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遊症

夢遊症俗稱“迷症”,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來進行活動,而後又睡下,醒後對睡眠期間的活動一無所知。夜遊症不是發生在夢中,而是發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階段,此階段集中於前半夜。故夜遊症通常發生在入睡後的前2-3小時。夢遊症多發生在小兒期(6~12歲),可發生在兒童的任何時期,但以5~7歲為多見,持續數年,進入青春期後多能自行消失。在小兒期,偶有夢遊症的比例為15%,頻繁發生的比率為1%~6%。男多於女。同一家系內夢遊症發生率高,這說明夢遊症有一定遺傳性。夜驚發作多發生在入睡後半小時之內,最遲不超過2小時。

夢遊症

正文

一種在睡眠中的自發行為。患者當時處在低於正常覺醒水平的意識狀態,能在睡眠中起立行走,回答簡單問題或做出較複雜的行為。夢遊症每次發作時間為30秒至數分鐘,有的長達1~2小時,事後患者能自動上床入睡,醒後對發作過程全部遺忘。60年代中期有人套用生物反應遙測方法研究夢遊症者,發現當他們從睡眠中站立起來的時刻,一般都在無夢的正相睡眠期的第3或第4期,亦即中睡期或深睡期,這種現象常發生在睡眠的最初數小時裡。實驗表明,在正相睡眠的第3、4期內扶起有夢遊症的患者,使之雙腳站立,即可誘發夢遊行為,而正常人則不會誘發此症。如果在異相睡眠期使夢遊症者站立,則他會即刻醒來而不出現夢遊行為。夢遊症多見於兒童,尤以男孩為主。兒童的夢遊症往往能夠自愈,一般在8歲後不再發作。成人夢遊症者往往有心理異常或精神疾病,夢遊症常是癔病或癲癇的一種表現。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