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國[衛國: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

衛國[衛國: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

衛國,周朝的諸侯國,首都朝歌,第一代國君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衛國立國前後總計907年,傳41君,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也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衛國疆域大致位於黃河以北的河南鶴壁、安陽、濮陽,河北邯鄲和邢台一部分,山東聊城西部、菏澤北部一帶,先後建都於楚丘、帝丘、野王。衛武公時一度強盛,周平王東遷時,衛武公曾出兵幫助平戎。 公元前254年,被魏國覆滅,衛國領地已成為魏國的一個封君之地。公元前241年秦取衛國的濮陽等地。公元前239年衛元君被迫遷往野王縣,衛國名存實亡。公元前209年,衛君角被秦二世廢為庶人,衛國徹底滅亡。 孔子在衛國遊學10年,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讚賞“衛多君子,其國無患”。衛國的後代建立了衛滿朝鮮 。

基本信息

歷史

概況

春秋衛國 春秋衛國

衛國,中國周朝諸侯國,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後裔。 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一帶。

周公平定殷商故土的叛亂後,封其同母少弟康叔於衛。金文中常見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

周初衛康叔遵守周公教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來貫徹周法,治理得很成功。衛國成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這樣,衛國實際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統治。周厲王之前,衛國的歷史少見記述。周平王東遷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衛武公時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

戰國衛國 戰國衛國

進入東周時期後由於內亂頻繁而衰弱,公元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衛懿公被狄人所殺,衛也失國,僅剩五千遺民在宋國、鄭國等國的資助下寄居於曹國(曹國舊地,今河南滑縣一帶)。依賴齊桓公的援助,公元前659年遷衛於楚丘(河南濬縣東),重新建國,方才得以續存,從此淪為小國。衛文公時,國力有所恢復。衛成公元年(公元前629年),衛為避狄人侵擾,又遷帝丘(河南濮陽),經百年休養生息,經濟始現繁榮。

春秋晚期,衛國孫氏、寧氏專權,君臣關係不和。在孫氏投晉、寧氏被滅之後,衛國又出現了衛莊公蒯聵與衛出公輒父子爭國的事件,國力進一步削弱。進入戰國,衛已衰敗,夾在趙、魏、齊、楚之間茍延殘喘。公元前254年,衛終於被魏國兼併,成為其附庸。司馬遷《史記·衛康叔世家》明確記載“懷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殺懷君。魏更立嗣君弟,是為元君。元君為魏婿,故魏立之。”封君是戰國時期諸侯國擁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他不再是諸侯,因此其領地也不能稱之為國。

公元前343年,魏廢姬姓衛君改立衛靈公的別支後裔子南氏為衛君。公元前252年,魏殺懷君改立女婿衛元君為衛君。公元前241年,秦攻魏,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立姬姓後代衛君角為衛君,並將把他移到野王(河南沁陽),衛又成了秦的附庸。公元前209年,衛君角被秦二世廢為庶人,衛國滅亡。衛國是周諸侯國中最後一個被秦滅亡的國家。

康叔立國

衛國[衛國: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 衛國[衛國: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

周文王正妃太姒,生子十人:伯邑考、武王發、管叔鮮、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鐸、郕叔武、霍叔處、康叔封、冉季載。

周公旦攝政時期,管叔、蔡叔作亂,而周公勘定內亂,命齊、魯、燕諸侯平定夷狄之人,將原本管蔡監管的殷商之民遷到衛,立康叔封為伯,治理衛國。周公旦對這個弟弟十分的照顧與愛護,親自寫了康誥、酒誥、梓材等治國的條陳文章,交給康叔封,讓他據此治理衛國之人。康誥稱“命爾侯於東土”,又雲“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可知康叔封是衛侯。周成王執政後,以康叔封為司寇。

康叔卒,子康伯立。卒,子孝伯立。卒,子嗣伯立。卒,子疌伯立。卒,子靖伯立。卒,子貞伯立。卒,子頃候立。除頃侯,故七世也。又曰:「頃侯厚賂周夷王,夷王命為衛侯。」

武公修德

史載吳延陵季子美康叔、武公之德,可見康叔封、衛武公二者都是治國之君,廣受讚譽。至於史記說衛武公殺兄而自立為君,不足信。殺兄之人,如何能稱作有德之君。

犬戎殺周幽王,衛侯和將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於是,周平王命衛為公。衛侯和即是衛武公。

