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陝北省委

1935年11月上旬,中共陝北省委在瓦窯堡市(今子長縣)正式成立。1936年6月,紅軍主力進行西征,瓦窯堡受到國民黨軍隊的襲擊,陝甘省大部分區域被國民黨東北軍侵占,中央決定撤銷陝甘省委,將其所轄的關中特委和膚施、甘洛、紅泉、宜川、富縣、韓城、澄城等縣委劃歸陝北省委管轄。西安事變後,中共中央決定再次成立中共陝甘省委,上述組織除澄城縣委外,復歸陝甘省委管轄。1937年4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逐步形成,中央決定再次撤銷陝甘省委,將其所轄的甘洛、富縣和宜川縣委劃歸陝北省委管轄。

概述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徵到達西北蘇區。11月3日,中共中央在甘泉下寺灣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撤銷中共陝甘晉省委,將西北蘇區劃分為陝北、陝甘兩個省(以下寺灣為界,以北為陝北省,以南為陝甘省),並設立神府、關中和三邊特區。11月上旬,中共陝北省委在瓦窯堡市(今子長縣)正式成立,常委為:郭洪濤(書記)、馬明方(1936年冬接任書記)、李合邦、吳溉之、王濤、劉子義馬佩勛、周建屏。執委為李子厚、崔田夫、白向銀、白凌雲、惠子明、曹力如、王月明、張家修、慕生忠、薛蘭斌白炳炘。秘書長馬文瑞,後為崔曙光。組織部長王達成,後為李合邦。宣傳部長賈拓夫,後為郭滴人、李鐵輪、吳溉之接任。白區工作部部長李鐵輪,後為李景林、王達成、王濤接任。白軍工作部部長馬文瑞。軍事部部長鍾亦兵,後為周建屏。婦女部長白茜,後為史秀雲。省委隸屬中共西北中央局領導。1936年6月,紅軍主力進行西征,瓦窯堡受到國民黨軍隊的襲擊,陝北省委機關轉移到安塞譚家營,翌年春遷至延安蟠龍鎮。1936年5月,陝甘省大部分區域被國民黨東北軍侵占,中央決定撤銷陝甘省委,將其所轄的關中特委和膚施、甘洛、紅泉、宜川、富縣、韓城、澄城等縣委劃歸陝北省委管轄。西安事變後,中共中央決定再次成立中共陝甘省委,上述組織除澄城縣委外,復歸陝甘省委管轄。1937年4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逐步形成,中央決定再次撤銷陝甘省委,將其所轄的甘洛、富縣和宜川縣委劃歸陝北省委管轄。陝北省委先後下轄三邊特委、神府特委、東地區特委、關中特委和延安市委,以及佳縣、吳堡、米西、綏德、清澗、靖邊、新城、瓦窯堡、赤源、橫山、安定、秀延、子長、延川、延水、延長、安塞、赤安(志丹)、延安、甘洛、膚施、宜川(紅宜)、富縣、韓城、澄城等縣(中心縣)委。1937年5月,中共陝甘寧特區委員會成立,陝北省委歸其領導。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陝甘寧特區委員會於1937年7月報請中央批准,撤銷陝北省委,將陝北省劃分為東分區和西分區,分別設立中共東分區委員會和西分區委員會。

下轄組織

中共三邊特區委員會

1935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組建中共三邊① 特委,任命謝唯俊為書記兼三邊剿匪總指揮。同時,中共中央和陝北省委派劉景范、慕生桂、崔宗山、李玉英、楊琪等人前往三邊開闢工作。不料,西靖邊縣蘇維埃政府警衛連連長宗文耀等人發動反革命武裝叛亂,將謝唯俊等十餘名領導幹部和游擊隊骨幹殺害,使剛建立的三邊特委遭到破壞。

