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預測學

掌握住先兆的規律,加強對疾病進行預測,對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預兆,即先兆。包括疾病的早期先兆,轉變預兆及不祥凶兆。無論是時隱時現的報標信號,還是隱匿著的潛證,不管以什麼形式出現,都是人體的報警裝置向外發出的信息。

潛證在疾病預測中意義

先兆潛證指疾病顯露之前的各種潛在反映類型。

一般而言,辨證論治指疾病發生後,對疾病本質的認識和治療原則的確定。證,指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辨證雖然包括對疾病病因的分析和疾病全過程的綜合,但重點在於疾病發生之後的顯證。

然而,任何一個疾病都不但有發病後的顯證階段,尤其還有發病前的潛證階段。即在疾病發作之前皆有一個長短不一的醞釀階段,這個階段同樣可分為各種類型,這些類型由於和發病後的顯證相對而言較為隱蔽,故稱之為潛證。

潛證並非隱而不露,無非與顯證相對而言較為隱晦而已。潛證的重要意義在於是疾病預測的重要依據。任何一種疾病的潛證階段表現形式和顯隱程度都不是一致的。有的較為顯露、有的則相當隱晦,表現形式或時隱時顯、或但見一、二症,或諸症皆具,只是程度較輕而已,當充分顯露時則意味著疾病的出現。因此潛證和顯證是一個疾病全過程的兩個階段,無非有顯隱之異和輕重之別而已。

對於疾病的全過程來說,在潛證階段為匿病,在顯證階段為發病。辨證論治一般著重於疾病的顯證階段,然而實際上疾病在顯證之前即早已開始。疾病的預測(包括潛證、先兆潛證、先兆證)則立足於疾病顯證前的潛證階段。潛證意味著疾病的早期階段,其中較為顯露的、介乎於潛證與顯證之間的症狀即為先兆證,這就是潛證、顯證、先兆證的含義。先兆以證的形式出現為先兆潛證,以症的形式首見則為報標症。

在疾病的潛證階段及早進行阻截治療,可以阻止疾病的發生。如腸癰(闌尾炎)病人,在病發前不少病人已有口乾、尿黃、便秘、少腹不適等熱毒內聚潛證,發作後則轉化為顯證,口渴、舌苔黃、舌質紅,尿黃、大便不通明顯化,程度加重,腹痛明顯、甚至發熱。如在發作前的潛證醞釀階段即及時清泄實熱、解除熱毒內聚,則有阻截潛證向顯證演進的可能,如是,闌尾炎的發作便可防患於未然,至少也可減輕程度。

另外,潛證的遠期意義還在於潛伏著疾病更早的原胚階段,即疾病的超早期階段。如體質類型、同源器官、遺傳素質……超早期階段是產生疾病潛證的土壤,在超早期階段如能進行阻截治療,則在預防醫學上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如肥胖痰質的人,往往具有痰濁失運的隱患,如果能在中年以前即注意健運豁痰、控制脂食,則有可能推遲或阻截痰濁潛證的產生,對防患動脈硬化、冠心病、中風、高血壓、膽結石、糖尿病、腫瘤等諸種與痰濁失運有關的疾病皆具有超早期的意義。

還有,疾病在發生轉變惡化的時候也心然有先兆發出,及時進行阻截可起到減輕病證、甚至轉危為安的作用。如危重病人出現不祥信號,即迅速阻截治療則可以及早防止病情惡化。如腎功能不好的病人出現噁心,常為尿毒症的凶訊,應及早阻截以防演變為尿毒症。

上述說明,超早期階段是疾病潛證產生的土壤,潛證是疾病在發作前的早期階段,先兆症是根源於潛證的早發信號,報標症是先兆信號中的首見症。疾病發作後的階段為顯證,疾病轉化的徵兆為變兆,惡化的信號為凶兆,掌握住這些早期先兆的規律是疾病預測的核心。

總之,任何一種疾病,無論其處在任何一個階段都會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和程度反映於外,也即無論超早期階段、早期階段和前夕階段都存在著時隱時現的潛證和先兆信號,說明疾病的預測是有背景的,潛證的阻截也是可以實現的。

綜上所述,疾病的預測及阻截治療,不但對開闢中醫辨證論治的新領域具有重要價值,而且在預防醫學及治療醫學上皆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先兆證在疾病預測學中意義

