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45年

公元前445年

公元前445年,周貞定王二十四年。秦厲共公三十二年。這一年,發生了許多大事。

(圖)公元前445年公元前445年

握手言和

公元前459年,波斯處於交戰狀態之下的雅典便與斯巴達在歐洲希臘的盟友開戰了。公元前460年,它因派一支艦隊支援埃及叛亂而使自己深深陷入更危險的對波戰爭中。

公元前455年,在埃及的叛亂被波斯人制服之後,雅典遠征軍也被摧毀了,同時在公元前457年,雅典將其宗主權強加於中部大陸所有的希臘國家(只有底比斯除外)。公元前447年,它又失去了對它們的控制。雅典人將自己的力量消耗殆盡。在公元前449年與波斯人媾和之後,它又於公元前445年不得不與斯巴達及其盟友握手言和。

廢除通婚令

李維記載了公元前445年通過的一項平民決議《卡努里烏斯法》,該法案廢除了《十二 銅表法》中禁止平民與貴族通婚的法令。自公元前509年共和國創立到公元前1世紀在凱撒手中結束,羅馬貴族平民這兩個階級之間經常發生嚴重的衝突,具體表現為貴族對權力攫取不放,而平民也鍥而不捨地追求社會和政治的平等。當時,平民生產食物並提供勞動,使得羅馬經濟得以發展,他們還是羅馬軍隊的來源。可以說,離開平民,貴族就無法生存。公元前450年頒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就試圖平息這兩個階級間的鬥爭。

公元前445年,平民獲得了與貴族聯姻的權力;公元前367年,平民獲得當選為執政官的權力,隨後獲得進入元老院的權力。公元前300年,平民獲準參加所有等級的祭祀活動,這使得他們在宗教事務上與貴族享有同等的地位。公元前287年,平民大會的立法和決定被認定對所有羅馬公民(無論是平民還是貴族)都有約束力,這是平民最後在權力和影響上取得的最大勝利。這些改革是在沒有戰爭或流血的情況下進行的,儘管他們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兩個階級間的爭鬥,卻避免了內戰的發生。

楚惠王滅杞國

(圖)公元前445年公元前445年楚惠王滅杞國

周襄王姬鄭六年,杞成公在位時,將杞國遷到緣陵,即今山東昌樂縣附近。到周景王姬貴元年,杞文公又把國家遷到淳于。春秋末年到戰國初期,杞國內政不穩,連續出現國君的弟弟弒君自立的情況。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杞悼公姒成逝世,杞隱公姒乞即位,但只過了幾個月,杞隱公就被其弟弟姒遂所殺,這就是杞厘公。好景不長,杞厘公死後把國君之位傳給了兒子杞愍公姒維,在位十六年後,杞愍公於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又被其弟弟姒閼路所殺,這就是杞哀公。

在史籍《史記》中記載杞國事跡不多,基本上只是敘述國君的世系,所提到的杞國事件,唯有兩件兄弟相殘之事。到了戰國時期的周貞定王姬介二十四年(楚惠王熊章四十四年,杞簡公姒春四年,公元前445年),楚惠王一舉滅杞國,杞簡公在位僅四年,就成了杞國的末代君主

魏文侯改革

(圖)公元前445年公元前445年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後,任用李悝、吳起、西門豹等人,進行各方面的改革。通過這些改革,魏國迅速成為戰國初期強盛的國家。

魏惠王繼位以後,繼承魏文侯、魏武侯的霸業,積極向外擴張,大量招收天下豪傑。龐涓求見後,向他講了些富國強兵的道理。魏惠王聽了挺高興,就拜龐涓為大將。龐涓先從附近幾個小國下手,一連打了幾個勝仗,後來把齊國也打敗了。

魏斯建立魏國

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受封於畢,其孫畢萬在畢國被西戎攻滅後,投奔到晉國,成為大夫。因功,被賜魏地為邑,其後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魏氏。公元前445年畢萬的後代魏斯建立魏國,公元前225年被秦所滅後,亡國的魏國王族以國名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稱魏姓正宗。

重建耶京城牆

公元前539年,猶大人從巴比倫回國重建家園。公元前445年,任猶太省長的乃赫米雅重建耶京的城牆,是為強化猶太人的耶京教會團體意識,保護耶京免受“雜種”撒瑪黎雅人(從巴比倫回來的猶太人,敵視居住在撒瑪黎雅的人是雜種,不承認他們是以色列人)的干擾。敵視撒瑪黎亞人的猶太人,視他們是不純的雜種,不承認住在耶京的人(指沒有被充軍留在耶京的以色列人、或與外族通婚的以色列人,即是撒瑪黎亞人)是北以色列人的後裔。這種敵視加劇了他們宗教的分裂。撒瑪黎雅人被拒絕,不能到耶路撒冷聖殿去朝拜天主,只好在自己的聖所——丹或貝特耳朝拜天主。

同盟締結

在結束波斯戰爭和加強“帝國”統治後,伯里克利在公元前448年發動外交攻勢,派使節邀請希臘各邦參加在雅典召開的泛希臘大會,討論重建被波斯焚毀的神廟、履行鮮祭誓言、保持海上自由和確立希臘世界和平等事宜,企圖使雅典以盟主身份執希臘世界之牛耳。但是,伯羅奔尼撤同盟拒絕了這一建議。公元前447年,戰事再起。儘管伯里克利一再勸阻,托爾密德斯仍進軍鮑伊奧提亞,結果敗亡。優卑亞島各邦和麥加拉皆叛,斯巴達大軍進逼阿提卡。伯里克利率軍兩次進入優卑亞島,迅速平定反抗。

公元前445年,雅典伯羅奔尼撒同盟締結三十年和約,希臘半島基本恢復公元前461年時形勢。

希羅多德去雅典

希羅多德是希臘歷史家。約公元前455至公元前447年,希羅多德到埃及、敘利亞、黑海沿岸、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等地遊歷。

公元前445年他去雅典,並同以伯里克利為首的雅典民主派和一些作家如著名的悲劇詩人索福克勒斯有過交往。後來又有人稱他為“旅行家之父”。關於他為什麼要走這樣多地方,後人作過種種推測。有人說他原來可能是一個行商;有人認為他想仿照赫卡泰奧斯,寫一部更翔實的地理著作;也有人認為他為了蒐集寫作材料。他在雅典朗誦過自己的作品,並為此而得到異常豐厚的報酬。

鐵背心到飛揚

公元前445年,鐵背心來到了飛揚、的武器中心裝備版。當時的裝備版,經歷了軍(政)裝(備)戰爭,人氣發貼量都獲得了高度發展,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碼圮文化[公元前三十世紀出現在地球上的一種人類活動,簡稱MP]更是稱雄于飛揚論壇。鐵背心感到異常興奮,他積極參加各種集會和政治文化活動,並很快同思想家阿修羅、悲劇家左鏇、社會活動家東北一隻虎和經濟學家火力準備等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一次他發的貼還得了獎。贏得了大家的讚譽。鐵背心崇拜裝備區的馬屁灌貼制,對於不久前結束的以空軍派為首的裝備區,在航母爭奪戰中打敗奴隸制大邦軍政版的侵略,十分欽佩,他不停地向有關的人打聽戰爭的各方面情況,收集了很多的歷史資料。在吃了一塹和老漢的鼓勵和支持下,鐵背心決心寫一部完整敘述軍(政)裝(備)戰爭的歷史著作以流傳後世,這就是史學名著《歷史》 ,又名《軍政區與裝備區戰爭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