武公在位五十五年,時常自省,博採眾諫,能與臣民共勉,頗有賢君之風。傳說他九十五歲作詩以警惕自己“人亦有言,靡哲不愚,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溫溫恭人,維德之基”。

《國語·楚語》有相關記載:“昔衛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猶箴儆於國曰:自卿以下至於師長士,苟在朝者,無謂我耄而舍我,必恭恪於朝,朝夕以交戒我”。於是作《懿戒》,更和《賓之初筵》,以誡嗜酒之風。 衛武公死後,衛國臣民感其德治,作詩《淇澳》歌頌:“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lei)僴兮,赫兮喧兮!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州吁弒君

衛國[衛國: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 衛國[衛國: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

衛國似乎不是弱國,在春秋戰國的爭霸中,衛國一直都沒有入列一等強國之中,這是為什麼呢?考究其緣起,似乎可以從州吁之亂說起。

莊公娶齊國女莊姜,無子。於是莊公娶陳國女為夫人,陳女早死,其妹戴媯也受莊公寵幸,生子完。戴媯死,莊公讓莊姜養育公子完,並立完為太子。莊公還有個寵妾,生子州吁。州吁好兵,而莊公讓他將兵。上卿石碏勸諫,說庶子將兵,必然為亂。莊公不聽,而州吁之亂因此埋下隱患。莊公薨,太子完即位,是為桓公。即位二年,桓公以州吁驕奢而趕走他。州吁與鄭國的共叔段結交,收攏衛國流亡的人,發兵攻打,弒殺了桓公。州吁自立為衛國國君,並打算出兵幫助共叔段攻打鄭國,同時還請宋、陳、蔡等國一同出兵。州吁弒君而自立,衛人不擁戴他,而上卿石碏與陳侯共謀,使大夫右宰醜進食,因殺州吁於濮。於是,迎立桓公弟晉,是為衛宣公。

諸子之爭

衛國世系 衛國世系

宣公夫人夷姜生子伋,立為太子,而令右公子當他的老師。右公子為太子伋娶齊國女,還沒到就讓宣公見到。宣公竟然喜歡上該女,而自己娶來當妾室。該女生子壽、朔,宣公讓左公子當他們的老師。夷姜死後,宣公聽信公子朔的讒言,以為太子伋記恨自己奪了本該是他妃子的齊國女,於是讓太子伋拿著白旄到齊國去,而派人殺太子伋,說看到拿白旄的就是目標。公子壽勸太子伋避難,而太子伋說不能拂逆父命。公子壽為了救太子伋,搶過白旄,率先抵達國界,被埋伏等待的殺手殺了。而太子伋到了,說應該殺的是我。結果也被殺害。宣公立公子朔為太子。宣公薨,太子朔立,是為惠公。左右公子感覺很不公平,惠公四年,左右公子作亂,趕走惠公,而立太子伋的弟弟黔牟為國君。八年後,齊襄公帥諸侯伐衛,殺左右公子,讓衛惠公歸國。而衛君黔牟逃到了周。而衛惠公怨恨周天子收容黔牟,於是跟燕國發兵伐周。周惠王逃到溫地,而衛惠公立惠王弟頹為周天子。足見周王室的衰微。惠公薨,子赤立,是為懿公。懿公喜好養鶴,甚至讓鶴乘軒,國人大為不平,甚至在懿公要出兵的時候說,為什麼不派鶴去打仗呢,鶴才是真正享有俸祿的啊。驕奢淫逸的懿公終於被翟人入侵殺害,當時沒有人願意抵抗翟人,都說您老人家喜歡鶴啊,為什麼不讓鶴去打仗呢。“乘軒使鶴”正是說懿公。惠公、懿公父子死後,衛人立先太子伋、黔牟之弟昭伯頑的兒子申當國君,是為戴公。戴公申即位一年而薨,齊桓公立其弟毀為國君,是為文公。傳說文公本名辟疆,而周人說啟疆辟疆,天子之號,諸侯弗得用。因此,文公改名毀。這是有可能的事情,畢竟即便周王室衰微,但是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僭越,是會被諸侯討伐的。

