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時代

假時代

當今,作假行為似乎無處不在,假貨、假學歷、假養生、假景點、假唱、假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處在一個充滿了“假”的時代,“假”和我們如影相隨,衣食住行,哪一行也不少,“假時代”的諸種情形更是十分弔詭。

釋義

假時代假貨橫行

時代:本意指歷史上以經濟政治文化等狀況為依據而劃分的某個時期,但同時也是能影響人的意識的所有客觀環境。

”時代正屬於後者,是諸多客觀環境假的疊加。從假煙假酒到假證假文憑,從假官假履歷到假政績假改革,從以假作真到真亦是假,這些年不時進入我們視野的林林總總的“假現象”實在讓人觸目驚心,我們就此跌入了一個“假時代”。

現象調查

2010年9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網,對1365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僅0.5%的人肯定自己沒遇到過作假行為。具體來說,85.1%的人遭遇過“簡訊詐欺”,83.7%的人遭遇過“假貨”,77.0%的人遭遇過“盜版書”。其他情形還有:虛假報導(70.4%%)、盜版CD(70.3%%)、街頭騙術(70.2%%)、假政績(57.1%%)、假髮票(52.1%%)、學歷作假(42.0%%)、學術作假(41.8%)等。

據調查顯示,當我們遭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造假”時,有61.7%的人選擇“忍了”。當然,大多數當事人不願和造假人“較真”,還有很多客觀原因,比如,造假人鑽法律的空子,法律對造假人懲治不嚴,當事人維權成本太高等。但是,不管怎么說,有61.7%的人選擇沉默還是向社會傳遞了可怕的信號。

重點類型

假貨

方舟子引爆的唐駿“學歷門”方舟子引爆的唐駿“學歷門”

假貨:第一,貨物的本身有質量問題,第二,貨物與廣告中的形態不符。

許多假貨在中國市場流行,假手錶、假皮包、假唱片,幾乎是有真的東西,就有假貨,許多假貨做得比真貨還像真的。許多中國用戶很喜歡假貨,因為價格低廉。

假學歷

2010年7月3日,方舟子在微博上向現任新華都集團總裁兼CEO唐駿唐駿“開炮”,稱其博士學位及發跡過程多系偽造。7月6日,唐駿回應“造假門”事件,稱“我沒有在任何時刻、任何場合告訴過別人說我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

唐駿“假學歷門”引發娛樂圈的一線明星假學歷打假風暴,許多一線、二線明星都被指假學歷。網友紛紛表示,不管是在哪裡,假學歷歷來都受到人們的鄙視。

假養生

李一[道士]李一[道士]

李一,原名李軍,重慶沙坪壩區人,出生於1969年9月13日,高中學歷。歷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重慶道教協會副會長、縉雲山紹龍觀住持以及重慶市政協委員。

因其在網路上走紅,成為了新一任“養生達人”。大談養生、國學的他,不僅號稱有弟子三萬人,更是身懷“駕馭220伏電”的絕技。但其利用電流斷症、治癌的特別“醫術”,引發了網友熱議,也讓醫學專家強烈質疑。

假唱

假唱或對嘴,也叫作夾口型,香港稱咪嘴。

張藝謀曾在公開場合解釋了所謂“林妙可假唱”事件。“當時我們把林妙可和楊沛宜兩人的演唱都錄了,反覆播放後覺得後者聲音好一點。但我不太吃得準,請NBC和BOB這些大轉播公司的負責人來看,他們都表示更喜歡紅衣女孩(林妙可)。我們問過,聲音不是她的,你們會不會覺得是假唱?這些大轉播公司都表示沒問題,他們說這只是一個情境的表現”。

假新聞

與遭遇作假行為互相印證的,是撲面而來的各種揭假新聞。有時,同一報紙同一天就有諸多揭假的新聞。比如,刑罰執行過程中,出現“緩刑=不服刑”、“假釋=提前釋放”、“保外就醫=玩貓兒膩放人”等奇怪的等式。

假學術

假學術,也叫學術造假,也沒有明確的界限。有的人把學術造假和剽竊統稱為學術不端行為。學術造假的問題其實不局限於一國,全球範圍內都存在。

影響

學術造假學術造假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處在一個充滿了“假”的時代,“假”和我們如影相隨:衣食住行,哪一行也不少。難怪有人不無調侃地說,“三聚氰胺”是中國人在奶粉里的“發明專利”。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就連唐駿這樣的“成功人士”居然也說,“你欺騙一個人沒問題,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騙到了,就是一種能力,就是成功的標誌。”雖然我們“複製”唐駿的成功很難,但是,我們要“複製”唐駿的造假能力或許有過之而無不及。坊間人們常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斯言甚是。因為“假的終究是假的”,紙包不住火。

打假人士方舟子說,“造假是有社會基礎的。很多人之所以痛恨造假,不是出於義憤痛恨造假本身,而是痛恨自己沒有造假的機會,所以有了機會,也會參與造假。”此話有幾分道理。“造假”污染到的已是社會的土壤,我們正在面臨嚴重的誠信危機。

評論

按理說,如今,法制程式透明公正等正在不斷普及,相關制度也在不斷完善,“假”的生存空間應該是越來越少,但歷史的慣性、殘酷的現實、人們的欲望、生存的壓力、權力的擠兌、金錢的贖買,總能使制度設計變形扭曲。眼下,“假”仍然大顯神通,“假時代”的諸種情形更是十分弔詭。

武漢大學校長顧海良教授,在談及高校大躍進導致的“真的假高校”的出路時,使用了“破產”一詞。是的,我們希望“假時代”的“破產”來得更猛烈一些,只是,少數人冒險較真兒,個別人執著打假,無力使“假時代”破產。最終,還得從制度建設上尋找解決之道。

社會“新時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