疾病預測的精髓是先兆證,先兆證就是疾病的早期信號。探索先兆證的目的在於早期發現匿病潛證,早期掌握疾病的轉變苗頭和早期預見疾病的危敗凶兆,有利於駕御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在預測醫學上有著重要意義。

中醫疾病預測規律的探索,是早期獲得病理信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重要途徑,因而具有廣泛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保護人民健康、推動生產力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先兆證不但可出現在疾病的萌芽階段,而且在疾病的轉化和危重階段以及並發證的前期皆可披露,掌握先兆證的規律,必然有利於中醫診斷水平的升華。

先兆證是辨證論治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先兆證將填補辨證論治的空白,並充實和豐富了中醫“證”的內容,對匿病潛證的研究來說,無疑是一個突破口。

中醫先兆證的研究,對揭示早衰、延長生命來說,具有極為有價值的生態效益。總之,中醫先兆證規律的揭示將豐富中醫學,為造福人類作出貢獻。

鑒於先兆證在中醫學中的散存狀況,有必要加以系統整理和分析,抽出其規律性的東西,使之中醫疾病預測學的形成奠定基礎。

先兆概念

先兆亦預兆,指事物發生前的徵象,具體指疾病的最早徵兆,包括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變化前的早期徵兆,是疾病的早期信號,及疾病預測的重要前提。

先兆證包括先兆症(早期症狀)及先兆潛證(後期潛證)。先兆症中的首發信號為報標症。先兆證(含症)有潛證先兆、變證徵兆和危證凶兆。所謂潛證先兆是指匿病潛證的早期萌芽證候。其特點是不顯露於外的或是時隱時現的信號,而且往往是深伏於內的症候。

變證先兆指疾病在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出現的先露症候,這些先兆證多隱伏於疾病的極期,常以“反症”的形式出現,或多披露於病證轉變的前夕。危證凶兆為疾病惡化之際出現的危險信號,一旦出現這些敗兆,則意味著病人凶多吉少。

總之,掌握住先兆證的規律就能對疾病進行預測,先兆證對揭示早期病理信息,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在匿病研究日愈重要之當今,先兆證規律的探索能早日發現疾病的動態和潛在,無疑是揭示匿病的一個突破口。

中醫疾病預測理論基礎

任何微小的、隱蔽再深的疾病亦難免不露出跡象,因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內在的疾病必然通過各種渠道外露,因此疾病的先兆預測是有其基礎的。

第一節 髒象理論是中醫疾病預測的理論基礎
髒,指人體內臟。象,即外表徵象。髒象即言內臟有病可徵象於外,所謂“髒居於內,形見於外”。即言內在的臟腑病理可以反映於外,因此通過外在的器官變化徵象便能預知內臟的病理狀況,這就是髒象學說的精髓。髒象學說突出了人體內外相應、表里相關、上下互通、腹背呼應的整體觀點。既然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互相聯繫的,因此疾病的存在就不是孤立的,任何一個器官有病,其它器官也就必然受到波及而有所表露,這就是說疾病的先兆是有其客觀基礎的。

髒象理論代表著中醫局部與整體的關係,髒象理論是中醫整體統一觀的核心。

一、人體的臟腑是互相關聯的整體

髒象學說的精髓之一就在於臟腑之間的整體統一性。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臟腑之間通過“表里”關係和“相合”關係而互相依存、互相制約著,從而實現內在環境的整體統一性。

每一個臟腑既獨立存在,又與其它臟腑緊密聯繫著。其中肝腎水木同源,心腎水火既濟,肺肝氣血升降,脾腎火土相煦等無不體現著這一相關性。五臟除存在著水火氣血的互根關係外,還存在著相生的依存關係和相剋的制約關係以及臟腑之間的表里關係。尤其還通過經絡的循行,密切了臟腑之間的關係,如心通過手少陰心經“起於心中,出屬心繫”;足太陰脾經“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手太陽小腸經“入缺盆,絡心”;足少陰腎經“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手少陽三焦經“布膻中,散絡心包”;手厥陰心包經“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如是把心與小腸、脾、腎、三焦、心包等貫通起來。再如大腸、心、腎、通過手太陰肺經“上膈屬肺”;手陽明大腸經“絡肺”;手少陰心經“復從心繫卻上肺”;足少陰腎經“其支者,上貫肝膈,入肺中”;足厥陰肝經“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從而和肺氣相貫。

又如,與肝聯繫的經絡有足少陰腎經“其支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足厥陰肝經“挾胃、屬肝、絡膽”;足少陽膽經“其支者,……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因此,腎、肝、膽、三髒經氣均相通應,有病時皆可互報。