文成之禍

衛國國君-康叔 衛國國君-康叔

文公初立,為了恢復康叔封、武公和的盛況,輕徭薄賦,時常自省。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維持多久。晉國公子重耳為了避禍而流亡各國,衛文公十六年,重耳到了衛國,但是文公卻對重耳無禮。如果公子重耳不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的話,那也不算什麼。問題恰恰是,重耳回到了晉國,並開創了晉國的霸業。文公沒有領教自己留下的禍事就死了,而繼位的成公對於晉國出兵救宋,不肯借路,也不肯出兵相助,結果被自己的大夫元咺攻打,出逃楚國。晉文公因為衛文公當年的無禮以及衛成公現今的不相助,搞定了宋國的事情後,發兵討伐衛國,衛成公逃到陳,而元咺立瑕為國君。兩年後,衛成公到周,請周天子幫忙讓自己與晉文公修好。最後,衛成公回國,殺元咺,趕走了瑕。

皮冠射鴻

獻公十三年,獻公讓師曹教宮妾鼓琴,結果師曹很盡責,甚至把學不好樂器的妾鞭笞了。可惜他不是孫武,而衛獻公也不是吳王,人家孫武殺了吳王最喜歡的妾而成為吳國大將,他卻被衛獻公鞭笞了三百下。

獻公十八年,獻公說晚上要跟卿大夫孫文子林父、甯惠子殖兩人吃飯,二者穿戴朝服,隨時候命。結果天快黑,而獻公像完全忘記了這回事,竟然去 射鴻。孫、 甯二人跟著,而獻公不換下 皮冠、射服,就直接跟他們說話,這簡直就是侮辱了兩位重臣。而師曹痛恨自己被鞭笞,就唱獻公私下裡的話“彼何人斯?居河之麋。無拳無勇,職為亂階”。孫林父問蘧伯玉有沒有這么一回事,蘧伯玉說不知道。於是,孫、甯發兵攻打獻公,將其趕走,立其定公弟秋為國君,是為殤公。殤公時期,甯喜與孫林父爭寵奪權,殤公讓甯喜攻孫林父。孫林父逃到晉國,尋找衛獻公,而衛獻公在齊國。齊景公率衛獻公到晉國,而晉平公誘衛殤公結盟,當場抓住他,而衛獻公順利回國,並誅殺甯喜。

南子出公

襄公有賤妾,懷孕而夢見人說“我康叔也,令若子必有衛,名而子曰‘元’”,因此生子,名元。而襄公夫人無子,於是立公子元為太子。襄公薨,太子元立,是為靈公。靈公夫人死後,立宋女南子為夫人。南子雖為女子,卻通過靈公而掌握著衛國的實權。孔子曾見過南子,論語有載。衛夫人南子與靈公太子蒯聵交惡,太子蒯聵想殺掉南子,於是讓家臣戲陽動手。可是戲陽後悔,不肯。而南子見太子蒯聵幾次目視戲陽,警覺大喊“太子要殺我”,太子匆忙出逃。靈公生氣,而要立子郢為太子。郢不肯。靈公薨,南子要依靈公遺命而立郢為太子,郢不肯,於是立太子蒯聵的兒子輒,是為出公。衛國卿大夫孔文子娶太子蒯聵姐,生孔悝。而悝母與奴僕渾良夫私通,並決定迎接靈公太子蒯聵回國。渾良夫與蒯聵潛回衛國,而與大夫伯姬、孔悝準備趕走出公,立蒯聵,於是發難殺子路,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纓而死。可謂是歷史上為了君子之禮而死都要冠纓嚴整的第一人。蒯聵立,是為莊公。他是靈公子、出公父。而趙簡子發兵伐衛,莊公出逃。於是衛人立襄公孫斑師(出公的同輩人)為國君。而齊國伐衛,抓了斑師,立靈公子起為衛國國君。而大臣石曼尃驅逐衛君起,起逃到齊國。而出公回國,再次掌權。出公薨,其叔父黔攻出公子而自立,是為悼公。