中共神府特區委員會

1935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檢查討論了神府工作之後,西北中央局寫信給神府工委,決定派楊和亭任工委書記。1936年初,楊和亭、張漢武、張江全等人到達神府,在羅家灣召開神府工委擴大會議,宣布成立中共神府特委,書記先後為楊和亭、張秀山、唐洪澄,歸中共西北中央局直接領導。特委先後下轄神木、府谷、佳蘆縣委和神城、赤綏、佳北、榆林工委等。3月,中央又派張秀山、劉明山、鄧萬祥等到神府,並通知特委劃歸中共陝北省委領導。1936年春,劉志丹率紅二十八軍東征路經神府地區,在紅二十八軍幫助下,神府蘇區得到恢復和發展。1936年冬,國民黨軍隊對神府蘇區進行“圍剿”,侵占了部分區域,所轄佳北工委和榆林工委先後撤銷。1937年7月中共陝北省委撤銷後,神府特委改歸陝甘寧特區黨委領導。
中共神府特區委員會下轄組織
中共神木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賀子貴、劉海珠、劉長亮、王俊卿。
中共府谷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劉志清、楊孝先、李旺淮。
中共佳蘆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王恩惠、劉長亮、劉濟民、李旺昭、李子川。
中共神城工作委員會,書記先後為王道三、高步功。
中共赤綏工作委員會,書記黃忠。
中共佳北工作委員會,書記張成功。
中共榆林工作委員會,書記先後為張晨鐘、劉子林、蘇佐山。

中共東地區特別委員會

1936年6月,紅軍主力西征時,國民黨軍隊乘機侵占了陝北省東部和南部的清澗、綏德、延川等縣部分地區。為抵禦國民黨政府軍隊的進攻,保衛陝北省中心區域的安全,配合西征部隊開展游擊戰爭,陝北省委決定成立中共東地區特委,書記先後為戴季英、白炳翬。特委先後下轄綏清中心縣委、吳堡中心縣委和佳縣、吳堡、綏德、延川、延長、宜川、紅泉等縣委。1937年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逐步形成,國民黨軍隊陸續從陝北省東部地區撤離,蘇區全部恢復,東地區特委撤銷,所轄各縣委由陝北省委直轄。
中共東地區特別委員會下轄組織
中共綏德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李萬春、李向海
中共綏清中心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劉玉春、劉英勇、李萬春、黃光聲、張家修。
中共佳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任子恩、郭文華。
中共吳堡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李向良、馬樹春。
中共吳堡中心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慕生忠、羅文、李向良。
中共延川縣委員會,書記常德義。
中共延長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任自新、薛占才
中共宜川縣委員會,書記趙建基。
中共紅泉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黃光聲、白玉清。

中共關中特區委員會

1936年5月,中央決定撤銷中共陝甘省委,將其所轄的關中臨時特委(書記汪鋒)劃歸中共陝北省委領導。1936年12月,關中特委劃歸新成立的陝甘省委領導。
中共關中特區委員會下轄組織
中共淳耀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郭進亭、李清月。
中共赤水縣委員會,書記郭存信。
中共永紅縣委員會,書記趙宏鈞。

中共陝北省委員會直轄組織

中共佳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任子恩、張鵬圖。
中共吳堡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劉玉春、郭文華、慕生忠、李向良、郭文華。
中共米西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楊彩、惠子俊、白文生、蔡淑德。
中共綏德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王學善、李萬春、黃志誠。
中共清澗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高峰、白鳳章、張家修、王月明。
中共靖邊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白耀明、郭步世、馬成德、陳致中。
中共新城縣委員會,書記白鳳章。
中共瓦窯堡市委員會,書記崔田夫。
中共赤源縣委員會,書記魏懷禮
中共橫山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高騰霞、魏懷禮、高述賢。
中共安定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李合邦、楊成森。
中共秀延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李子厚(子長人)、楊成森、康潤民。
中共子長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賀秉章、曹九德。
中共延川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常德義、郝玉堂。
中共延長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高朗亭、任自新、薛占才、王春華。
中共延水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白玉華、白清江
中共安塞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徐錫麟、李子厚(子長人)、林崑山
中共赤安(志丹)②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任秀民、龔逢春、蘇耀亮、高峰、曹力如。
中共延安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李向海、崔曙光、賀秉章。
中共延安市委員會,書記先後為白耀明、王德明、高述先
中共甘洛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王生海、惠中權。
中共膚施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李向海、王金璋
中共宜川(紅宜)縣委員會,書記趙建基。
中共富縣委員會,書記先後為韓明奎、霍士廉。
中共韓城縣委員會,書記王筠,蘇史青(負責人)。
中共澄城縣委員會,書記張鼎安。
①三邊指陝西的定邊、安邊、靖邊三地區。
②1936年5月,為紀念劉志丹的功績,中共陝北省委決定將赤安縣改名為志丹縣。

