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17中

保定17中

保定市第十七中學(Baoding No.17 Middle School ),是古城保定一所歷史名校,始建於1906年(清光緒32年),初名直隸女學堂,2008年實行初高中分離,與保定外國語學校分開,成為保定市教育局直屬的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學校,繼稱保定市第十七中學是保定市最好的國中。

基本信息

學校歷史

保定市第十七中學保定市第十七中學

校始建於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初名“直隸女學堂”。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三三年先後改名為“直隸第二女子師範學校”、“河北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一九三三年後改名為“河北省立保定女子師範學校”。一九四九年改名為“河北保定女子中學”。“文革”期間曾稱“耀武戰校”。一九七八年定名為“保定市第十七中學”。一九九七年加掛“河北省第二外國語高中”校牌。根據2002年河北省教育廳檔案精神,“二外”更名為“河北保定外國語學校”。2008年根據河北省教育廳檔案指示,該校國中部定名保定第十七中學,高中部定名河北保定外國語學校,自此,該校不再聯合辦校。

該校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二十年代曾發生震動全國的“驅燕學潮”;王若飛同志的夫人李培之,鄧小平同志的第一夫人張錫媛,孫毅將軍的夫人田秀娟等都曾就讀該校。

該校五十年代便是河北省重點中學,是教

保定17中保定17中
保定17中保定17中

育部直接領導的全國十所重點中學之一,教育質量享譽古城,被譽為“小寶塔”。

直隸女學堂

清光緒三十二年十月十日,既公元一九零六年十一月十六日,直隸藩司增韞就省城育嬰堂內創辦“直隸全省女子學堂”,收七歲至十五歲的女童入學,此為省城女學之先導。

張錫媛

系女二師學生,積極參加學潮運動,並由李培芝介紹加入共青團。1925年去北京,認識了李大釗趙世炎等黨的領導人,同時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黨領導的國民會議促成會的活動。大約在1925年下半年,被當組織送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中山大學與鄧小平同志相識。1928年張錫媛在上海與周恩來、鄧穎超、鄧小平、朱月倩、霍步青為一個黨小組。就在這一年張錫媛與鄧小平結婚。

王化民

字永蘇,河北清苑縣人,一九二五年畢業於女二師,升入北平女子師範大學(現北京師範大學),一九二九年回到母校女二師任校長。

悠久歷史崢嶸歲月

歷史上的“女二師”,是中國共產黨在北方建立地下組織較早的學校之一,一九二四年便建立地下黨支部,李培芝任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在黨組織的教育下,一大批有志青年從這裡走向革命道路,成為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李培芝、張錫媛、田秀娟便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芝李培

1924年4月,在女二師讀書時,由中共保定小組組長張廷瑞介紹加入社會主義共青團,1925年春轉為共產黨員,同年5月建立女二師黨支部,李培芝任支部書記。1925年初,李培芝介紹張錫媛等加入社會主義共青團,建立女二師團支部,李培芝任書記。1925年4月,李培芝等在女二師建立了中華全國各界婦女聯合會保定分會,李培芝為主要負責人。李培芝系王若飛同志的夫人,解放後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教育長

田秀娟

河北省完縣人,一九三六年畢業於女二師,一九三八年參加革命工作,一直從事婦女工作。曾任晉察冀地區婦救會主任、冀中區婦聯主任、解放後任河北省婦聯、華北大區婦聯主任、全國婦聯副部長、部長、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等職。

田秀娟同志為孫毅將軍夫人。

◆解放初期,女中學生開展向志願軍學習活動,有的班被授予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孫生祿班

趙倫

保定女中首任校長

師資力量

教師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力軍,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抓住了教師素質這一關鍵點,就抓住了學校的未來。該校注重教師素質的提高,根據教學資源和教師的實際情況,從提升教師師德修養和提高教學水平兩方面入手最佳化教師隊伍。狠抓“三個工程”,即:開展“形象工程”,以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青年教師成材工程”,以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名師鍛造工程”,以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加快名優教師隊伍的快速形成和壯大。“三個工程”的成功實施,使該校湧現出了一大批德藝雙馨、樂於奉獻、知名度較高的優秀教師。