降侯貶君

昭公時期,三晉強盛,而衛國如小侯,成為魏國的附屬。已被到了成侯時期,因為國勢不如諸侯,於是貶號為侯。到了嗣君時期,衛國只剩下濮陽,而衛侯貶號為君。“懷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殺懷君。魏更立嗣君弟,是為元君。元君為魏婿,故魏立之。”說明此時衛君已是魏國的一個親屬和封臣,諸侯國的封臣才叫“君”,此時衛國已不能稱為諸侯國了。

始皇不滅

春秋形勢圖 春秋形勢圖

滅和廢應該是兩個概念,戰國後期各大國爭霸,衛國日漸衰弱,到了最後只剩下了濮陽城這個彈丸之地了。公元前242年,秦國置東郡,公元前241年秦取濮陽等地,衛元君被迫遷往野王,衛也就名存實亡了。但是一直到公元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才徹底滅亡。應該是公元前209年被秦二世給廢了的。公元前254年魏取秦陶郡時,順便把附秦的衛國也滅掉了,可能還給衛君留了個名義,比同魏國的小封君而已,衛至此時最多是“名存”罷了。秦二世廢的也就是這個名義。

諸侯國的封臣才叫“君”,衛國在被魏滅之前就自貶號為君了。始皇帝連六國都滅了,要徹底消滅小小的衛國不過是舉手之勞的事情,但是終他一世,始終容許衛國的存在。不加以侵害。由此可見,第一,始皇帝是注意輿論影響的。第二,他並不是一個無目的的暴君,不輕易感情用事。鹹陽學宮。始皇帝相當重視文化建設,他要他的傳之萬世的帝國不是一群文盲統治的帝國,而是文化極度繁榮的文明國家。鹹陽學宮的建設,是為了比拼戰國極負盛名的齊國稷下學宮。而且在初期應該說他也給了那些博士們極大的言論自由。只是到後來實在容忍不了以淳于越為首的六國那些頑固派們的無禮攻擊,他終於下了焚書令。 焚書和坑儒不是一回事。坑儒這件事情,主要是由幾個術士引起的。術士們老虎頭上拔毛,當然沒有什麼好結果了。皇帝一氣之下活埋了大約460個儒生術士。第三,衛國長期附秦,等於是秦的屬國,兩國關係也一直不錯,呂不韋、商鞅也都是衛國人,廢衛沒多大必要了。

儘管如此,衛國卻成為生存時間最長的諸侯國之一,立國前後總計838年,傳35君。康叔立國時,定都朝歌。公元前629年衛成公遷都帝丘時,占卜說可以在這裡立國300年,後來帝丘(衛遷於帝丘及改名濮陽)果然成了衛國的福地,衛國人在此立國達388年。隨後,衛元君十四年衛國被秦國遷到野王縣(今沁陽),又生存了幾十年。在眾多曾經聲名赫赫的諸侯國紛紛被滅國的春秋戰國時代,衛國卻奇蹟般地躲過無數次災難,生存到了秦國統一天下之後,到秦二世時才滅亡。很多人對此覺得難以理解,究其原因,人們認為這是因為衛國多賢才,就像“燕趙古來多慷慨悲歌之士”一樣,“衛地自古多君子”。孔子周遊列國14年,其中在衛國長達10年,也就是因為這裡有很多和他性味相投的“君子”。吳王的弟弟季札曾經周遊列國,以其遠見卓識聞名天下,他在衛國得出的結論是“衛多君子,其國無患。”

衛國名人

苟變:戰國時期衛國名將。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吳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呂不韋:(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35年),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

聶政:(?―公元前397年),戰國時俠客,韓國軹(今濟源東南)人,以任俠著稱,為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一。

荊軻:(?―公元前227年),姜姓,戰國末期衛國朝歌(今河南鶴壁淇縣)人,戰國時期著名刺客。

仲由(子路):(公元前542年―公元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孔子得意門生,春秋末魯國卞人。