此外,人體各個部位與臟腑之間,還有著特定的相應關係:如《素問·脈要精微論》曰:“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

臟腑之間,一髒主多腑,如腎與膀胱、腦、都有密切關聯;一腑分屬多髒,如女子胞既繫於腎又絡於心。臟腑與經絡之間的“一髒多經”和“一經多髒”的關係,密切了人體的內在聯繫。由於臟腑之間在生理功能上密切相關,因此疾病也是互為傳變的,如《素問·玉機真藏論》說:“五臟相通、移皆有次”。

綜上所述,中醫髒象理論說明,臟腑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密切相關的。因此,疾病的信息也必然是互通的,足見中醫髒象理論是疾病預測的物質基礎。

二、人體臟腑與體表五官九竅皆相通應

五官和五臟相應,在《內經》早有提出,如:“以官何候?岐伯曰:以候五臟。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眥青;脾病者,唇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腎病者,顴與顏黑”(《靈樞·五閱五使》)。然而人體臟腑不僅一髒與一竅相聯,而且每竅與各髒皆相通應,由於每一官竅既能反映直接相應的臟腑病理,亦能反映其它各臟腑的狀況,因此每一五官皆可為整體臟腑的全息縮影。如眼的五輪八廓,鼻部明堂的臟腑投射,耳廓的臟腑分布等,尤其是頭部官竅的投射最為集中,因頭為諸陽之會,面為頭之旗,臟腑經絡的氣血皆上注於頭,頭部五官血絡密布,暴露充分,故頭部官竅最能暴露內臟的病變。以目為例,目雖為肝竅,然“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能,睛行。”則故僂和附眼,目筋有將聯憊系矣的。經骨絡者甚,多髓,之有府直,接不起能於久眼立部,的行,有則止振掉於,目骨的將,有憊循矣於”。眼目附近的。十二經脈中,除肺、脾、腎、心包髒之腑外之,其間余,一八髒條經主脈多腑皆與,如眼有腎聯與膀系胱。其、腦中,、骨心都、肝有經密切聯關係聯最;為一直腑接分,奇屬經多八髒脈,中如,女除子督胞、既陰系維於脈腎、又沖絡脈於、心帶。脈髒之腑外與,有經絡四之條與間眼的聯“一系髒,故多經《”靈樞和·“一口經問》多髒有”“的目者關,系,宗脈密切之所了聚人體也”的之內在說聯。系《靈。樞由於·五臟隆腑津之液間在別》生理說功:能“五上髒密六切腑相,關,目為因之此疾候”病,也即是言互眼為通傳五變髒的,,氣如貫五《素輪問,·可玉見機目真並藏非論獨》為說肝:竅“五,髒五臟相通六腑、移皆與皆有目次有”聯。系,如《靈樞·大惑》曰:“目者,心使也。”《靈樞綜·上衛所氣述》,說中:“醫命髒門象者理,論目說也明。”,《靈髒樞腑之·五間癃不津是液孤別立》存說在:“的五,髒是六密腑切…相…關目的為。之因候此”,皆疾可病說的明信。五息髒也六必腑然是的疾互通患均的,反足映於見中目,醫髒充象分提理論示是了疾五病官預九測竅與的物內質體基各礎部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靈樞·師傳》曰:“五臟六腑者,肺為之蓋,巨肩陷咽,候見其外。五臟六府,心為之主,缺盆為之道,巖骨有五官和五臟相應,在《內經》早有提出,如:“以官何候?余,以候。肝者主為將,使之候外,欲知堅固,視岐伯曰:以候五臟。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眥青;脾目小大。脾者主為衛,使之迎糧,視唇舌好惡,以知吉病者,唇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腎病者,顴與顏黑”凶。腎者主為外,使之遠聽,視耳好惡,以知其性。(《靈樞·五閱五使》)。然而人體臟腑不僅一髒與一竅相聯,願聞六府之候。岐伯曰:六府者,胃為之海,廣骸、大頸、張而且每竅與各髒皆相通應,由於每一官竅既能反映直接相應胸,五穀乃客;鼻隧以長,以候大腸;唇厚、人中長,以候的臟腑病理,亦能反映其它各臟腑的狀況小腸;目下果大,其膽乃橫;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因此每一五官皆央起,三焦乃約。此所以候六府者也。上下三等,髒安且良可為整體臟腑的全息縮影。如眼的五輪八廓,鼻部明堂的髒矣。”表明了五臟六府皆有相應的外候,視其外候,可知五臟腑投射,耳廓的臟腑分布等,尤其是頭部官竅的投射最為集的良惡。中,因頭為諸陽之會,面為頭之旗,臟腑經絡的氣血皆上注於頭,頭部五官血絡密布,暴露充分,故頭部官竅最能暴露內臟的病變。以目為例,目雖為肝竅,然“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