輝煌成就

保定市第十七中學保定市第十七中學

2000年

首屆外國語高中學生畢業,重點上線率25%,本科上線率51.55%,省專上線率95.03%,趙冰喆以641分的成績奪得河北省高考文科狀元;有六科獲優勝學科獎。

2001年

第二屆外國語高中學生畢業,本一上線率37%,本二上線率57%。文理十個學科全部獲優勝學科獎,其中文科的英語、歷史、理科的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均為全市第一名,文科的語文、政治,理科的語文為全市第二,文科數學為第三。該校是我市唯一一所十個學科全部獲得優勝學科獎的學校

2002年

學校高考成績又上新高峰,本一上線率49%,本二上線率79.6%,各學科均獲優勝學科的第一名,平均分高出我市第二名10分以上的學科有英語(文科16.8,理科14.4)、數學(文科12.7)、文科綜合(10.55),張涵冰同學以653分的成績獲河北省高考文科狀元。

2003-2004年

學校高考各學科均獲優勝學科獎。劉倩以641分的成績獲全市文科狀元。幾年來,該校在堅持不招復讀生的情況下,保持了各學科的年年優勝和高升學率,先後培養出了6位省、市高考狀元。2001-2004年該校畢業生中共有16人分別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被社會譽為“百年名校、狀元搖籃”。

2004-2005年

該校教師在全國和省級優質課、說課、論文、競賽輔導等大賽中有275人次獲獎。學生在各科奧賽、SK狀元榜、希望之星英語大賽、省科技創新大賽、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等各項比賽中有291人次獲獎,學校被命名為“中國少年科學院科普基地”。該校是河北省重點中學,河北省信息技術教育示範校,學校先後被省教委評為“德育示範學校”,被省教育廳、省外事辦評為“外事工作先進單位”,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先進單位”、“文明單位”,被市教育局評為“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優勝單位”、“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實績突出單位”。

2005-2006年

該校高考本一、本二上線率為保定市第一,有兩人考入清華,一人考入北大文理各學科均獲優勝學科獎。該校首屆抽籤入學的國中生畢業,依然以綜合排名第一的絕對優勢再奪蟾桂,其中馮征同學獲保定市中考狀元,全市前十名中該校占七名,充分顯示了“低進高出”和該校優質的教育品牌。全校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育教學比賽,而且囊括了保定市各學科說課、作課、課件製作大賽的一等獎,並代表保定市乃至河北省參加更高一級的競賽,成績斐然:繼王雲老師去年獲得第六屆全國物理青年教師大賽一等獎後,井波老師今年又獲得“第三屆全國中學物理教學改革創新大賽(講課、評課)”高中組一等獎,李濤獲“河北省高中語文優質課競賽”一等獎,鈕麗芳獲“河北省高中英語優質課競賽一等獎”,盧茉菊和馬蘭萍分別獲得“河北省中學生物創新改革教學大賽”國中組和高中組的一等獎。甄慧獲“河北省中青年地理教師素質大賽”一等獎。此外獲省級以上獎勵的教師有60人次,獲市級獎勵的153人次。該校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也是捷報頻傳。8月份該校11名同學參加“首屆中國少年兒童創新能力競賽”全部獲獎,其中3人獲金獎,4人獲銀獎,4人獲銅獎,該校以總分第一的成績獲團體金獎。9月份,谷銳、劉志遠同學獲全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河北省一等獎,該校是保定市唯一獲得省一等獎的學校;此外,學生獲市級以上各級各類競賽獎勵的有185人次。該校還被教育部授予“全國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單位”;被全國少工委任命為“中學少先隊發展狀況調查問卷主持測試單位”;被河北省教育廳、河北省科技廳聯合授予“河北省發明創造優秀學校”,市教科所授予該校“優秀教育科研型學校”,被保定市教育局評為“領導班子工作實績突出單位”、“國中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培養拔尖優秀高中畢業生先進單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優勝單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先進學校”,保定市“先進基層黨組織”、“保定市教育教學先進單位”;保定市紅十字會授予該校“印度洋地震海嘯捐款救助工作先進單位”。保定市維權中心授予該校“維護青少年權益先進單位”。保定市婦聯授予該校“巾幗文明示範崗”榮譽稱號