盤點當代中共組織機構(二)

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典範,開闢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陝甘寧邊區保全司令部
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
中共鄂中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前方分會
中共平漢線省委
湘鄂贛人民抗日紅軍軍事委員會
中共陝甘寧邊區委員會
瓊崖紅軍游擊隊司令部
中共山東省委
中共陝甘寧省委
陝甘寧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陝甘省委
陝甘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陝北省委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
中共鄂豫陝特別委員會
鄂陝邊區蘇維埃政府
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閩西南軍政委員會
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閩西軍政委員會
鄂陝游擊總司令部
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分會
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
陝北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贛粵邊特別委員會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
中共鄂豫陝省委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
中共山西工作委員會
湘鄂川黔省軍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
中共蘇區中央分局
中共閩粵邊特別委員會
湘鄂川黔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共鄂川邊工作委員會
川陝省游擊總指揮部
贛南軍區
閩贛省蘇維埃政府
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
川陝省軍區指揮部
閩贛軍區
閩贛省革命委員會
中共閩贛省委
陝甘邊革命委員會
中共陝甘邊特別工作委員會
川陝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川陝省委
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
閩浙贛軍區
川陝省臨時革命委員會
中共閩浙贛省委
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
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
湘鄂贛省軍區
鄂豫邊省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
福建省蘇維埃政府
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
鄂豫邊區臨時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邊區臨時省委員
閩粵贛軍區
湘贛省軍區
中共湘鄂西省委員會
中共鄂豫皖省委員會
江西軍區
鄂豫邊臨時軍事委員會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
中共湘南特別委員會
湘贛省蘇維埃政府
湘鄂贛省軍事部
中共湘贛省委
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湘贛臨時省委
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湘鄂贛省委員會
鄂豫皖特區
湘鄂西省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共湘鄂西臨時省委員會
中共閩粵贛省委
中共鄂豫皖臨時省委員會
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
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
中共湘鄂贛特區委員會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
鄂豫皖特區革命軍事委員會
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皖特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湘東南特別委員會
鄂豫皖特區臨時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皖特區臨時特別委員會
中共閩粵贛邊軍事委員會
中共閩粵贛邊特別委員會
鄂豫皖邊臨時軍事委員會
贛東北省革命軍事委員會
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贛東北省委
中共鄂豫邊區特別委員會
鄂東工農革命委員會
鄂豫皖邊區紅色補充軍總指揮部
湘鄂西聯縣政府軍事委員
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
中共湘鄂西特別委員會
京漢行動委員會
贛東北行動委員會
贛東北革命委員會
中央行動委員會
中共湘北特別委員會
湖南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贛東北特別委員會
中共工農紅軍第二軍團前敵委員會
鄂豫皖邊區蘇維埃政府
東江蘇維埃政府
鄂西蘇維埃五縣聯縣政府
中共鄂豫皖邊特別委員會
左江革命委員會
中共左江特別委員會
鄂豫邊區革命委員會
右江蘇維埃政府
中共紅七軍前敵委員會
中共右江特別委員會
信江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邊特別委員會
中共瓊崖臨時特別委員會
湘鄂贛邊暴動委員會
中共鄂東北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鄂豫皖特別區委員會
中共信江特別委員會
中共湘鄂西前敵委員會
瓊崖蘇維埃政府
中共湘西前敵委員會
中共湘贛邊界特別委員會
中共中央華中局
華中軍區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
膠東軍區
新四軍江北指揮部
中共中央東南局
福建軍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中共中央東南分局
湘南蘇維埃政府
濱海軍區
淮南軍區
新四軍蘇北指揮部
蘇南軍區
中共中央北方局
河南軍區
陝甘寧邊區政府
中共中央中原局
西北軍區
華北人民政府
中原軍區
東北軍區
冀南軍區
華東軍區
華北軍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