第二節 經絡體系是中醫疾病預測的物質基礎
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與肢節、溝通表里上下及內外通路的組織,是髒象學說的物質基礎,也是疾病先兆產生的基礎。

一、經絡是聯絡臟腑的通路

經絡是臟腑的延伸,經氣源於髒氣,髒氣通過經氣互相通應。十二經絡、三百六十五絡,內聯臟腑,外絡肢節,網路周身,無所不通。

由於經絡內連於五臟六腑,外散於“十二皮部”,溝通了體表和內臟的關係,因此臟腑包含的全身信息,便可通過經絡的“內屬外絡”反映於外。十二經脈中,每一經都分別絡屬一髒一腑,從而加強了臟腑表里之間的聯繫。經絡又在五官九竅之間聚集組成宗脈和筋肉,構成“目系”、“耳系”、“鼻系”、“宗筋”等,密切了臟腑和五官九竅的聯繫。因此人體任何一個器官有疾患皆可通過經絡的傳導而反映出來。

如和耳部有關的經絡有足陽明經“上耳前”,手太陽小腸經“卻入耳中”,足太陽膀胱經“從巔至耳上角”,手少陽三焦經“系耳後”,“上出耳上角”,“從耳後入耳中,走出耳前”,故耳有“宗脈之所聚集”之說。由於耳通過經絡與全身臟腑經絡皆相聯繫,因此7寸長度的耳廓亦為全身髒氣的縮影,內臟有疾皆可於耳的相應穴區有所預測。

再如鼻部,和鼻有聯繫的經絡有:手陽明大腸經“上挾鼻孔”,足陽明胃經“下循鼻外”,手太陽小腸經“抵鼻”。經過鼻旁的還有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等。說明鼻與臟腑同樣有著密切的聯繫,故鼻亦為一個小全息診,全身各臟腑的疾患皆可從鼻的相應部位反應於外,足見對內體疾病的預測是有其物質基礎的。

又如口舌部:與口舌部有聯繫的經絡如手陽明大腸經:“其支者,還出挾口”;足陽明胃經“還出挾口還唇”;足太陰脾經“連舌本,散舌下”;手太陽小腸經“循咽”;足少陰腎經“其直者循喉嚨,挾舌本”;足厥陰肝經:“其支者環唇內”。因此,大腸經、胃經、小腸經、腎經、脾經有病時,於口咽部皆有相應的病理反應。

上述說明經絡與臟腑經氣相通,經絡加強和溝通了臟腑之間的聯繫,因此為疾病的先兆預測奠定了物質基礎。

二、經絡是疾病傳變的橋樑

由於經絡有高度的感應傳導性能,縱橫交錯的網狀結構,使經絡和內體密切相關。因此內體疾病皆可以經絡為橋樑表現出來,而且能最靈敏、最早地反映內體的病理狀況。如《素問·髒氣法時論》曰:“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由於經絡能有規律地反映疾病的狀況,因此根據經絡反映的病證,有助於對疾病的定性、定位預測。故《靈樞·衛氣》曰:“能別陰陽十二經者,知病之所生。”

由於經絡對病候的反映主要表現在循經路線及俞穴兩個方面,因此通過查循經路線的異常及俞穴的異常便可了解疾病的先兆表現,如《素問·髒氣法時論》曰:“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膺背肩甲間痛,兩臂內痛。”說明沿心經循行路線出現異常病證對心的病變有預測作用。又《靈樞·邪客》說:“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膕。”其肘、腋、髀、膕、皆屬於四肢八溪之處,凡病邪留而不去者,均易在這些處所結聚,這些地方又為經氣會聚之處,皆分布有重要俞穴,故疾病容易從這些部位的俞穴反映出來。如位於肘膝附近的合穴,為五輸穴,其異常可以反映經髒的病理狀況。這些穴位出現壓痛、疼痛、結節、皮疹、色澤改變等,皆可預測本經的異常。如足太陽膀胱經的委中穴可候腰背疾患,曲澤穴異常可預測心包疾患,足三里穴可以預測多種疾患。以上說明俞穴和經絡異常是可以預測疾病的,經絡是疾病預兆的物質基礎。