2007年

該校董婉璐同學蟾宮折桂,榮登保定市區文科榜首。董婉璐、陳夢溪同學進入河北省前10名。該校趙旭晨同學位列保定市區理科三甲。該校董婉璐、陳夢溪、白牧宸、趙旭晨四位同學均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大保定市文、理科前10名,在我市30所重點中學中高居榜首,夢圓清華、北大。該校王怡然、馬浩葉、賈沙沙陳夢溪、趙旭晨、張茜六位同學分別獲得保定市區語文數學、英語、理科綜合、文科綜合高考單科狀元。該校首屆小語種班學生成績斐然,理科班共50名學生,600分以上的30人,本一上線人數34人,本二上線人數44人;文科班共37人,600分以上10人,本一上線人數26人,本二上線人數35人。該校文、理學科本一、本二上線率均位列保定市區第一名,各學科平均分位列市區榜首。

教師成果

05、06兩年來全校教師共完成論文1785篇,省級以上刊物發表238篇,撰寫論文集4冊,論文資料彙編8本。各項教學成績的取得均得益於教研組的建設和教研活動的開展,該校各教研組認真落實學校教研工作計畫,狠抓同頭備課、習題精選、教師培訓、校本開發、聽課評課、校本教研等活動。經常外聘專家老該校指導工作,聘請省市教科所教研員來校參與聽課與評課活動。各教研組還進行了本組的資料整理工作,內容包括:課題研究、聽課評課、校本教研、理論學習、校本開發、論文發表、教改動態、競賽輔導、學生活動等。各組教研氣氛濃厚,教學效果明顯,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該校對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常抓不懈、形式多樣,不同教齡有相應的要求。校內三項評比及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開展的更是如火如荼。近幾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加強各的經驗交流,全國及各省市均組織了各種形式的教師優質課大賽,其中包括說課、做課、評課、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的優勢組合等活動。該校教師參賽均需經過自願報名、組內共同聽課、評課選拔出代表該校參加市級評比的選手,之後學校組織本組全體教師共同備課、聽課、評課,不斷完善。最後由參賽選手代表本組最高水平與各縣市選手角逐。2005年以來,在各類教學大賽中該校教師有8人獲國家級一等獎,22人獲河北省一等獎。獲省級以上獲勵的教師有66人次,獲市級以上獎勵的教師有157人次。目前,該校有特級教師5人,高級教師80人,國家級骨幹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6人,市級骨幹教師11人,保定市名師27人。

組織結構

保定市第十七中學保定市第十七中學

一、領導班子

學校領導班子始終堅持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習教育理論,學習有關教育法律、法規檔案,不斷提高理論政策水平,端正辦學思想,勇於探索,銳意進取,廉潔奉公,恪盡職守,充分發揮了班子的個人優勢和整體功能,深化教育改革,辦出學校特色,在學校的發展史上譜寫出新的篇章。校長、書記:楊興華中學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首批國家級骨幹教師全國第二屆英語優質課競賽一等獎河北省“十行百崗千手”技術狀元保定市名師、保定市優秀班主任 副校長、副書記:付曉莉 副校長:賈洪青 副校長:錢榮