李悝:(公元前455年―公元前395年),戰國時政治人物。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許穆夫人:(約公元前690年―?),姬姓,衛公子頑(衛昭伯)和宣姜的女兒。

君主列表

國君稱號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註
1 衛康叔 28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1088年 周文王第九子
2 衛康伯 25 公元前1087年—公元前1063年 衛康叔子
3 衛考伯(衛孝伯) 42 公元前1062年—公元前1021年 衛康伯子
4 衛嗣伯 38 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83年 衛考伯子
5 衛疌伯(衛摯伯) 39 公元前982年—公元前944年 衛嗣伯子
6 衛靖伯 37 公元前943年—公元前907年 衛疌伯子
7 衛貞伯(衛箕伯) 38 公元前906年—公元前869年 衛靖伯子
8 衛頃侯 12 公元前868年—公元前857年 衛貞伯子
9 衛釐侯 42 公元前856年—公元前815年 衛頃侯子
10 衛共伯 2 公元前814年—公元前813年 衛釐侯子
以上為西周時期
11 衛武公 55 公元前812年—公元前758年 衛釐侯子,衛共伯弟
12 衛莊公 23 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35年 衛武公子
13 衛桓公 16 公元前734年—公元前719年 衛莊公子
14 衛州吁 州吁 未改元 公元前719年 衛莊公子,衛桓公弟
15 衛宣公 19 公元前718年—公元前700年 衛莊公子,衛桓公弟
16 衛惠公 4 公元前699年—公元前696年 衛宣公子
17 衛黔牟 黔牟 9 公元前695年—公元前688年 衛宣公子
復位 衛惠公 20 公元前688年—公元前669年 衛宣公子
18 衛懿公 9 公元前668年—公元前660年 衛惠公子
昭伯未即位衛宣公庶出幼子
19 衛戴公 1 公元前660年 姬頑子
20 衛文公 辟疆/毀 25 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35年 衛宣公孫
21 衛成公 3 公元前634年—公元前632年 衛文公子
22 衛中廢公 2 公元前632年—公元前630年 衛成公弟
復位衛成公31公元前631年—公元前600年衛文公子
23 衛穆公 11 公元前599年—公元前589年 衛成公子
24 衛定公 12 公元前588年—公元前577年 衛穆公子
25 衛獻公 18 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59年 衛定公子
26 衛殤公 秋/焱/剽 12 公元前558年—公元前547年 衛定公弟
復位 衛獻公 3 公元前546年—公元前544年 衛定公子
27 衛襄公 9 公元前543年—公元前535年 衛獻公子
28 衛靈公 42 公元前534年—公元前493年 衛襄公子
29 衛出公 13 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80年 衛莊公子
30 衛莊公 蒯聵 3 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78年 衛靈公子
31 衛君斑師 斑師/般師 1 公元前478年 衛襄公孫
32 衛君起 1 公元前477年 衛靈公子
復位 衛出公 7 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0年 衛莊公子
33 衛悼公 黔/虔/適 5 公元前469年—公元前465年 衛靈公子
34 衛敬公 弗/費 33 公元前464年—公元前432年 衛悼公子
35 衛昭公(衛橈公) 糾/舟 6 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26年 衛悼公子
36 衛懷公(衛悼公) 11 公元前425年—公元前415年 衛昭公子
37 衛慎公 32 公元前414年—公元前383年 衛悼公子
38 衛聲公(衛聖公) 訓/馳 11 公元前382年—公元前372年 衛慎公子
39 衛成侯 遫/不逝 29 公元前371年—公元前343年 衛聲公子
40 衛平侯 勁/子南勁 8 公元前342年—公元前335年 衛靈公少子
41 衛嗣君(衛孝襄侯) 子南某 42 公元前334年—公元前293年 衛平侯子
42 衛懷君 子南某 39 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52年 衛嗣君子
43 衛元君 子南某 1 公元前253—公元前230年 衛平候子,衛嗣君弟
44 衛君角 姬角/子南角/衛角 33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9年 衛元君子,被秦二世廢為庶人,又作廢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