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寺

仁壽寺

仁壽寺,建於1935年,位於現佛山市區祖廟路。它始創於密後歸於禪,一向為佛山及附近四鄉釋門子弟授戒道場。1938年由虛雲大和尚親自主持開光儀式之如意寶塔頗有特色,塔身為七層八角漢式塔,卻鑲有藏文碑匾,塔內所供奉的陶製紅綠度母佛像為石灣冠華窯作品,由名家潘玉書手塑。1993年12月,佛山市人民政府正式發文批准修復仁壽寺為開放的佛山教活動場所。

基本信息

建築結構

仁壽寺仁壽寺
仁壽寺位於現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路。1935年由佛山佛教密宗徒李佩弦等捐資興建,並於1938年由虛雲大和尚親自主持了開光儀式,盛極一時。它始創於密後歸於禪,一向為佛山及附近四鄉釋門子弟授戒道場。正門石匾"仁壽寺"三字乃名士手書,字型纖細清秀,被稱作"鶴形"書法。寺於民國中葉已衰敗。

仁壽寺乃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由密宗上師縱堂首建,康熙八年(1669年),僧人玉琳重修山門,至鹹豐元年(1851年),僧人仁機又作重修。仁壽寺幾度重修後,規模較前拓展,前至佛山涌將軍橋頭,後達文華里尾,左鄰鎮南街。右連三官街,寺內除四座主殿外,還有後殿、左右偏殿、龍華堂、方丈室、齊堂、客室以及僧舍99間和花園一個,花園內有彩橋兩座。仁壽寺內之如意寶塔,此塔頗具特色,塔身為七層八角漢式塔,鑲有藏文碑匾,塔內供有瓷製佛像十餘尊,其中所供奉的陶製紅綠度母佛像為石灣冠華陶窯作品,由石灣陶藝名家潘玉書手塑。歷史上,仁壽寺內高僧輩出,縱堂、玉琳、祗園、慈雲等高僧皆出於此。

建築歷史

仁壽寺仁壽寺

該寺相傳創自明初。西山村邱氏始祖澄源,子時繞,倡率鄉人建寺,施出腹陂水田一段為香燈之費,草創居室少許。歷代有修建,已知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乾隆丙子(1756)僧本怡主持修建。1952年起改為穀倉。1982年起,新豐供銷社幹部潮陽人許業萍居士,積極發動捐資修寺。後請釋達善弘禪徒弟,潮安縣庵埠人,今住汕頭市區精舍,任達濠區紫峰岩住持)來住持,往返饒、汕,修補古剎,主持塑佛,建天公亭等。從1997年至越年重建了大雄寶殿、僧舍等,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另有般若堂、功德堂因缺資而未完工。在重建而拆屋頂時,發現棟樑頭埋有5張布條,各寫逢甲子年重修,十分奇妙。

開放重修

1993年12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正式發文批准修復仁壽寺為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根據市政府的要求及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市區佛教協會會同市宗教局聯合組成“重修仁壽寺籌建委員會”開展重修工作。1996年11月,仁壽寺舉行了重修奠基典禮。開始了殿堂修建工作。並在市民宗局領導下成立了“佛山仁壽寺管理委員會”,進一步推動仁壽寺的重修工作。現已建成大雄寶殿,敬塑諸佛菩薩聖像,維修如意寶塔,整治拓寬寺內環境使仁壽寺初具十方叢林的規模,並定於2003年11月30日,敬邀新成大和尚、覺光大和尚等粵港澳高僧大德舉行大殿落成聖像升座開光大典。

廣東潮州饒平縣饒洋鎮水口山坡“象地”的仁壽寺,創自明朝,1997年至越年重建,1998年6月29日被批准登記開放。

落成慶典

仁壽寺仁壽寺
仁壽寺舉行大雄寶殿落成慶典,這是仁壽寺重修後的第一次慶典活動,也是佛山宗教界的一件大事。全國佛教協會廣東省佛教協會、港澳佛教界知名人士出席了慶典。國家宗教局省民族宗教委和佛山市的有關領導會見了出席慶典的佛教界代表人士,並勉勵他們愛國愛教,揚佛教之長,為祖國的和平統一、社會繁榮穩定作貢獻。

仁壽寺始建於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至今已有340多年的歷史,是在海內外有一定影響的佛教活動場所。1993年,佛山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把仁壽寺交由佛教協會管理,並批准修復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2002年5月,經省民族宗教委批准,省佛協副會長釋明生出任住持,同時成立了“佛山仁壽寺管理委員會”,履行“重修仁壽寺籌建委員會”的職責。經過數年的籌備和建設,如今,仁壽寺大雄寶殿落成,為佛山的宗教信徒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此次落成慶典活動的舉行,是佛山市委、市政府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維護信教民眾的合法權益,加強政府宗教工作的管理,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的體現。

