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河

五代後周與北宋先後引汴水及金水河入五丈河,以通漕運。

簡介

廣濟河,一名五丈河,北宋“漕運四河”之一。沁心支流也,自河南濟源縣北分沁水東南流,經沁陽。溫縣,又東南入黃河,其在濟源、沁陽者,即古朱溝水,其至溫縣入河者,即古沙溝水,《元史河渠志》中統二年,於太行山下沁口古蹟,置分水渠口,開竣大河四道,歷濟源、河內、河陽、溫、武陟五縣入黃河,約五百餘里,渠成,名曰廣濟。

背景

五代時,為加強京師開封與山東北部濱海地區的物資運輸,後周世宗柴榮疏汴水北入白溝(南濟水故道),東流入濟水,以通齊魯之漕。河床被展拓至五丈,俗稱“五丈河”。北宋立國,東南未平,繼續規度齊魯水道,西引京、索諸水橫絕於汴,入開封城東匯於五丈河,以增水量。歲調夫役疏浚河道,沿流置壩牐以助運。開寶六年(973)改名為廣濟河。廣濟河西起汴京外郭東北鹹通門,東流至濟州合蔡鎮(今山東鄆城西南)入梁山泊,下接濟水。北宋立國之初,廣濟河漕運曾發揮重要作用,歲漕運量由十幾萬石增至六七十萬石,東京十七州粟帛皆自廣濟河運至京師,東南既定,廣濟河所運只給太康、鹹平、尉氏等縣軍糧。北宋中期以後,黃河多次南泛,廣濟河水道淺澀,運力大減,金代堙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