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77年

公元前477年

公元前477年,是一個平年,公元前477年,以雅典為首的一些希臘城邦結成提洛同盟。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

公元前477年,是一個平年,以下是發生在本年的大事。

大事記

(圖)春秋時期青銅器上的紋飾 春秋時期青銅器上的紋飾

一 雅典
公元前477年 提洛同盟成立,雅典帝國主義開始。
公元前477年,以雅典為首的一些希臘城邦結成提洛同盟。該同盟的建立及其性質的演變,使希臘世界的整個政治格局變得日益複雜。以奴隸占有制為基礎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對整個希臘世界政治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對雅典軍事和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和擴張,斯巴達日益感到不安,並且企圖加以限制。忒拜、科林斯、阿爾戈斯等比較大的城邦則都權衡利害得失而在分別以斯巴達和雅典為首的兩大城邦集團之間周鏇。
提洛同盟以雅典為首的一些希臘城邦結成的軍事同盟。因盟址及金庫曾設在提洛島,故稱“提洛同盟”,也稱“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同盟初期的宗旨是以集體力量解放遭受波斯奴役的希臘城邦和防禦波斯再次入侵。最初入盟的主要是小亞細亞和愛琴海諸島的希臘城邦,後來增至約 200個。入盟各邦可以保持原有的政體,同盟事務由在提洛島召開的同盟會議決定,按入盟城邦實力大小各出一定數量的艦船、兵員和盟捐。
從公元前5世紀60年代起,雅典逐漸將提洛同盟變為它控制和剝削盟國的工具,變成事實上的盟主。因而史書中亦常稱提洛同盟為“雅典霸國”或“雅典帝國”。公元前454年同盟金庫遷至雅典。公元前449年希波戰爭結束後,盟捐成為雅典強令繳納並隨意用於本國需要的貢款。雅典向盟國派出大批軍事殖民者,嚴厲鎮壓宣布退盟的城邦,強令盟國的重要案件交雅典審理,規定盟國採用雅典的鑄幣,支持建立親雅典的民主政體。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雅典更要求盟國增派援軍和任意增加盟捐。斯巴達則利用盟國的不滿,支持它們反對雅典,脫離提洛同盟。公元前404年,戰敗的雅典根據與斯巴達簽訂的和約,被迫解散提洛同盟。
提洛同盟的建立及其性質的演變,對雅典和加盟各邦以及整個希臘世界的政治、經濟發展都有重大影響。

(圖)滅六國滅六國

二 中國
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7年)結束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春秋時期之後是戰國時期。
春秋時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訂《春秋》而得名。這部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現代的學者為了方便起見,一般從周平王元年(前770年)東周立國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為止,稱為“春秋時期”。
統計
據史書記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敵國殺,五十二個諸侯國被滅,有大小戰事四百八十多起,諸侯的朝聘和盟會四百五十餘次。
政治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實際上和一個中等諸侯國地位相近。各國之間互相攻伐,戰爭持續不斷,小國被吞併。各國內部,卿大夫勢力強大,動亂時有發生,弒君現象屢見不鮮。《春秋》和《左傳》中記載的弒君事件達43起之多,主要集中在春秋前期,這也反映了西周東周交替時權力的急劇變化。
經濟
春秋時期,鐵制農具開始普及,春秋時期除使用塊煉鐵外,還掌握了冶煉生鐵的先進技術。鐵器的使用使大規模開墾荒地成為可能,促進了私田的發展,同時也為手工業提供了銳利的工具,牛耕漸趨普遍起來,牛耕技術的發展,只有與鐵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發揮出它的功能。在青銅冶鑄方面發明了錯金、錯銀、嵌紅銅等新工藝。侯馬大批鑄造陶范的出土,顯示出這一時期青銅冶鑄業和採礦業的規模很大、水平很高。春秋中期以後,各諸侯國已經大量使用貨幣。金屬貨幣的流通,促進了手工業、商業的發展。
文化
春秋戰國是中國文化大發展的時期,實現了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由卜巫的宗教迷信文化向以人為中心的理性人文文化的歷史轉型。在春秋這個轉型期,儘管以來的傳統觀念仍在人們心中起著巨大的作用,普遍地發生著影響。周天子及其諸侯政治權威的動搖與衰落,學在官府局面的被打破,隨之而出現的學術下移、典籍文化走向民間等社會方方面面的變化,又引起了人們思想觀念的某種改變,這些變化正是春秋時期思想文化轉型得以實現的歷史條件。
宗教
春秋時期並沒有一種廣泛流行的宗教,因為道教是從漢代才開始出現的,佛教也是在西漢時起傳入中國的。不過,春秋時期也可能有一些不太知名的原始宗教。
藝術
春秋時代的藝術,主要是青銅器上面的雕刻。著名的三足羊首鼎就是春秋時代的青銅藝術品。1923年,在新鄭市出土了大量春秋時代的青銅鼎、爵,和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相比之下工藝已經大大發展。青銅器上的紋飾也很講究。

逝世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時值秦國大亂,後來大將伍封大敗秦、巴、蜀三國聯軍,平定秦國之亂,立秦厲共公贏利。《史記》的〈十二諸侯年表〉,記載止於悼公去世之年。據說老子李耳曾騎青牛離鄉西行,過函谷關,直抵鹹陽見秦悼公,並勸說君主實行德政,以道治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