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73年

公元前673年

公元前673年是中國傳統紀年,是戊申年(猴年),是在公元元年以前。是周姬頹二年;周惠王四年;魯莊公二十一年;秦宣公三年。公元前673年在中國歷史上是東周時期。

大事記

(圖)東周墓穴遺址東周墓穴遺址

公元前673年是:周姬頹二年;周惠王四年;魯莊公二十一年;秦宣公三年;陳宣公二十年;蔡穆侯二年;鄭厲公二十八年;宋桓公九年;楚杜敖二年;齊桓公十三年;晉獻公四年;燕莊公十八年;衛惠公二十七年;曹莊公二十九年;杞共公八年。

公元前673年,周惠王4年,鄭厲公〔後〕7年,春,胥命於弭。夏,同伐王城。鄭伯將王,自圉門入,虢叔自北門入,殺王子穨及五大夫。鄭伯享王於闕西辟,樂備。王與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東。原曰:“鄭伯效尤,其亦將有咎。”五月,鄭厲公卒。王巡虢守。虢公為王宮於,王與之酒泉。鄭伯之享王也,王以後之盤鑒予之。虢公請器,王予之爵。鄭伯由是始惡於王。—《左傳•莊公二十一年》。春,鄭厲公與虢叔襲殺王子穨而入惠王於周。秋,厲公卒。子文公踕立。厲公初立四歲,亡居櫟,居櫟十七歲,復入,立七歲,與亡凡二十八年。 —《鄭世家》。救周亂,入王。—《十二諸侯年表》。

(圖)猴年紀念幣猴年紀念幣

公元前673年,鄭厲公姬突卒,子文公姬捷嗣位。是為鄭文公。鄭文公在位45年(公元前673年——公元前628年), 執政時宋、魯日衰,齊、晉、秦、楚新興,鄭國處於王畿之地,是列強爭奪的焦點地區。鄭文公正確處理同各國的關係,或拒盟,或會盟,從本國的安全與穩定出發,換來了鄭國的和平發展。鄭文公的重大舉措,對鄭國的鞏固與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作用。文公執政45年間,先後經歷了與鄭國有關係的會盟、拒盟、伐鄭、救鄭等25次重大事件。

公元前673年,杞共公卒,子惠公嗣位。是為杞惠公。杞惠公是杞國的第8任君主,杞共公之子,繼承其爵位。在位18年,傳於其子杞成公

公元前673年,鄭、虢二國聯軍攻洛陽,強送周惠王姬閬復位,殺姬頹及五大夫。惠王賜鄭虎牢關以東地,賜虢公酒泉地。

逝世

(圖)東周文物——瑪瑙束腰勒東周文物——瑪瑙束腰勒

公元前673年,鄭厲公亡。鄭厲公(?——前673),春秋時鄭國國君,姬姓,名突。鄭莊公次子。鄭莊公死,鄭昭公立,以宋莊公支持,脅祭仲奪位。立為厲公,在位四年。後因故出奔。鄭子儀十四年得復位,前後在位共十一年。

公元前673年,杞共公亡。杞共公(前680年-前673年,在位8年)。杞國是中國歷史上自商代到戰國初年的一個諸侯國,國祚延綿1000多年,國君為姒姓,禹的後裔。杞國建國於商朝,其間時斷時續,具體事跡已不可考。周朝初年,杞國重新建國,自東樓公起,有史料可考的傳了二十位國君。直到公元前445年,杞國亡於楚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