二、其他教師

石亮:中學高級教師,教育處主任,市級優秀共產黨員,德育先進工作者,“樹、創、新”活動先進個人,教育教學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輔導學生參加全國奧林匹克競賽,多人獲一等獎。衛殿臣:中學高級教師,工會主席,1985年至1997年率男子籃球隊獲保定市初高中組冠軍,1996年應澳大利亞籃球協會邀請,代表河北省中學生赴奧比賽。其隊員多數進入大學、八一隊和省體工隊。陶丹梅:中學高級教師,法制處主任,省級園丁,市級名師,全國首屆中學數學競賽優秀輔導員,河北省中青年老師做課大賽二等獎。劉賀會:中學特級教師,省級模範教師,參加教育部跨世紀園丁工程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獲國家級論文一等獎。姜娟:省級評優一等獎,中學高級教師,省級先進教育工作者,榮立三等功陳平:中學高級教師,獲市級教學成績優勝獎,“教學教育園丁”獎,省級中學生數學聯賽優秀輔導員,廣播家長學校優秀輔導員。榮宏儒:中學一級教師,市級優秀班主任,優秀共產黨員,獲市級說課一等獎,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二等獎,輔導學生參加全國國中物理知識競賽獲優秀指導老師獎。高虹:中學一級教師,市級優秀先進教育工作者,獲市級青年老師大賽一等獎,獲省級論文二等獎。陳領棣:中學一級教師,獲市說課大賽一等獎,評優課一等獎,省優質課評比二等獎,全國說課論文、講稿評選活動二等獎。李恆慧:中學高級教師,市教學能手,獲市青年老師評優課一等獎,中國教育學會、物理學會優秀指導教師獎,河北省教育學會優秀教師獎,市教研所兼教研員,所寫論文有多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獲全國第六屆《物理教學改革》論文二等獎。王愛卿:中學高級教師,市級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國家級優秀輔導教師,輔導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知識競賽獲一等獎,所寫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陳艷麗:中學高級教師,市級模範班主任,省教學能手,市級三等功獲得者,輔導學生參加全國國中數學競賽獲一、二、三等獎。許海平中學高級教師,獲市高中數學新教材說課比賽一等獎,所寫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市級高中數學優秀指導教師。孫淑惠:中學高級教師,國中政治教研組長,市級模範班主任,優秀共產黨員,優秀輔導教師,市級科研課題組成人員。辦學特色突出特色發展特長

學校在改革外語教學方法,突出外語辦學特色方面積極進行探索,取得可喜成績。1、實行小班授課,加強師生交流,增強語言實踐機會,提高外語聽說能力。2、使用兩套教材,在使用統編教材的同時,使用引進教材,使學生從不同教材中學習語言知識,擴大辭彙量。3、聘請外籍教師擔任口語課,通過課外活動,讓學生學到純正的外語,外籍教師參加外語教研活動,提高外語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4、開展英語角等多種外語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學習外語的環境。5、選派教師出國進修,利用假期組織師生走出國門,進行短期訪問學習,接待外國旅遊訪問團體,在實踐中讓學生了解外國文化,提高外語水平。改革促進發展,特色帶來生機,改革和特色提高了外語教學水平和質量。

赴國外交流學習

學校帶領學生到英國美國韓國等國家進行交流學習。韓國,新加坡師生代表團也曾到該校考察學習。並且每年的7月份,都會組織學生參加夏令營,到國外遊玩學習。

辦學特色

特色和特長

學校在改革外語教學方法,突出外語辦學特色方面積極進行探索,取得可喜成績

1.實行小班授課,加強師生交流,增強語言實踐機會,提高外語聽說能力。

2.使用兩套教材,在使用統編教材的同時,使用引進教材,使學生從不同教材中學習語言知識,擴大辭彙量。

3.聘請外籍教師擔任口語課,通過課外活動,讓學生學到純正的外語,外籍教師參加外語教研活動,提高外語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4.開展英語角等多種外語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學習外語的環境。

5.選派教師出國進修,利用假期組織師生走出國門,進行短期訪問學習,接待外國旅遊訪問團體,在實踐中讓學生了解外國文化,提高外語水平。

改革促進發展,特色帶來生機,改革和特色提高了外語教學水平和質量。

赴外交流學習

學校帶領學生到英國、美國、韓國等國家進行交流學習。韓國,新加坡師生代表團也曾到該校考察學習。

並且每年的7月份,都會組織學生參加夏令營,到國外遊玩學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