綜上所述,髒象理論是先兆預測的基礎,中醫臟腑理論體現了人體內外表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內部的疾病可以從外部反映出來,臟腑的異常可以表露於經絡,局部的病變和整體的疾患皆可互為影響,疾病的信息能夠互相溝通,因此疾病的先兆預測是有其客觀基礎的。

中醫先兆證特點

無論隱兆、變兆或凶兆,都各有其特點,並且背後皆隱匿著新的危險,然而並非都能引起人們的警覺,尤其不幸的是,不少病人對一些隱匿的病兆已經適應了。

第一節 匿病先兆特點
匿病,潛證雖然較難發現,然並非不可捉摸,重視疾病的早期信號是揭示匿病的重要途徑。按照中醫“有諸內者,必形於外”的觀點,再隱蔽的病證也難免不露出跡象,透過隱蔽的徵兆是能發現匿病的。

其一,匿病的先兆證又可稱為隱兆,其特點多是不顯露於外的或是時隱時現的信號。時隱時現的信號多是疾病的序幕,背後隱匿著新的危險,皆不能掉以輕心。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病人對一些隱匿的病兆已經適應了,例如“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偏沮(半身無)即是偏枯的先兆,而病人常因無明顯痛苦而忽略。再如,胸痹宗氣不足者,許多病人可出現言語不接的現象,這是心力不繼的先兆,如能及時抓住這些信號,可以及早醫治。

其二,匿病先兆的出現不一定是病的開始,有的已經是病的成熟,猶如報春花的出現,象徵春天已經蘊育成熟,故肝癌出現疼痛,雖然是較早的徵兆,但已經是疾病的中、晚期了。

其三,匿病先兆證其有形者多是深伏的,有時要藉助於深部觸診始能發現,諸如腸覃、石瘕等等,如月經過多,只靠顯證辨析是不夠的,常需進行婦科觸診,始得以發現石瘕之類的匿病。

掌握匿病的隱兆並非不可能,套用中醫理論發揚中醫整體分析的特色,認真考慮疾病的前因後果,是能從“無症”中求“有症”的。例如長期陰虛患者,根據“陰為陽基”,“陰虛則無氣”的理論,陰虛可以繼發氣虛,因此儘管尚未出現乏力一類氣虛顯證,但從陰虛與氣虛之間的因果關係是可以警覺氣虛匿證的。此時如細查脈象,可得脈細中必然無力,便可及早發現氣虛先兆。再如根據中醫脈象理論及內臟體表相關學說,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也是可以發現隱證的。余曾遇一舌麻患者,根據“為心之苗”建議其做心電圖而發現冠心病,可見充分套用中醫診察手段是能掌握匿病先兆的。

第二節 變證先兆特點
疾病在發生轉變的情況下,往往都有其先兆顯露,注意捕捉這些“發露”,有利於及早控制疾病的傳變和扭轉病勢的不利傾向。

張仲景十分注意變證徵兆,在《傷寒論》中總結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如以脈靜或數急作為傳與不傳的標誌(4條),又以無大熱而躁煩視為陽證轉為陰證之信號(269號)。此外,《溫病條辨》對內傷雜病都有許多變證先兆的論述,如心煩口渴是寒證向熱證轉化的信號,而畏寒欲衣又須警惕熱證轉為寒證。以上雖略舉一二卻足以說明疾病在轉化或傳變的過程中,都有一定的信號,應予以注意。變證先兆的特點歸納如下:

其一,變證先兆多隱伏於疾病的極期,如大實之極出現神憊、脈遲,意味著有向虛證變化的信號;至虛之盛發生腹脹,便秘有可能是轉實的先兆。

其二,以“先兆”症候出現亦為變證先兆的特點之一,如《溫病條辨》以口反不渴為熱在否營分階段的前奏(上焦篇15條),《傷寒論》317條以“身反不惡寒”為陰盛格陽先兆。

其三,變證先兆多披露於病證轉變前夕,如溫病以神識如蒙為里虛內陷的前夕先兆,“心中懊憹”為發黃前夕之信號。

第三節 危證先兆特點
疾病惡化之際,往往易出現危險信號,即所謂敗兆。一旦出現,標誌著疾病可能直轉急下,如肝癌出現嗜睡警報病危,慢性腎炎出現噁心提示尿毒症。危證先兆特點歸納於下:

