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舊址在沙洲壩白屋子。和中央政府相距約1公里,是一棟磚木結構的農村民房。1933年4月,紅軍總政治部從葉坪遷此,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和軍委機關報《紅星報》主編鄧小平在此辦公和居住。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舊址簡介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舊址,人民軍隊第一張報紙《紅星報》在此創辦,鄧小平任主編並在此辦公居住。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舊址,人民軍隊第一張報紙《紅星報》在此創辦,鄧小平任主編並在此辦公居住。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舊址位於瑞金城西沙洲壩白屋子,和中央政府相距約1公里,是一棟磚木結構的農村民房。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是紅軍的最高政治領導機關,前身為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成立於1931年2月,主任毛澤東,1931年11月2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後,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下設的總政治部。總政機關剛成立時駐瑞金葉坪洋溪村,1932年1月從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分離出來,成為單獨機構,直接隸屬黨中央和國家領導。1933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從前方遷駐瑞金沙洲壩白屋子。1987年公布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任主任,王稼祥楊尚昆鄧小平等領導同志都曾在此辦公和居住過,辦有《紅星報》、《政治工作》等報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和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作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最高軍事指揮機關和軍隊政治工作領導機關,在壯大革命隊伍、保衛勝利果實、維護蘇維埃政權、加強我軍思想政治建設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組織結構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的內設機構有組織部、宣傳部、動員部、敵工部、青年部、《紅星》報編輯部等。在這裡辦公和居住的有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賀昌、楊尚昆,代主任顧作霖,秘書長和《紅星》報主編鄧小平,秘書肖向榮等。

黨報簡介

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創刊的《紅星報》,是中國工農紅軍軍事委員會機關報,1935年8月3日停刊。長征途中,《紅色中華》報停刊期間,《紅星》報既是中革軍委的機關報,又代為黨中央的機關報,擔負著雙重任務。
《紅星報》由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出版,共發行160多期,它把揭示真理,宣傳主張,動員民眾,推動革命和指導工作當作自己最重要的任務。1933年8月至1935年1月,遵義會議前的70餘期,由鄧小平同志擔任主編;遵義會議後,改由陸定一同志負責。初期用毛邊紙鉛印,4開4版,不定期,發行1.73萬份;1934年10月,編輯部跟隨紅軍主力部隊長征,因條件艱苦改為油印,每期印700~800份,發至連隊。
《紅星報》的一切宣傳工作都是圍繞如何完成黨和革命的中心任務來進行的,為黨和紅軍在面對強敵的生死存亡、命運轉折關頭,完成“爭取民眾,擴大紅軍,瓦解敵軍”的艱巨任務發揮了重要作用。《紅星》報的高超宣傳藝術及所達到的宣傳效果,在追求軍事新聞有效傳播理念的今天,依然具有借鑑意義。

盤點當代中共組織機構(二)

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典範,開闢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陝甘寧邊區保全司令部
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
中共鄂中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前方分會
中共平漢線省委
湘鄂贛人民抗日紅軍軍事委員會
中共陝甘寧邊區委員會
瓊崖紅軍游擊隊司令部
中共山東省委
中共陝甘寧省委
陝甘寧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陝甘省委
陝甘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陝北省委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
中共鄂豫陝特別委員會
鄂陝邊區蘇維埃政府
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閩西南軍政委員會
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閩西軍政委員會
鄂陝游擊總司令部
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分會
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
陝北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贛粵邊特別委員會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
中共鄂豫陝省委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
中共山西工作委員會
湘鄂川黔省軍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
中共蘇區中央分局
中共閩粵邊特別委員會
湘鄂川黔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共鄂川邊工作委員會
川陝省游擊總指揮部
贛南軍區
閩贛省蘇維埃政府
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
川陝省軍區指揮部
閩贛軍區
閩贛省革命委員會
中共閩贛省委
陝甘邊革命委員會
中共陝甘邊特別工作委員會
川陝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川陝省委
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
閩浙贛軍區
川陝省臨時革命委員會
中共閩浙贛省委
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
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
湘鄂贛省軍區
鄂豫邊省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
福建省蘇維埃政府
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
鄂豫邊區臨時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邊區臨時省委員
閩粵贛軍區
湘贛省軍區
中共湘鄂西省委員會
中共鄂豫皖省委員會
江西軍區
鄂豫邊臨時軍事委員會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
中共湘南特別委員會
湘贛省蘇維埃政府
湘鄂贛省軍事部
中共湘贛省委
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湘贛臨時省委
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湘鄂贛省委員會
鄂豫皖特區
湘鄂西省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共湘鄂西臨時省委員會
中共閩粵贛省委
中共鄂豫皖臨時省委員會
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
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
中共湘鄂贛特區委員會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
鄂豫皖特區革命軍事委員會
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皖特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湘東南特別委員會
鄂豫皖特區臨時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皖特區臨時特別委員會
中共閩粵贛邊軍事委員會
中共閩粵贛邊特別委員會
鄂豫皖邊臨時軍事委員會
贛東北省革命軍事委員會
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贛東北省委
中共鄂豫邊區特別委員會
鄂東工農革命委員會
鄂豫皖邊區紅色補充軍總指揮部
湘鄂西聯縣政府軍事委員
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
中共湘鄂西特別委員會
京漢行動委員會
贛東北行動委員會
贛東北革命委員會
中央行動委員會
中共湘北特別委員會
湖南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贛東北特別委員會
中共工農紅軍第二軍團前敵委員會
鄂豫皖邊區蘇維埃政府
東江蘇維埃政府
鄂西蘇維埃五縣聯縣政府
中共鄂豫皖邊特別委員會
左江革命委員會
中共左江特別委員會
鄂豫邊區革命委員會
右江蘇維埃政府
中共紅七軍前敵委員會
中共右江特別委員會
信江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邊特別委員會
中共瓊崖臨時特別委員會
湘鄂贛邊暴動委員會
中共鄂東北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鄂豫皖特別區委員會
中共信江特別委員會
中共湘鄂西前敵委員會
瓊崖蘇維埃政府
中共湘西前敵委員會
中共湘贛邊界特別委員會
中共中央華中局
華中軍區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
膠東軍區
新四軍江北指揮部
中共中央東南局
福建軍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中共中央東南分局
湘南蘇維埃政府
濱海軍區
淮南軍區
新四軍蘇北指揮部
蘇南軍區
中共中央北方局
河南軍區
陝甘寧邊區政府
中共中央中原局
西北軍區
華北人民政府
中原軍區
東北軍區
冀南軍區
華東軍區
華北軍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