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74年

公元前474年

公元前474年是魯哀公二十一年,晉出公十七年,趙簡子六十年。發生的大事有:越國築越城、末底改招處女、勾踐臥薪嘗膽、魯叔青出使越國、羅馬公布十二銅表法和設平民會、越國遷都城等。

築越城

(圖)公元前474年公元前474年

公元前474年,越國為了軍事上的需要,在大夫范蠡的主持下,於今天的南京城南,依託雨花台,憑臨秦淮河,築起一座小土城,史稱越城。這就是南京城的開始。

招處女

末底改便雅憫支派猶太人,要在他們民族的史冊是留下光榮的一筆。無法確定“從耶路撒冷擄去(巴比倫)”的末底改先人是基士還是睚珥。他第二次招聚處女的時候,發生在公元前478年1月和公元前474年4月之間,末底改坐在朝門。

臥薪嘗膽

(圖)公元前474年臥薪嘗膽

公元前474年,吳國大舉攻越國勾踐大敗,稱臣歸附,勾踐帶夫人和范蠡入吳為臣,居於闔閭墳前之石屋,給夫差餵馬,三年得釋放回越。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既嘗膽。飲食亦嘗之曰:“汝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獎勵生育。這樣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加強內政,後為瓦解吳國內部,貢獻美女西施,且向吳借糧,秋收後拿炒熟的糧食給夫差做種子,使吳鬧饑荒,又離間伍子胥,這樣“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後,大會諸侯於徐州成為霸主。范蠡攜西施以隱,留言文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喙,可共患難,不可與之共歡樂,子何不去,”前者為陶朱公,後者被迫自殺。

出使越國

越滅吳後,因與魯接壤,魯國君很希望越的幫助,使他能夠消滅三桓的勢力。公元前474年,魯叔青出使越國。次年,越執邾予以歸,魯哀公要到越國去。季孫氏害怕哀公將對他不利,從中阻撓而止。宋、衛等國也把越作為霸主。但是,吳越爭霸實際上已是霸業的回光還照了。

越在戰國初年以後,江淮以北的土地被楚國所占領。因此越就衰弱了。公元前306年,楚國乘越內亂,在江東設郡,越亡。

公布十二銅表法

(圖)公元前474年十二銅表法

羅馬共和國建立後不久,平民屢次利用撤離手段進行鬥爭迫使貴族妥協。到公元前474年,平民按特里布斯(地域部落)召集會議已獲正式承認,稱作平民會議,經該會議通過的議案稱為平民決議。為了限制貴族濫用職權,隨意解釋習慣法,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經過一番鬥爭,成立了擁有全權制訂法律的十人團,於公元前451—450年公布了十二銅表法

法典基本上是習慣法的彙編,其實質是維護貴族奴隸主的私有財產。然而,法律既已編訂成明確的條文,量刑定罪以此為準,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在司法上的專橫行為。平民達到公布法律的目的後,繼續為爭取政治權利而鬥爭。

設平民會

公元前474年羅馬設立平民大會,選舉保民官,這使貴族不能操縱保民官的選舉(否則就成了共產黨的工會——把戲)。保民官直接對平民會議負責。他的職責是保護平民權利不被國家官吏侵奪,並對國家官吏的決定直至元老院法案行使否決權。只要保民官說一聲“veto”(拉丁語,意思是“我禁止”),這些法令或決議就不能通過。現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擁有的“否決權”,就是從古羅馬的這種制度沿襲下來的。

雕塑品

(圖)公元前474年《德爾斐的御手》

《德爾斐的御手》,出土於希臘德爾斐的阿波羅神殿。《德爾斐的御手》成於公元前478或公元前474年。青銅,高約180.3厘米。希臘德爾斐考古博物館。

《德爾斐的御手》是西西里傑拉的僭主波利扎羅斯在公元前478年或公元前474年,為紀念一次馬車比賽的勝利而奉獻給聖殿的,後因地震而被埋於地下,免遭被毀的命運。儘管雕像直立的姿態和長袍具有垂感的衣紋仍讓人想起古風雕塑,但是御手頭部的偏轉,伸展的手臂和脖頸的張力,以及微微張開的嘴巴都為這件雕塑注入了新的活力。御手的面部端正而英俊,表情沉著而冷靜,已經帶有明顯古典時期雕塑的特徵。

孔子喪禮

孔子卒於公元前479年。據太史公記載“葬魯城北泗上,弟子 皆服三年,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則哭,各復盡哀;或復復留。 唯子貢廬於冢上,凡六年然後去。”依此推算,孔子喪禮終日應當往後推六年,即公元前474年。五百年之後就是公元27 年(沒有公元0年,因此加上一年),正是漢光武帝劉秀在位期間。 劉秀雖於公元25年重建漢室江山,但以他的文治武功,不堪稱為 孟子所仰望的聖王。光武帝在位十五年,並非有驚人的建樹。事實上,中國歷史上再沒有出現任何功過三朝聖王的帝王將相。

伊特魯里亞

伊特魯里亞人經常受到敵人的威脅。公元前474年,伊特魯里亞在庫馬附近的一場海戰中輸給了來自錫拉庫扎的希臘人。因此戰而壯了膽的錫拉庫扎人接著就派艦隊偷襲了伊特魯里亞的厄爾巴島和科西嘉島。在北方,高盧人在一個世紀前就開始在波河河谷向伊特魯里亞發動進攻。羅馬威伊城邦從公元前485年開始了一場時斷時續的戰爭,直到威伊在公元前396年落敗,這場戰爭才宣告結束。來自義大利中部的薩謨奈部落攻擊了坎帕尼亞這個已經受到孤立的伊特魯里亞地區,在公元前423年占領了卡普阿。

吳國滅亡

公元前474年,越國經過三年的圍攻,終於消滅了吳國吳王夫差也無臉面對吳國父老而自殺而死。

羅馬帝國

公元前474年,羅馬在庫邁海域的一次海戰中,他們被錫拉庫薩人擊敗;在大約公元前450-前350年期間,他們在波河流域建立的大多數居民點,都遭受了來自阿爾卑斯山背後的凱爾特蠻族(高盧人)的蹂躪。

自從大約公元前550年以後,羅馬的命運受到周圍非羅馬世界諸多因素的密切影響。一直到大約公元前474年,羅馬對埃特魯斯坎專制君主的屈從,使羅馬成為一個城邦,並在他們拉丁人中間成為一個小型的帝國。

遷都城

公元前474年,越國將都城由會稽遷至山東琅琊,隨行者有“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儼然一支浩浩蕩蕩的船隊。至此,越國憑藉大船軍控制了全國碣石(今河北秦皇島)、轉附(山東煙臺)、琅琊(山東膠南)、會稽(浙江紹興)、句章(浙江寧波)等五大港口中的三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