社會肯定

仁壽寺自開放以來,堅持宗教活動在法律和政策範圍內進行,教育信徒堅持正信正見。在宗教部門的引導下,仁壽寺還秉承中國佛教的優良傳統,服務社會,造福人群,發揚佛教“慈悲為懷”的精神,多年來在維護佛教界穩定和扶貧助困、尊老愛幼、關心教育事業等社會公益事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僅在今年支持清遠石灰岩地區少數民族移民的款項就達11萬多元,做法得到社會的肯定。

古樹長靈芝

仁壽寺仁壽寺
佛山仁壽寺一棵樹齡逾百年的古樹上,長出了兩朵形態別致,光彩奪目的靈芝,引來眾多市民觀賞。

只見這兩朵靈芝分別長在大雄寶殿前古龍眼樹的根部和洞裡,一朵顯金黃色,一朵顯鮮紅色。其中,長在古樹根部的靈芝,長約10厘米、寬約8厘米,婀娜多姿,色彩鮮艷,宛如一朵飄動的彩霞。

據佛山仁壽寺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黃森棉介紹,仁壽寺始建於1656年,距今已340多年了,栽種在大雄寶殿前的龍眼樹,樹齡也超過了100年。據說,每逢仁壽寺有盛事,這棵蒼勁古拙的大樹,都會長出靈芝。1993年,市政府發文,將仁壽寺歸還佛教團體管理,當年古樹長出了幾朵靈芝;2003年5月18日,仁壽寺重修竣工、大雄寶殿開光前夕,人們又發現古樹長出了兩朵靈芝。

自古以來,靈芝被稱為靈物和仙草,食之能延年益壽,深受人們喜愛。因此,仁壽寺古樹長出靈芝後,慕名前來參觀的市民和遊客絡繹不絕。現在,這兩朵靈芝,已被加上了防護網,供遊人觀賞。

旅遊攻略

仁壽寺黃飛鴻武術紀念館
第一天:上午敝社導遊於佛山指定地點接團。隨即前往遊覽位於佛山市城區中心的華南地區最大保留最完整的道教古建築【佛山祖廟】,該廟建於北宋元豐年間,有近千年的歷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2004年1月被評選為佛山新八景之首----“祖廟聖域”。參觀佛山【黃飛鴻武術紀念館】,深入了解華南武術大師黃飛鴻忠勇俠義、保國為民的光輝一生。觀看佛山黃飛鴻武術隊鼎力演出的廣東醒獅武術表演。參觀【佛山古鎮民居民俗展】,詳細了解佛山純樸濃郁的古老民俗民風和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繼前往“南國陶都”----石灣鎮,參觀【石灣美術陶瓷廠】,遊人可親眼目睹世界聞名的“石灣公仔”的創作設計和生產的全過程(包括制摸、灌漿成型、修坯、上釉、入窯燒制、微雕製作、珍陶展示等)。傍晚遊覽恍如海市蜃樓般美麗的新型城市休閒地帶----【千燈湖公園】。這裡遠離煩囂,空氣清新,占地面積300多畝,其中湖面占全園總面積的1/3,令遊人心曠神怡。
仁壽寺廣東粵劇博物館
第二天:上午參觀【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夢工場(在這裡民間藝術家專門從事研究製作佛山傳統的秋色藝術品、佛山彩燈、龍頭、獅頭、佛山木板年畫、佛山剪紙等)。參觀始建於清朝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的佛山市現存最古老的佛教勝地【仁壽寺】。遊覽松風古道仿古商業街上的“廣東四大名園”----【佛山樑園】。這裡建築設計巧妙獨到,宅第、祠堂和園林渾然一體,更有奇石遍布,松堤柳岸,水曲環回,被譽為“嶺南名園之首”。前往“南國陶都”----石灣鎮,遊覽為紀念“黃祥華如意油”創始人而專門興建的【兆祥公園】。參觀全國首家大型古裝戲曲博物館----【廣東粵劇博物館】,該館展出了大量的珍貴粵劇文物、歷史照片,通過史、人、藝三線,以物證史,展示出古城佛山從粵劇發源地到粵劇成為遍及全球的大劇種的光輝歷程。參觀訪問世界武林知名度甚高的【佛山鴻勝武術館】,該館於清朝鹹豐元年由佛山武術大師張炎創立,佛山鴻勝館弟子眾多,在近代歷次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中發揮過積極的作用。參觀遊覽畢,於佛山市指定地點送團。

交通信息

乘坐101路、105路、107路、113路、114路、116路、116路夜班、118路、119路、121路、124路、127路、128路、134路、137路、152路、159路、旅遊城巴1a線、旅遊城巴2線、旅遊城巴3線、旅遊城巴4線至“鏇宮酒店”站下,往南步行約6分鐘,往東步行即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