時已無力外爭,霸權已名存實亡。楚昭王利用這一有利形勢,即轉而圖謀北方。

安徽壽縣

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蔡避楚求吳翼護,遷都州來,州來改稱下蔡,壽地屬蔡。

濮陽鐵城

鐵丘在今濮陽新市區南。——春秋時稱鐵,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春秋》一書,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秋,八月,甲戍,晉趙鞅帥師及鄭罕達戰於鐵,鄭師敗績。”

琉璃誕生

琉璃為佛家七寶之冠,自古有招財辟邪之說。相傳是公元前493年越國范蠡督造王者之劍時發現的,范蠡遍訪能工巧匠,將此物打造為一件精美的首飾並作為定情之物送予西施,這也就是相傳最早的琉璃飾品

龍門石窟

(圖)公元前493年最大的佛像——盧舍那

龍門石窟位於古都洛陽城南13公里處,始鑿於公元前493年,現存窟龕2345個,佛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石窟分東山和西山石窟。東西山石窟間是伊河緩流淌,窟群在河的兩岸。西山石窟比東山集中和經典,亦完整和顯著。

龍門石窟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集中了從東魏到北宋,前後開鑿時間長達500餘年的10萬餘尊佛像,至今保存的佛窟有2345個,佛塔60餘座,碑刻題記2840多塊,分布在南北綿延1000多米的東西兩山的崖壁上。
其中最大的佛像——盧舍那,高達17.14米,最小的佛像僅有2厘米。龍門石窟被毀現象嚴重,排在下方的石雕佛像大多沒有了頭臉, 只剩下衣裙凝滯在風中。很多的石洞現在已無法看到當年的佛像,有的就是保存下來了,前面也設定了鐵欄,普通遊客無法近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