其一,十二經竭者,其凶兆常顯露於經脈循行部位,如《素問·診要經終》提出:“戴眼,反折,瘈縱……”為太陽經終的信號:“耳聾百節皆縱,目睘絕系”為少陽經絕死兆……。

其二,五臟竭者,其凶敗先兆可表現為生理功能的異常,並先披露於五官開竅處,如肺竭凶兆為鼻煽;脾竭凶兆為唇揭;竭為爪枯;腎竭面黑;心竭脈萎等。

其三,對陰竭陽脫的危敗凶兆,每每以汗、喘、躁為信號。如躁煩為陽脫先兆;汗出不止為陰竭凶信;息高喘冒為孤陽欲絕死兆。其中絕汗是一個重要信號。如脫汗預兆亡陽,汗出如油預兆亡陰,胸部大汗預兆亡心陽等。

其四,形神相離常常是敗兆,如《內經》記載曰:“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素問·脈要精微論》)“破睏脫肉,目眶陷,真髒見,目不見人,立死。”《素問·玉機真藏論》)尤以神敗最為凶訊,表現為目光呆滯、直視,精神萎頹,意識模糊為精氣欲竭之兆。

其五,回光反照現象是危敗的常見先兆,為神氣衰敗的凶兆。常呈“假神”(虛性興奮)狀態,患者從衰弱狀態下突然頭腦清醒、眼睛發亮或面色如妝,言語宏量或胃口突然大開,為燈油將盡前的瞬亮,乃神敗預兆。如《傷寒論》“除中”即是脾胃敗兆。

總之,危敗凶兆中醫諸書記述甚多,如《醫學入門·血證》見“九竅出血,身熱不臥者,即死。”《寓意草》曰:“鼻如煙煤,肺氣已絕”不勝枚舉。

中醫先兆證規律

變的過程,所謂“山雨欲來風滿樓”。先兆證的頻率和強度總是逐漸增加的。但有時卻是在經過一段平靜之後突然發生,即所謂“在沉默中暴發”。

第一節 不穩定性規律
先兆證的最初表現往往是偶然的,不穩定的,其頻率和強度逐漸增加,症狀可由一個到多個不等,反覆發作逐漸加重。如中風先兆的大拇指麻木,眩暈、肢體酸軟,一過性健忘等,可以由無故的,短暫的異樣感覺逐漸發展至經常的、持久的出現,就意味著中風即將來臨,所謂“山雨欲來風滿樓”,然而從先兆的出現到疾病發生的時間長短不一,可以由幾分鐘到數年,中風先兆一般為三年。

第二節 正虛隱現規律
先兆證往往是在過度勞累和心情憂抑時隱約出現,並往往一過即逝,如勞累後及心情不佳時出現左胸隱隱作痛,雖然僅是輕微的,然也足以成為冠心病的預測。總之,先兆症狀常隨人體的虛實狀況而隱顯。

第三節 個體差異性規律
先兆證出現的遲、早、頻率和強度與個體差異有很大關係。同樣疾病在不同人身上,先兆證的出現有很大差異。如心肌炎在素體盛者,即使典型症狀也很少見,只有在出現後遺症時才被發現,其先兆證當然就更不容易覺察了。

第四節 時間節律性規律
先兆證存在著時間節律性規律,又可稱為“律兆”,人體存在著生命節律,由於人體對外環境有規律的周期性變動,有著同步的周期性適應變化,具體指日節律、月節律及年節律,因此疾病的預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生物鐘規律。如有些心腦血管疾患,其先兆證多在夜間及冬季明顯,而精神病先兆常出現於春季……。

第五節 奇異多變規律
有的先兆證表現為奇異多變,又可稱為“狐兆”。其特點為變幻無窮,難以捉摸,如中風先兆的表現常是多樣的和變幻的異樣感覺。如眼前見鏇風,下眼皮跳,無故一過性眼睛發直。此外異常夢境也常是許多疾病的預兆,如經常夢見站在懸崖邊或是從高處跌下,往往是冠心病的預兆夢,而夢遊症則是精神分裂的前兆。

第六節 一兆多報規律
即一兆預測多種疾病現象。多種疾病表現為同一先兆證者也並非罕見。如瘙癢一症可共為消渴病、黃疸、濕郁、癌等病的預兆。再如嗜睡一症既可為關格病的警報,又是消渴病黃疸轉危的凶兆,血尿更常為多種疾病的信號。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